二元冰蓄冰槽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227633阅读:917来源:国知局
二元冰蓄冰槽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制冰系统领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二元冰蓄冰槽。



背景技术:

制冰机是一种采用制冷系统,以水为载体,在通电状态下制造出冰的设备,是一种将水通过蒸发器由制冷系统制冷剂冷却后生成冰的制冷机械设备;而制冰机要实现上述功能,冰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现在的冰槽内部结构单一,流入的高温载冷剂由槽体上部布水器分散后进入蓄冰槽本体内,与冰层进行换热后通过融冰供水管流出,载冷剂与冰层换热不充分,载冷剂出水温度无法维持稳定。

高温载冷剂通过槽体内上部布水器进行分散,该种方式高温载冷剂以布水器为中心呈点状分散,无法达到有效的均匀分布,从而在冰层内不能形成活塞流。因此由于高温载冷剂的不均匀分布,通常在融冰开始1h后冰层内高温载冷剂流过的分隔腔将形成溶蚀空腔,造成蓄冰槽本体内有大量二元冰却无法实现融冰供冷。

同时由于二元冰蓄冰槽内富冰层问题,使得槽体内二元冰层形成稳固结构不具有可流动性,而槽体内载冷剂流道过短以及分布不合理造成融冰后期形成溶蚀空腔,使得冰槽供冷温度无法维持恒定,槽内形成千年冰,影响二次制冰时的二元冰浆分布,破坏冰层结构及稳定性,降低蓄冰槽本体容积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元冰蓄冰槽,以在稳定二元冰蓄冰槽出口处的载冷剂的同时提高蓄冰槽本体的容积利用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元冰蓄冰槽,所述二元冰蓄冰槽包括蓄冰槽本体、至少一个导流组件、进水组件以及出水组件,至少一个所述导流组件设置于所述蓄冰槽本体内并与所述蓄冰槽本体的底部连接,所述进水组件设置于所述蓄冰槽本体内侧壁一侧的上端,并贯穿所述蓄冰槽本体的侧壁,所述出水组件设置于所述蓄冰槽本体设置有所述进水组件的一侧相对设置的一侧的下端,并贯穿所述蓄冰槽本体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组件包括隔离板及导流管,所述隔离板的一端与所述蓄冰槽本体的底部连接,所述导流管的一端贯穿所述隔离板远离所述蓄冰槽本体底部的一端,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靠近所述蓄冰槽本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贯穿所述隔离板的一端为出水口,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为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及所述进水口均采用条缝形断面。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的断面面积小于所述出水口的断面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二元冰蓄冰槽包括多个所述导流组件。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导流组件等间隔设置于所述蓄冰槽本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二元冰蓄冰槽还包括与所述导流组件数量相同的密封垫,每个所述密封垫设置于一个所述导流组件与所述蓄冰槽本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组件为布水器。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组件为取水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元冰蓄冰槽,所述二元冰蓄冰槽包括蓄冰槽本体、多个隔离板、多个导流管、进水组件及出水组件,多个所述隔离板均设置于所述蓄冰槽本体内,且每个所述隔离板的一端与所述蓄冰槽本体的底部连接,每个所述导流管的一端贯穿一个所述隔离板,多个所述隔离板将所述蓄冰槽本体隔离成多个分隔腔,每相邻两个所述分隔腔通过所述导流管导通,所述进水组件及所述出水组件均设置于所述蓄冰槽本体的侧壁。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二元冰蓄冰槽,包括蓄冰槽本体以及导流装置,导流装置设置于蓄冰槽本体内,并与蓄冰槽本体的底部连接,从而将蓄冰槽本体划分为多个分隔腔,同时再由导流组件连通相邻的两个分隔腔,能增加载冷剂流经冰层的距离,使得载冷剂再蓄冰槽本体内流经时能够与冰层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从而稳定出水组件处的载冷剂温度;此外,还能够使得载冷剂能够较为均匀地分布于蓄冰槽本体内,能避免蓄冰槽本体内形成溶蚀空腔,可实现蓄冰槽本体内的冰层全部溶解避免形成千年冰,稳定了蓄冰槽本体内冰层结构,提高蓄冰槽本体的容积利用率。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二元冰蓄冰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所提供的导流管的进水口/出水口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二元冰蓄冰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二元冰蓄冰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二元冰蓄冰槽;110-蓄冰槽本体;120-导流组件;122-隔离板;124-导流管;130-进水组件;140-出水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元冰蓄冰槽100,用于储存冷能以充当冷源。该二元冰蓄冰槽100包括蓄冰槽本体110、导流组件120、进水组件130以及出水组件140。其中,导流组件120设置于蓄冰槽本体110内并与蓄冰槽本体110的底部连接,进水组件130设置于蓄冰槽本体110内侧壁一侧的上端,并贯穿蓄冰槽本体110,出水组件140设置于蓄冰槽本体110设置有进水组件130的一侧相对设置的一侧的下端,并贯穿蓄冰槽本体110。

蓄冰槽本体110用于储存冷源,同时蓄冰槽本体110还用于安装导流组建、进水组件130以及出水组件140。

该冷源可以是,但不仅限于冰、二元冰等。其中,二元冰是指某类(如乙二醇)水溶液和冰晶粒子的混合物,为呈泥浆状的悬浮液,通常也称为冰浆,其流动性很好,能够用泵输送;同时,在制冰过程中,二元冰的传热系数大,传热温差小,与其它介质相比,二元冰冷却速度快、冷却效果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蓄冰槽本体110的内壁涂覆有保温材料。通过涂覆保温材料,能够降低蓄冰槽本体110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的效率,从而使得蓄冰槽本体110能够尽可能地保存冷源。

导流组件120设置于蓄冰槽本体110内部,并与蓄冰槽本体110的底板连接。导流组件120用于将蓄冰槽本体110划分为两个空间,并连通相邻的两个空间,使得载冷剂可以在较为均匀地分布于蓄冰槽本体110内。

具体地,导流组件120包括隔离板122及导流管124。其中,隔离板122的一端与蓄冰槽本体110的底部连接,用于将蓄冰槽本体110划分为两个分隔腔,从而使得冷源能分布于两个相互隔离的第一分隔腔及第二分隔腔内。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隔离板122将蓄冰槽本体110等分为两个面积相同的分隔腔。从而使得冷源能够较为均匀地分布于蓄冰槽本体110内,便于载冷剂进入蓄冰槽本体110内后,与载冷剂进行热量交换。

此外,由于隔离板122是垂直设置于蓄冰槽本体110的底部,且隔离板122不需要承压,因此隔离板122可以采用不锈钢板材制成,也可以采用砖墙砌筑的方式,或是其他任何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导流管124用于将载冷剂从第一分隔腔传输至第二分隔腔,从而使得载冷剂能够较为均匀地分布于蓄冰槽本体110内,同时也能增加载冷剂流道的长度,以避免蓄冰槽本体110内形成溶蚀空腔。

导流管124的一端贯穿隔离板122远离蓄冰槽本体110底部的一端,导流管124的另一端靠近蓄冰槽本体110的底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导流管124包括横管以及纵管,横管的一端与纵管的一端贯通,形成倒“l”型。可以理解地,导流管124的横管的另一端贯穿隔离板122的上端,即远离蓄冰槽本体110底部的一端;导流管124的纵管则从横管延伸至靠近蓄冰槽本体110底部的位置。

请参阅图2,纵管远离横管的一端为进水口,横管远离纵管的一端为出水口。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出水口及进水口均采用条缝形断面。但需要说明的是,进水口的断面面积小于出水口的断面面积。可以理解地,断面面积越大,则其条缝的面积越小,则在液体经过条缝面积较小的断面时,液体会受到较大的压力,因而在经过条缝形断面后能够以较高的速度流动;相应地,在液体经过条缝面积较大的断面时,液体受到的压力相对较小,因而在经过条缝形断面后以相对较低的速度流动。

通过控制断面面积的方式来控制导流管124进水口以及出水口的流速,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二元冰蓄冰槽100还包括密封垫,密封垫设置于隔离板122与二元冰蓄冰槽100的底板之间,用于防止位于第一分隔腔内的液体渗透至第二分隔腔内,从而能使得载冷剂能够通过导流管124较为均匀地分布于蓄冰槽本体110内。

进水组件130贯穿蓄冰槽本体110,并设置于第一分隔腔的上方。进水组件130用于导入载冷剂,容载冷剂进入蓄冰槽本体110进行热量交换。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进水组件130为布水器。

出水组件140贯穿蓄冰槽本体110,并设置于第二分隔腔的下方。出水组件140用于导出热量交换完成后的载冷剂。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出水组件140为取水器。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元冰蓄冰槽10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二元冰蓄冰槽100,其基本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上述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上述的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二元冰蓄冰槽100包括多个导流组件120。该导流组件120的个数可以是但不仅限于2、3、4、5或是其他任意自然数。

具体地,每个导流组件120均包括隔离板122及导流管124。其中,多个隔离板122的一侧与蓄冰槽本体110的底部连接,将蓄冰槽本体110划分为多个分隔腔,按序排列为第一分隔腔、第二分隔腔……及最末分隔腔。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多个导流组件120等间隔设置于蓄冰槽本体110内。

每个导流管124贯穿一个隔离板122,并位于隔离板122面向进水组件130一侧。每个导流管124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分隔腔,如:第一分隔腔与第二分隔腔。

二元冰蓄冰槽100还包括与导流组件120数量相同的密封垫,每个密封垫设置于一个导流组件120与蓄冰槽本体110之间,用于防止液体从一个分隔腔渗透至另一个分隔腔。

进水组件130设置于蓄冰槽本体110的侧壁,并位于第一分隔腔的上端,以便于载冷剂能够直接进入第一分隔腔。

出水组件140设置于蓄冰槽本体110的侧壁,并位于最末分隔腔的下端,便于进行热量交换后的载冷剂从出水组件140导出蓄冰槽本体110。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高温载冷剂通过进水组件130进入第一分隔腔内,均匀流过第一分隔腔内的冰层后,依靠第一分隔腔与第二分隔腔的进水压力进入位于第一分隔腔内的导流管124的进水口,并通过位于第二分隔腔的出水口进入第二分隔腔,使得载冷剂再均匀流过第二分隔腔内的冰层,与冰层进行热量交换,以此类推,载冷剂通过上述方式,依次流经预设的导流管124的进水口及出水口,从而能够流经各个隔离腔内的冰层,最终通过设置于最末腔体底部的出水组件140流出,以此进行系统循环。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元冰蓄冰槽10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二元冰蓄冰槽100,其基本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上述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上述的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元冰蓄冰槽100,二元冰蓄冰槽100包括蓄冰槽本体110、多个隔离板122、多个导流管124、进水组件130及出水组件140,多个隔离板122均设置于蓄冰槽本体110内,且每个隔离板122的一端与蓄冰槽本体110的底部连接,每个导流管124的一端贯穿一个隔离板122,多个隔离板122将蓄冰槽本体110隔离成多个分隔腔,每相邻两个分隔腔通过导流管124导通,进水组件130及出水组件140均设置于蓄冰槽本体110的侧壁。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元冰蓄冰槽,包括蓄冰槽本体以及导流装置,导流装置设置于蓄冰槽本体内,并与蓄冰槽本体的底部连接,从而将蓄冰槽本体划分为多个分隔腔,同时再由导流组件连通相邻的两个分隔腔,能增加载冷剂流经冰层的距离,使得载冷剂再蓄冰槽本体内流经时能够与冰层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从而稳定出水组件处的载冷剂温度;此外,还能够使得载冷剂能够较为均匀地分布于蓄冰槽本体内,能避免蓄冰槽本体内形成溶蚀空腔,可实现蓄冰槽本体内的冰层全部溶解避免形成千年冰,稳定了蓄冰槽本体内冰层结构,提高蓄冰槽本体的容积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