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的电机安装结构、风机组件及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的电机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空气净化器的风机组件及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主流的空气净化器结构简单,其通常是采用侧进侧出的方式进出风、或者利用离心风叶采用侧进上出的方式进出风。也即,通过风机将空气从位于一侧或两侧的进风口吸入,经过多级过滤材质,然后经位于另一侧或上方的出风口送出净化处理后的新空气。
[0003]现有技术的这种进出风方式主要是利用其风叶自身的结构和原理,而缺少必要的电机减振措施,在风量较小时,整机的振动和噪音还不明显,但在风量稍大时,整机在运转时的振动和噪音就比较明显,容易对用户产生不利的影响。
[0004]因此,针对空气净化器的机身配置,为其电机安装结构及风机组件提供有效的减振措施,从而降低风阻、振动和噪声,是本领域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基于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的电机安装结构,其能够有效地对电机部位进行减振降噪,从而有助于提高整机性能。
[0006]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种空气净化器的电机安装结构,其包括用于容纳电机的电机支架和用于将电机固定在电机支架中的电机压板,其中,所述电机支架包括位于四周的侧壁和位于中间的电机安装座,在所述侧壁与所述电机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承梁,所述支承梁之间的空间构成气流通道的一部分,所述支承梁的背面设置有多个筋条。
[0008]优选地,相邻的支承梁之间设有辅助梁,所述辅助梁一端连接至所述侧壁,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机安装座。
[0009]优选地,所述辅助梁的宽度和/或厚度相应地小于所述支承梁的宽度和/或厚度。
[0010]优选地,所述电机安装座中设有沿圆周方向布置的第一限位结构。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多个沿纵向延伸的限位筋条。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还包括位于电机安装座底面上的多个轴向限位筋。
[0013]优选地,所述电机压板的朝向电机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布置的第二限位结构。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多个纵向凸伸的限位筋板。
[001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的风机组件,其包括电机、固定至电机轴的离心风叶、以及前面所述的电机安装结构。
[0016]优选地,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风道构件,其中,风道构件位于所述离心风叶和所述电机支架的侧壁之间,并且所述风道构件与电机支架固定连接。
[0017]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其包括前面所述的电机安装结构或前面所述的风机组件。
[0018]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的电机安装结构可增强电机安装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减少电机运转所导致的振动,进而可对整机减振降噪产生有利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安装结构的多个方面的改进可单独作用、也可以并行作用,都能起到对整机减振降噪的效果Ο
【附图说明】
[0019]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电机安装结构、风机组件及空气净化器进行描述。图中: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外形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的优选的风机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的风机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3]图4为图2的风机组件中的电机支架从背面看时的透视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的电机支架的俯视不意图;
[0025]图6为图4的电机支架从正面看时的透视示意图;
[0026]图7为图2的风机组件中的电机压板从背面看时的透视示意图;
[0027]图8为图2的风机组件中的风道构件的透视示意图;以及
[0028]图9为图8的风道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安装结构所针对的空气净化器的整机配置为:采用离心风叶,进风口设置在整机的下部周围,出风口设置在整机上部的周围,整机结构较大。该空气净化器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整机外形可参见图1。
[0030]该空气净化器包括机壳1、位于机壳1内部的风机组件(图2、图3中单独示出)、以及设置在机壳1上的进风口2和出风口 3。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的进风口2设置在机壳1下方,出风口3设置在机壳1上方,从而形成下方进风、上方出风的循环送风方式。与该循环送风方式相匹配地,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中,风机组件轴线竖直地安装在机壳1内,并被配置成自下而上地进行送风。
[0031]优选地,所述进风口2设置在机壳1侧壁与净化器底座9之间,优选围绕机身360度设置,如图1所示。也即,机壳侧壁与底座9之间的围绕机身一圈的环形缝隙作为进风口。这种结构可节省空间:进风口的长度等于机身周长,因而在进风口宽度较小(即在机身高度方向的尺寸较小)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合适的进风口面积,从而进风口所占用的机身空间可大大减小。此外,这种结构还特别有益于机身的美观性,因为进风口可在很大程度上被隐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机身上的格栅进风口而言,美观性大幅提升。
[0032]优选地,所述出风口3在机身顶部围绕机壳顶壁10的周围360度设置,如图1所示。也即,机壳顶壁10(例如用于触摸控制和/或显示)与机壳侧壁之间的环形间隙作为出风口
3。与进风口类似地,出风口的这种设置也有利于节省空间,以及有益于机身的美观性(出风口也更容易被隐藏)。
[0033]优选地,所述出风口3内设置有格栅11。例如,从外部顺着出风口看进去时,仅能看到格栅。该格栅的作用主要包括:防止大物件掉入机内、装饰作用等等。
[0034]例如,风机组件可以安装在机身的中部,各种过滤组件(例如除甲醛组件、除PM2.5组件等)可以安装在风机组件的下方。
[0035]这样,风机组件将空气从下方的进风口吸入机壳内部,经过滤组件过滤后进入风机组件,被风机组件加速后继续向上方吹送,进而经过上方的出风口送出,完成空气的净化过程。
[0036]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组件的优选结构如图2-3所示。所述风机组件总体上包括电机
4、固定至电机轴的离心风叶6,以及电机支架5和电机压板8,其中,电机支架5用于容纳电机4,电机压板8用于将电机4固定在电机支架5中。在此,电机支架5和电机压板8构成电机安装结构,共同将电机4固定在位。
[0037]为了更好地引导空气流,本实用新型还在离心风叶6与电机支架5支架设置有风道构件7,例如,离心风叶6、风道构件7以及电机支架5三者可以同轴地套叠在一起,S卩,电机支架5位于最外侧,离心风叶5位于最内侧。电机4固定在电机支架5上,电机的轴与离心风叶6固定连接,风道构件7与电机支架5固定连接。
[0038]由于空气流的行进方向为自下而上,S卩,从下方进入离心风叶内部,经离心风叶的加速后进入离心风叶与风道构件之间的空隙中并经风道构件上方的开口送出。由于离心风机可以实现360度出风,当风的流向与离心风机的轴向方向一致时,则同样可以实现在离心风机周围360度的范围内出风,这样,由于省略了蜗舌、侧部出风口等构件,本实用新型的风道构件的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离心风机的蜗壳而言得以简化和减小尺寸。于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组件可有效节约空间,使机内空间利用率提高。
[0039]优选地,电机压板8通过四颗自上而下的螺钉固定在电机支架5的中央位置,从而固定电机4。电机4安装在电机支架5的支承梁的中央,离心风叶6通过电机4的轴装配,并用垫片和螺母固定。风道构件7—端通过止口与电机支架5配合,另一端凸起的外围与电机支架5用螺钉固定,例如通过外围的四个凸起(螺钉柱)与电机支架螺钉固定。并且优选地,依据风的流向,风道构件7的内侧设计有凹凸不平的褶皱。
[0040]如图8和9所示,风道构件7的内侧有凹凸不平的褶皱(例如包括第一褶皱面71和第二褶皱面72),这些褶皱形成涡旋结构。例如,这些褶皱构成风道构件7内壁的多个导流道70,多个导流道70沿离心风叶6的周向均匀设置在风道构件7内壁上。多个导流道70可以将更多的气流导向至出风口,使得从出风口处流出的气流更均匀,从而提高了离心风机的风道构件的性能。为了使得导流道70与风道构件的结构相适应,优选地,导流道70为四个。也即,这种结构是根据风的流向设计,该设计大大降低了风阻、噪声、振动,提高了整机的性會泛。
[0041]以上描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及其风机组件的总体配置。这些配置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侧进侧出或侧进上出的进出风方式的空气净化器而言,能有效增大风量,并且在同等风量的情况下,能有效减轻整机运转时的振动。
[0042]然而,为了进一步减轻整机振动,本实用新型重点针对电机安装结构进行了改进,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电机安装结构。
[0043]如前文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的电机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容纳电机4的电机支架5和用于将电机4固定在电机支架5中的电机压板8。如图4-6所示,所述电机支架5包括位于四周的侧壁51和位于中间的电机安装座52,在所述侧壁51与所述电机安装座52之间设置有多个(优选如图中所示的4个)支承梁53,所述支承梁53之间的空间构成气流通道的一部分,其中,所述支承梁53的背面设置有多个筋条54。
[0044]在此,背面是指背离电机压板8的那面。也即,在正常安装时,电机支架以及支承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