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软管、降噪装置、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室外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降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噪软管、降噪装置及具有该降噪装置的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室外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具有轴流风机或者斜流风机的设备上的导风圈大多是采用向外翻边再扩成喇叭口的结构形式,如此,在导风圈的迎风侧形成了一圈翻边,这样就导致风叶工作时,部分气流脱离了导风圈吹到了前面板上形成回流,在导风圈根部位置产生较大蜗流,从而产生较大的噪音,此处形成的蜗流噪音会传递至上述设备外部,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具有轴流风机或者斜流风机的设备存在噪音大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噪软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轴流风机或者斜流风机的设备存在噪音大而影响听觉舒适性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降噪软管,用以围设一导风圈,所述降噪软管开设有一个切口并于该切口处具有两个自由端,所述降噪软管具有与所述导风圈贴合的表面,所述降噪软管通过连接于两个所述自由端的连接部而紧贴于所述导风圈上或者通过所述表面与所述导风圈粘贴而固定于所述导风圈上,所述降噪软管具有由吸音材料制成的吸音外围。
[0005]进一步地,所述降噪软管为实心管,该实心管具有预定密度。
[0006]进一步地,所述降噪软管包括由第一吸音材料制成的所述吸音外围及包裹于所述吸音外围内且由第二吸音材料制成的内软层,所述内软层为实心层或空心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内软层与所述吸音外围之间存在有间隙。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音材料比所述第二吸音材料更软。
[0009]进一步地,所述降噪软管围设于所述导风圈内且与所述导风圈的圆心形成的圆弧中心角大于180度且小于360度。
[001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噪装置,其包括前面板、开设于所述前面板上的出风口及对应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的导风圈,气流穿过所述导风圈并由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导风圈的迎风侧周缘向外形成有翻边,所述导风圈的翻边与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降噪装置还包括上述降噪软管,所述降噪软管沿着所述导风圈围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降噪软管嵌入所述环形凹槽内并与该环形凹槽的槽底贴合,所述降噪软管的远离所述环形凹槽的外侧具有受所述前面板的侧部结构的约束而形成的外侧面。
[0012]进一步地,所述前面板靠近所述导风圈设置有隔板件,所述降噪软管的所述切口位于所述隔板件与所述导风圈之间且对应于所述隔板件与所述导风圈的靠近处。
[0013]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其包括具有所述前面板的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中设置有轴流或斜流风机及换热器,所述空调器室外机还包括上述的降噪装置,所述导风圈设置于所述前面板的内侧,所述风机带动气流通过所述换热器并由所述导风圈处排出。
[0014]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包括具有所述前面板的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中设置有轴流或斜流风机及换热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上述的降噪装置,所述导风圈设置于所述前面板的内侧,所述风机带动气流通过所述换热器并由所述导风圈处排出。
[0015]由于降噪软管的存在,通过降噪软管的吸音外围吸收逃离导风圈的气流压力,降低气流速度,气流被弱化,有效地减少了导风圈处形成的回流和蜗流,有降噪软管的存在,实现了导风圈处降噪的目的
[0016]降噪装置、空调器室外机、空调器室内机、除湿机、加湿机、净化器、新风机或者其他具有轴流风机或者斜流风机的设备在应用上述降噪软管后,大大地降低了上述设备内腔的噪音,特别是四面八方各点的噪音值,能有效降低噪音,提升了用户的听觉舒适性,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装置的立体组装图。
[0018]图2是图1的降噪装置的正视图。
[0019]图3是图2的降噪装置沿线A-A的剖视图。
[0020]图4是图2的降噪装置沿线B-B的剖视图。
[0021]图5是图2的降噪装置的降噪软管的结构图,其中该降噪软管为使用在导风圈的环形凹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图5的降噪软管沿线C-C的剖视图。
[0023]图7是图2的降噪装置的降噪软管的结构图,其中示出了降噪软管自由状态。
[0024]图8是图7的降噪软管沿线D-D的剖视图。
[0025]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装置用的降噪软管自然状态下的剖视图。
[00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装置用的降噪软管自然状态下的剖视图。
[0027]图11是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降噪软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9]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装置包括前面板10、开设于所述前面板10上的出风口 11及对应设置于所述出风口 11处的导风圈20,气流穿过所述导风圈20并由所述出风口 11排出,所述导风圈20的迎风侧周缘向外形成有翻边21,所述导风圈20的翻边21与所述前面板10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22,所述环形凹槽22内沿着所述导风圈20设置有降噪软管40,所述降噪软管40具有由吸音材料制成的吸音外围42。
[0030]降噪装置可应用于空调器室外机、空调器室内机、除湿机、加湿机、净化器或新风机或者其他具有轴流风机或者斜流风机的设备上。当上述设备工作时,由风机产生的气流大部分能通过导风圈20吹向上述设备的外部空间,但由于导风圈20的翻边21影响,一部分气流偏出了导风圈20吹到了前面板10内壁面上形成了回流和蜗流,从而增大了上述设备内腔的噪音和出风口 11处的噪音值,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降噪软管40,且降噪软管40沿着导风圈20设置在环形凹槽22内,降噪软管40具有吸音外围42,通过降噪软管40的吸音外围42吸收逃离导风圈20的翻边21的气流压力,降低气流速度,气流被弱化,有效地减少了导风圈20处形成的回流和蜗流,大大地降低了上述设备内腔的噪音,特别是四面八方各点的噪音值,达到了降低上述设备噪音和改善音质和听觉舒适性的目的。
[0031]请同时参阅图11,上述降噪软管40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保护主题,该降噪软管40用以围设所述导风圈20,所述降噪软管40开设有一个切口 41并于该切口 41处具有两个自由端,所述降噪软管40具有与所述导风圈20贴合的表面,所述降噪软管40通过连接于两个所述自由端的连接部47而紧贴于所述导风圈20上或者通过所述表面与所述降噪软管40粘贴而固定于所述导风圈20上,所述降噪软管40具有由吸音材料制成的所述吸音外围42 ο
[0032]由于降噪软管40的存在,通过降噪软管40的吸音外围42吸收逃离导风圈20的气流压力,降低气流速度,气流被弱化,有效地减少了导风圈20处形成的回流和蜗流,大大地降低了上述设备内腔的噪音,特别是四面八方各点的噪音值,达到了降低上述设备噪音和改善音质和听觉舒适性的目的。有降噪软管40的存在,同样可以实现导风圈20处降噪的目的。
[0033]对于“所述降噪软管40通过所述表面与所述导风圈20粘贴而固定于所述导风圈20上”的技术方案来说,具体可为:所述降噪软管40的所述表面与所述导风圈20之间形成有粘胶层(图未示),通过该粘胶层将降噪软管40与导风圈20粘结固定。再具体地,粘胶层连接于所述表面与所述环形凹槽22之间,所述降噪软管40与所述环形凹槽22通过所述粘胶层而粘接。
[0034]对于“所述降噪软管40通过连接于两个所述自由端的连接部47而紧贴于所述导风圈20上”的技术方案来说,具体可为:所述连接部47包括毛面体(图未示)及撕离或勾合于所述毛面体上的勾面体(图未示),毛面体和勾面体分别连接于切口 41的两个自由端,通过毛面体与勾面体的勾合实现降噪软管40的两个自由端部的连接,毛面体与勾面体之间互相撕离,实现降噪软管40的两个自由端部的断开。该连接部47可具体为魔术贴。
[0035]以下涉及降噪软管40的具体结构均可为对该降噪软管40进一步限定的内容。
[0036]所述降噪软管40嵌入所述环形凹槽22内并与该环形凹槽22的槽底贴合,所述降噪软管40的远离所述环形凹槽22的外侧具有受所述前面板10的侧部结构43的约束而形成的外侧面,这里所说的“贴合”意思是降噪软管40与环形凹槽22之间可以粘结在一起,也可以不粘结在一起,以下涉及两者贴合均为此意,不再赘述。
[0037]对于降噪软管40与环形凹槽22粘结在一起的技术方案,具体地,所述降噪软管40与所述环形凹槽22之间形成有粘胶层(图未示),所述降噪软管40与所述环形凹槽22通过所述粘胶层而粘接,通过粘胶层的粘结作用,将降噪软管40与环形凹槽22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对于两者贴合且粘结的技术方案可均为通过两者之间的粘胶层而粘结,以下不再赘述。
[0038]请同时参阅图6至图8,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降噪软管40为实心管,该实心管具有预定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