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制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控制装置及智能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空调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
目前的现有技术中,人们大多通过操控空调上设有的按钮或操控空调的遥控器来实现对空调的控制。但人们通过操控空调上设有的按钮或操控空调的遥控器控制空调不仅操作繁琐,且在无需使用空调时,一旦人们忘记通过操控空调上设有的按钮或操控空调的遥控器关闭空调的运行,则空调会保持继续运行,故造成大量的电能浪费,影响了空调实际使用的适用性。此外,现有空调大多通过外部电源的供电以进行正常的制冷制热工作。但若逢天气寒冷或炎热,但外部电源却断电时,空调则无法使用,故也极大的降低了空调的适用性,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体验质量。
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空调的适用性,以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体验质量是目前业界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控制装置及智能空调,以有效改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装置,所述空调控制装置应用于智能空调,所述智能空调包括:空调本体,所述空调控制装置包括:可充电电源模块、开关电源模块、主控模块、红外检测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所述可充电电源模块用于与外部电源耦合,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可充电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耦合,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耦合,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空调本体耦合,所述红外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所述主控模块耦合。所述红外检测模块,用于采集红外影像信息,并根据所述红外影像信息生成红外影像信号至所述主控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室内温度信号,并将所述室内温度信号输出至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红外影像信号和根据获取的所述室内温度信号生成开闭指令至所述开关电源模块。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可充电电源模块输出的电能,并根据获取的所述开闭指令闭合回路,以将获取的电能输出至所述空调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电源模块包括:驱动单元、开关单元和稳压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为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控制端,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耦合,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耦合,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为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可充电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耦合,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入端耦合,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出端为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空调本体耦合。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场效应管;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为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均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耦合,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为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入端耦合,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均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耦合,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为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耦合,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耦合,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稳压单元包括: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稳压芯片,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为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耦合,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为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空调本体耦合,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耦合,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耦合,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稳压芯片的接地端均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可充电电源模块输出的电能的电压为187V至220V。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检测模块包括:红外摄像头和处理单元,所述红外摄像头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单元耦合,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主控模块耦合。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单元为单片机。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控制装置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耦合。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模块为多个发光二极管。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空调,所述智能空调包括:空调本体和所述空调控制装置,所述空调本体与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耦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红外检测模块能够将采集生成的红外影像信号发送至主控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则能够将采集生成的室内温度信号发送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能够根据获取的红外影像信号和根据室内温度信号生成开闭指令至开关电源模块,以使开关电源模块将获取可充电电源模块输出的电能,通过开闭指令闭合自身的回路后输出至空调本体。因此,通过主控模块根据红外影像信号和室内温度信号自动控制空调的制冷开启或关闭,无需人员过多的操控,进而极大的提高了空调实际使用的适用性。此外,通过可充电电源模块储存电能,在外部电源断电的状态下,可充电电源模块输出储存的电能还能够维持空调在较长时间内继续运行,故也极大的提高了空调实际使用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空调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控制装置的第一结构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控制装置的第二结构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控制装置中开关单元和稳压单元的电路。
图标:200-智能空调;210-空调本体;100-空调控制装置;110-可充电电源模块;120-红外检测模块;121-红外摄像头;122-处理单元;130-温度检测模块;140-主控模块;150-开关电源模块;151-驱动单元;152-开关单元;153-稳压单元;160-显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耦合”、“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空调200,该智能空调200包括:空调本体210和空调控制装置100。
空调本体210以压缩机为主要部件,并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四通阀或外围组件等。具体的,空调本体210的工作回路中分冷媒输入端和冷媒输出端,冷媒即可以为制冷剂。空调本体210在空调控制装置100的驱动下,冷媒被空调本体210的压缩机压缩,由压缩机的冷媒输入端进入后进行压缩形成高压气体状态。高压气体状态的冷媒在通过压缩机的冷媒输出端输出至空调本体210的冷凝器。高压气体状态通过空调本体210的冷凝器被冷凝为液态,再通过空调本体210内的毛细管喷射到空调本体210的蒸发器中。此时,冷媒的压力突然降低,冷媒由液态转变为气态,从而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量,以使空气降温,故空调本体210达到了制冷效果。气态的冷媒产生制冷效果后,再次通过四通阀再次进入到空调本体210的压缩机的冷媒输入端形成循环,以便于空调本体210能够持续的进行制冷工作。本实施例中,压缩机的工作由空调控制装置100的控制,即压缩机获取到空调控制装置100输入的电能便能够进行工作,如若未获取到空调控制装置100输入的电能便停止工作。
空调控制装置100通过与空调本体210的耦合,能够将获取的电能输出到空调本体210中,以便于空调本体210的运行。本实施例中,空调控制装置100能够获取室内是否有人的红外影像信号和室内温度的室内温度信号。通过将红外影像信号和室内温度信号分别通过自身比较电路比较,便能够根据比较结果控制自身内部回路的闭合输出电能或自身内部回路的断开停止输出电能,进而能够控制空调本体210的运行或停止运行。此外,空调控制装置100还可进行充电储能,以保证在外部断电状态下,空调本体210还能够进行较长时间的正常运行。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装置100,该空调控制装置100包括:可充电电源模块110、红外检测模块120、温度检测模块130、主控模块140、开关电源模块150和显示模块160。
可充电电源模块110用于将存储、产生或转换的电能生成匹配开关电源模块150的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输出至开关电源模块150。
红外检测模块120用于摄像头采集红外影像信息,并通过自身的具备信号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根据该红外影像信息而生成红外影像信号,并输出至主控模块140。
温度检测模块130用于通过热敏电阻获取室内温度信号,并将该室内温度信号输出至主控模块140。
主控模块140用于将获取的红外影像信号通过第一比较电路和自身存储的预设红外影像信号比较,并也将获取的室内温度信号通过第二比较电路和自身存储的预设室内温度信号比较,再根据红外影像信号的比较结果和室内温度信号的比较结果生成开闭指令至开关电源模块150。此外,主控模块140还能够获取开关电源模块150输出的反馈信号,并将该反馈信号通过第三比较电路和自身存储的预设反馈信号比较,再根据比较结果生成显示指令至显示模块160。
开关电源模块150用于获取可充电电源模块110输出的电能,并根据获取的开闭指令而闭合自身的回路,以将获取的电能输出至空调本体210。
显示模块160用于根据获取的显示指令,驱动自身的发光二极管以对应显示指令的颜色进行发光,以使用户能够获知目前可充电电源模块110存储的电量剩余。
如图2所示,可充电电源模块110通过与外部电源耦合,以获取并储存外部电源输入的电能。可充电电源模块110再通过与开关电源模块150,从而将获取或存储的电能通过整流滤波而生成匹配开关电源模块150的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输出至开关电源模块150。
本实施例中,可充电电源模块110可以包括:多个蓄电池和整流滤波电路。多个蓄电池依次串联而成形成升压的结构,故多个蓄电池能将外部电源输出的电能进行存储。多个蓄电池还能够将升压而生成的电信号输出至整流滤波电路进行整流和滤波,以使整流滤波电路将整流和滤波后电信号输出至开关电源模块150。作为一种方式,每个蓄电池的输出电压为22V,故蓄电池的个数可以为10个。在外部电源供电情况下,蓄电池输出电信号的电压为220V,即可充电电源模块110输出的电信号的电压为220V,该电压值能够保证空调本体210的正常工作。在外部电源断电情况下,蓄电池输出的电压会随着其消耗储存电能而降低,也为保证空调本体210的正常工作时的制冷制热效果,蓄电池输出电信号的电压最低为187V,即可充电电源模块110输出的电信号的电压最低为187V。
请参阅图3,红外检测模块120包括:红外摄像头121和处理单元122。
红外摄像头121用于采集室内的红外影像信息,并将该红外影像信息输出至处理单元122。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红外摄像头121可以为目前市面上的常见型号,例如,DS-2CE16F5P-IT5。此外,红外摄像头121能够持续的获取红外影像信息,并也持续的将红外影像信息输出至处理单元122。
处理单元122为具备信号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芯片,本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22用于可以为单片机,例如:AT89S51单片机。处理单元122的I/O端口通过数据传输线缆与红外摄像头121的数据交互端口耦合,其中,处理单元122的I/O端口可根据实际编程进行设定,例如:处理单元122的P0.0至P0.7中任意一个管脚与红外摄像头121的数据交互端口耦合。处理单元122用于根据接收的红外影像信息生成红外影像信号,并将该红外影像信号输出至主控模块140。能够理解的,红外影像信息所对应的为温度信息,故处理单元122能够通过解析红外影像信息中不同颜色信息所对应温度信息,进而处理单元122能够获取该红外影像信息所对应的平均温度信息。处理单元122再通过自身的预设逻辑程序,根据该平均温度信息生成红外影像信号。处理单元122通过与主控模块140的耦合,例如,处理单元122的P3.0至P3.7中任意一个管脚与主控模块140耦合,以将红外影像信号输出至主控模块140。需要说明的是,红外影像信号为模拟信号。
温度检测模块130可以包括:热敏电阻,其中,温度检测模块130可以为HSRTD系列的PFA-RTD传感器。温度检测模块130通过导线与主控模块140耦合。具体的,热敏电阻的阻值受到室内环境温度影响。随着室内环境温度变化时,热敏电阻的温度也会产生变化,从而使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产生变化。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变化后,温度检测模块130中通过热敏电阻的电流大小也进一步产生了变化,故通过热敏电阻的电流的大小能够对应当前室内的环境温度。温度检测模块130通过输出端与主控模块140的耦合,因而温度检测模块130能够将该通过热敏电阻的电流通过自身的输出端输出至主控模块140。
主控模块140可以为具有信号处理能力的一种集成电路芯片。上述的主控模块14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其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本实施例中,主控模块140可以为微控制单元,例如:R7F0C019单片机。
主控模块140能够根据获取的信号而现实对空调本体210的控制。主控模块140预设了两种工作状态,包括:工作状态和未工作状态。主控模块140通过获取开关电源模块150输出的反馈信号而确定处于哪一种工作状态。具体的,若主控模块140获取的反馈信号为低电平,例如0V-0.2V,则主控模块140确定为未工作状态。若主控模块140获取的反馈信号为高电平,例如3.8V-5V,则主控模块140确定为工作状态。
主控模块140的I/O端口通过导线分别与红外检测模块120的输出端和温度检测模块130的输出端耦合获取红外影像信号和室内温度信号。其中,主控模块140耦合的I/O端口可根据实际的编程进行设定和选择,例如:主控模块140的P121/X1管脚与红外检测模块120的输出端耦合,主控模块140的P122/X2/EXCLKS管脚与温度检测模块130的输出端耦合。主控模块140通过自身存储的预设红外影像信号和预设室内温度信号,将获取的红外影像信号通过自身的第一比较电路和预设红外影像信号比较,并将获取的室内温度信号通过自身的第二比较电路和预设室内温度信号比较。其中,第一比较电路可以为常规的运放比较电路,通过在参考端设定可调电阻,能够将预设红外影像信号设定为对应的红外影像特征为1-2岁小孩的红外影像特征。第二比较电路也可以为常规的运放比较电路,通过也在参考端设定可调电阻,能够将预设室内温度信号设定为对应的室内温度为26℃。此外,主控模块140的I/O端口与开关电源模块150的控制端耦合,例如,主控模块140的P27/SEG34管脚与开关电源模块150的控制端耦合。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主控模块140确定为未工作状态时,若红外影像信号通过第一比较电路和预设红外影像信号比较,而红外影像信号大于或等于预设红外影像信号;且室内温度信号通过第二比较电路和预设室内温度信号比较,而室内温度信号也大于或等于预设室内温度信号时,主控模块140能够根据自身的逻辑控制电路生成高电平的开闭指令持续输出至开关电源模块150,以使开关电源模块150持续闭合,空调本体210开始持续的制冷工作。若红外影像信号通过第一比较电路和预设红外影像信号比较,红外影像信号小于预设红外影像信号和或室内温度信号也小于预设室内温度信号时,主控模块140能够根据自身的逻辑控制电路生成低电平的开闭指令持续输出开关电源模块150,以使空调本体210保持未工作状态。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当主控模块140确定为工作状态时,若红外影像信号通过第一比较电路和预设红外影像信号比较,而红外影像信号大于或等于预设红外影像信号;且室内温度信号通过第二比较电路和预设室内温度信号比较,而室内温度信号也大于或等于预设室内温度信号时,主控模块140能够根据自身的逻辑控制电路持续生成高电平的开闭指令至开关电源模块150,以使开关电源模块150持续的保持闭合,空调本体210保持持续的制冷工作。若红外影像信号通过第一比较电路和预设红外影像信号比较。而红外影像信号小于预设红外影像信号时,主控模块140能够根据自身的逻辑控制电路生成低电平的开闭指令持续输出开关电源模块150,以使空调本体210由工作状态转换为未工作状态。
另外,主控模块140还能够通过I/O端口,例如:P20/ANI1/AVREFM管脚与开关电源模块150输出端的耦合获取的反馈信号。当获取的反馈信号为高电平时,其高电平也具有一定信号强度,反馈信号为高电平的信号能够对应蓄电池输出电信号的电压高低。例如,蓄电池输出电信号的电压为220V时,反馈信号为5V,蓄电池输出电信号的电压为187V时,反馈信号为3.8V。主控模块140能够通过自身的第三比较电路将反馈信号和自身存储的预设反馈信号比较。其中,第三比较电路也可以为常规的运放比较电路,通过也在参考端设定可调电阻,能够将预设反馈信号设定为5V。主控模块140自身的逻辑控制电路能够根据比较结果的差值生成对应差值显示指令。主控模块140也通过总线端口,例如P11/SE36管脚与显示模块160输入端的耦合,以将显示指令输出至显示模块160,以使显示模块160能够显示对应差值的颜色,继而使得用户能或者目前可充电电源模块110的电量剩余。
开关电源模块150通过的输入端与可充电电源模块110的输出端耦合,开关电源模块150的控制端再通过与主控模块140耦合,且开关电源模块150的输出端还通过与空调本体210耦合。故开关电源模块150能够获取可充电电源模块110输出的电能,并根据获取的开闭指令闭合回路,以将获取的电能输出至空调本体210。
开关电源模块150包括:驱动单元151、开关单元152和稳压单元153。
驱动单元151可以为常规的驱动芯片,例如:IR2104型驱动芯片。驱动单元151的输入端为开关电源模块150的控制端,驱动单元151的输入端通过与控制模块耦合,故能够获取主控模块140输出的开闭指令。驱动单元151的输出端通过与开关单元152的控制端耦合,驱动单元151便能够将开闭指令放大输出至开关单元152,以驱动开关单元152的开闭。
请参阅图3和图4,开关单元152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场效应管Q1。
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为开关单元152的输入端,并设有与可充电电源模块110输出端耦合的连接端口A。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均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耦合。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为开关单元152的输出端,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稳压单元153的输入端耦合,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均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耦合。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为开关单元152的控制端,并设有与驱动单元151的输出端耦合的连接端口B。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耦合,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和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均接地。
稳压单元153包括: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稳压芯片U1,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
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为稳压单元153的输入端,其与开关单元152的输出端,即场效应管Q1的源极耦合。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为稳压单元153的输出端,并设有与空调本体210耦合的连接端口C。稳压芯片U1的输入端VIN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耦合,稳压芯片U1的输出端VOUT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耦合,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和稳压芯片U1的接地端均接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还与稳压芯片U1的输出端VOUT耦合,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耦合,并设有与主控模块140耦合以使主控模块140获取反馈信号的连接端口D。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也接地。
开关单元152通过其场效应管Q1的栅极获取驱动单元151输出的开闭指令,当开闭指令为高电平时,场效应管Q1闭合导通,开关单元152能够将获取的电信号输出至稳压单元153。而稳压单元153将该电信号稳压输出至空调本体210,故能够使得空调本体210进行制冷工作。当开闭指令为低电平时,场效应管Q1断开,开关单元152不能够获取的电信号输出至稳压单元153。而稳压单元153也无法将该电信号稳压输出至空调本体210,故空调本体210能够停止制冷工作或保持未工作状态。
请参阅图3,显示模块160为多个发光二极管,具体的,发光二极管的个数可以为三个。一个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为红色,另一个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为蓝色,最后一个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为绿色。显示模块160的三个发光二极管均与主控模块140耦合的I/O端口耦合,以均能够获取主控模块140发送的显示指令。根据可充电电源模块110的电量剩余不同,该显示指令也对应不同,进而每个发光二极管所获取到电流大小也不同。三个发光二极管组合便能够进行对应不同显示指令的不同颜色发光。本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60在可充电电源模块110的电量充足或外部电源供电状态的发光颜色为绿色,显示模块160在可充电电源模块110的电量不足的发光颜色为红色。当可充电电源模块110通过自身存储的电能供电,电量由充足逐渐变为不足时,显示模块160的发光由绿色渐变为红色。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控制装置及智能空调,该空调控制装置包括:可充电电源模块、开关电源模块、主控模块、红外检测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可充电电源模块用于与外部电源耦合,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可充电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耦合,开关电源模块的控制端与主控模块耦合,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与空调本体耦合,红外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和温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均与主控模块耦合。
红外检测模块能够将采集生成的红外影像信号发送至主控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则能够将采集生成的室内温度信号发送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能够根据获取的红外影像信号和获取的室内温度信号生成开闭指令至开关电源模块,以使开关电源模块将获取可充电电源模块输出的电能,通过开闭指令闭合自身的回路后输出至空调本体。因此,通过主控模块根据红外影像信号和室内温度信号自动控制空调的制冷开启或关闭,无需人员过多的操控,进而极大的提高了空调实际使用的适用性。此外,通过可充电电源模块储存电能,在外部电源断电的状态下,可充电电源模块输出储存的电能还能够维持空调在较长时间内继续运行,故也极大的提高了空调实际使用的适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