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水容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576351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水容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调蓄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水容器。



背景技术:

蓄水容器为用于蓄水的容器,可以为蓄水罐或蓄水槽。

一般情况下,空调用的蓄水容器体积都比较大,如何将水均布在蓄水容器内成为一项难题。

如果水不能在蓄水容器内实现均布,则会容易出现较高厚度的斜温层,不利于实现水蓄能,例如蓄冷或蓄热。

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采用缓慢向蓄水罐或蓄水槽中注水的方式,使得流入蓄水罐或蓄水槽内的水依照水的自身温度进行分层,以减小斜温层的厚度。

但是,该种缓慢注水的方式具有如下缺陷:

一方面注水缓慢,效率低;另一方面在对横截面积大或半径大的蓄水罐或蓄水槽注水时,由于水的横向移动缓慢,还是在容易形成较厚的斜温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快速注水,并且可以实现均匀布水的蓄水容器。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蓄水容器,包括蓄水主体、设置在所述蓄水主体的顶部的顶盖和设置在所述蓄水主体的底部的底盖,在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之间形成有密闭的蓄水空间;所述蓄水主体上具有与所述蓄水空间连通的热端进出水口和冷端进出水口;在所述蓄水空间的上方布置有上布水管,所述上布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热端进出水口连通,其另一端封闭,并在所述上布水管上设置有多个上布水管通孔;在所述蓄水空间内位于所述上布水管的下方设置有上均流板,所述上均流板的四周与所述蓄水主体密封连接,在所述上均流板上设置有多个上均流板通孔;在所述上均流板通孔的下方设置有上布水帽;在所述蓄水空间的下方布置有下布水管,所述下布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冷端进出水口连通,其另一端封闭,并在所述下布水管上设置有多个下布水管通孔;在所述蓄水空间内位于所述下布水管的上方设置有下均流板,所述下均流板的四周与所述蓄水主体密封连接,在所述下均流板上设置有多个下均流板通孔;在所述下均流板通孔的上方设置有下布水帽。

进一步地,在每个所述上均流板通孔的下方都设置有一个所述上布水帽,在每个所述下均流板通孔的上方都设置有一个下布水帽。

进一步地,所述上布水管和所述下布水管水平布置在所述蓄水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布水帽包括上挡水板和至少两条与所述上挡水板连接的上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与所述上均流板连接,所述上挡水板位于所述上均流板通孔的下方;所述下布水帽包括下挡水板和至少两条与所述下挡水板连接的下连接件,所述下连接件与所述下均流板连接,所述下挡水板位于所述下均流板通孔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上挡水板和所述下挡水板均为平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上挡水板上对应所述上均流板通孔的位置设置有上挡水板凹面;在所述下挡水板上对应所述下均流板通孔的位置设置有下挡水板凹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件的窄面朝向所述上挡水板的中心;所述下连接件的窄面朝向所述下挡水板的中心。

进一步地,在所述上均流板通孔的下方设置有朝向所述上挡水板延伸的上射流管;在所述下均流板通孔的上方设置有朝向所述下挡水板延伸的下射流管。

进一步地,所述上射流管与所述上挡水板的中心对齐,所述下射流管与所述下挡水板的中心对齐。

进一步地,在所述上均流板的上方设置有多排导流板,任意相邻的两排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有导流通道,每条所述导流通道中都设置有多个所述上均流板通孔;每排所述导流板上都设置有导流开口。

进一步地,在所述蓄水主体内还设置有走水管,所述走水管包括上端走水管和下端走水管,所述上端走水管与所述下端走水管通过隔板隔开;所述上端走水管分别与所述热端进出水口和上布水管连通;所述下端走水管分别与所述冷端进出水口和下布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上端走水管上设置有多条所述上布水管;多条所述上布水管环绕在所述上端走水管的四周,并分别朝向所述蓄水主体的主体壁的方向延伸;在所述下端走水管上设置有多条所述下布水管,多条所述下布水管环绕在所述下端走水管的四周,并分别朝向所述蓄水主体的主体壁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上端走水管的上端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下端走水管的下端与所述底盖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走水管上套接有保温管。

进一步地,在所述走水管的外表面上还涂覆有至少一层防锈底漆层。

进一步地,在所述保温管的外表面上包覆有至少一层塑料薄膜层。

进一步地,在所述蓄水空间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所述蓄水主体的支撑支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上布水管和下布水管,并在上布水管和下布水管分别设置有上布水管通孔和下布水管通孔,同时将上布水管与热端进出水口连接,将下布水管与冷端进出水口连接,在水从上布水管通孔或下布水管通孔流出时实现一次布水。

通过设置上均流板和下均流板,并在上均流板和下均流板上分别设置有上均流板通孔和下均流板通孔,水经上均流板通孔或下均流板通孔流出时实现二次布水。

通过设置上布水帽和下布水帽,通经上布水帽或下布水帽扩散进入蓄水空间内时实现三次布水。

由此,本发明提供的蓄水容器,可以实现三次布水,使得水可以均布在蓄水空间内,减小了斜温层的厚度,提高了蓄能效果,并且可以实现快速注水或布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蓄水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蓄水空间内布满水的示意图;

图3为第一种结构的上布水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上布水帽的俯视图;

图5为第二种结构的上布水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上布水帽的俯视图;

图7为第一种结构的下布水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下布水帽的俯视图;

图9为第二种结构的下布水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下布水帽的仰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蓄水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上均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下均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蓄水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上端走水管上设置有多条上布水管的示意图;

图16为下端走水管上设置有多条下布水管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蓄水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在走水管上设置有防锈底漆层、保温管和塑料薄膜层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蓄水主体;11-主体壁;12-顶盖;

13-底盖;14-蓄水空间;15-热端进出水口;

16-冷端进出水口;17-支撑支架;2-上布水管;

21-上布水管通孔;3-下布水管;31-下布水管通孔;

4-上均流板;41-上均流板通孔;42-上射流管;

43-导流板;431-导流开口;44-导流通道;

5-下均流板;51-下均流板通孔;6-上布水帽;

61-上挡水板;611-上挡水板凹面;62-上连接件;

621-宽面;622-窄面;623-连接端;

7-下布水帽;71-下挡水板;711-下挡水板凹面;

72-下连接件;721-宽面;722-窄面;

723-连接端;8-走水管;81-上端走水管;

811-上端;82-下端走水管;821-下端;

83-隔板;84-保温管;85-防锈底漆层;

86-塑料薄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蓄水容器,包括蓄水主体1、设置在蓄水主体1的顶部的顶盖12和设置在蓄水主体1的底部的底盖13,在顶盖12和底盖13之间形成有密闭的蓄水空间14。

蓄水主体1上具有与蓄水空间14连通的热端进出水口15和冷端进出水口16。

在蓄水空间14的上方布置有上布水管2,上布水管2的一端与热端进出水口15连通,其另一端封闭,并在上布水管2上设置有多个上布水管通孔21。

在蓄水空间14内位于上布水管2的下方设置有上均流板4,上均流板4的四周与蓄水主体1密封连接,在上均流板4上设置有多个上均流板通孔41。

在上均流板通孔41的下方设置有上布水帽6。

在蓄水空间14的下方布置有下布水管3,下布水管3的一端与冷端进出水口16连通,其另一端封闭,并在下布水管3上设置有多个下布水管通孔31。

在蓄水空间14内位于下布水管3的上方设置有下均流板5,下均流板5的四周与蓄水主体1密封连接,在下均流板5上设置有多个下均流板通孔51。

在下均流板通孔51的上方设置有下布水帽7。

本发明中的热端进出水口为用于热水进出的开口,冷端进出水口为用于冷水进出的开口。本发明中的冷水与热水仅为相对概念,并不代表绝对温度。

一般地,热端进出水口15设置在蓄水主体1的上方,冷端进出水口16设置在蓄水主体1的下方。

热水的密度小于冷水的密度,热水一般位于冷水的上方。而将热端进出水口15设置上方,冷端进出水口16设置在下方,利于冷热水分别经进出口流动。

本发明中的蓄水容器在使用时,其蓄水空间14都充满水,上布水管2也处于水内。

本发明提供的上布水管2和下布水管3都为用于走水的水管。为了实现第一次布水,在上布水管2上设置有多个上布水管通孔21,且上布水管2的一端封闭,其另一端与热端进出水口15连接;在下布水管3上设置有多个下布水管通孔31,且下布水管3的一端封闭,其另一端与冷端进出水口16连接。

如此设置,在热水经热端进出水口15进入上布水管2内后,然后经多个上布水管通孔21喷出,从而可以将水喷至蓄水空间14内的多个位置,实现第一次均布。

同样地,冷水经冷端进出水口16进入下布水管3内后,然后经多个下布水管通孔31喷出,从而可以将水喷至蓄水空间14内的多个位置,实现第一次均布。

优选地,上布水管通孔21和下布水管通孔31都为圆孔,其轴线都沿着水平方向延伸,从而将水沿着水平方向喷出,使得水在水平方向向蓄水空间14的四周运动,利于实现水在水平方向的均布。

为了实现第二次布水,在上布水管2的下方设置有上均流板4,在下布水管3的上方设置有下均流板5。

上均流板4上设置有多个上均流板通孔41,下均流板5上设置有多个下均流板通孔51。

上均流板4和下均流板5的四周边缘分别与蓄水主体1的主体壁11密封连接,从而在上均流板4与顶盖12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上部空间,在下均流板5与底盖13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下部空间,上布水管2位于该上部空间内,下布水管3位于该下部空间内。

从上布水管2的上布水管通孔21喷出的水,经上均流板4的上均流板通孔41向上均流板4的下方喷出,从下布水管3的下布水管通孔31喷出的水,经下均流板5的下均流板通孔51向下均流板5的上方喷出,实现第二次布水。

优选地,上均流板通孔41和下均流板通孔51都为圆孔,其轴线都沿着垂直方向延伸,从而将水沿着垂直方向喷出,使得水在垂直方向运动,利于实现水在垂直方向的均布。

由于上布水管2位于该密封的上部空间内,下布水管3位于该密封的下部空间内,从而可以保持水压,使得水能够有足够的水压从上均流板通孔41和下均流板通孔51喷出。

为了实现第三次布水,在上均流板通孔41的下方设置上布水帽6,在下均流板通孔51的上方设置下布水帽7。

本发明中涉及到的布水帽为一种布水工具,其可以为挡水板,用于将水挡住,使水转换方向后向四周喷洒出去。

例如,上布水帽6用于将从上均流板通孔41喷出的水挡住,然后使得水朝向上布水帽6的四周或蓄水空间14的四周喷洒出去;下布水帽7用于将从下均流板通孔51喷出的水挡住,然后使得水朝向下布水帽7的四周或蓄水空间14的四周喷洒出去,提高了均匀布水的效果。

由此,本发明提供的蓄水容器,可以实现三次布水,使得水可以均布在蓄水空间内,减小了斜温层的厚度,提高了蓄能效果,并且可以实现快速注水或布水,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蓄水容器可以实现蓄冷、蓄热、放冷和放热的功能,下面简单介绍其工作过程:

蓄冷时,热水经上布水管2和热端进出水口15流出至外部管道,经制冷主机制冷后,从冷端进出水口16进入下布水管3内,然后经下布水管通孔31喷出实现第一次布水,再后经下均流板通孔51喷出实现第二次布水,最后经下布水帽7实现第三次布水。

蓄热时,冷水经下布水管3和冷端进出水口15流出至外部管道,经制热主机制热后,从热端进出水口15进入上布水管2内,然后经上布水管通孔21喷出实现第一次布水,再后经上均流板通孔41喷出实现第二次布水,最后经上布水帽6实现第三次布水。

放冷时,冷水经下布水管3和冷端进出水口15流出至外部管道进行放冷,冷量可以用于空调末端进行供冷,放冷后该冷水转换为热水,热水经外部管道从热端进出水口15进入上布水管2内,然后经上布水管通孔21喷出实现第一次布水,再后经上均流板通孔41喷出实现第二次布水,最后经上布水帽6实现第三次布水。

放热时,热水经上布水管2和热端进出水口15流出至外部管道进行放热,热量可以用于空调末端进行供热,放热后该热水转换为冷水,冷水经外部管道从冷端进出水口16进入下布水管3内,然后经下布水管通孔31喷出实现第一次布水,再后经下均流板通孔51喷出实现第二次布水,最后经下布水帽7实现第三次布水。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每个上均流板通孔41的下方都设置有一个上布水帽6,在每个下均流板通孔51的上方都设置有一个下布水帽7,提高第三次均匀布水的效果。

较佳地,如图1所示,上布水管2和下布水管3水平布置在蓄水空间14内,利于实现在水平方向均匀布水,使得整个蓄水空间14在水平方向上或整体横截面上可以实现均匀布水,利于提高第一次布水的效果。

较佳地,如图3-4和图7-8所示,上布水帽6包括上挡水板61和至少两条与上挡水板61连接的上连接件62,上连接件62与上均流板4连接,上挡水板61位于上均流板通孔41的下方。

下布水帽7包括下挡水板71和至少两条与下挡水板71连接的下连接件72,下连接件72与下均流板5连接,下挡水板71位于下均流板通孔51的上方。

具体地,可以在上连接件62的末端设置连接端623,上连接件62可以为连接板,其具有宽面621和窄面622,该处所指的窄面为上连接件62沿着厚度方向的面,其宽面621为上连接件62沿着宽度方向的面。

可以在下连接件72的末端设置连接端723,下连接件72可以为连接板,其具有宽面721和窄面722,该处所指的窄面为下连接件72沿着厚度方向的面,其宽面721为下连接件72沿着宽度方向的面。

上连接件62通过螺栓将连接件623固定在上均流板4上,从而将上挡水板61悬挂在上均流板4的下方,从而使得从上均流板通孔41喷出的水被上挡水板61阻挡后向上挡水板61的四周扩散,实现均布。

下连接件72通过螺栓将连接件723固定在下均流板5上,从而将下挡水板71安装在下均流板5的上方,从而使得从下均流板通孔51喷出的水被下挡水板71阻挡后向下挡水板71的四周扩散,实现均布。

较佳地,如图3-4和图7-8所示,上挡水板61和下挡水板71均为平板,便于加工制造。

较佳地,如图5-6和图9-10所示,在上挡水板61上对应上均流板通孔41的位置设置有上挡水板凹面611,在下挡水板71上对应下均流板通孔51的位置设置有下挡水板凹面711。

在水从上均流板通孔41喷出时,其会向下落入上挡水板凹面611内。然后经上挡水板凹面611的阻挡作用,水接触到凹面的弧形面,水会沿着上挡水板凹面611向四周扩散,从而使得水尽最大能地均匀向四周扩散。

在水从下均流板通孔51喷出时,其会向上进入下挡水板凹面711内。然后经下挡水板凹面711的阻挡作用,水接触到凹面的弧形面,水会沿着下挡水板凹面711向四周扩散,从而使得水尽最大能地均匀向四周扩散。

较佳地,如图3-4和图7-8所示,上连接件62的窄面622朝向上挡水板61的中心,下连接件72的窄面722朝向下挡水板71的中心,可以减小上连接件62和下连接件72对水的扩散阻挡影响。

较佳地,如图11所示,在上均流板通孔41的下方设置有朝向上挡水板61延伸的上射流管42,在下均流板通孔51的上方设置有朝向下挡水板71延伸的下射流管52,可以对从上均流板通孔41和下均流板通孔51喷出的水起到导向作用,使其对准上挡水板61和下挡水板71,并且还起到射水或喷水作用,利于提高第二次布水和第三次布水的效果。

优选地,上射流管42与上挡水板61的中心对齐,下射流管52与下挡水板71的中心对齐。或者,上射流管42与上挡水板凹面611的中心对齐,下射流管52与下挡水板凹面711的中心对齐。

较佳地,如图12所示,在上均流板4的上方设置有多排导流板43,任意相邻的两排导流板43之间形成有导流通道44,每条导流通道44中都设置有多个上均流板通孔41,每排导流板43上都设置有导流开口431。

水可以在上均流板4的上表面上沿着导流通道44环形流动,还可以经导流开口431径向流动,以流入不同的导流通道44内,然后经上均流板通孔41喷出,提高了第二次布水的效果。

如图13所示,因为水是从下均流板5的下方向上流动,下均流板5上可以不设导流板,简化结构,节约成本。

本发明中蓄水主体1可以圆筒状,上均流板4和下均流板5都呈圆形,圆筒状的蓄水主体1结构强度高,蓄水能力强。

较佳地,如图14所示,在蓄水主体1内还设置有走水管8,走水管8包括上端走水管81和下端走水管82,上端走水管81与下端走水管82通过隔板83隔开。

上端走水管81分别与热端进出水口15和上布水管2连通,下端走水管82分别与冷端进出水口16和下布水管3连通。

本发明中的走水管为用于水流通过的水管或管道。走水管8可以位于蓄水空间14的中部或中心。走水管8分为两段,包括上端走水管81和下端走水管82,两者之间通过隔板83密封隔绝,上端走水管81与热端进出水口15和上布水管2连通,用于热水流通,下端走水管82分别与冷端进出水口16和下布水管3连通,用于冷水流通。如此设置,方便管路铺设,也无需将热端进出水口15布置在蓄水主体1的顶端,将冷端进出水口16布置在蓄水主体1的底端,方便管路安装和检修。

较佳地,如图15-16所示,在上端走水管81上设置有多条上布水管2。多条上布水管2环绕在上端走水管81的四周,并分别朝向蓄水主体1的主体壁11的方向延伸。

在下端走水管82上设置有多条下布水管3,多条下布水管3环绕在下端走水管82的四周,并分别朝向蓄水主体1的主体壁11的方向延伸。

多条上布水管2和多条下布水管3呈环形布置,并向主体壁11的方向延伸,利于水在蓄水空间14内迅速从中部向四周扩散,从而提高了第一次布水的效果。

较佳地,如图17所示,上端走水管81的上端811与顶盖12连接,下端走水管82的下端821与底盖13连接,在实现走水的同时还起到对顶盖12的支撑作用,提高了蓄水容器在纵向上的抗压能力。

较佳地,如图18所示,在走水管8上套接有保温管84,避免水在走水管8内流动时热量或冷量流失。

较佳地,如图18所示,在走水管8的外表面上还涂覆有至少一层防锈底漆层85,避免走水管8在水下锈蚀,延长了使用寿命。

较佳地,如图18所示,在保温管84的外表面上包覆有至少一层塑料薄膜层86,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

较佳地,如图11所示,在蓄水空间14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蓄水主体1的支撑支架17,提高蓄水容器在横向上的抗压力能。

本发明中的蓄水容器,可以为蓄水罐、蓄水槽或蓄水筒等等蓄水设备。

本发明中的蓄水容器,通过三次布水可以实现水的均布,在布水时,其不需要特别减缓注水速度或流量,相反其需要维持或提高水压以提高布水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蓄水容器,可以实现三次布水,使得水可以均布在蓄水空间内,减小了斜温层的厚度,提高了蓄能效果,并且可以实现快速注水或布水,提高了工作效率。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