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清洗方便、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比列管式换热器高3-5倍,占地面积为管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热回收率可高达90%以上。
然而,目前的板式换热器其相邻两板片之间形成的通道均为矩形,由此形成的换热面较小,换热介质流经的行程较短,不利于充分换热,热回收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高效板式换热器,增加了板片组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水与换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效板式换热器,包括固定紧压板、活动紧压板、顶板、底板、夹紧螺栓、板片组、支架,所述的固定紧压板固定于所述的支架上,所述的板片组通过所述的夹紧螺栓固定于所述的固定紧压板上,所述的活动紧压板固定于所述的板片组的一侧,所述的顶板位于所述的板片组的上方,所述的底板位于所述的板片组的下方;
所述的固定紧压板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换热介质进口、换热介质出口,所述的进水口位于所述的固定紧压板的下部,所述的出水口位于所述的进水口的上方,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位于所述的出水口的一侧,所述的换热介质出口位于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的下方,所述的板片组上设有与所述的进水口、出水口、换热介质进口、换热介质出口的位置相对应的通孔;
所述的板片组包括水通片、换热介质通片,所述的水通片与换热介质通片交错设置,所述的水通片包括第一水侧部、第一曲部、第一换热介质侧部,所述的第一曲部位于所述的第一水侧部与第一换热介质侧部之间,所述的第一水侧部与第一曲部之间相连通,所述的换热介质通片包括第二水侧部、第二曲部、第二换热介质侧部,所述的第二曲部位于所述的第二水侧部与第二换热介质侧部之间,所述的第二曲部与第二换热介质侧部之间相连通;所述的第一水侧部上设有与所述的进水口、出水口的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的第二水侧部上设有与所述的进水口、出水口的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的第一换热介质侧部设有与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换热介质出口的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的第二换热介质侧部设有与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换热介质出口的位置相对应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底板与板片组之间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的顶板与板片组之间设置有缓冲层。
进一步,所述的板片组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的保温层位于所述的固定紧压板与活动紧压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的板片组与活动紧压板之间填充有保温棉;所述的板片组与固定紧压板之间填充有保温棉。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曲部与所述的第二曲部的形状相同;所述的第一水侧部与所述的第二水侧部的形状相同;所述的第一换热介质侧部与所述的第二换热介质侧部的形状相同。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曲部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波浪状;所述的第二曲部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波浪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板式换热器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板式换热器的板片组包括了侧部与曲部,曲部采用非平面结构,增加了板片组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两种介质的热交换率。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板式换热器设置有保温层、保温棉,避免热量的散失,节约能源;板片组与顶板、底板之间设有缓冲层,防止磕碰,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高效板式换热器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高效板式换热器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固定紧压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紧压板;2-活动紧压板;3-顶板;4-底板;5-缓冲层;6-夹紧螺栓;7-进水口;8-出水口;9-换热介质进口;10-换热介质出口;11-板片组;12-保温层;13-支架;14-水通片;15-换热介质通片;16-第一水侧部;17-第一曲部;18-第一换热介质侧部;19-第二水侧部;20-第二曲部;21-第二换热介质侧部;22-保温棉。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高效板式换热器,包括固定紧压板1、活动紧压板2、顶板3、底板4、夹紧螺栓6、板片组11、支架13,所述的固定紧压板1固定于所述的支架13上,所述的板片组11通过所述的夹紧螺栓6固定于所述的固定紧压板1上,所述的活动紧压板2固定于所述的板片组11的一侧,所述的顶板3位于所述的板片组11的上方,所述的底板4位于所述的板片组11的下方;
所述的固定紧压板1上设有进水口7、出水口8、换热介质进口9、换热介质出口10,所述的进水口7位于所述的固定紧压板1的下部,所述的出水口8位于所述的进水口7的上方,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9位于所述的出水口8的一侧,所述的换热介质出口10位于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9的下方,所述的板片组11上设有与所述的进水口7、出水口8、换热介质进口9、换热介质出口10的位置相对应的通孔;
所述的板片组11包括水通片14、换热介质通片15,所述的水通片14与换热介质通片15交错设置,所述的水通片14包括第一水侧部16、第一曲部17、第一换热介质侧部18,所述的第一曲部17位于所述的第一水侧部16与第一换热介质侧部18之间,所述的第一水侧部16与第一曲部17之间相连通,所述的换热介质通片15包括第二水侧部19、第二曲部20、第二换热介质侧部21,所述的第二曲部20位于所述的第二水侧部19与第二换热介质侧部21之间,所述的第二曲部20与第二换热介质侧部21之间相连通;所述的第一水侧部16上设有与所述的进水口7、出水口8的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的第二水侧部19上设有与所述的进水口7、出水口8的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的第一换热介质侧部18设有与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9、换热介质出口10的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的第二换热介质侧部21设有与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9、换热介质出口10的位置相对应的通孔。
所述的底板4与板片组11之间设置有缓冲层5;所述的顶板3与板片组11之间设置有缓冲层5。防止磕碰,提高使用寿命。
所述的板片组11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12,所述的保温层12位于所述的固定紧压板1与活动紧压板2之间。避免热量的散失,节约能源。
所述的板片组11与活动紧压板2之间填充有保温棉22;所述的板片组11与固定紧压板1之间填充有保温棉22。避免热量的散失,节约能源。
所述的第一曲部17与所述的第二曲部20的形状相同;所述的第一水侧部16与所述的第二水侧部19的形状相同;所述的第一换热介质侧部18与所述的第二换热介质侧部21的形状相同。
所述的第一曲部17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波浪状;所述的第二曲部20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波浪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