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机的室内机,详细而言涉及室内机的风路中的结露抑制构造。
背景技术:
在安装于室内墙面的壁挂式的空调机中,在主体内部具有热交换器,从位于主体的上方等的吸入口吸入室内的空气,并使该空气通过热交换器由此来对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从而改变空气的温度。然后,温度变化后的空气从设置于主体下方等的排出口被向室内排出。通过反复进行上述步骤,对室内环境进行调整。
在这样的空调机中,存在使用横流风扇的类型以及使用螺旋桨式风扇的类型。在使用横流风扇的类型中,从吸入口流入的空气流在通过热交换器后汇集成一个空气流而后到达排出口,因此,从吸入口到排出口的风路的数量为一个。另一方面,在使用螺旋桨式风扇的类型中,从吸入口流入的空气流在通过热交换器后的时刻分流为多个,且各空气流朝排出口流动,因此该类型中的风路的数量为多个(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将多个分割热交换器组合成倒V字形状(专利文献1的图9)、N字形状(专利文献1的图10)、M字形状(专利文献1的图13)、W字形状(专利文献1的图11)等形状而搭载热交换器。在倒V字形状的情况下风路为一个,但在N字形状或M字形状的情况下风路为两个,在W字形状的情况下风路为三个。而且,使多个分割热交换器与从室内机上部等吸入的室内的空气接触,由此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3708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多个分割热交换器并非全部为相同温度,因此会在通过各分割热交换器后的各风路的空气流之间产生温度差。因此,根据热交换器的形状,存在如下担心:制冷运转时在风路内产生结露,并且由该结露产生的冷凝水与热交换后的空气流一起从排出口向室内落下。关于这点,以下,对热交换器的各形状的情况分别进行说明。
在热交换器为倒V字形状(专利文献1的图9)的情况下,风路为一个,因此无分流,不会产生因温度差而导致的结露。
在热交换器为N字形状(专利文献1的图10)或M字形状(专利文献1的图13)的情况下,风路为两个且产生分流。但是,由于在两个风路的正下方存在具有较大开口的排出口,因此各空气流在呈现出各空气流间的温度差的影响之前即被朝室内(室内机之外)排出。因此,产生结露的可能性低。
在热交换器为W字形状(专利文献1的图11)的情况下,风路为三个,产生分流。关于室内机前方的两个风路,与N字形状以及M字形状的情况相同,由于在两个风路正下方存在排出口,因此产生结露的可能性低。但是,考虑到需要将对用于连接室内机与室外机的配管或用于排出冷凝水的管等进行收纳的配管空间设置于壳体背面下部这一关系,室内机后方的第三条风路形成为排出口并不位于风路正下方的结构。因此,第三条风路成为避开配管空间的风路,第三条风路的空气流从背面侧被朝前方下方引导,并从排出口被朝室内(室内机之外)排出。因此,在第三条风路中朝前方下方流动的空气流与在第二条风路中朝正下方向流动的空气流产生接触点,当这两个空气流存在温度差的情况下,会在接触点附近产生结露。
这样,因通过热交换器后的各空气流的温度差而在风路内产生的结露基本上无法回收,因此会与热交换后的空气一起从排出口落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在通过热交换器后的风路为多个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在制冷运转时,即便当在室内机内部通过热交换器后的各空气流产生了温度差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风路内的结露。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主体,上述主体在上部具有吸入口、在下部具有排出口;风扇,上述风扇设置在主体内;热交换器,上述热交换器设置在主体内;以及排水盘,上述排水盘接收在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排水盘构成为使配置于热交换器的下方的热交换器侧排水盘与配置于热交换器侧排水盘的下方的风路侧排水盘重叠,主体具有以热交换器侧排水盘作为风路壁的第一风路以及以风路侧排水盘作为风路壁的第二风路,且构成为:使从吸入口被吸入的来自风扇的空气流在通过热交换器后分流为多个空气流,并使分割后的各空气流在第一风路与第二风路中流动后汇合并从排出口排出,构成第一风路与第二风路中的在制冷运转时供温度低的一方的空气流流动的风路侧的风路壁不在供温度高的一方的空气流流动的风路露出。
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面对温度低的一方的空气流的所述热交换器侧排水盘的风路壁的下端面由面对温度高的一方的空气流的所述风路侧排水盘的风路壁从下侧覆盖。
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面对温度低的一方的空气流的所述风路侧排水盘的风路壁的靠所述第一风路侧的端面由面对温度高的一方的空气流的所述热交换器侧排水盘的风路壁从所述第一风路侧覆盖。
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3 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所述热交换器具有将四个分割热交换器组合成从所述主体的右侧方或者左侧方观察呈W字形状的结构,所述第一风路是使通过四个所述分割热交换器中的正中间的两个所述分割热交换器后的空气流朝正下方向流动的风路,所述第二风路是使通过最靠背面侧的所述分割热交换器后的空气流从所述主体的背面侧朝前方下方流动的风路。
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3 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所述风路侧排水盘具有多个卡止爪,所述热交换器侧排水盘具有:多个卡止孔,所述多个卡止孔在所述主体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并供所述多个卡止爪卡止;以及肋,所述肋在卡止于所述卡止孔的所述卡止爪被朝与所述卡止爪的卡止方向相反的方向压入时限制所述卡止爪的移动,从而阻止所述卡止爪从所述卡止孔脱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通过热交换器后的风路为多个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在制冷运转时,即便当在室内机内部通过热交换器后的各空气流产生了温度差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风路内的结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示意纵剖视图。
图3是图2的排水盘40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排水盘40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一并示出在图3的A-A截面处切断而得的排水盘40的立体图以及该立体图的局部放大图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的风路的说明图。
图7是具备倒V字形状的热交换器200的现有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示意剖视图。
图8是具备N字形状的热交换器210的现有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示意剖视图。
图9是具备M字形状的热交换器220的现有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示意剖视图。
图10是一并示出包括图6的风路6b与风路6c所交叉的部分在内的排水盘周围的放大立体图以及将该立体图的一部分放大并简化后的图的图。
图11是示出比较例的图,是示出产生结露的构造例的图。
图12是将包括图6的风路6b与风路6c所交叉的部分在内的排水盘周围放大并简化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的整体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示意纵剖视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图1的近前侧作为前表面侧(前侧)、将里侧作为背面侧(后侧)来进行说明。
该室内机100通过利用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系统来向室内等空调对象区域供给空调空气(在后述的热交换器30中热交换后的空气)。室内机100的主体100a具备:固定于室内墙面的背面外壳1;通过螺钉而安装于背面外壳1的前表面的壳体2;以及以能够开闭且能够取下的方式安装于壳体2的前表面的前表面设计面板3。在壳体2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至内部的吸入口4,在壳体2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将在后述的热交换器30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朝室内排出的排出口5。
在主体100a内具备:风扇10,该风扇10用于从吸入口4吸入室内空气;风扇马达20,该风扇马达20对风扇10进行驱动;电气部件箱(未图示);以及热交换器30,该热交换器30配设于从风扇10到排出口5 的风路6,进行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风扇10配置于吸入口4的下游侧、且配置于热交换器30的上游侧,例如由作为螺旋桨式风扇的轴流风扇或者斜流风扇等构成。
热交换器30具备: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翅片31;以及贯通多个翅片31的多个导热管32,制冷剂在多个导热管32的内部通过。在本实施方式1中,热交换器30具有如下结构:将多个分割热交换器30a~30d 组合成从主体100a的右侧方或者左侧方观察呈W字形状。
风扇10、风扇马达20、电气部件箱(未图示)以及热交换器30安装于背面外壳1。
在主体100a内还具备排水盘40,该排水盘40接收热交换器30的表面上的通过结露产生的冷凝水并将该冷凝水排出。
图3是图2的排水盘40的立体图。图4是图2的排水盘40的分解立体图。
排水盘40除了发挥接收冷凝水并将该冷凝水排出的功能之外,还作为通过热交换器30后的空气流的风路壁而发挥功能。排水盘40通过将配置于热交换器30的下方并接收冷凝水的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与配置于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的下方的风路侧排水盘42上下重叠而构成。
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具有两个水接收部41a和水接收部41b、以及将两个水接收部41a及水接收部41b彼此连结的连结部41c,并具有使它们形成一体的结构。水接收部41a位于多个分割热交换器30a~30d 中的配置于最前方的分割热交换器30a与配置于其后方的分割热交换器 30b的下方,接收在分割热交换器30a以及分割热交换器30b产生的冷凝水。水接收部41b位于在分割热交换器30b的后方配置的分割热交换器30c与在分割热交换器30c的后方配置的分割热交换器30d的下方,接收在分割热交换器30c以及分割热交换器30d产生的冷凝水。
如图2所示,后方侧的水接收部41b具有风路壁41d,该风路壁41d 在从前侧端部41ba暂时向下方伸出后朝前方倾斜。该风路壁41d主要具有将通过分割热交换器30c后的空气流朝排出口5引导的作用。
如图4所示,风路侧排水盘42具有两个风路部42a和风路部42b、以及将两个风路部42a及风路部42b彼此连结的连结部42c,并具有使它们形成一体的结构。风路部42a位于水接收部41a的下方,风路部42b 位于水接收部41b的下方。而且,在水接收部41a、41b与风路部42a、 42b之间形成有作为隔热层的空间,在该空间配置有隔热件43(参照图 2)。此外,隔热件43不是必需的部件,能够省略。
排水盘40在使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与风路侧排水盘42上下重叠并相互卡止的状态下被固定于背面外壳1。使用如下的图5对该卡止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5是一并示出在图3的A-A截面处切断而得的排水盘40的立体图以及该立体图的局部放大图的图。
在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的风路壁41d的下端侧,沿室内机100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卡止孔44。而且,在风路侧排水盘42 设置有卡止于卡止孔44的卡止爪45,利用卡止孔44与卡止爪45,使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与风路侧排水盘42相互卡止。
这里,当在室内机100的组装时挪动排水盘40的情况下,若卡止爪45意外地被压入里侧,则存在卡止爪45与卡止孔44之间的卡止脱开而风路侧排水盘42从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脱落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这样的不良状况,在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设置有肋46,该肋46限制卡止爪45的朝与卡止方向相反方向的压入量,从而阻止卡止爪45从卡止孔44脱开这一情况。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室内机100中,若借助风扇马达20的旋转而风扇10旋转,则室内空气从主体100a上表面的吸入口4被吸入,且室内空气在热交换器30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成为冷气或者暖气。然后,该冷气或者暖气通过风路6(参照图1),从具备上下风向调整板7的排出口5被向室内排出。此时,上下风向调整板7转动,由此来调整由风扇10输送并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的在上下方向的风向。
接下来,对室内机100的风路进行说明。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的风路的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30如上所述呈W字形状,通过热交换器 30后的空气流的风路如图6的箭头所示存在风路6a、风路6b以及风路 6c这三个风路。风路6a是使通过分割热交换器30a后的空气流朝正下方向流动的风路。风路6b是使通过分割热交换器30b、30c后的空气流朝正下方向流动的风路,以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的一部分(风路壁41d) 作为风路壁。风路6c是使通过分割热交换器30d后的空气流从主体100a 的背面侧朝前方下方流动的风路,以风路侧排水盘42作为风路壁。此外,风路6b构成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一风路,风路6c构成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二风路。
这里,为了进行比较,使用图7~图9对具备倒V字形状、N字形状以及M字形状的热交换器的现有的空调机中的风路进行说明。
图7是具备倒V字形状的热交换器200的现有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示意剖视图。
在该空调机的情况下,通过倒V字形状的热交换器200后的空气流的风路是风路201这一个风路。
图8是具备N字形状的热交换器210的现有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示意剖视图。图9是具备M字形状的热交换器220的现有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示意剖视图。
在为图7以及图8的空调机的情况下,通过N字形状的热交换器210 以及M字形状的热交换器220后的空气流的风路是风路211a与风路 211b这两个风路。
在为图7~图9所示的倒V字形状、N字形状以及M字形状的热交换器的情况下,在各风路的正下方存在具有较大开口的排出口50,因此在呈现出各空气流彼此的温度差的影响之前空气即被朝室内(室内机 100之外)排出,因此产生结露的可能性低。
与此相对,在为图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1的W字形状的热交换器 30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形成有三个风路。而且,风路6a的空气从正下方的排出口5被向室内排出。另外,风路6b的空气的大半也从正下方的排出口5被排出。而且,风路6c的空气从背面侧呈圆弧状地流动而被朝前方下方引导,并从排出口5被朝室内(室内机100之外)排出。在风路6c中形成有这样的气流是因为存在如下的配置上的制约:对用于将室内机100与室外机连接的配管或冷凝水的排水用的管等进行收纳的配管空间设置于壳体背面下部,无法在分割热交换器30d的正下方配置排出口5。
这样,第三条风路6c的空气流从背面侧朝前方下方流动,另外,第二条风路6b的空气流朝正下方向流动,因此,两个空气流在到达排出口5之前接触。因此,在两个空气流存在温度差的情况下,若不施行任何对策,则会在气流接触点11附近产生结露。
然而,通过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多个分割热交换器 30a~30d的各个后的各空气流的温度受到各分割热交换器30a~30d中的热交换量的影响。各分割热交换器30a~30d中的热交换量与各分割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状态或路径(配管图案)的组合方式的差异有关。因此,在分割热交换器30b以及分割热交换器30c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并通过风路6b的空气流的温度与在分割热交换器30d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并通过风路6c的空气流的温度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路径的组合方式而变化。即,通过风路6b的空气流的温度与通过风路6c的空气流的温度有时为相同温度、有时为不同温度,另外,即便在为不同温度的情况下,既存在通过风路6b的空气流的温度比通过风路6c的空气流的温度高的情况,也有与之相反的情况。
基于这样的原因,会在通过风路6b与风路6c的两个空气流产生温度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能够采用以下的构造来防止结露。
这里,首先使用如下的图10,对通过风路6b的空气流的温度比通过风路6c的空气流的温度高的情况下的结露防止构造进行说明。
此外,在图10与后述的图11以及图12中,“冷风”以及“暖风”的表述并不意味着制冷或者制热的空气,例如在0~2℃左右的温度差下,将较低的一方设为“冷风”,将较高的一方设为“暖风”。
图10是一并示出包括图6的风路6b与风路6c所交叉的部分在内的排水盘周围的放大立体图以及将该立体图的一部分放大并简化后的图的图,是冷风通过风路6b、暖风通过风路6c的情况下的结露抑制构造的说明图。另外,图11是示出比较例的图,是示出产生结露的构造例的图。此外,图10的热交换器30与图6所示的热交换器30相比较配管数不同,并且图示出除了分割热交换器30a~30d之外还具备辅助热交换器的结构,但不论哪种结构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中。
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的风路壁41d暴露于通过风路6b的冷风而变冷,另一方面,在风路壁41d的下方通过有通过风路6c的暖风。因此,如图11所示,若暴露于冷风而变冷的风路壁41d在暖风所通过的风路 6c露出,则受到冷风与暖风之间的温度差的影响而在风路壁41d的朝风路6c露出的露出部分、具体而言为风路壁41d的下端面41e产生结露。
但是,在图10所示的构造中,形成为如下结构:在风路壁41d的下方配置有风路侧排水盘42,利用风路侧排水盘42从下侧覆盖暴露于冷风而变冷的风路壁41d,风路壁41d的下端面41e不在风路6c露出。因此,能够防止风路壁41d上的结露。另外,由于在风路壁41d与位于风路壁41d的下方的风路侧排水盘42之间配置有隔热件43,因此风路侧排水盘42不会被通过风路6b的冷风冷却。因此,风路侧排水盘42 不会因与通过风路6c的暖风之间的温度差而结露。
图12是将包括图6的风路6b与风路6c所交叉的部分在内的排水盘周围放大并简化后的图,是暖风通过风路6b、冷风通过风路6c的情况下的结露抑制构造的说明图。
在图12所示的构造中,暴露于风路6c的冷风而变冷的风路侧排水盘42不会越过暴露于暖风而变暖的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并在风路6b 露出。具体而言,形成为如下结构:利用供温度高的一方的空气流流动的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从风路6b侧覆盖供温度低的一方的空气流流动的风路6b侧的风路侧排水盘42的端面。因此,不会产生由风路6b 的空气流与风路6c的空气流之间的温度差引起的结露。
通过风路6b的空气流的温度与通过风路6c的空气流的温度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根据分割热交换器30b、30c与分割热交换器30d中的路径的组合方式而变化。因此,可以在进行热交换器30的性能评价并确认空气流的温度关系的基础上,决定在排水盘40中采用图10的构造与图12的构造中的哪一种。
另外,根据机型,例如需要根据6张榻榻米用、10张榻榻米用等之类的能力带或其他条件而区分使用图10的构造与图12的构造。因此,可以预先针对热交换器30的每个性能准备图10与图12的两个类型。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1中,排水盘40由配置于热交换器30的下方并接收冷凝水的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以及配置于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的下方的风路侧排水盘42构成。而且,形成为如下结构:具有以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作为风路壁的风路6b以及以风路侧排水盘 42作为风路壁的风路6c,使得构成风路6b、6c中的制冷运转时供温度低的一方的空气流流动的风路侧的风路壁不在供温度高的一方的空气流流动的风路露出。因此,在通过热交换器30后的风路为多个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中,能够防止风路内的结露。另外,由于没有结露的担心,因此能够得到可最大限度地活用所搭载的热交换器30的能力的热交换率高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这里,对于使得构成制冷运转时供温度低的一方的空气流流动的风路侧的风路壁不在供温度高的一方的空气流流动的风路露出的结构,具体而言可以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可以构成为:利用温度高的一方的空气流所面对的风路侧排水盘42的风路壁,从下侧覆盖温度低的一方的空气流所面对的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的风路壁41d的下端面41e(参照图10)。另外,可以构成为:利用温度高的一方的空气流所面对的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的风路壁41d,从风路6b侧覆盖温度低的一方的空气流所面对的风路侧排水盘42的风路壁的风路6b的端面41f(参照图12)。通过以上述方式构成,在热交换器30具有W字形状的结构中,能够防止结露。
另外,构成排水盘40的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与风路侧排水盘42 通过使设置于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的多个卡止孔44和设置于风路侧排水盘42的卡止爪45卡止而相互卡止。而且,在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 设置有肋46,该肋46限制卡止爪45的朝与卡止方向相反方向的压入量,从而阻止卡止爪45从卡止孔44脱出这一情况,因此,能够防止在挪动排水盘40时卡止爪45与卡止孔44之间的卡止被解除而风路侧排水盘 42从热交换器侧排水盘41脱落这一不良状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热交换器30为W字形状且风路为三个的例子,但热交换器30的形状以及风路的数量并不限于此,总之,本发明能够作为温度差不同的两个空气流相接触的部位处的结露防止构造来应用。
附图标记说明
1:背面外壳;2:壳体;3:前表面设计面板;4:吸入口;5:排出口;6:风路;6a:风路;6b:风路;6c:风路;7:上下风向调整板; 10:风扇;11:气流接触点;20:风扇马达;30:热交换器;30a:分割热交换器;30b:分割热交换器;30c:分割热交换器;30d:分割热交换器;31:翅片;32:导热管;40:排水盘;41:热交换器侧排水盘; 41a:水接收部;41b:水接收部;41ba:前侧端部;41c:连结部;41d:风路壁;41e:下端面;41f:端面;42:风路侧排水盘;42a:风路部; 42b:风路部;42c:连结部;43:隔热件;44:卡止孔;45:卡止爪; 46:肋;50:排出口;100:室内机;100a:主体;200:热交换器;201:风路;210:热交换器;211a:风路;211b:风路;220:热交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