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燃烧生物质节能环保燃烧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环保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燃烧生物质节能环保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生物质燃料:是指将生物质材料燃烧作为燃料,一般主要是农林废弃物(如秸杆、锯末、甘蔗渣、稻糠等),主要区别于化石燃料。在目前的国家政策和环保标准中,直接燃烧生物质属于高污染燃料,只在农村的大灶中使用,不允许在城市中使用。
[0003]生物质燃烧机的结构已为公知,现有的生物质燃烧装置已经趋近于完善,但是点火装置还需要改进,而且现有的生物质燃烧机的出火口处燃料燃烧不充分,在燃烧过程中会发生飞散状态;燃料无法充分燃烧,能耗大、同时产生大量的烟雾和废气,对环境的污染也就不言而语了;并且在工作时,出火口的外壁过热,易烫伤使用者;而且现有的生物质燃烧机火焰从炉膛到上的出火口时火势不足,无法达到更好的火焰利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燃烧生物质节能环保燃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高效燃烧生物质节能环保燃烧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形成有炉膛,炉膛包括燃烧膛和点火膛,点火膛的右侧设有生物质入口和点火装置入口,生物质入口与点火装置入口并排相邻设置;所述点火膛通过进火口与燃烧膛连接,进火口为喇叭状;所述燃烧膛的左侧壁上设有出火口,出火口通过法兰与燃烧膛连通,出火口包括套装在一起的内管和外管,内管与外管密封形成有空气预热加压腔,外管的外表面包覆有降温层,降温层连接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外管上设有与空气浴加热腔相连通的引风管,引风管穿过降温层且向降温层的外部延伸,引风管设于外管的下部;所述内管上沿内管的轴线环形阵列有螺旋配风管,螺旋配风管与配空气预热加压腔相连通,螺旋配风管向内管的内部延伸,螺旋配风管的端部朝向内管的外沿设置;还包括设于出火口周测的火焰搅动器,火焰搅动器包括铁圈,铁圈与出火口内壁螺纹连接,铁圈的内侧上均匀焊接连接三个内倾斜的扁平的矩形铁块,铁块的倾斜方向一致,且铁块与铁圈之间的夹角为60°。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火口包括靠近燃烧膛的圆锥形面,和远离燃烧膛并连接于圆锥形面与点火膛之间的平滑过渡弧面。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锥形面的边缘下部形成较上部更向外弯曲扩张的平滑弧面部。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锥形面与进火口的轴线形成夹角,夹角的角度为7-20°。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口设置在降温层的下部,出水口设置在降温层的上部。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风管与风机连接。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铁块的长度小于铁圈的半径。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旋配风管的外表面和内管的内壁上均设有耐火层。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突破传统燃烧机的构造形式,喇叭口形式的进火口可利用康达效应,使点火膛内直向流动的气流在经过进火口进入燃烧膛时,向四周发生扩散效果,使生物质能在进入燃烧膛后迅速扩散并均匀分布,不会产生集结情况,利于生物质充分燃烧;且出火口中内管向外扩散的热量来对进入其内的空气进行提前预热,不仅有益于火焰的充分燃烧,还减少了热量散失,同时降温层对外管的外部进行降温,有效消除了出火口的外壁过热易烫伤使用者的隐患,而且产生的温水也可以被利用,一举两得;且在出火口增加一个火焰搅动器,利用在一个铁圈上设置三个向内倾斜的矩形铁块,使火焰成旋转式,增加出火口的火焰强势,使火焰的加热效果达到充分利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对生物质进行高效燃烧,燃烧充分,热量释放效率显著提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高效燃烧生物质节能环保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高效燃烧生物质节能环保燃烧装置中进火口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的左视图;
[0019]图中:卜炉体、2-燃烧膛、3-点火膛、4-生物质入口、5_点火装置入口、6_进火口、7-出火口、8-法兰、9-内管、10-外管、11-空气预热加压腔、12-螺旋配风管、13-引风管、14-耐火层、15火焰搅动器、16-降温层、17-进水口、18-出水口、151-铁圈、152-铁块、61-圆锥形面、62-平滑弧面部、611 -平滑过渡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1]请参阅图1-4,一种高效燃烧生物质节能环保燃烧装置,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内形成有炉膛,炉膛包括燃烧膛2和点火膛3,点火膛3的右侧设有生物质入口 4和点火装置入口 5,生物质入口 4与点火装置入口 4并排相邻设置;所述点火膛3通过进火口 6与燃烧膛2连接,进火口 6为喇叭状,本实用新型喇叭口形式的进火口 6可利用康达效应(康达效应(Coanda Effect)亦称附壁作用或柯恩达效应。流体(水流或气流等)有离开本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当流体与它流过的物体表面之间存在表面摩擦时(也可以说是流体粘性),只要曲率不大,流体会顺着物体表面流动。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施与流体一个偏转的力,则流体也必定要施与物体一个反向偏转的力。这种力在轻质物体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如汤勺,但对于大型飞机来说,比重并不是很大。这种作用是以罗马尼亚发明家亨利.康达为名。),使点火膛3内直向流动的气流在经过进火口6进入燃烧膛2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