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负荷的调整方法_2

文档序号:9394450阅读:来源:国知局
之间时,根据设置的修正因子调整原煤输送量,达到设定的负荷百分数a。在步骤S300、S400中,负荷变化量b大于r/X或小于-r/X时,根据设置的修正因子继续调整原煤输送量,达到设定的负荷百分数a ;在负荷百分数a处于1-r/X ^ 100 %之间时,优选此方案,保证煤泥的掺烧比例,提高煤泥的利用程度。或在步骤S300、S400中,负荷变化量b大于r/X或小于-r/X时,先调整的煤泥输送量为原煤输送量的Y/X,当锅炉负荷变化量为b-1 土rXY/X|时,再根据设置的修正因子调整原煤输送量,达到设定的负荷百分数a ;在负荷百分数a处于1-rX (Y+1)/
Ι-rXY/X之间时,优选此方案,防止因煤泥过多而导致锅炉温度下降过快,甚至导致停炉,保证锅炉正常运行。例如,煤泥设计掺烧比例30%,X = 3时,锅炉负荷从90%降低至75%时,预设的锅炉负荷百分数a = 90%,由于1-30%/3^90%^Ξ 100%,因此负荷变化量b = 75% -90% = -15% <30% /3 = -10%,根据设置的修正因子继续调整原煤输送量,达到设定的负荷百分数90 % ο煤泥设计掺烧比例30 %,X = 3时,锅炉负荷从85 %降低至70 %时,预设的锅炉负荷百分数a = 85%,由于1-30% X2/X彡85%彡1-30% X1/X(Y= 1),因此先减少的煤泥输送量为原煤输送量的1/3,当锅炉负荷变化量为15% -1 ±30% X 1/3=5%时,5%的负荷变化量再根据设置的修正因子调整原煤输送量,达到设定的负荷百分数85%。负荷变化量b为正,则增加煤泥输送量;负荷变化量b为负,则减少煤泥输送量。
[0041]在步骤(I)中,当预设负荷百分数a从l-r/Χ彡a彡100%调整为l_rX (Y+1)/X ^ a ^ 1-rXY/X,减少的煤泥输送量为Y/X,负荷变化量b在-r/X ^ b ^ r/X之间时,根据设置的修正因子调整原煤输送量,达到设定的负荷百分数a。例如,X = 3,r=30 %,a = 95 %,此时(1-30 % X 1/3)〈95 % 彡 100 % ;当 a 调整为 75 % 时,a 属于1-30% X (2+1)/3 ( a<l-30% X 2/3,即Y = 2,先减少的煤泥输送量为2/3,负荷变化量b在-30% /3^b^ 30% /3之间时,根据设置的修正因子调整原煤输送量,达到设定的负荷百分数a。
[0042]在步骤S400中,每一台煤泥输送栗的输送量均通过调试阶段进行精确测定,且保持相同的煤泥输送量;停止Y台煤泥输送栗来减少煤泥输送量。例如,煤泥设计掺烧比例30%,每一台煤泥输送栗的输送量均通过调试阶段进行精确测定,选定为3%、5%、6%、10%四种煤泥输送栗的输送量;具体的,选择3%的煤泥输送栗,需要10台,此时的调节煤泥输送量的精度为3%,停止Y台煤泥输送栗等于减少YX3% ;选择5%的煤泥输送栗,需要6台,,此时的调节煤泥输送量的精度为5%,停止Y台煤泥输送栗等于减少ΥΧ5%。根据具体设计要求进行煤泥输送栗的选择。改变煤泥输送栗的型式或数量,只要煤泥输送栗不参与调节,入炉热量仅通过给煤机调节的方案,其原理和思路与本发明相同。
[0043]在步骤S400中,减少的煤泥输送量为原煤泥输送量的Υ/Χ通过变速煤泥输送栗进行调节,达到设定的负荷百分数a。煤泥输送管道相对较短时,可采用本方案。煤泥栗也进行变速调节,但调节不随锅炉负荷实时变化,仅有给煤机跟踪锅炉负荷变化来调节入炉热量,其原理和思路与本发明相同。
[0044]当锅炉运行因燃料燃烧值引起的负荷变化量时,仅根据设置的修正因子进行原煤输送量的调正,尽可能利用原煤进行调节,保证煤泥掺烧比例及利用率。
[0045]在某些掺烧比例下,煤泥输送栗的运行数量不改变,其思路与本发明按照一定负荷范围改变煤泥输送栗数量的思路相同。
[0046]如图2所示,应用上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负荷的调整方法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煤泥设备,包括:锅炉100,所述锅炉100设有原煤入口 102及煤泥入口 ;原煤输送装置200,所述原煤输送装置200与所述原煤入口 102相连通;煤泥输送装置300,所述煤泥输送装置300与所述煤泥入口 104 ;检测装置400,所述检测装置400用于检测锅炉100的负荷信号;及控制装置500,所述控制装置500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400、所述原煤输送装置200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500用于接收所述检测装置400的反馈的检测信号来分别调整所述原煤输送装置200的输送量;其中,当所述检测装置400的检测到负荷变化量b在-r/X ^ b r/X之间时,所述控制装置400根据设置的修正因子调整原煤输送量。
[0047]所述检测装置400用于检测锅炉100的蒸汽压力信号或给水压力信号。可使用流量计进行测量,优选的,进行蒸汽压力信号检测。
[0048]所述煤泥输送装置300包括多个煤泥输送栗310,多个煤泥输送栗310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0049]所述控制装置500包括比例调整装置510及计算装置520,所述比例调整装置510与所述计算装置520电连接,所述比例调整装置510用于设定初始煤泥掺烧比例,所述计算装置520用于计算修正因子。
[005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5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负荷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按设定的掺烧比例输送原煤及煤泥,锅炉按预设负荷百分数a运行,检测锅炉负荷百分数a,并将负荷百分数a变化换算成负荷变化量b ; (2)当负荷百分数a在l-r/Χ彡a彡100%,则执行步骤(3),当负荷百分数a在1-rX (Y+l)/X彡a彡1-rXY/X之间,则执行步骤(4); (3)继续保持煤泥输送量,根据设置的修正因子调整原煤输送量,达到设定的负荷百分数a ; (4)减少的煤泥输送量为原煤泥输送量的Y/X,根据设置的修正因子调整原煤输送量,达到设定的负荷百分数a; 其中,X为煤泥输送栗的总数量,Y为小于或等于X的正整数,r为煤泥最大掺烧比例,修正因子为原煤输送量需调整的百分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负荷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4)中,锅炉的负荷变化量|b|的越大,修正因子越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负荷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4)中,修正因子依据转换函数计算得到,转换函数=b/(l -rXY/X)。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负荷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4)中,负荷变化量b在-r/X < b彡r/X之间时,根据设置的修正因子调整原煤输送量,达到设定的负荷百分数a。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负荷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4)中,负荷变化量b大于r/X或小于-r/X时,根据设置的修正因子继续调整原煤输送量,达到设定的负荷百分数a ;或在步骤(3)、⑷中,负荷变化量b大于rXY/X或小于-rXY/X时,先调整的煤泥输送量为原煤输送量的Y/X,当锅炉负荷变化量为b-1 土rXY/X|时,再根据设置的修正因子调整原煤输送量,达到设定的负荷百分数a。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负荷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中,当预设负荷百分数a从l-r/Χ彡a彡100%调整为l_rX (Y+l)/X彡a彡1-rXY/X,减少的煤泥输送量为原煤泥输送量的Y/X ;负荷变化量b在-r/X ^ b ^ r/X之间时,根据设置的修正因子调整原煤输送量,达到设定的负荷百分数a。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负荷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每一台煤泥输送栗的输送量均通过调试阶段进行精确测定,且保持相同的煤泥输送量运行,运行过程中单台煤泥输送栗的输送量不进行调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负荷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停止Y台煤泥输送栗来减少煤泥输送量。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负荷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减少的煤泥输送量通过变速煤泥输送栗调整为原煤泥输送量的Y/X,达到设定的负荷百分数a。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负荷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锅炉运行因燃料热值引起的负荷变化时,仅根据设置的修正因子进行原煤输送量的调整。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负荷的调整方法,包括步骤:(1)按设定的掺烧比例输送原煤及煤泥,锅炉按预设负荷百分数a运行,检测锅炉负荷百分数a变化,并将负荷百分数a变化换算成负荷变化量b;(2)当负荷百分数a在1-r/X≤a≤100%,则执行步骤(3),当负荷百分数a在1-r×(Y+1)/X≤a≤1-r×Y/X之间,则执行步骤(4);(3)继续保持煤泥输送量,根据设置的修正因子调整原煤输送量,达到设定的负荷百分数a;(4)减少的煤泥输送量为Y/X,根据设置的修正因子调整原煤输送量,达到设定的负荷百分数a。该循环流化床锅炉负荷的调整方法采用煤泥有级调节的方法,提高煤泥掺烧比例,快速响应负荷调节指令。
【IPC分类】F23C10/28
【公开号】CN105114948
【申请号】CN201510618425
【发明人】霍沛强, 樊晓茹, 吴阿峰, 李伟科
【申请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