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的端部的处理方法、板材的制造方法、板材的端部的处理装置以及板材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9649949阅读:866来源:国知局
板材的端部的处理方法、板材的制造方法、板材的端部的处理装置以及板材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板材(例如,树脂瓦楞纸等。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也将其称为“树脂板材”。)的端部的处理方法、树脂板材的制造方法、树脂板材的端部的处理装置、以及树脂板材。
【背景技术】
[0002]—直以来,树脂板材被应用于各种用途(例如,汽车的行李箱的地板材料等)。通常,树脂板材在根据其用途而将其切割为所需的形状之后,会从提高树脂板材的美感并降低危害感的观点等出发,使其经过对包括其剖面在内的端部(末端部)实施各种处理的工序,来进行制造。
[0003]例如,在现有的处理方法的一种(以下称其为“现有方法”)之中,通过对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板材的端部进行加热按压,从而在被按压面上形成特定的形状的切口,并通过沿着这些切口而将板材的端部弯曲(折叠),从而将端部的剖面收纳在板材的内部。由此,现有方法防止了切断面在板材的端部露出,从而提高了板材的美感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903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所要解決的课题
[0008]在现有方法中设为,通过将设置于板材的端部的切口的形状设为特定的形状,从而随着对端部进行折叠的动作而将端部的剖面收纳在板材的内部。即,在现有方法中,是将“通过对端部进行折叠的动作,从而总是将板材端部的剖面的整体收纳在板材的内部”作为前提。
[0009]但是,认为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对板材的端部进行处理时的(例如,加热按压或弯折时的)加工精度的偏差、及板材本身的尺寸的偏差等的原因,不一定能将剖面的整体收纳在板材的内部,而是存在剖面的一部分在板材的表面露出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如设想的那样提高板材的美感等。
[0010]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能够尽可能地容易且可靠地防止树脂板材的端部(剖面)在树脂板材的表面上露出的树脂板材的端部的处理方法、运用了该处理方法的树脂板材的制造方法、执行该处理方法的树脂板材的端部的处理装置、及树脂板材。
[0011]用于解決课题的方法
[0012]首先,对由本发明所实现的“板材的端部的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0013]用于达成上述课题的由本发明所实现的板材的端部的处理方法被应用于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板材上。
[0014]该处理方法包括:
[0015](1)第一工序,对所述板材的端部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加热按压而形成薄壁部;
[0016](2)第二工序,对所述薄壁部以所述被按压面成为内侧的方式而进行折叠,并使所述薄壁部的作为板材外周侧的端部的外周端向连接有所述薄壁部的作为板材内部侧的端部的内部端的所述板材的主体部的附近移动,
[0017](3)第三工序,对所述薄壁部的外周端在厚度方向上进行按压而使之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相比向厚度方向的内侧移动。
[0018]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第一工序及第二工序而使薄壁部的外周端(换言之为,包括板材的剖面的端部)朝向板材的主体部移动。经过这些工序,在板材的末端部(外缘部)将会不存在板材的剖面。并且,通过第三工序,会使薄壁部的外周端(包括板材的剖面的端部)与主体部的表面相比向厚度方向的内侧(换言之,以使其不会在板材的外部露出的方式)移动。因此,即使假设由于上述的各种偏差(第一工序及第二工序中的加工精度的偏差、及板材本身的尺寸的偏差等)从而导致薄壁部的外周端的一部分在板材的表面上露出,但在第三工序中,也会将包括该露出的部分在内的外周端埋没在板材的内侧。此外,由于使薄壁部的外周端向厚度方向移动通常不需要那么复杂的方法,因此,第三工序能够容易地执行。因此,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容易且可靠地防止薄壁部的外周端在板材的表面露出的情况。
[0019]另外,在第三工序中,也与第一工序及第二工序同样地,会产生加工精度的偏差。但是,通常情况下,第三工序(使薄壁部的外周端在厚度方向上移动的处理)中所要求的加工精度与第一工序(板材的端部的加热按压)及第二工序(薄壁部的折叠)中所要求的加工精度相比而较低。换言之,即使在第三工序的加工精度(例如,薄壁部的外周端的移动量等)上产生少许的偏差,也能够充分地防止薄壁部的外周端在板材的表面露出的情况。
[0020]此外,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即,经过第一工序至第三工序,从而使板材的主体部的端部(薄壁部与主体部之间的分界)露出于板材的表面,进而使该主体部的端部对板材的美感或危害感产生影响。但是,该端部是通过对板材进行按压而形成的(参照第一工序及第二工序),并且通常情况下,其与板材的末端部(剖面)相比,端面及角部分的形状会成为较平缓的形状(例如,与剖面的角部分的曲率半径相比,主体部的端部的角部分的曲率半径较大)。因此,从板材的美感的提高及危害感的降低等观点出发,防止板材的末端部(剖面)的露出所带来的优点,将会超越主体部的端部的露出所带来的缺点。
[0021]因此,本发明的处理方法能够容易且可靠地防止树脂板材的端部(剖面)在树脂板材的表面露出的情况。并且,由此能够提高板材的美感并降低危害感。
[0022]另外,本发明的处理方法所应用的“板材”只要为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板状体即可,其形状、内部结构、具体的树脂的种类等并不会特别地受到限制。例如,作为板材,能够采用树脂瓦楞纸及泡沫苯乙烯板等。
[0023]在“第一工序”中采用了如下结构,即,通过对板材的端部进行加热按压,从而使薄壁部(被实施了加热按压的部分)从板材的主体部(未被实施加热按压的部分)朝向板材的末端部延伸。因此,也可以说,第一工序为,例如“对板材的端部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加热按压从而形成在从板材的主体部朝向板材的外周的方向上延伸的薄壁部的工序”。
[0024]第一工序中的“按压”只要是涉及针对于板材的表面而对板材进行压缩的朝向(板材的厚度变薄的朝向。厚度方向)的外力的处理即可,其具体按压的方式并不会特别地受到限制。例如,作为按压的方式可列举出将板材固定为不能移动并从外部将按压体向板材进行按压的处理。与此相反,也可列举出将按压体固定为不能移动并且将板材向按压体进行按压的处理。并且,还可列举出使板材及按压体的双方移动并且将其相互按压的处理。这一点对于第三工序中的“按压”也是同样的。
[0025]第二工序中的“使薄壁部的……外周端向……板材的主体部的附近移动”这样的表达,表示在薄壁部被实施了折叠时,薄壁部的外周端存在于主体部的附近的情况,而薄壁部的外周端与主体部未必需要完全紧贴或邻接。本表达例如也可以将其表达方式变换为,使薄壁部的外周端向与板材的外周分离的位置移动。
[0026]另外,薄壁部通过其内部端而与板材的主体部连接。因此,在第二工序中,当使薄壁部的外周端向板材的主体部的附近移动时,薄壁部的外周端也会向薄壁部的内部端的附近移动。由此,上述表达例如也可以将其表达方式变换为,使薄壁部的外周端向内部端的附近移动。
[0027]第三工序中的薄壁部的外周端的“按压”既可以为伴随有加热的按压(加热按压),也可以为不伴随有加热的按压。例如,第三工序中的按压也可以在不伴随于有单独的加热的条件下,在由第一工序中的加热按压所产生的余热残留于板材的期间内实施。这一点对于第二工序中的“折叠”也是同样的。
[0028]第三工序中的“与主体部的表面相比向厚度方向的内侧”的表现可以将其表达方式变换为,在以将主体部的表面延长而成的假想面作为基准平面的情况下,从该基准平面向按压方向(厚度方向)远离的位置。此外,该表现可以将其表达方式变换为,在板材的表面与背面之间(严格而言为,在第一工序中加工薄壁部之前(实施第一工序之前)板材的端部的表面与背面所在的位置之间)。
[0029]由此,在第三工序中,使薄壁部的外周端“与主体部的表面相比向厚度方向的内侧移动”的表现可以将其表达方式变换为,使薄壁部的外周端与将主体部的表面延长而成的假想面(基准平面)相比,向朝向按压方向远离(厚度方向)的位置处移动。此外,该表现可以将其表达方式变换为,使薄壁部的外周端向板材的表面与背面之间移动。并且,该表现可以将其表达方式变换为,使薄壁部的外周端所在的位置的薄壁部的厚度(经由第二工序而被实施了折叠的薄壁部的按压方向上的厚度)与主体部的厚度相比而较薄。
[0030]另外,上述的“主体部的表面”可以将其表达方式变换为,形成主体部的平面中的、相对于板材的厚度方向(按压方向)而垂直的平面且存在于与薄壁部的被按压面为相同侧的平面。并且,通常情况下,经过本处理方法而处理的板材(例如,作为制品的板材)在多数情况下以如下方式进行处理,即,将“与薄壁部的被按压面相同侧”的面设为背面,将与薄壁部的被按压面为相反侧的面设为表面(所谓的外观面)。因此,板材的“表面”能够更换其表达方式为,形成板材的平面中的、与板材的厚度方向(按压方向)垂直的平面且存在于薄壁部的被按压面的相反侧的面。此外,板材的“背面”能够更换其表达方式为,形成板材的平面中的、与板材的厚度方向(按压方向)垂直的平面且存在于与薄壁部的被按压面为相同侧的面。
[0031]此外,第三工序中的按压的程度(例如,由按压所实现的薄壁部的外周端的移动量、及所按压的薄壁部的范围、最终的板材的截面形状等),只要考虑板材所要求的美感的程度、危害感的降低的程度、板材的内部结构、板材的厚度等来适当地确定即可,其并不会特别地受到限制(例如,参照后文所述的各方式)。
[0032]以上,对本发明的处理方法的结构与效果进行了说明。接下来,在以下,对本发明的处理方法的数个方式(方式1?5)进行叙述。
[0033].方式 1
[0034]如上文所述,在本发明的处理方法中,通过第三工序而使薄壁部的外周端与主体部的表面相比向厚度方向的内侧移动。此时,考虑到由于薄壁部的外周端的移动量而会在该外周端的周边(主体部中的外周端的附近、及薄壁部中的外周端的附近)产生隆起及毛刺等意外的变形的情况。从进一步提高板材的美感的观点出发,优选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