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斜顶及注塑模具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081143阅读:1795来源:国知局
注塑模具的斜顶及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及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件是产品中较为常见的构件,由于其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可装配性强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如图1所示,此种注塑件10设置有倒扣槽,在注塑生产的过程中,注塑件10的顶壁和布设有倒扣槽的侧壁由模具的斜顶11来形成。当注塑件冷却成型之后,需要将斜顶11撤离,使得斜顶11上的凸块从倒扣槽中撤离。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斜顶11脱模时会与注塑件10的部分结构干涉,最终导致斜顶11无法脱模,此时斜顶11上的凸起无法从倒扣槽中撤出。很显然,这无法实现注塑件的生产。为此,设计者通过调整上述会与斜顶11干涉的结构的位置来实现斜顶11的脱模,使得该结构与斜顶11在斜顶脱模方向上的距离A大于倒扣槽的深度B,使得斜顶脱模时不会受该结构的限制。此种方式存在于对前述被调整的结构的位置要求不严格的注塑件中,但是有些注塑件自身结构的要求比较严格,无法调整前述会与斜顶11干涉的结构的位置。很显然,此时仍然存在斜顶11的脱模无法实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及注塑模具,以更好地实现斜顶的脱模。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其包括斜顶本体、驱动部和设置在所述斜顶本体上,且用于形成注塑件的倒扣槽的滑块,所述斜顶本体设置有沿着所述斜顶的开合模方向延伸的滑道,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道中;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滑块相连,用于向所述滑块施加沿着远离所述倒扣槽的方向移动的脱模作用力。

优选地,所述滑块的尾端具有用于承受所述注塑模具的模仁施加的合模作用力的作用面,所述合模作用力用于驱动所述滑块靠近倒扣槽形成位置。

优选地,所述滑块的尾端底侧边缘为弧形边缘。

优选地,所述滑道的尾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干涉部,所述干涉部与所述限位部之间在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倒扣槽的深度,且两者能够沿着所述滑动方向定位配合。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为球形限位部,所述球形限位部与所述滑块的相对应面滚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相对应面为弧面,所述弧面延伸至所述干涉部上朝向所述球形限位部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滑块为阶梯状结构,且所述滑块上横截面面积较小的一端用于形成所述倒扣槽。

优选地,所述斜顶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注塑模具的模仁顶端搭接配合的斜顶挂台,所述斜顶挂台包括沿着所述斜顶的开模方向延伸的凸起。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其包括模仁和与所述模仁配合的斜顶,所述斜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斜顶。

优选地,所述模仁具有用于与所述滑块的尾端配合的驱动圆弧边缘。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斜顶中,驱动部可以向滑块施加脱模作用力,因此,需要脱模时,驱动部向滑块施加脱模作用力,使得滑块向远离注塑件的倒扣槽的方向运动,然后再驱动斜顶本体与注塑件脱离即可。设置滑块和驱动部以后,斜顶需要运动的距离有所减小,也就不容易与注塑件上的其他结构干涉,从而更好地实现斜顶的脱模。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斜顶与成型后的注塑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斜顶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斜顶与成型后的注塑件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注塑件;

11-斜顶;

20-注塑件;

21-斜顶本体;

211-斜顶挂台;

22-驱动部;

23-滑块;

231-干涉部;

24-限位部;

30-模仁。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该斜顶可以用于加工注塑件20上的倒扣槽,其包括斜顶本体21、驱动部22和设置在斜顶本体21上,且用于形成注塑件20的倒扣槽的滑块23。斜顶本体21上设置有沿着斜顶的开合模方向延伸的滑道,滑块23滑动设置在该滑道中。此处的开合模方向包括斜顶的开模方向和合模方向,开模方向为斜顶远离成型后的注塑件20的方向,合模方向指的是斜顶靠近注塑模具的其他部分,并形成模腔的方向。驱动部22与滑块23相连,用于向滑块23施加沿着远离倒扣槽的方向移动的脱模作用力。也就是说,驱动部22可以带动滑块23远离注塑件20上已经成型的倒扣槽,以实现注塑件20的脱模,该驱动部22可以是弹簧或环形优力胶等结构。

上述注塑模具工作时,首先可以通过驱动滑块23向滑道的内部收缩,以防滑块23妨碍斜顶运动至指定位置。当斜顶运动到指定位置之后,驱动注塑模具的模仁30运动,使得模仁30与斜顶配合,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注塑件20的注塑操作。注塑件20注塑完毕后,可以驱动模仁30移动,驱动部22向滑块23施加驱动力,使得滑块23远离注塑件20的倒扣槽,然后再驱动整个斜顶远离注塑件20,直至斜顶在后续的脱模过程中不会与注塑件20的倒扣槽发生干涉为止。显然,在这一过程中,滑块23相对于注塑件20的倒扣槽实际移动的距离为:滑块23在驱动部22的作用下相对于滑道的移动距离,与斜顶相对于注塑件20的移动距离之和。

由上述内容可知,设置滑块23和驱动部22以后,斜顶相对于注塑件20需要运动的距离有所减小,也就不容易与注塑件20上的其他结构干涉,因此就不需要通过改变注塑件20的结构来实现注塑过程中的脱模,从而更好地实现斜顶的脱模。

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斜顶本体21上的滑道可贯穿斜顶本体21,滑块23的尾端具有用于承受模仁30施加的合模作用力的作用面,该合模作用力用于驱动滑块23靠近倒扣槽形成位置,该倒扣槽形成位置指的是用于成型倒扣槽的位置,该位置可以在斜顶本体21上。也就是说,通过驱动模仁30就可以实现滑块23的复位,以此简化滑块23的驱动方式。

进一步地,可以将滑块23的尾端底侧边设置为弧形边缘。滑块23的尾端底侧边指的是滑块23的尾端上,更靠近斜顶的底端的位置,当模仁30相对于斜顶运动时,模仁30首先接触滑块23上的前述作用面,进而驱动滑块23复位,使得滑块23与斜顶本体21共同形成倒扣槽的成型位置。显然,采用上述弧形边缘后,前述的作用面将呈现为弧形作用面,以此更好地驱动滑块23复位。

为了限制滑块23的运动幅度,可以在斜顶本体21的滑道的尾端设置限位部24,滑块23上设置有干涉部231,该干涉部231与限位部24之间在滑块23的滑动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倒扣槽的深度,以保证滑块23在脱离倒扣槽之前不受限位部24的限制,进而顺利地从倒扣槽中脱出;同时,限位部24与干涉部231能够沿着滑块23的运动方向定位配合,以此限制滑块23在驱动部22的作用下的运动距离,防止滑块23从滑道中脱出。

上述限位部24可以采用球形限位部,该球形限位部与滑块23的相对应面滚动配合,以此缓解限位部24与滑块23之间的磨损。另外,滑块23上用于与限位部24滚动配合的相对应面可以设置为弧面,该弧面延伸至干涉部231上朝向球形限位部的一侧,以提高滑块23运动时的稳定性。

为了提高滑块23的结构强度,可以将滑块23设置为阶梯状结构,且滑块23上横截面面积较小的一端用于形成注塑件20的倒扣槽。如此设置可以适当增加滑块23上与滑道配合的部分的横截面面积,使得此部分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横截面指的是,垂直于滑块23的滑动方向的截面。

优选地,斜顶本体2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模仁30的顶端搭接配合的斜顶挂台211,该斜顶挂台211包括沿着斜顶的开模方向延伸的凸起。设置该斜顶挂台211以后,模仁30上用于与该斜顶挂台211配合的部位就设置有凹槽,该凹槽可以对滑块23远离注塑件20的倒扣槽这一过程起到避让作用,更好地保证滑块23顺利脱离倒扣槽。

基于上述结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包括模仁30和斜顶,该斜顶能够与模仁30相配合,此斜顶可以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斜顶。

为了稳定地驱动滑块23复位,可以在模仁30上设置用于与滑块23的尾端配合的驱动圆弧边缘,以使两者之间的作用更加平稳。当斜顶本体21上设置前述的斜顶挂台211以后,滑块23的驱动圆弧边缘与斜顶挂台211的底面相配合,以此避免封胶面作为驱动面而出现损坏跑披锋这一缺陷。同时,采用此种结构后,还可以通过模仁30支撑斜顶挂台211,进而防止斜顶在注塑过程中出现下沉,以此提高注塑件20的加工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