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包装件及由其制造的软体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行业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柔性包装件及由所述柔性包装件制造的软体容器,柔性的软体容器用于运输存储作为可分散粉末的散装产品,例如炭黑。
【背景技术】
[0002]不同种类的袋用于包装散装材料。
[0003]通过区分衬垫形状和盒状形状来对袋进行粗略分类。通过通常由连结件实施的底部组件来形成衬垫形状(例如,2004年6月10日公开的WO 2004/048227)。通过折叠以及胶粘底部来形成盒状形状(例如,2009年3月19日公开的WO 20090333196或2013年11月 21 日公开的 US 2013/0305664)。标准袋具有 10kg、25kg、50kg、100kg、500kg 以及 100kg
的容量。
[0004]可容纳400kg至2000kg重量的袋还被称作软体容器、或专业软体容器FIBC (柔性集装袋),也被称作“大袋”。这些袋的底部设计和顶部设计有所不同。常规大袋是具有无缝底部和开口顶部的袋(例如,2010年10月29日公开的EP 2218656 Al)。
[0005]其它样式可以具有用于保护产品的盖、装填口和套筒(例如,2004年4月22日公开的 US 2004/0076791 Al 或 2003 年 4 月 10 日公开的 WO 03/029109 或 1999 年 2 月 17 公开的EP 0896934 Al)。这在散装产品运输过程中尤为有用,原因在于这种容器防止散装产品倾倒出来。并且装载斜槽和装货舱口显著缩短了大袋操作循环的时间。由于这种结构,所以卸载处理所需的人力比卸载包装在传统袋中的产品所需的人力更少。
[0006]负责货物升高的元件是用于大袋的吊索。所述元件位于产品角部处,而且在一些样式中还实施操纵功能。吊索的数量可以介于I根至4根之间。存在有由绳、条制成或分开缝合的不同类型的吊索。存在有与产品自身结合成一体(例如,1997年9月10日公开的RU 2089478)的吊索。
[0007]近年来,广泛使用由合成纤维制成的合成织物。尤其是如果合成织物具有覆层,则这些合成织物会成为具有高强度和稳定形式的成本更低的合成织物。统计显示:对于生产、运输和存储各种商品所需的装填产品开发而言,具有拉伸膜的聚丙烯层压织物(PP)是最为常用的织物。
[0008]增大重载大袋存储和运输产品(例如,化学品)的可靠性的问题通过制造多层壳体来解决。
[0009]根据专利US 5938338 (1999年8月17公开),存在有解决了粉末物质倾倒到环境中的问题的容器。所述容器包括外壳体和内衬。外壳体由编织的聚丙烯织物制成。内衬可以由聚丙烯薄膜或编织的聚丙烯织物制成。内衬尺寸大于外袋尺寸,并且内衬在顶部处通过缝合与外袋相连。
[0010]根据美国专利US 5845995 (1998年12月8日公开、1998年4月27还公开作为专利RU 2109666),用于制造袋的材料是这样的织物,所述织物的一侧或两侧覆盖有热塑性合成材料,特别是覆盖有聚烯烃。这种织物由单轴向拉伸的聚合物、聚烯烃、优选地聚丙烯带制成。条带的宽度通常为大约1.5-10mm,厚度为20-80微米。这种织物是由圆形织机制成的套筒(所谓的管状织物)或者通过纵向熔接或胶粘缝合至套筒的平坦织物。这种织物可以在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覆盖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特别地覆盖聚烯烃。
[0011]根据专利RU 495169 (2005年11月27日公开),存在有用于运输、存储和提升散装材料和块状材料的柔性容器,所述柔性容器的形式为用于装载散装材料的编织材料壳体并且制成作为软体容器,所述软体容器具有底部和开口顶部以及连接至壳体的环头杆。容器制成为一层或双层的并且由聚丙烯织物制成,而在相对的容器壁上具有成对布置的竖直吊货网索,并且提升环形件由所述竖直吊货网索的上端制成而且通过水平吊货网索成对互连,所述提升环形件抓持且提升装载的容器。而且沿着上容器部分的边缘固定柔性绷紧元件例如作为牵引绳,所述柔性绷紧元件在填充容器之后提供了容器顶部部分的封闭件。这种容器包括由聚丙烯薄膜制成的附加内层,从而阻止容器的内含物受潮。
[0012]就包装材料和由包装这种材料制成的软体容器的设计方案而言,根据出版物EP0896934 Al (1999年2月17日公开)的已知技术方案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制成柔性容器的材料为由两个外层和布置在所述两个外层之间的中间层制成的多层结构。由聚丙烯织物制成的外层具有110g/m的基重并且所述外层通过聚丙烯挤出件互连,所述聚丙烯挤出件形成作为聚丙烯薄膜的薄中间层。软体容器的壳体具有侧部部分、顶部部分和底部部分。顶部部分具有与装载臂相连的进给开口,而底部部分设置有与排放软管相连的排放开口。
[0013]已知材料的劣势是:由于中间层是薄层并且主要实施连接功能而不具有足够大的防潮性,以及对于细小弥散的散装货物而言当存储在由所述已知材料制成的包装件中时具有相对高的透过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14]本实用新型的根本是提供一种柔性包装件,所述柔性包装件的强度得到提高同时保持柔性,从而确保对于保存所包装的细小弥散的散装货物(例如,炭黑)并且阻止所述细小弥散的散装货物倾倒到环境中而言由所述柔性包装件制成的包装件的各状况得以增强。
[0015]另一目的是产生适于循环使用的包装件。
[0016]又一目的是扩展包装产品的范围,S卩,产生具有高强度以及抵抗不利环境因素的简单制造的柔性件。
[0017]利用多层柔性包装件、不可分离地连结的各层的组合和所用的包装件来解决这一问题。
[0018]—种柔性包装件,其包括由聚丙烯互编带(条带)制造的聚合物织物制成的上层和下层、以及布置在所述上层和下层之间并且制成作为热塑性聚合物的连续层的中间层。而且,中间层、上层和下层互连。新型特征在于上层直接毗邻附加层,所述附加层通过交互表面与上层相连并且制成作为热塑性聚合物的薄膜覆盖层。
[0019]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包装件,所述柔性包装件包括上层、下层以及布置在所述上层和下层之间的中间层;其中,所述上层和下层由聚丙烯互编条带制造的聚合物织物制成;并且所述中间层制成作为热塑性聚合物的连续层;其中,所述上层、中间层和下层不可分离地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包装件包括形成作为热塑聚合物的薄膜覆盖层的附加层,所述附加层通过相互作用表面与上层不可分离地相连。
[0020]合理的是聚丙烯用作中间层的热塑性聚合物。
[0021]理想的是,聚丙烯用作附加层。
[0022]聚合物织物的密度为110g/m2。
[0023]中间层和/或附加层的密度能够被选择成介于23g/m2至30g/m 2之间并且应当优选为 25g/m2。
[0024]可以通过挤压层合来提供各层的组合。
[0025]附加层是外表面。
[0026]还通过产生这样的软体容器来解决问题,所述软体容器包括壳体和与所述壳体相关的提升吊索、装载软管和卸载软管;而且壳体具有侧部部分、顶部部分和底部部分。新型特征在于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由根据上述柔性包装件制成的柔性包装件制成。
[0027]合理的是由新型包装件制造侧部部分和底部部分。而且,由覆盖有层压覆盖层的聚丙烯织物制造顶部部分、排放软管和/或装载软管。
[0028]排放软管和/或装载软管和顶部部分的聚丙烯织物的密度可以基本为70g/m2。而且,层压覆盖层的密度可以被选择成介于18g/m2至22g/m2范围内并且应当优选为20g/m2。
[0029]软体容器是用于存储和运输细粉末产品的软体容器。
【附图说明】
[0030]结合附图参照以下详细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和特征,其中:
[0031]图1示出了要求获得保护的柔性包装件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2]图2示意性示出了软体容器的等距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如图1所示,柔性包装件制成为单体式层状结构I,所述单体式层状结构包括下层
2、串联连接的中间层3和上层4以及附加层5。
[0034]所有毗邻的各层的配合表面在整个区域上均不可分离地连接在一起。
[0035]底层2和上层4由合成聚合织物制成,通过圆机利用单面线的亚麻编织物、即拉伸的聚丙烯条(条带)制成所述合成聚合织物。
[0036]中间层3和附加层5是热塑性聚合物的连续层(通过挤压覆盖而进行层压)。
[0037]通过聚丙烯窄带(条带)编织物形成的编织聚合织物具有高强度和稳定的形状。
[0038]带(条带)的宽度通常为大约1.5-8_。在这种情况中,材料具有高弹性,这允许承受负荷并且重新分配负载的冲击。减小了在聚合物编织材料受到尖锐的局部机械应力影响时材料破裂的风险,原因在于由于材料线编织物在受力部位处机械负荷被重新分配在各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中。此外,小宽度还允许编织聚合材料的带(条带)承受大的弯曲应力而不发生断裂。
[0039]实施方案的特殊示例使用由2.5_宽的聚丙烯带(条带)制成的可热封的聚合物材料并且选择所述聚丙烯带(条带)的厚度,从而使得编织的合成聚丙烯织物的密度介于103g/m2至117g/m2之间并且应当优选为110g/m2。织物的制造技术与编织织物制造的公知原理类似。使用强力工业机器根据特殊算法来编织聚合物线。可以由例如Austrian机器“HDN 6Starlinger”制造由聚丙烯制成的织物。由于复杂的交织样式,因此在切割合成亚麻时所述合成亚麻不会分裂。提供聚丙烯织物作为卷绕在常规卷筒上的套筒或半套筒。
[0040]可选的制造认为基层2和上层4就密度而言不必相同。
[0041]由两层聚丙烯布料制造包装件赋予了包装件高的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