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和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537575阅读:来源:国知局
过将阻隔装置如隔板设置在两层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之间,以防止在形成所述主通道热封缝32时将两层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热封在一起。优选地,两层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中至少一层所述内延伸段内表面贴附有一层耐热层26,如硅油、PVA、耐高温搞抗粘油墨等手段,以在形成所述主通道热封缝32时,相邻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分别与所述气室膜11和12热封连接,但是两层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并不被所述主通道热封缝32热封在一起而形成了所述充气通道23。
[0099]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分别与所述气室膜11和12热封连接并形成所述充气通道23的步骤也可以不像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一次热封步骤形成,而是可以分几次热封步骤形成。也就是说,先将所述第一阀膜21的所述第一内延伸段212与所述第一气室膜11通过一次主通道热封缝32热封连接,然后将所述第二阀膜22的所述第二内延伸段222与所述第二气室膜12通过一次主通道热封缝32热封连接,然后再通过其他热封手段如所述分隔缝31将所述充气阀20与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热封在一起,从而也在两层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之间形成了一个或多个所述充气通道23。
[0100]另外,需要提出的是,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外侧端通过阀膜端封缝33热封在一起,从而在所述阀膜端封缝33和所述主通道热封缝32之间形成所述主通道24。从而,充气时,空气从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之间的所述主通道24分配进入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之间的各个所述充气通道23,以向各个所述充气室14进行充气。
[0101]可以看出,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最外侧所述分隔缝31形成了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两侧的边界热封,而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再经气室膜端封缝35在远离所述充气阀20的那一侧将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热封在一起,从而最外侧的所述分隔缝31,所述阀膜端封缝33和所述气室膜端封缝35形成了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四个侧面的边界热封。
[0102]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充气阀20由两张阀膜21和22互相叠合后再经热封而形成所述主通道24和所述充气通道2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充气阀20也可以仅由一张薄膜经对折而形成。也就是说,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阀膜端封缝33可以不需要,而对应所述阀膜端封缝33的位置是该张薄膜的对折线。如图5所示,一张柔性薄膜经对折后形成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而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不是两层独立的薄膜,而是可以一体形成。
[0103]类似地,在上述实施例中,两层气室膜11和12经气室膜端封缝35在远离所述充气阀20的那一侧将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热封在一起,作为变形,也可以将整张薄膜经对折后然后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从而也不需要上述气室膜端封缝35。
[0104]另外,在邻近所述充气通道23的入口,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分别与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热封在一起,而在远离所述充气通道23的入口的那一侧,即邻近所述充气通道23的出口的那一侧,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阻气缝34,其将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在对应所述阻气缝34的位置热封在一起。也就是说,所述耐热层26并没有延伸至所述阻气缝34的位置,从而在所述阻气缝34的位置,可以将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热封在一起。如图3所示,所述阻气缝34可以设置在与所述充气通道23的出口相对应但以预定间隔相隔开的位置,这样所述充气室14中的空气因为受到到所述阻气缝34的阻挡而不容易直接从所述充气通道23反渗出去。所述阻气缝34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形成迂回空间,从而防止空气从所述充气室14进入所述充气通道23而产生泄露。
[0105]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阻气缝34可以进一步地将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与其中一层所述气室膜11或12如气室膜11热封在一起。这样在充气时,空气从所述充气通道23进入所述充气室14,所述充气室14中空气压力作用于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所述阻气缝34产生的热封连接使得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与气室膜11因所述充气单元13的膨胀而同步地移动,从而使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都贴附于所述气室膜11,如图4中所示。这样当所述充气室14中气压达到预定程度时,所述充气室14中的空气压力得以将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都压合于所述气室膜11的内表面,从而关闭所述充气通道23,以防止所述充气单元13的空气泄露。
[0106]另外,所述充气阀20的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是普通薄膜,也可以是具有自粘性的自粘薄膜,从而因为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自粘性,在充气过程中,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会因为自粘性而紧密贴附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地防止所述充气通道23的打开。在一个优选的例子中,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可以是自粘性的聚乙烯薄膜,这种自粘性的聚乙烯薄膜经化学改性使得薄膜表面易于紧密结合。
[0107]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充气阀20的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可以是具有自粘性的自粘薄膜,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使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保持其自粘性,而使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表面通过添加其他附着物等方式进行糙化处理,从而减小其自粘性,这样在通过充气设备40通过所述充气口 25充气时,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可以相对容易地打开,从而空气可以顺畅地进入所述主通道24并打开所有的所述充气通道23。
[0108]如图8和图9所示,根据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变形实施方式,在充气前,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并没有通过所述阀膜端封缝33热封在一起,而是可以互相独立并敞开。所述充气设备40包括连接于气源装置的一主充气管41和与所述主气管相连通的多个分充气管42。在充气时,多个所述分充气管42直接塞入各个所述充气通道23中,并且可以没有从所述充气通道23的出口延伸进入所述充气室14内,这样空气从所述主充气管42分配进入各个所述分充气管42,然后从各个所述充气通道23进入对应的各个所述充气室14,并且所述充气室14中达到预定气压后,将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压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密封而达到防止漏气的目的。在充气完成后,可以再通过阀膜端封缝33的热封将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热封在一起,以进一步地防止漏气。因此在这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可以不需要形成所述充气口 25。
[0109]也就是说,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充气方式可以实施为排充充气,对应每个所述充气通道23都设置有一个所述分充气管42。在充气时,只需要将对应数量的分充气管42塞入所述充气通道23中即可。
[0110]如图10和图11所示,根据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另外的一种变形实施方式,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通过所述阀膜端封缝33热封在一起,而两侧都形成充气口 25,其中所述充气设备40’还包括一压紧装置43’,而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充气孔44’的所述主充气管41’置于所述主通道24,并且其远端可以延伸穿出所述充气口 25,所述压紧装置43’用于将待充气的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主通道24的两端压紧,从而可以执行充气操作,其中来自气源装置的气体进入所述主充气管41’,并且进一步从所述放气孔44’进入两端密封的所述主通道24,然后从各个所述充气通道23进入各个所述充气室14。在充气完后,所述压紧装置43’将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主通道24的两端松开,从而得到充气后的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空气包装装置的这种结构,还可以适合于对多个互相连接的所述空气空气包装装置进行连续地充气,充气后的各个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可以使互相连接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破开,并脱离所述主充气管41’。
[0111]如图12和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变形实施例,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可以实施为一个空气包装袋,从而可以直接用于存储包装物品。更具体地,所述空气包装装置也包括由两层所述气室膜21和22形成的可充气主体10,以及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形成的所述充气阀20,所述充气阀20用于向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3充气。
[0112]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主体10再经一系列热封和弯折步骤后形成具有一容纳腔15的包装袋,这样包装物品可以放置在所述容纳腔15中,从而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得以在所述包装物品周围提供空气缓冲效果。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形状和尺寸等可以根据需要而设计。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例子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可以形成一个U型包装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所举的例子只作为示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具有所述容纳腔15的其他类型的空气包装袋。
[0113]相应地,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也没有延伸所述主通道24的位置,而是局部地与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热封连接,从而所述主通道24只由所述阀膜21和22来形成。
[0114]另外,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每个所述充气单元13分别具有多个热封连接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形成的弯折缝36,如图13中所示,每个所述充气单元13可以具有两个弯折缝36,从而将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3分成三个互相连接并且互相连通的子充气单元131。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所述充气单元13的所述弯折缝36的位置对应,也就是说,所述可充气主体10相当于具有两列互相间隔地设置的弯折缝36,设置在多个所述充气单元13的所述弯折缝36沿着直线排列,但是并不是连续的,从而相邻两列所述弯折缝36之间形成一个可充气侧壁,从而使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盒形成了多个侧壁,这些侧壁包围出经弯折后形成所述容纳腔15,以用于容纳包装物品。也可以说,所述可充气主体10具有多列用于弯折的弯折缝36,其可以排列成互相间隔地设置的节点线,从而沿着这些列弯折缝36可以将这些充气单元13进行弯折,使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这些子充气单元131分别形成多个气室侧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所述弯折缝36的列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从而得到理想数量的所述气室侧壁。
[0115]进一步地,各个所述弯折缝36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充气单元13的中间位置,并且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分隔缝31之间留有预定间隔,从而形成相邻所述子充气单元131之间的连通通道16,这样在充气时,空气从各个所述充气通道23进入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3时,可以分配至同一个所述充气单元13的各个所述子充气单元131。另外,所述弯折缝36也可以不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充气单元13的中间位置,而是与所述分隔缝31 —体地成形,而将所述连通通道16形成在所述充气单元13的中间位置。
[0116]另外,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将所述可充气主体10沿两列所述弯折缝36弯折后,两列所述弯折缝36之间的充气侧壁形成底侧壁,而所述底侧壁两侧分别形成前后侧壁,所述前后侧壁进一步地通过两侧的侧封缝37的热封,使所述可充气主体10两侧得以热封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端具有开口 16的所述容纳腔15。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侧封缝37可以连续的热封缝也可以是间隔的热封缝。所述侧封缝37可以设置在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最外侧的所述分隔缝31上,也可以是最外侧的所述分隔缝31和所述侧封缝37在一次热封中一起形成。或者,所述侧封缝37也是区别于最外侧的所述分隔缝31的另外的热封缝。
[0117]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热封缝30包括一次热封缝和二次热封缝,其中所述一次热封缝用来形成平面缓冲材料,而所述二次热封缝用来将所述一次热封缝得到的所述平面缓冲材料形成具有所述容纳腔15的立体包装材料。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侧封缝37是一种二次热封缝,所述充气侧壁经弯折形成的前后侧壁的两侧被所述二次热封缝即所述侧封缝37热封连接,从而形成了所述容纳腔15,待包装物品适合于放置于所述容纳腔15中,而周围的所述充气侧壁给所述待包装物品提供空气缓冲效果。
[0118]如图14和图15所示,根据另外的变形实施方式,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包括至少四列所述弯折缝36,其包括第一列弯缝361,第二列弯折缝362,第三列弯折缝363和第四列弯折缝364。其中第一和第二列弯折缝361和362,以及第三列和第四列弯折缝363和364之间各自形成一个侧壁,第二列和第三列弯折缝362和363之间形成一个底侧壁,而第一列和第四弯折缝与容纳腔15的开口 16之间分别形成一个顶侧壁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