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架及分隔片取放机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85406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导线架及分隔片取放机构的利记博彩app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间隔堆栈的导线架与分隔片进行有效率地分离与取放的机构。



背景技术:

半导体导线架系用于半导体封装以作为芯片及印刷电路板线路连接的媒介,亦称为集成电路导线架;在制作上,通常以化学蚀刻或机械冲压方式,在铜合金或铁镍合金片上将集成电路脚架形状压印成型于集成电路上面。

由于半导体技术的精进而使得制造的集成电路日益微型化,半导体导线架也随之愈形轻薄。习知半导体导线架的半成品会先堆栈在一储盒内,以便运送到下一站制程进行加工,运送中为防止半成品的半导体导线架彼此接触而影响良率,通常会在堆栈的半导体导线架之间放置分隔片以保护半导体导线架;到达下一站制程后,则需要以人工方式取出并分类导线架及分隔片,但容易产生分类错误及分类效率不佳的问题。

为了解决人工分类导线架与分隔片容易产生分类错误及效率不彰的问题,目前的做法系设计两组移载机构,用以分别将分隔片及半导体导线架移到特定机台的加工或储放区域;然而两组移载机构的运作会影响取放分隔片及半导体导线的取放效率,因此有必要改善此设计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线架及分隔片取放机构,主要在于解决习知上利用两组移载机构分别将分隔片及半导体导线架移到特定机台的加工或储放区域,以致于影响分隔片及半导体导线的分离与取放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线架及分隔片取放机构,透过单一取放单元连续地往复运动,从而使取放单元中的两组取放部同时拾取导线架与释放分隔片,或拾取分隔片与释放导线架,从而提升取放效率以及简化整体取放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线架及分隔片取放机构,包括有:一升降单元、一输送单元、一移载单元、一取放单元与一检测单元;其中,升降单元具有用以承载堆栈的导线架与分隔片的一第一升降载台,以及用以承载分隔片的一第二升降载台,所述第一升降载台与第二升降载台可被动力驱动而在垂直方向分别上升或下降;所述输送单元设于升降单元的旁侧,用以承载及输送导线架;所述移载单元设于升降单元与输送单元的上方,所述移载单元具有一水平轨道与一驱动装置,所述水平轨道在对应所述升降单元与所述输送单元的位置之间延伸;所述取放单元设于所述移载单元且可被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而沿着水平轨道往复移动,所述取放单元包含有一第一取放部与一第二取放部,当取放单元沿着水平轨道移动至一第一位置时,系使第一取放部与第二取放部分别对应于输送单元与第一升降载台,并使第一取放部将拾取的一导线架放置于输送单元上,同时使第二取放部拾取一分隔片;当取放单元沿着水平轨道移动至一第二位置时,系使第一取放部与第二取放部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升降载台与第二升降载台,并使第二取放部将拾取的一分隔片放置于第二升降载台上,同时使第一取放部从第一升降载台上拾取一导线架;所述检测单元设于对应第一升降载台位置的上方,用以检测第一升降载台最上方的工件为导线架或分隔片,以控制第一取放部与第二取放部准确地分别拾取导线架与分隔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取放部与第二取放部的下方分别设置有复数真空吸盘,所述真空吸盘连接至一负压产生器以产生负压力或解除负压力,用以对导线架与分隔片进行吸附或释放。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包括一伺服马达与连接所述伺服马达的一导螺杆,所述导螺杆螺旋配合一滑块,且所述滑块滑动配合所述水平轨道,所述伺服马达驱动导螺杆正向或反向旋转时带动滑块沿着水平轨道往第一方向或相反的第二方向直线移动,从而驱动连接于滑块的取放单元沿着水平轨道往复移动。

优选的,所述取放单元藉由一连接部设于所述滑块,所述第一取放部与所述第二取放部分别具有一底座,且所述等真空吸盘设于所述等底座下方,一升降装置连接所述等底座与所述连接部,藉由所述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等第一取放部与第二取放部上升或下降。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含有一马达、一升降滑轨、一升降滑块及一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马达而可被所述马达驱动旋转,所述升降滑块螺旋配合于所述升降螺杆而可被所述升降螺杆驱动上升或下降,所述升降滑块则固定于所述第一取放部与所述第二取放部。

优选的,所述检测单元为一感光耦合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导线架及分隔片取放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之导线架及分隔片取放机构,系利用取放单元中所包含的第一取放部及第二取放部往复连续拾取并置放特定升降载台上的分隔片及导线架,从而可以快速作业,增加分离及取放导线架及分隔片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之导线架及分隔片取放机构包含有一检测单元,藉由预设的计算机程序的控制,在取放部拾取导线架或分隔片之前,所述检测单元先辨识待拾取的工件为导线架或分隔片,再以特定的取放部拾取对应的导线架与分隔片,得以确保导线架或分隔片能正确置放到特定的区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立体示意图,其显示本实用新型导线架及分隔片取放机构之整体机构,且取放单元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状态;

图2为侧视平面示意图,其显示本实用新型导线架及分隔片取放机构之取放单元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状态;

图3为立体示意图,其显示本实用新型导线架及分隔片取放机构之整体机构,且取放单元移动到第一位置的状态;

图4为俯视平面示意图,其显示本实用新型导线架及分隔片取放机构之取放单元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1-升降单元、11-第一升降载台、12-第二升降载台、2-输送单元、21-承载件、3-移载单元、31-水平轨道、32-伺服马达、33-导螺杆、34-滑块、4-取放单元、40-底座、41-第一取放部、42-第二取放部、43-吸盘、44-连接部、45-升降装置、451-马达、452-升降滑轨、453-升降滑块、454-升降螺杆、5-检测单元、6-导线架、7-分隔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线架及分隔片取放机构,至少包括有:一升降单元1﹑一输送单元2﹑一移载单元3﹑一取放单元4与一检测单元5;其中,升降单元1具有用以承载堆栈的导线架6与分隔片7的一第一升降载台11,以及用以承载分隔片7的一第二升降载台12,所述第一升降载台11与第二升降载台12可被动力驱动而在垂直方向分别上升或下降。更详细地说,第一升降载台11与第二升降载台12系并列地设置,并且可以分别以独立的动力装置(例如伺服马达等)控制而分别上升或下降;藉此,储存在储盒内的半导体导线架半成品以及置放在导线架之间的分隔片所构成的堆栈组被取出储盒后可以直接放置在第一升降载台11上,并且藉由对应所述第一升降载台11的动力装置依据取放作业的速度而控制所述第一升降载台11往上微量移动,从而使所述堆栈组的最上方表面保持在设定的一高度。又,藉由另一动力装置依据取放作业的速度而控制第二升降载台12往下微量移动,从而使堆栈在第二升降载台12上的分隔片的最上方保持在设定的一高度。

所述输送单元2系设于升降单元1的旁侧,所述输送单元2用以承载及输送导线架5。更详细地说,输送单元2包括有二条彼此平行配置的承载台21,当从前述堆栈组分离后的导线架6被输送至输送单元2后,系使导线架6被放置于两承载台21上面,进而使导线架21沿着承载台21被输送至下一个加工区域(图中未显示)。

所述移载单元3系设于升降单元1与输送单元2的上方,所述移载单元3具有一水平轨道31与一驱动装置,所述水平轨道31在对应升降单元1与输送单元2的位置之间水平延伸。更详细地说,所述驱动装置至少包括有一伺服马达32、一导螺杆33与螺旋配合于导螺杆33的滑块34,且所述滑块34滑动配合于水平轨道31;导螺杆33系连接于伺服马达32并且平行于水平轨道31,伺服马达32运转时可以带动导螺杆33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从而带动滑块34沿着水平轨道31往第一方向或相反的第二方向直线移动,以驱动连接于滑块34的取放单元4沿着水平轨道31在升降单元1与输送单元2之间往复移动。

所述取放单元4系用于拾取导线架6与分隔片7,以及释放导线架6与分隔片7的装置;所述取放单元4系经由连接部44设于移载单元3的滑块34,从而可被导螺杆33驱动而沿着水平轨道31往复移动。所述连接部44基本上为一连结体,其一端可以固定于滑块34,使得导螺杆33旋转而带动滑块34沿着轴向移动时可以经由滑块34带动连接部44沿着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取放单元4在水平方向移动。

此外,所述连接部44连接一升降装置45,所述升降装置45包含有马达451、升降滑轨452、升降滑块453及升降螺杆454,用以驱动取放单元4上升及下降。更明确地说,升降螺杆454的一端连接于马达451而可被马达451驱动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升降滑块453螺旋配合于升降螺杆454,使得升降螺杆454正向旋转时驱动升降滑块453上升或下降,而升降螺杆454反向旋转时驱动升降滑块453下升或上降。

所述取放单元4包含有一第一取放部41与一第二取放部42,第一取放部41与第二取放部42的底座40下方均设有复数真空吸盘43,所述等真空吸盘43均连接至一负压产生器(例如真空抽气机),藉由负压产生器运转时让各真空吸盘43产生负压力而可对导线架6与分隔片7进行吸附,或经由控制而解除真空吸盘43的负压力时将导线架6与分隔片7释放;所述底座40则固定于前述的升降滑块453,因此,当升降滑块454在垂直方向上升或下降时可带动第一取放部41与第二取放部42上升或下降。

所述取放单元4沿着所述水平轨道移动至一第一位置时(如图4所示),系使第一取放部41与第二取放部42分别对应于输送单元2与第一升降载台11,并且透过升降装置45的升降控制使第一取放部41将拾取的一导线架6放置于输送单元2上,以及使第二取放部42拾取第一升降载台11上的一分隔片7;当取放单元4沿着水平轨道31移动至一第二位置时(如图2所示),则使第一取放部41与第二取放部42分别对应于第一升降载台11与第二升降载台12,并使第一取放部41拾取第一升降载台11上的一导线架6,以及使第二取放部42将拾取的一分隔片7放置于第二升降载台12上。

所述检测单元5系设于对应第一升降载台11位置的上方,并且电讯连接第一取放部41与第二取放部42的控制单元以及伺服马达32,用以检测第一升降载台11上的工件为导线架或分隔片,再将检测后的讯号传送至第一取放部41与第二取放部42的控制单元以及伺服马达32而控制取放单元4作动;较佳者,所述检测单元5可以是一感光耦合元件(CCD)。

更详细地说,本实用新型利用CCD做为检测单元5从上方直接对准第一升降载台11的位置以摄取放置在第一升降载台11上之堆栈组最上方的工件影像,并藉由预设的计算机程序判断所述影像为导线架或分隔片,当判断为导线架时,则伺服马达32作动以经由导螺杆33驱动取放单元4往左移动至前述之第二位置(如图2所示),然后第一升降载台11往上微量上升一适当距离以让最上方的导线架6上移至一设定的高度,并且升降装置45控制取放单元4向下移动,而同时第一取放部41下方的真空吸盘43产生负压力而将所述导线架6吸附拾取,接着,升降装置45控制取放单元4向上移动;随后伺服马达32再作动以经由导螺杆33将取放单元4移动至前述之第一位置(如图4所示),升降装置45再次驱动取放单元4向下移动,再使第一取放部41下方的真空吸盘43解除负压力而将所述拾取的导线架6释放而置于输送单元2上,输送单元2即可将导线架6输送至下一个加工区域。于此同时,第二取放部42系位于对应第一升降载台11的位置,检测单元5在此时会对第一升降载台11上的工件进行影像检测,若检测的结果判断所述工件为分隔片7,则第一升降载台11再往上移动一微量距离以让最上方的分隔片7上移至一设定的高度,并且第二取放部42下方的真空吸盘43产生负压力而将所述分隔片7吸附拾取,随后伺服马达32再作动以经由导螺杆33将取放单元4移动至前述之第二位置(如图2所示),再使第二取放部42下方的真空吸盘43解除负压力而将所述拾取的分隔片7释放而置于第二升降载台12上;第二升降载台12则随着堆栈在其上的分隔片7数量不断累积而被动力装置控制往下微量移动,以使堆栈在最上方的分隔片7保持在一设定的高度。换言之,第一取放部41与第二取放部42会在前述之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拾取或释放导线架6,以及拾取或释放分隔片7。

由于堆栈组中的导线架6与分隔片7可能因为错置或其他原因而没有依相互间隔的方式堆栈,致使可能在导线架6之间堆栈二张以上的分隔片7,或是在分隔片7之间堆栈二片以上的导线架6,因此,当在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状态时,倘若检测单元5所检测到的工件影像判断为导线架6时,则第二吸取部42下方的真空吸盘43不产生负压力来拾取所述导线架6,必须等待第一取放部41在下一行程再拾取所述导线架6。同样的,当在图2所示的第二位置状态时,倘若检测单元5所检测到的工件影像判断为分隔片7时,则第一取放部41下方的真空吸盘43不产生负压力来拾取所述分隔片7,必须等待第二取放部42在下一行程再拾取所述分隔片;如此循环不已地作动而达到快速、有效率的分离、取放导线架6与分隔片7。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