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货两用梯井道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441849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客货两用梯井道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客货两用梯井道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曳引钢丝绳的绕绳方式主要取决于曳引条件,额定载重量和额定速度等因素。对于有机房客货两用电梯来说,速度低,载重量大,通常要求额定速度为1m/s,载重要求不小于1600kg。目前客货两用梯采用2:1绕绳比和4:1绕绳比两种传动布局方式,所述绕绳比为钢丝绳移动距离与轿厢移动距离之比。采用2:1绕绳比方式有以下缺点:1、对同步曳引机载重量要求高,导致曳引机价格昂贵,增加成本,不经济适用;2、对异步曳引机功率要求大,浪费能源,不能实现节能环保的要求。而采用4:1绕绳比方式虽然克服了2:1绕绳比方式的缺点,但仍有以下缺点:1、相比2:1绕绳法曳引钢丝绳增长一倍,导向轮数量增加,增加曳引钢丝绳成本和导向轮成本;2、轿厢和机房增加导向轮安装梁,占据空间,增加安装和加工成本。因此,现有技术客货两用电梯井道结构存在着使用、安装和加工成本高、浪费资源、不经济适用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有机房客货两用电梯井道结构存在着使用、安装和加工成本高、浪费资源、不经济适用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客货两用梯井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客货两用梯井道结构,包括曳引轮、轿厢、对重、曳引钢丝绳、轿厢曳引机构和对重曳引机构;所述曳引轮设置在井道承重梁上,曳引钢丝绳缠绕在曳引轮上,其两个端头分别通过轿厢曳引机构和对重曳引机构与轿厢和对重相连接;所述轿厢曳引机构包括轿顶反绳轮、轿厢反绳轮和轿顶绳头组件;所述轿顶反绳轮设置在轿厢主承重梁顶部右侧,所述轿厢反绳轮设置在井道承重梁上且位于曳引轮左侧,所述曳引钢丝绳从曳引轮左侧引出后竖直向下绕过轿顶反绳轮后向上绕过轿厢反绳轮,再向下延伸至轿厢顶部并通过轿顶绳头组件固定在轿厢主承重梁顶部左侧,形成轿厢绕绳比为3:1;所述对重曳引机构包括对重导向轮、对重反绳轮、机房对重反绳轮和对重绳头组件;所述对重导向轮和机房对重反绳轮分别固定在井道承重梁上且均位于曳引轮右侧,所述对重反绳轮固定在对重支撑架顶部,所述曳引钢丝绳从曳引轮右侧引出后通过对重导向轮竖直向下绕过对重反绳轮后向上绕过机房对重反绳轮,再向下延伸至对重支撑架顶部并通过对重绳头组件固定在对重支撑架顶部,形成对重绕绳比为3:1。

进一步,所述对重反绳轮和对重绳头组件分别设置在对重的支撑架顶部前、后两端。

本实用新型客货两用梯井道结构的有益效果是相比绕绳比2:1布局方式,采用绕绳比3:1的钢丝绳布局方式降低了曳引轮的功率和载荷要求,节约电梯成本,环保节能,同时能够保证曳引轮的曳引能力,该方式在不需要加高曳引机机架就能实现满足曳引轮曳引能力的曳引轮与导向轮中心空间高度值,节省材料且保证曳引机机架稳固性高,安全可靠,相比绕绳比4:1布局方式,采用绕绳比3:1的钢丝绳布局方式减少钢丝绳长度、反绳轮数量和反绳轮安装梁,节约材料,降低安装和加工成本,具有良好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客货两用梯井道结构的空间立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客货两用梯井道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客货两用梯井道结构的轿厢绕绳比3:1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客货两用梯井道结构的对重绕绳比3:1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客货两用梯井道结构的空间立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客货两用梯井道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客货两用梯井道结构的轿厢绕绳比3:1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客货两用梯井道结构的对重绕绳比3:1结构示意图。图中、 1轿顶绳头组件、2轿顶反绳轮、3轿厢反绳轮、4曳引轮、5机房对重反绳轮、6对重反绳轮、7曳引钢丝绳、8轿厢、9对重、10承重梁、11对重导向轮、12对重绳头组件。

本实用新型客货两用梯井道结构,包括曳引轮4、轿厢8、对重9、曳引钢丝绳7、轿厢曳引机构和对重曳引机构,所述曳引轮4设置在井道承重梁10上,曳引钢丝绳7缠绕在曳引轮4上,曳引钢丝绳7的一端通过轿厢曳引机构与轿厢8连接,另一端通过对重曳引机构与对重9连接;所述轿厢曳引机构包括轿顶反绳轮2、轿厢反绳轮3和轿顶绳头组件1,所述轿顶反绳轮2设置在轿厢8主承重梁顶部右侧,所述轿厢反绳轮3设置在井道承重梁10上且位于曳引轮4左侧,所述曳引钢丝绳7从曳引轮4左侧引出后竖直向下绕过轿顶反绳轮2后向上绕过轿厢反绳轮3,再向下延伸至轿厢顶部并通过轿顶绳头组件1固定在轿厢8主承重梁顶部左侧,形成轿厢绕绳比为3:1;所述对重曳引机构包括对重导向轮11、对重反绳轮6、机房对重反绳轮5和对重绳头组件12;所述对重导向轮11和机房对重反绳轮5分别固定在承重梁10上且均位于曳引轮4右侧,所述机房对重反绳轮5位于对重导向轮11后侧,对重绳头组件12和对重反绳轮6分别设置在对重9的支撑架顶部前后两端,所述曳引钢丝绳7从曳引轮4右侧引出后通过对重导向轮11竖直向下绕过对重反绳轮6后向上绕过机房对重反绳轮5,再向下延伸至对重9支撑架顶部并通过对重绳头组件12固定在对重9支撑架顶部,形成对重绕绳比为3:1。对重导向轮11增大轿厢与对重9之间距离,确保安全运行,此外,现有技术2:1绕绳比的客货两用梯井道结构为了保证钢丝绳在曳引轮上的包角,即155°,以及保证钢丝绳在曳引轮上的摩擦力,曳引轮4和导向轮11中心空间高度需要1300mm才能保证满足曳引能力的包角;而采用3:1绕绳比在满足曳引能力的包角条件下,曳引轮4和导向轮11中心空间高度为880mm,大大降低了曳引轮4和导向轮11中心空间高度,节省空间,且无需加高曳引机机架实现,节省材料,稳固性高。

本实用新型客货两用梯井道结构的有益效果是相比绕绳比2:1布局方式,采用绕绳比3:1的钢丝绳布局方式降低了曳引轮的功率和载荷要求,节约电梯成本,环保节能,同时能够保证曳引轮的曳引能力,该方式在不需要加高曳引机机架就能实现满足曳引轮曳引能力的曳引轮与导向轮中心空间高度值,节省材料且保证曳引机机架稳固性高,安全可靠,相比绕绳比4:1布局方式,采用绕绳比3:1的钢丝绳布局方式减少钢丝绳长度、反绳轮数量和反绳轮安装梁,节约材料,降低安装和加工成本,具有良好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