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马达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对针齿实现自动送料的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针齿零件是液压马达中的一个重要零件,通常一组由8-10件组成,其主要特点是:一、圆柱形状、不倒角、仅去毛刺即可完成,图纸要求(r=0.05-0.15),所以近乎尖角;二、针齿大部分长:径比超过1:1.5倍以上,还有不少长:径比达4倍以上,由于掉落时磕碰伤及尖角针齿在料道内不通畅,且极易产生磕伤,特别在弹簧管内还容易卡死,所以多采用手工排籽的方法,工人劳动强度大,一般3-4人方能完成无心磨送料的操作,针齿送料成为了针齿加工过程中的拦路虎和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对针齿实现自动送料的进料装置,能够稳定连续的送料,代替人工操作,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以对针齿实现自动送料的进料装置,包括:旋转式送料装置,包括旋转的料盘,料盘的内壁上设有针齿导向件,针齿规律的排列于料盘内壁与导向件之间,在料盘的旋转带动下,针齿从料盘出口传送至直线式送料装置;直线式送料装置,包括直线运动的传送带,传送带通过导向槽将针齿有序输出;旋转式送料装置与直线式送料装置之间通过连接器过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料盘为右高左低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电机驱动所述料盘顺时针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导向件与针齿之间的间隙为0.1-0.2mm。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料盘底部边缘设有钝角槽,针齿有序排列于该钝角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料盘出口设于料盘的外圆的切线方向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的下方和两侧均设有托板。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包括4组圆柱形尼龙带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呈倾斜的S形,上端与料盘户口连接,下端与传送带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针齿或为滚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针齿实现自动送料,代替人工送料,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和成本;有效解决了针齿的送料问题,特别是长:径大于4-5倍的尖角针齿的送料问题,工人不在用手抓,实现自动稳定连续送料,并对产品磕伤起到减轻和防止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针齿实现自动送料的进料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可以对针齿实现自动送料的进料装置,包括:
旋转式送料装置,包括旋转的料盘1, 料盘1由电机2驱动,在电机2动力下带动料盘1和料盘1内的零件3顺时针转动。
料盘1的内壁上设有若干针齿导向件4,导向件4将针齿3规律的排列于料盘1内壁与导向件4之间。导向件4与针齿3之间的间隙为0.1-0.2mm。
所述料盘1底部边缘设有钝角槽,针齿3有序排列于该钝角槽内。本实用新型中钝角槽的钝角角度为120°,用以增加槽与针齿接触面积,增加摩擦后可顺利带动零件。
如图1所示,所述料盘1为右高左低设置。导向件4为导向刀口,把同时带上来的针齿、多余的和不在钝角槽内的针齿向左踢除,针齿被剔除滑到左侧,针齿滑落左侧后又被料盘1带动,顺时针转入钝角槽内,这样周而复始的运作,排列整齐的针齿3从料盘1出口连续被传送至直线式送料装置。
其中,所述料盘1出口设于料盘的外圆的切线方向上,使得整个输送过程衔接顺当,避免出现停顿。
直线式送料装置,包括直线运动的传送带5,所述传送带5包括4组圆柱形尼龙带轮。由于尼龙带受到针齿重力会向下和外侧扩充,故在尼龙带下方和两侧均设有托板6。
托板6可以调节,用以适合不同尺寸的针齿。
传送带5通过导向槽7将针齿有序输出至磨床上。直线式送料速度应与磨床进料速度相同。若过快,尼龙带容易磨损,过慢时又使磨床送料脱节。
旋转式送料装置与直线式送料装置之间通过连接器8过渡连接,所述连接器8呈倾斜的S形,上端与料盘户口连接,下端与传送带连接。
连接器8可随零件直径变化跟踪调整,适合不同大小针齿零件的加工。
上述针齿3或为滚子等其他零件。
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针齿实现自动送料,代替人工送料,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和成本;有效解决了针齿的送料问题,特别是长:径大于4-5倍的尖角针齿的送料问题, 工人不在用手抓,实现自动稳定连续送料,并对产品磕伤起到减轻和防止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