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节能船舶,特别涉及智能节能船舶卸油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在卸油过程中的效率不高,主要是由于船舶主机输出轴上连接的卸油泵只有一台,船舶主机通过齿轮箱连接卸油泵,在同一时间,只能装卸一种型号或一个种类的油品。
通常在同一艘船上装载仅型号不同的同种油品,且常用卸油泵进行卸油工作,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在供油作业时,一旦运转中的主卸油泵故障,则无法进行卸油工作,从而致使供油作业中断,对供受双方都造成损失。鉴于上述原因,迫切需要对上述船舶液货装卸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智能可控进行的主卸油泵和副卸油泵之间切换的智能节能船舶卸油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节能船舶卸油机构,包括船舶主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输出轴的变速齿轮箱,所述变速齿轮箱具有两个传动轴且分别连接主卸油泵和副卸油泵,主卸油泵通过第一离合机构连接第一传动轴,副卸油泵通过第二离合机构连接第二传动轴,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二离合机构分别受控于第一电磁阀电路和第二电磁阀电路,所述第一电磁阀电路连接有第一控制按钮,第二电磁阀电路连接有第二控制按钮。
通过上述设置,船舶主机的输出轴通过变速齿轮箱变速之后,由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离合机构驱动主卸油泵,由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离合机构驱动副卸油泵,第一控制按钮按下,第一离合机构将驱动力传递到主卸油泵,第二控制按钮按下,第二离合机构将驱动力传递到副卸油泵,由此可以实现自我切换控制,采用主卸油泵和副卸油泵进行单独运行或是公同运行均可,操作较为便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第一电磁阀电路的第一控制按钮和第一电磁阀电路之间还耦合有电压传感器,所述电压传感器同第三控制按钮连接比较电路,所述比较电路用以根据电压传感器的信号作出比较处理输出过低电压信号,比较电路连接继电器电路,所述继电器电路用以控制第二电磁阀电路启动。
通过上述设置,第三控制按钮按下,则电路处于自动控制状态,通过电压传感器来检测第一电磁阀电路运行是否正常,当第一电磁阀电路出现断路,则电压传感器检测到的电压过低或是为零,此时比较电路输出高电平,从而使得继电器电路接通第二电磁阀电路的电源,从而使得第二电磁阀电路工作副卸油泵进行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第一离合机构包括主动轴套、离合组件、从动轴套,所述主动轴套通过离合组件套设在从动轴套上,离合组件上设置有气道,所述气道受控于第一电磁阀电路。
通过上述设置,第一离合机构是采用气压控制的,通过气道接收外部高压气体,从而使得离合组件紧密的连接主动轴套和从动轴套,从而实现有效的同轴驱动,并且将气压减小之后,则可以两者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离合组件包括套设在主动轴套内壁上且连接气道的气胎、设置于气胎内圈上的承压板、在承压板下的复位压簧、在复位压簧下的力矩板以及在力矩板下的摩擦块,所述摩擦块抵接从动轴套。
通过上述设置,离合组件的结构,首先是接收外部气压之后,气胎就会膨胀,此时使得承压板推动复位压簧,复位压簧形变并且推动力矩板,力矩板推动摩擦块,使得模块块紧紧的将从动轴套抱死,此时只要保证气压恒定,此时主动轴套就可以驱动从动轴套进行转动,从而由从动轴套驱动主卸油泵进行工作,当气压放掉之后,此时复位压簧形变回复,使得气胎收缩,摩擦块就无法抱死从动轴套,从而停止对主卸油泵的驱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气道设置在主动轴套的中间,并且连接有旋转接头。
通过上述设置,设置旋转接头可以有效进行气道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旋转接头上通过消声器连接第一电磁阀。
通过上述设置,设置消声器可以降低气道上的空气噪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以自由控制主卸油泵和副卸油泵自由工作,可以独立工作或是公同联合工作,以提高设备适用范围,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第一离合机构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第一电磁阀电路结构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继电器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中1、输出轴;2、变速齿轮箱;31、主卸油泵;32、副卸油泵;4、第一离合机构;41、主动轴套;42、离合组件;421、气胎;422、气道;423、承压板;424、复位压簧;425、力矩板;426、摩擦块;43、从动轴套;5、旋转接头;6、消声器;71、第一传动轴;72、第二传动轴;8、第二离合机构;91、第一电磁阀电路;92、第二电磁阀电路;93、电压传感器;94、比较电路;95、继电器电路;SB1、第一控制按钮;SB2、第二控制按钮;SB3、第三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节能船舶卸油机构,在船舶中,船舶主机是不能停止工作的,其需要一直保持动力,因为船舶开始运行时,船舶主机是整个动力的源头,其启动和关闭过程耗能巨大,所以其需要一直保持稳定动力输出。但是对于卸油过程中,需要提高工作效率,本方案中的机构包括船舶主机的输出轴1、连接输出轴1的变速齿轮箱2。变速齿轮箱2具有两个传动轴且分别连接主卸油泵31和副卸油泵32,主卸油泵31通过第一离合机构4连接第一传动轴71,副卸油泵32通过第二离合机构8连接第二传动轴72。
如图2所示,第一离合机构4和第二离合机构8结构相同,在图2中示意了第一离合机构4的结构图,第二离合机构8不再赘述。
第一离合机构4包括主动轴套41、离合组件42、从动轴套43。主动轴套41通过离合组件42套设在从动轴套43上,主动轴套41连接的是第一传动轴71,离合组件42上设置有气道422,气道422受控于第一电磁阀电路91。离合组件42包括套设在主动轴套41内壁上且连接气道422的气胎421、设置于气胎421内圈上的承压板423、在承压板423下的复位压簧424、在复位压簧424下的力矩板425以及在力矩板425下的摩擦块426,摩擦块426抵接从动轴套43。
工作过程中,离合组件42的结构,首先是接收外部气压之后,气胎421就会膨胀,此时使得承压板423推动复位压簧424,复位压簧424形变并且推动力矩板425,力矩板425推动摩擦块426,使得模块块紧紧的将从动轴套43抱死,此时只要保证气压恒定,此时主动轴套41就可以驱动从动轴套43进行转动,从而由从动轴套43驱动主卸油泵31进行工作,当气压放掉之后,此时复位压簧424形变回复,使得气胎421收缩,摩擦块426就无法抱死从动轴套43,从而停止对主卸油泵31的驱动。第一离合机构4是采用气压控制的,通过气道422接收外部高压气体,从而使得离合组件42紧密的连接主动轴套41和从动轴套43,从而实现有效的同轴驱动,并且将气压减小之后,则可以两者分离。
另外,气道422设置在主动轴套41的中间,并且连接有旋转接头5。旋转接头5上通过消声器6连接第一电磁阀。设置旋转接头5可以有效进行气道422旋转。设置消声器6可以降低气道422上的空气噪音。
如图3所示,第一离合机构4和第二离合机构8分别受控于第一电磁阀电路91和第二电磁阀电路92,第一电磁阀电路91连接有第一控制按钮SB1,第二电磁阀电路92连接有第二控制按钮SB2。第一电磁阀电路91和第二电磁阀电路92结构相同,以第一电磁阀电路91为例,其包括电阻R11、R12,三极管Q1,第一电磁阀K1,图3所示的电路连接结构,可以知道,当第一控制按钮SB1按下,电源提供给三极管Q1偏置电压,使得三极管Q1导通,此时第一电磁阀K1得电,气道422就接通了。
结合如图4所示,第一电磁阀电路91的第一控制按钮SB1和第一电磁阀电路91之间还耦合有电压传感器93,电压传感器93同第三控制按钮SB3连接比较电路94,比较电路94用以根据电压传感器93的信号作出比较处理输出过低电压信号,比较电路94连接继电器电路95,继电器电路95用以控制第二电磁阀电路92启动。比较电路94包括比较器LM1、电阻R32和电位器Rp1,在第三按钮闭合的情况下,电位器Rp1可以调节电压Vref1的大小,从而对于比较器LM1的比较阈值进行调节。电压传感器93输出的电压低于比较阈值电压Vref1是,比较器LM1输出高电平,从而可以继电器电路95得电,从而使得图3中的第三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K3-1闭合。实现自动切换到副卸油泵32进行工作。
其总体的工作效果如下:船舶主机的输出轴1通过变速齿轮箱2变速之后,由第一传动轴71通过第一离合机构4驱动主卸油泵31,由第二传动轴72通过第二离合机构8驱动副卸油泵32,第一控制按钮SB1按下,第一离合机构4将驱动力传递到主卸油泵31,第二控制按钮SB2按下,第二离合机构8将驱动力传递到副卸油泵32,由此可以实现自我切换控制,采用主卸油泵31和副卸油泵32进行单独运行或是公同运行均可,操作较为便捷。
第三控制按钮SB3按下,则电路处于自动控制状态,通过电压传感器93来检测第一电磁阀电路91运行是否正常,当第一电磁阀电路91出现断路,则电压传感器93检测到的电压过低或是为零,此时比较电路94输出高电平,从而使得继电器电路95接通第二电磁阀电路92的电源,从而使得第二电磁阀电路92工作副卸油泵32进行工作。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