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运输甲醇的专用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铁路运输甲醇的专用罐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罐式集装箱,作为一种多式联运的国际通用的液体运输装备广泛用于公路、铁路以及远洋运输。针对甲醇的易燃性,以及现有铁路运输中存在较多陈旧的箱式运输车辆的适装性和安全性要求,罐式集装箱不允许装运甲醇在铁路上进行运输。现有技术中甲醇一般通过汽车罐车在公路进行运输,导致运输成本高、事故率高,长途运输时间长、易发生危险,且不能保证运达时间等。因此,急需一种可用于铁路运输的甲醇专用罐式集装箱,以降低运输成本和控制运输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承载能力强的铁路运输甲醇的专用罐式集装箱。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铁路运输甲醇的专用罐式集装箱,包括由主框架、前端框架、后端框架通过四角的角件焊接而成的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有用于盛装甲醇的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框架和/或后端框架上安装有爬梯,主框架的底梁的下底面焊接有底部加强梁,底部加强梁设置在底梁的两端;所述底部加强梁距离角件下底面不高于10mm;所述底梁两端与前端框架、后端框架之间设置有侧加强梁;所述主框架的顶部设有环形加强梁;所述环形加强梁焊接在主框架内侧;所述主框架中间偏上位置设有防撞梁,所述防撞梁的两端分别焊接前端框架和后端框架上;所述罐体通过裙座焊接在框架内,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有前端操作箱和后端操纵箱;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甲醇进/出料管;甲醇进/出料管位于后端操作箱;所述前端操作箱和后端操作箱的四周设有顶部行走通道;所述行走通道的两侧设置有可折叠安全扶手。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顶部行走通道为铝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罐体的容积为26立方米。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甲醇通过汽车罐车在公路进行运输,导致运输成本高、事故率高,长途运输时间长、易发生危险,且不能保证运达时间等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承载能力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右视图。
图中:1、主框架;1-1、底梁;1-2、底部加强梁;1-3、环形加强梁;2、前端框架;3、后端框架;4、角件;5、罐体;6、爬梯;7、侧加强梁;8、防撞梁;9、裙座;10、甲醇进/出料管;11、前端操作箱;12、后端操作箱;13、顶部走道;14、可折叠安全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铁路运输甲醇的专用罐式集装箱,包括由主框架1、前端框架2、后端框架3通过四角的角件4焊接而成的框架100;所述框架内设置有用于盛装甲醇的罐体5,罐体容积为特定容积,其容积设置为26立方米;所述前端框架和/或后端框架上安装有爬梯6,爬梯可以供人上下罐箱顶部操作使用;主框架1的底梁1-1的下底面焊接有底部加强梁1-2,底部加强梁用于承载铁路车架不平整造成的局部载荷;底部加强梁1-2设置在底梁1-1的两端;所述底部加强梁1-2距离角件下底面不高于10mm,以便于更好的保护罐体和良好的承载性能;所述底梁1-1两端与前端框架2、后端框架3之间设置有侧加强梁7,构成稳定的三角受力支撑,确保底部框架结构的稳固和承载;所述主框架1的顶部设有环形加强梁1-3;所述环形加强梁焊接在主框架内侧,沿主框架四周侧粱内设置4根加强梁形成环形封闭的加强顶部结构,适用于铁路部分吊装操作,常规罐箱顶部结构较弱在一些铁路单点吊装或触碰吊装时顶部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变性或破坏,该封闭环形加强梁结构很好的解决改点问题;所述主框架1中间偏上位置设有防撞梁8,所述防撞梁的两端分别焊接前端框架2和后端框架3上,用于吊装运输期间保护对罐体的撞击、破坏;罐式集装箱装载甲醇的罐体部分通过裙座9焊接固定在框架中,罐体内部设置有甲醇进/出料管10,甲醇装载或卸货时通过该管道联通至罐外甲醇管道进行充装或排出罐内甲醇,进/出料管道位于后端操作箱操作。罐体顶部设置有前端操作箱11和后端操作箱12,操作箱四周设置有顶部走道13,便于人员上下操作,该顶部走道材质设置为轻型耐候铝合金材质,减轻重量的同时确保强度和对雨水和海水的耐候性。走道左右两侧设置有可折叠安全扶手14,需要人员操作时可打开扶手以保证人员在罐箱顶部的操作安全,使用完毕后,可以折叠放倒以免影响运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甲醇通过汽车罐车在公路进行运输,导致运输成本高、事故率高,长途运输时间长、易发生危险,且不能保证运达时间等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承载能力强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