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039610阅读:7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间利用率高的电梯。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为建筑物加装电梯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针对一些老旧的小区建筑,由于前期土建时没有考虑到安装电梯的需要,因此,改造时能够用作电梯井道的空间严重不足。更进一步地,由于老旧小区的老年人多,对于电梯运输担架的需求更大。

为了解决在有限的井道空间内运输担架的问题,需要尽可能释放楼道的空间,对电梯的井道以及轿厢的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能够提高井道的空间利用率,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完成运输担架的需求。

一种电梯,包括井道以及安装在井道内通过曳引索相连的轿厢和对重,所述井道的横截面为矩形切角后形成的五边形,切角所在边为斜边,其余为直边;厅门设置在井道的斜边部位或与斜边相邻的直边部位。

现有的电梯井道布局为了完成电梯运行的既定功能,需要比较大的井道空间,由于老旧小区的建筑格局已经确定,且没有预留加装电梯的位置,因此,需要针对老旧小区的建筑格局对电梯的井道和轿厢进行适当的结构改进,以满足运输担架等较长物体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井道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切角后形成的五边形,除了切角形成的斜边外,其余四条边中,两两之间的夹角均为直角。切角形成的斜边与对应楼道的最窄处,保证楼道的通行宽度不小于1.1m。

相比现有技术中规则的井道截面形状而言,本实用新型采用不规则的井道截面形状,轿厢的横截面形状也相应改变。

为了实现开门宽度的最大化,优选地,所述厅门以及轿厢上的轿门均采用旁开双折门形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两种最佳的实施方式,分别如下: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厅门设置在井道的斜边部位,所述对重靠近与斜边相邻的直边布置。

相应地,轿厢的轿门也设置在与厅门对应的斜边处,在斜边上设置厅门和轿门,能够增大开门宽度,利于较大物体的进出。

与斜边相邻的直边长度较短,将对重靠近较短的直边布置,对重的宽度占满所在直边的长度,最大程度得利用井道内的空间。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厅门设置在井道的直边部位,所述对重靠近与斜边相对的内角布置。与斜边相对的两直边中,第一直边长于第二直边,所述对重布置在第一直边位置。

所述轿厢的各侧壁与井道内壁相贴近;在邻近对重处,轿厢侧壁内凹以避让对重。

现有技术中,对重的宽度通常小于井道的宽度,而轿厢的横截面为规则的矩形,因此,存在没有被对重和轿厢占用的冗余空间,本实用新型中将冗余空间扩展为轿厢的内部空间,布局紧凑,提高了井道空间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土建布局极其紧凑,占用面积小;

(2)轿厢内有效面积最大化,能够满足运输担架的需求;

(3)最大限度地预留楼道出口的宽度,方便居民的正常出入。

附图说明

图1为老旧小区的建筑布局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电梯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井道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1在建筑中的位置图;

图5为实施例1电梯中曳引索的绕置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电梯的俯视图;

图7为实施例2在建筑中的位置图;

图8为实施例2电梯中曳引索的绕置示意图。

图中:1、楼道;2、井道;3、轿厢;4、对重;5、轿门;6、厅门;2a、第一直边;2b、第二直边;7、担架;8、导向轮;9、曳引机;10、井道;11、轿厢;12、对重;13、轿门;14、厅门;15、曳引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梯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老旧小区的建筑布局图如图1所示,图中,A区域为卫生间,B区域为厨房,C区域为客厅,楼道1非常狭窄。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梯,包括井道2以及安装在井道2内通过曳引索相连的轿厢3和对重4。井道2的横截面为矩形切角后形成的五边形,切角所在边为斜边,其余为直边。

本实施例电梯(如图4中箭头D所指)的加装位置如图4所示,斜边与井道2所在的楼道1延伸方向呈锐角布置(如图4中角α所示),切角所在的斜边与楼道1建筑物之间形成过道的最窄处。

如图2、图3所示,厅门6设置在井道2与斜边相邻的直边部位,厅门6正对楼道1设置。对重4靠近与斜边相对的内角布置。与斜边相对的两直边中,第一直边2a长于第二直边2b,对重4布置在第一直边2a位置。对重4与厅门6相对布置。

轿厢3的横截面为不规则形,轿厢3的各侧壁与井道2内壁相贴近;在邻近对重4处,轿厢3侧壁内凹以避让对重4。

本实施例中,厅门6以及轿厢3上的轿门5均采用旁开双折门形式。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轿厢3具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担架7。

本实施例采用绕绳比为2:1的饶绳方式,曳引索的绕置方式如图5所示,在井道2的侧壁固定导向轮8,曳引索的一端固定在井道2顶部,另一端依次绕过轿顶轮、曳引轮、导向轮8和对重4轮后,与井道2顶部固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电梯如图6所示,包括井道10以及安装在井道10内通过曳引索相连的轿厢11和对重12,井道10的横截面为矩形切角后形成的五边形,切角所在边为斜边,其余为直边。

本实施例电梯(如图7中箭头E所指)的加装位置如图7所示,斜边与井道10所在的楼道延伸方向呈锐角布置(如图7中角β所示),切角所在的斜边与楼道1建筑物之间形成过道的最窄处。

如图6所示,厅门14设置在井道10的斜边部位,对重12靠近与斜边相邻的直边布置。对重12的宽度占满所在直边的长度,井道10内的空间被充分利用。

厅门14以及轿厢11上的轿门13均采用旁开双折门形式。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轿厢11具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担架7。

本实施例采用绕绳比为2:1的饶绳方式,曳引索的绕置方式如图6、图8所示,在井道10的侧壁或顶部固定导向轮,曳引索的一端固定在井道10顶部,另一端依次绕过轿顶轮、曳引轮、导向轮和对重12轮后,与井道10顶部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