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吊装大吨位构件的双层扁担梁吊具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038031阅读:9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吊装大吨位构件的双层扁担梁吊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吨位构件的吊装设备,特别是一种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吊装大吨位构件的双层扁担梁吊具。



背景技术:

在建筑、桥梁结构施工和大型设备安装过程中,经常需要面临如何将大吨位构件进行吊装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通常是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其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大型吊机本身的起吊能力和高度较为有限,加之很多场地条件的限制,利用传统的大型吊机在很多情况下难以满足大吨位构件的实际吊装需求。

在目前现有技术背景下,采用连续液压千斤顶提升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大吨位构件吊装的方案,相比于传统的大型吊机吊装的方案,采用连续液压千斤顶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是其设备简单,占地空间小,安装简便,不受施工场地的影响;第二是起重能力强,单点的起重高达几百上千吨,并且能够根据实际重量或结构,按需布置成多点共同起吊的方式;第三起升高度不受限制,可以满足更多结构的起升高度需求;第四是同步性好,多点吊装时,通过各千斤顶提升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相结合,能够精确调整各个提升千斤顶提升速度,同步性好。

由此可见,采用连续液压千斤顶提升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大吨位构件进行吊装,是目前吊装大吨位构件的可行方案中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虽然预应力钢绞线具有强度高的特点(常用的抗拉强度等级为1860兆帕),但是钢绞线在弯折受力时,却极易发生脆断。为了防止吊装时钢绞线的脆断,钢绞线受力时务必要保证钢绞线竖直受拉,不能像钢丝绳一样弯折受力。

传统的连续液压千斤顶提升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大吨位构件吊装的方案,通常是采用如单根扁担梁吊具的结构,其采用吊绳缠绕滑轮组与扁担梁进行连接,这样的连接显然是不适用于采用钢绞线作为吊绳的吊装结构。如果采用钢绞线穿过扁担梁在扁担梁底部进行锚固,这种结构对于扁担梁而言属于反向传力,很容易发生扁担梁吊具倾覆而折断提升预应力钢绞线。

单层扁担梁吊机在进行大吨位构件的吊装时,扁担梁受到弯矩很大,从而要求扁担梁的很大抗弯截面,并且焊接工作量大,焊接质量要求高,加工和使用都较困难,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由此可见,现有的单根扁担梁吊具的结构难以直接替换成钢绞线来满足大吨位构件吊装的要求,存在技术和使用安全方面的诸多问题,急需要一种新型的吊具来解决预应力钢绞线吊装大吨位时吊具失稳而折断钢绞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的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吊装大吨位构件的双层扁担梁吊具,尤其适用于大吨位构件吊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吊装大吨位构件的双层扁担梁吊具,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和至少两束对拉预应力钢绞线,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相互平行的设置,所述上横梁连接有顶升机构,所述上横梁能够被所述顶升机构驱动并沿竖向升降,所述下横梁连接有待起吊的构件,所述两束对拉预应力钢绞线设置于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所述下横梁能够被对拉预应力钢绞线牵引并随上横梁同步升降。

优选的,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均设置有两个对拉锚固孔,所述对拉锚固孔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上横梁的中部或下横梁的中部,且位于上横梁的对拉锚固孔与位于下横梁的对拉锚固孔的竖向位置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起吊平台和至少一个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包括固定端和驱动油缸,所述液压千斤顶的固定端设置于起吊平台上,所述液压千斤顶的驱动油缸连接有提升预应力钢绞线,所述提升预应力钢绞线的下端与上横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横梁设置有提升锚固孔,在上横梁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提升锚固孔位于上横梁的中部,在上横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提升锚固孔位于两个提升锚固孔之间。

优选的,所述对拉锚固孔上设置有锚具和锚垫板,所述对拉预应力钢绞线穿过位于上横梁、下横梁的对拉锚固孔并通过锚具和锚垫板锚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数量为两个或者多个,所述上横梁设置有两个或者多个提升锚固孔,位于液压千斤顶上的提升预应力钢绞线的竖向位置与提升锚固孔的竖向位置一一对应。

优选的,在所述上横梁的长度方向上,提升锚固孔相对于上横梁的重心位置对称设置;在所述上横梁的长度方向上,两个对拉锚固孔相对于上横梁的重心位置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对拉预应力钢绞线的外侧还套设有垫座,在高度方向上,所述垫座设置于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垫座位于对拉锚固孔处,所述垫座的两端能够在对拉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锚固时起到支撑的作用上横梁和下横梁,能够将上下横梁紧密的连成一个整体。

优选的,所述上横梁和/或下横梁由若干钢结构单元组焊而成,所述钢结构单元的横截面呈“口”字型,所述钢结构单元的内部设置有竖向加强钢板,所述竖向加强钢板沿钢结构单元的长度方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下横梁的两端设置有钢丝绳,所述下横梁通过所述钢丝绳与待起吊的构件连接,所述下横梁设置有用于连接钢丝绳的限位装置,所述钢丝绳的固定端与限位装置连接,所述下横梁的顶面还设置有鞍座,所述钢丝绳绕过鞍座的表面以后与待起吊的构件连接,为了防止割伤钢丝绳,所述鞍座的表面为平滑的圆曲面。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首先,通过上下两根平行放置的横梁,这样的方式保证了吊具内部的主要力传递均是由上向下竖向传递的,吊具稳定性好,故吊具在使用过程中,提升预应力钢绞线不会因吊具横梁发生倾覆而折断,提升了吊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上、下横梁采用对拉预应力钢绞线将二者相连,相比于其他的连接方式,连接结构简单且牢固。

再者,通过上述方式,上横梁能够安全便捷地被顶升机构驱动,并且能够安全地将顶升机构的驱动力传递到下横梁,并驱动连接于下横梁的待起吊的构件,相比于传统施工装置,具有抗倾覆力强,施工作业限制较少,制造简单、易于组装、可重复利用等有益效果。

另外,通过至少两根对拉预应力钢绞线实现的二次(或多次)传力,将吊具的悬臂距离均分到两根梁上,故分担到每一根扁担梁上的弯矩是吊具最大弯矩的一半,很好的改善了扁担梁的受力,减小了扁担梁的截面,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上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下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起吊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上横梁—1;下横梁—2;液压千斤顶—3a;提升预应力钢绞线—3b;起吊平台—3c;待起吊的构件—4;对拉预应力钢绞线—5;对拉锚固孔—6; 提升锚固孔—7;锚具—8;锚垫板—9;垫座—10;钢丝绳—11;鞍座—12;限位装置—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吊装大吨位构件的双层扁担梁吊具,包括上横梁1和下横梁2和至少两束对拉预应力钢绞线5,上横梁和下横梁2相互平行的设置,上横梁1连接有顶升机构3,上横梁1能够被顶升机构驱动并沿竖向升降,下横梁2连接有待起吊的构件4,对拉预应力钢绞线5设置于上横梁1与下横梁2之间,下横梁2能够被对拉预应力钢绞线5牵引并随上横梁1同步升降。

本实施例中,利用上横梁1和下横梁2组合形成双层扁担梁结构,其上方由上横梁1与顶升机构、或其他用以提供牵引力的机构连接,其下方由下横梁2与大吨位的待起吊的构件4连接,上横梁1、下横梁2之间可以按需布置两根或两根以上对拉预应力钢绞线5,以构成两组或多组吊点共同提升,尤其适用于超重或者超大构件的吊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横梁1和下横梁2之间通过两组对拉预应力钢绞线5进行连接,具体的,上横梁1和下横梁2均设置有两个对拉锚固孔6,设置对拉锚固孔6的目的是用于安装和锚固对拉预应力钢绞线5,对拉锚固孔6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上横梁1的中部或下横梁2的中部,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有利于保持扁担梁的平衡和稳定,位于上横梁1的对拉锚固孔6与位于下横梁2的对拉锚固孔6的竖向位置一一对应,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有利于对拉预应力钢绞线5的连接,以保持对拉预应力钢绞线5仅沿竖向受力,以提升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对拉锚固孔6通过对拉预应力钢绞线5连接上横梁1和下横梁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对拉锚固孔6上设置有锚具8和锚垫板9,对拉预应力钢绞线5穿过位于上横梁1、下横梁2的对拉锚固孔6并通过锚具8和锚垫板9锚固连接。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横梁1和下横梁2之间所设置的对拉预应力钢绞线5的数量,可以根据吊装重量需求进行增加,例如:在上横梁1和下横梁2之间设置四根或者是更多数量的对拉预应力钢绞线5,通过增设对拉预应力钢绞线5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增加吊点的数量,以分担整体的重量、使得整机能够更大的载荷,双层根扁担梁的叠合放置,通过两个连接钢绞线的二次传力,将扁担梁上的弯矩降低一半,很好的改善了扁担梁的受力,减小了扁担梁的截面,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用于牵引双层扁担梁结构的顶升机构包括起吊平台3c和两个液压千斤顶3a,此处的起吊平台3c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平台,或者借助其他可借助的固定设施,其位置可以是设置在上横梁1的上方,位于起吊平台3c上的液压千斤顶3a包括固定端和驱动油缸,液压千斤顶3a的固定端设置于起吊平台3c上,液压千斤顶3a的驱动油缸连接有提升预应力钢绞线3b,提升预应力钢绞线3b的下端与上横梁1固定连接,在上横梁1设置有提升锚固孔7,更进一步,提升锚固孔上设置有锚具8和锚垫板9,提升预应力钢绞线3b穿过提升锚固孔7并通过锚具8和锚垫板9锚固连接。

为了实现精准的定位和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液压千斤顶3a、对拉预应力钢绞线5的数量和位置都是以提升锚固孔的数量和位置为基准而适配设置的,如上文,本实施例中的提升锚固孔7数量是两个,故相应的,本实施例中的液压千斤顶3a及其相连的对拉预应力钢绞线5的数量也是两个,在上横梁1的宽度方向上,提升锚固孔7位于上横梁1的中部,以保持其在宽度方向上的平衡,在上横梁1的长度方向上,提升锚固孔7位于两个提升锚固孔7之间,作为优选,在上横梁1的长度方向上,两个提升锚固孔7相对于上横梁1的重心位置对称设置;和/或,在上横梁1的长度方向上,两个对拉锚固孔6相对于上横梁1的重心位置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在对拉预应力钢绞线5的外侧还套设有垫座10,在高度方向上,垫座10设置于上横梁1与下横梁2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垫座10位于对拉锚固孔6处,垫座10的两端能够在对拉预应力钢绞线5张拉锚固以后顶撑上横梁1和下横梁2,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当上横梁1与下横梁2彼此远离的时候,垫座10仅位于其间、但不会直接干涉其运动,当上横梁1与下横梁2张拉锚固就位以后,垫座10能够起到支撑并干涉二者继续靠近的作用,以提升整体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下横梁2与待起吊的构件4的连接方式如下:下横梁2的两端设置有钢丝绳11,下横梁2通过钢丝绳11与待起吊的构件4连接,下横梁2设置有用于连接钢丝绳11的限位装置13,钢丝绳11的固定端与限位装置13连接,下横梁2的顶面还设置有鞍座12,钢丝绳11绕过鞍座12的表面以后与待起吊的构件连接,鞍座12的表面为平滑的圆曲面。

本实施例中的上横梁1和/或下横梁2由若干钢结构单元组焊而成,钢结构单元的横截面呈“口”字型,钢结构单元的内部设置有竖向加强钢板,竖向加强钢板沿钢结构单元的长度方向延伸,吊具使用完成后,可以很快速的拆除、装车运走进行重复利用,节省了施工成本,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具有利于加工制造,并便于运输,还能够反复拆装多次使用,并能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