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升降电梯中提升轿厢的电梯曳引悬挂装置及电梯。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101044084B公开了具有作为承载机构的扁平皮带的电梯,其皮带上的导向槽和皮带轮上的导向肋构成的配合,以克服扁平皮带滑移并从皮带轮上脱落或提前损坏的缺陷。但是该专利的技术方案也存在一些缺点:(1)皮带轮的导向肋要求加工精度高,材料成本高;(2)皮带的导向槽处的皮带厚度薄,在运行过程中,如果皮带轮的导向肋和皮带的导向槽配合不好,一侧受压力过大,可能导致扁平带断带或者寿命大大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加工成本较低,不易断带,使用更可靠的电梯曳引悬挂装置及采用其的电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曳引悬挂装置,包括曳引承载体,分别与所述曳引承载体配合的曳引轮和导向轮,所述曳引承载体用于承载和移动轿厢,所述曳引承载体为扁平带状并分别具有与所述曳引轮配合的第一工作面和与所述导向轮配合的第二工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面上设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凸出体,所述曳引轮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体一一对应配合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工作面上仅设有一个第二凸出体,所述导向轮的外圆周面上具有一个与所述第二凸出体配合的第二导向槽。
优选地,曳引承载体的第一工作面上的第一凸出体和第二工作面上的第二凸出体相互错开设置。
优选地,所述曳引承载体包括承载抗拉体和包裹在所述承载抗拉体之外的包裹体,所述包裹体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丁腈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EPDM)的其中一种,所述承载抗拉体为钢芯或碳纤维的其中一种或者两种都有。包裹体为橡胶一体成型,这样凸出体的成型更加容易,加工成本更低。而传统结构中,皮带轮为金属结构,在其上要制作导向肋,需要进行高精度的金属机加工,十分麻烦,加工成本高。凸出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导向槽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也降低了二者的加工精度要求,降低了加工成本。
更优选地,多根所述承载抗拉体在所述曳引承载体的宽度方向上间隔排列分布,多根所述承载抗拉体都采用钢芯或者都采用碳纤维,或者是多根所述承载抗拉体交替采用钢芯和碳纤维的方式进行间隔排列布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出体和所述第二凸出体的横截面形状分别选自梯形、三角形、半圆形或边数大于4的多边形的其中一种。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凸出体的横截面形状相互补配合;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凸出体的横截面形状相互补配合。相互补配合是指:凸出体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时,对应的导向槽的横截面形状也是相适配的三角形;凸出体的横截面为梯形时,对应的导向槽的横截面形状也是相适配的梯形;依次类推。
其中,在所述第一工作面上,所有所述的第一凸出体的表面积之和小于所述第一工作面的表面积的30%;在所述第二工作面上,所述的第二凸出体的表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工作面的表面积的30%。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内表面上都具有减小摩擦和磨损的保护层。更优选地,所述保护层为聚四氟乙烯层、全氟烷氧基层、陶瓷层或金属镀层。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扁带状的曳引承载体上两个工作面上都设置凸出体,在旋转轮的外周面上开设与凸出体相配合的导向调整槽,避免了曳引承载体在旋转轮的轮面上滑移,而且曳引承载体的凸出体并不会降低扁带状结构本身的强度,反而增强了扁带状结构本身的强度,使用更不易断带;另一方面,在旋转轮的外圆周面上开槽的加工方法比在外圆周面上挖去大部分面积而留下小部分的导向肋的加工方式更容易,而且加工精度更低,所以加工成本更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梯,包括轿厢和对重,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包括以上所述的电梯曳引悬挂装置,导向轮包括轿厢反绳轮和对重反绳轮。曳引承载体的一端固定在井道上方,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从下方绕过轿厢反绳轮后,向上延伸,再从上方绕过曳引轮后向下延伸,最后从下方绕过重反绳轮后向上延伸固定在井道上方。这种结构的电梯中,轿厢反绳轮可以采用轿顶轮也可以采用轿底轮。
采用了上述结构的电梯曳引悬挂装置的电梯,使用更加安全可靠,而且旋转轮的加工成本降低,使得电梯整体成本也得以下降。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电梯曳引悬挂装置中的曳引承载体与曳引轮配合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电梯曳引悬挂装置中的曳引承载体与导向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电梯曳引悬挂装置中的曳引承载体与曳引轮配合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三的电梯曳引悬挂装置中的曳引承载体与曳引轮配合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四的电梯曳引悬挂装置中的曳引承载体与曳引轮配合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五的一种电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2,一种电梯曳引悬挂装置,电梯曳引悬挂装置,包括曳引承载体2,分别与曳引承载体2配合的曳引轮1和导向轮8,曳引承载体2用于承载和移动轿厢,所述曳引承载体(2)为扁平带状并分别具有与曳引轮1配合的第一工作面21和与导向轮8配合的第二工作面22,第一工作面21上设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凸出体41,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出体41为两个;曳引轮1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与第一凸出体41一一对应配合的第一导向槽51;第二工作面22上仅设有一个第二凸出体42,导向轮8的外圆周面上具有一个与第二凸出体42配合的第二导向槽52。
本实施例中,曳引承载体2包括承载抗拉体7和包裹在承载抗拉体7之外的包裹体6,包裹体6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丁腈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EPDM的其中一种,承载抗拉体7为钢芯或碳纤维的其中一种或者两种都有。多根承载抗拉体7在所述曳引承载体2的宽度方向上间隔排列分布。多根承载抗拉体7可以都采用钢芯或者都采用碳纤维。或者是多根承载抗拉体7交替采用钢芯和碳纤维的方式进行间隔排列布置,即依次排列一根钢芯一根碳纤维,然后再排列一根钢芯,再然后排列一根碳纤维,以此类推。
如图1所示,在第一工作面21与曳引轮1配合时,第一凸出体41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第一导向槽51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一凸出体41的横截面形状相互补配合,也是梯形,但第一导向槽51的横截面形状尺寸比第一凸出体41的横截面形状略大,使第一凸出体41的外表面与第一导向槽51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第一凸出体41嵌入第一导向槽51后,两者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包括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曳引承载体2的第一凸出体41与第一导向槽51不接触,只有当曳引承载体2相对曳引轮1横向偏移时,第一凸出体41和第一导向槽51在一侧接触,起导向作用,从而避免受力不均匀导致第一凸出体41的磨损从而影响整个曳引承载体2的寿命。
如图2所示,在第二工作面22与导向轮8配合时,第二凸出体42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第二导向槽52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二凸出体42的横截面形状相互补配合,也是梯形,但第二导向槽52的横截面形状尺寸比第二凸出体42的横截面形状略大,使第二凸出体42的外表面与第二导向槽52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第二凸出体42嵌入第二导向槽52后,两者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包括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曳引承载体2的第二凸出体42与第二导向槽52不接触,只有当曳引承载体2相对导向轮8横向偏移时,第二凸出体42和第二导向槽52在一侧接触,起导向作用,从而避免受力不均匀导致第二凸出体42的磨损从而影响整个曳引承载体2的寿命。
其中,在第一工作面21上,所有的第一凸出体41的表面积之和小于第一工作面21的表面积的30%。在第二工作面21上,第二凸出体42的表面积小于第二工作面22的表面积的30%。本实施例中,曳引承载体2的第一工作面21与曳引轮1配合,曳引轮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导向槽51,曳引承载体2的第一工作面22上对应设有两个第一凸出体41,两个第一凸出体41的表面积之和小于第一工作面21的面积的30%。这样,确保工作面大于70%的大部分面积用于与曳引轮1的滚动面接触,使扁带状的曳引承载体2与曳引轮1配合时受力分散,避免曳引承载体2局部受力过大而容易断带,确保安全可靠。
同样地,本实施例的曳引承载体2的第二工作面22的一个第二凸出体42的表面积也小于第二工作面22的面积的30%,避免曳引承载体2与导向轮8配合时局部受力过大而容易断带,确保安全可靠。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51和第二导向槽52的内表面上都具有减小摩擦和磨损的保护层53。优选地,保护层53可以是聚四氟乙烯层、全氟烷氧基层、陶瓷层或金属镀层的其中一种。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凸出体41、第一导向槽51的横截面形状均为三角形;第二凸出体42的横截面形状也是三角形。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4,第一凸出体41、第一导向槽51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半圆形;第二凸出体42的横截面形状也是半圆形。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5,第一凸出体41、第一导向槽5的横截面形状均为边数大于4的多边形,具体为六边形,本实施例中的该六边形为正八边形的一半;第二凸出体42的横截面形状也是六边形,该六边形为正八边形的一半。
实施例五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电梯,包括轿厢3,对重60,以及实施例一至五任意的一种电梯曳引悬挂装置,导向轮8为多个,导向轮8包括两个轿厢反绳轮81和对重反绳轮81,曳引承载体2的一端固定在井道上方,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从下方绕过两个轿厢反绳轮81后,向上延伸,再从上方绕过曳引轮1后向下延伸,最后从下方绕过对重反绳轮82后向上延伸固定在井道上方。轿厢反绳轮81可以采用轿顶轮也可以采用轿底轮。这种情况下,曳引承载体2的第一工作面21包绕在曳引轮1上,第二工作面22包绕在轿厢反绳轮81和对重反绳轮82上。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