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及电梯的气压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22298阅读:1652来源:国知局
电梯及电梯的气压控制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能配合轿厢的升降动作来对轿厢内的气压进行控制的电梯及电梯的气压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建筑结构物的高层化,电梯轿厢的升降距离变长,进而轿厢的升降速度也变快。若轿厢的升降距离变长,升降速度变快,则轿厢内的气压变化也增大。而且,若轿厢内的气压急剧变化,则有时会给乘客带来耳朵堵塞或不适感。

为了改善像这样的问题,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包括气压调整装置的技术,所述气压调整装置使电梯轿厢内的气压配合轿厢的升降而以规定值的幅度呈阶梯状地发生变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7-11287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现有的电梯在设置于构成轿厢的侧板、天花板及门等上的橡胶垫圈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劣化、或因来自外部的力而发生破损时,轿厢的气密构造降低。另外,若轿厢的气密构造降低,则空气会从轿厢漏出,轿厢无法达到所希望的气压。而且,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关于对轿厢的气压控制产生影响的轿厢的气密构造的异常未进行任何考虑,因此,若轿厢的气密构造发生异常,则对轿厢的气压控制也发生异常。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点,提供一种能对针对轿厢的气压控制的异常进行检测的电梯及电梯的气压控制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电梯包括:轿厢,该轿厢在升降路径内进行升降动作;气压调整机构;气压控制部;以及气压信息检测部。气压调整机构进行向轿厢中提供空气的加压动作、以及对轿厢中的空气进行排气的减压动作。气压控制部对进行轿厢的气压控制时成为目标值的目标值模式进行设定,并基于目标值模式对允许值模式进行设定,基于目标值模式对气压调整机构进行控制。气压信息检测部对与轿厢中的气压有关的气压信息进行检测。另外,气压控制部对气压信息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气压信息是否在允许值模式的范围内进行判定。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气压控制方法包含以下(1)至(5)所示的工序。

(1)气压控制部对轿厢在升降路径内进行升降动作时进行轿厢的气压控制时成为目标的目标值模式进行设定的工序。

(2)气压控制部基于目标值模式对允许值模式进行设定的工序。

(3)气压控制部基于目标值模式对气压调整机构进行控制的工序。

(4)在轿厢在升降路径内进行升降动作时,气压信息检测部对与轿厢中的气压有关的气压信息进行检测的工序。

(3)气压控制部对气压信息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气压信息是否在允许值模式的范围内进行判定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及电梯的气压控制方法,能有效地对轿厢的气压控制的异常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的轿厢的简要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4是表示生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中的允许值模式时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中的轿厢的速度模式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中的行程模式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中的下降运行时的气压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中的上升运行时的气压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中的轿厢的升降动作时的气压控制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中的异常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中的异常判定的结果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生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梯中的允许值模式时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梯的气压差模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3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及电梯的气压控制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对共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标号。

1.实施方式1

1-1.电梯的结构例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以下称为“本示例”)所涉及的电梯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示例所涉及的电梯的结构例的简要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电梯1包括形成于建筑结构物内的升降路径110、乘载人或货物的轿厢120、缆绳130、对重140及曳引机100。升降路径110形成于建筑结构物内,其顶部设有机房160。

曳引机100配置于机房160内,通过卷绕缆绳130来使轿厢120进行升降。另外,在曳引机100的附近,设有架设缆绳130的偏导轮150。

轿厢120形成为中空的大致长方体形。轿厢120经由缆绳130与对重140相连结,在升降路径110内进行升降。

接着,参照图2说明轿厢120的结构。

图2是表示轿厢120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轿厢120形成为中空的长方体形。轿厢120具有轿厢地板121、天花板122、三个第1侧板123、第2侧板124及轿厢侧门126。而且,由轿厢地板121、天花板122、三个第1侧板123、第2侧板124及轿厢侧门126来构成轿厢室。

轿厢地板121形成为矩形,成为轿厢室的地板面。天花板122与轿厢地板121相同,形成为矩形。天花板122沿垂直方向与轿厢地板121相对,配置于轿厢室的垂直方向的上部。

第1侧板123及第2侧板124在轿厢地板121的周围相对于轿厢地板121垂直地进行竖直设置。第2侧板124配置于图1所示的升降路径110的进出口侧。第2侧板124上设有开口部124a。开口部124a上可开闭地设有轿厢侧门126。

另外,轿厢120呈气密构造,以适于进行后述的气压控制。轿厢120的气密构造例如通过在轿厢地板121、天花板122、三个第1侧板123、第2侧板124以及轿厢侧门126之间分别设置橡胶垫圈、密封材料等密封体来构成。由此,在轿厢侧门126关闭时,对轿厢120内进行气密性密封。

在轿厢120内,设有气压调整机构2、气压信息检测部3、气压控制部4。气压调整机构2配置于轿厢120中的天花板122的上表面。气压调整机构2是送风机,经由配管2a将轿厢120内的空气排出至外部,或经由配管2a将空气提供至轿厢120内。然后,气压调整机构2执行使轿厢120内减压的动作、以及使轿厢120内加压的动作。

此外,在本示例中,对用进行轿厢120内的减压动作和加压动作的一台送风部来构成气压调整机构2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用由对轿厢120内进行加压的加压用送风部和对轿厢120内进行减压的减压用送风部所构成的多个送风部来构成气压调整机构。

气压信息检测部3对轿厢120内的气压信息进行检测。在本示例的电梯1中,气压信息检测部3所检测出的气压信息是轿厢120内的气压。将气压信息检测部3所检测出的轿厢120的气压信息发送至气压控制部4。

此外,在本示例中,对作为气压信息检测部3所检测的气压信息是轿厢120内的气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气压信息检测部3也可以对轿厢120内的气压与轿厢120外部的气压之差即压差信息进行检测。

此外,在本示例中,对将气压控制部4设置于轿厢120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于轿厢120的外部,并经由无线或有线网络与气压调整机构2及气压信息检测部3相连接。

接着,参照图3,对本示例的电梯1中的气压控制部的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气压控制部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如图3所示,气压控制部4具有控制部11、目标值模式生成部12、存储部13、异常检测部14、输出部15。控制部11与目标值模式生成部12、存储部13、异常检测部14、输出部15相连接,对各部进行控制。另外,控制部11与气压调整机构2及气压信息检测部3相连接。而且,控制部11对气压调整机构2的驱动进行控制。

控制部11例如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用于存储CPU所执行的程序、各种数据等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用作为CPU的工作区域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

目标值模式生成部12生成目标值模式,该目标值模式表示轿厢120进行升降动作时对轿厢120的气压控制的目标值。然后,目标值模式生成部12将所生成的目标值模式输出至控制部11。控制部11基于所输出的目标值模式来对气压调整机构2的驱动进行控制。

关于目标值模式的生成方法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存储部13中例如保存有在目标值模式生成部12中所使用的目标值生成程序、在后述的异常检测部14中所使用的异常判定程序等对各部进行控制的程序。存储部13将所保存的程序发送至控制部11。控制部11将所接收到的程序发送至相对应的各部。

异常检测部14具有允许值模式生成部21、允许值保存部22、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及异常发生判定部24。

允许值模式生成部21基于目标值模式生成部12所生成的目标值模式,来生成允许值模式。关于该允许值模式的生成方法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允许值模式生成部21将所生成的允许值模式发送至允许值保存部22。将由允许值模式生成部21所生成的允许值模式保存于允许值保存部22中。另外,由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来获取保存于允许值保存部22中的允许值模式。

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对气压信息检测部3所检测出的气压信息与所获取的允许值模式进行比较,对有无发生异常进行检测。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将检测结果发送至异常发生判定部24。

异常发生判定部24基于所接收到的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的检测结果,来对轿厢120的气密状态的异常进行判定。此外,利用异常发生判定部24来对轿厢120的气密状态的异常进行判定的判定方法将在后面进行描述。然后,异常发生判定部24将所判定出的结果发送至输出部15。

输出部15将异常发生判定部24的判定结果输出至监视中心等外部,并发送至控制部11。另外,控制部11基于从输出部15输出的异常发生判定部24的判定结果,来对气压调整机构2的驱动进行控制。

1-2.允许值模式的生成方法的一个示例

接着,参照图4~图8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梯1中的允许值模式的生成方法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允许值模式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轿厢的升降动作时的速度模式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轿厢的升降动作时的行程模式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轿厢的下降动作时的时间与气压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轿厢的上升动作时的时间与气压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如图4所示,首先气压控制部4的控制部11基于电梯1的规格来生成表示轿厢120的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的速度模式201(步骤S1)。如图5的速度模式201所示,利用加速期、速度保持一定的定速期、以及减速期这三个速度控制模式来执行轿厢120的上升及下降运行。即,若升降动作开始,则轿厢120进行规定时间的加速,若加速至规定速度,则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进行升降动作。然后,若轿厢120接近目的地楼层,则轿厢120减速,并停止于目的地楼层。

接着,控制部11基于速度模式201来生成S字行程模式202(步骤S2)。具体而言,控制部11将按时间对步骤S1的处理中所生成的速度模式201上的速度进行积分而得到的结果作为轿厢120的行程。然后,该S字行程模式202示出轿厢120的行程(升降距离)如何随着轿厢120的升降动作而发生变化、即时间与轿厢120的行程之间的关系。

如图7所示,若轿厢120进行下降动作,则轿厢120外部的气压模式(以下称为“外部气压模式”)302与S字行程模式相同,呈S字形上升。另外,如图8所示,若轿厢120进行上升动作,则轿厢120的外部气压模式402呈S字形减小。

接着,如图6所示,控制部11用直线将S字行程模式202的起点与终点(从轿厢120的升降动作开始时刻至停止时刻)相连结,以生成直线的行程模式(以下称为“直线行程模式”)203(步骤S3)。该直线行程模式203相当于将从轿厢120的升降动作开始时刻至停止时刻为止的升降距离除以升降时间而得到的值。

接着,目标值模式生成部12基于S字行程模式202和直线行程模式203,来生成目标行程模式204(步骤S4)。目标值模式生成部12在S字行程模式202与直线行程模式203之间的区域内生成目标行程模式204。

本示例的目标行程模式204在S字行程模式202与直线行程模式203之间的区域内,行程大幅变化的期间与小幅变化的区间交替重复地呈阶梯状变化。

另外,目标值模式生成部12将该目标行程模式204的行程变换为气压,以生成图7及图8所示的目标气压模式304、404。目标气压模式304、404示出时间与根据目标行程模式204的行程而得到的气压之间的关系、即时间与作为目标的轿厢120内部的气压之间的关系。然后,控制部11基于目标气压模式304、404来对气压调整机构2的驱动进行控制。

如图7所示,在轿厢120进行下降动作的情况下,目标气压模式304与目标行程模式204相同,呈阶梯状变化。另外,如图8所示,轿厢120在进行上升动作的情况下,目标气压模式404也呈阶梯状变化。通过使轿厢120内的气压呈阶梯状变化,能使得乘客适度地对压力变化进行识别。其结果是,能引发乘客进行吞咽,从而尽快消除耳朵堵塞和不适感。

接着,允许值模式生成部21基于表示目标值模式的一个示例的目标气压模式304、404,来生成允许值模式305、405(步骤S5)。允许值模式305、405用于对轿厢120的气密构造的异常进行检测。考虑对轿厢120进行气压控制时的允许误差,来设定允许值模式305、405。

如图7及图8所示,允许值模式305、405具有规定上限值的上限允许值模式305A、405A、以及规定下限值的下限允许值模式305B、405B。

作为上限值,是目标气压模式304、404的各目标值的例如1.1倍。作为下限值,是目标气压模式304、404的各目标值的例如0.9倍。此外,允许值模式305、504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值并不局限于上述值,而是能根据对电梯1和轿厢120所要求的气压控制的精度来适当设定的值。

此外,在本示例中,将轿厢120的下降动作时的允许值模式305的范围、以及轿厢120的上升动作时的允许值模式405的范围设定得相同,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下降动作时的允许值模式305的范围与上升动作时的允许值模式405的范围设定得不同。另外,也可以将上限允许值模式305A、405A与目标气压模式304、404之差的绝对值、以及下限允许值模式305B、405B与目标气压模式304、404之差的绝对值设定为不同的值。

然后,将步骤S6的处理中所生成的允许值模式305、405保存于允许值保存部22。由此,来完成利用气压控制部4所进行的允许值模式的生成。

此外,在本示例中,对使轿厢120内的气压呈阶梯状变化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根据电梯1的规格、即轿厢120的气密性、轿厢120的升降速度来对轿厢120内的气压控制进行各种设定。例如,也可以使轿厢120内的气压以基本固定的变化量缓慢地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目标值模式生成部12将直线行程模式203设定作为目标值模式。

1-3.电梯的异常检测动作

接着,参照图9至图11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梯1中的异常检测动作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轿厢的升降动作时的气压控制的流程图。

如图9所示,首先,若电梯1的曳引机100进行驱动,则轿厢120下降或上升(步骤S11)。接着,气压控制部4使气压调整机构2驱动,开始进行轿厢120内的气压控制(步骤S12)。具体而言,气压控制部4对气压调整机构2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轿厢120内的气压成为预先生成的目标气压模式304、404的目标值。

如图7所示,从轿厢120的下降动作开始起,到轿厢120内的气压与轿厢120外部的气压相等的时间t0为止,气压控制部4使气压调整机构2进行加压动作,将空气送入轿厢120内。由此,轿厢120内的气压成为相对于外部的气压变高的正压状态。

另外,从时间t0起到轿厢120的下降动作停止为止,气压控制部4使气压调整机构2进行减压动作,将轿厢120内的空气排出至外侧。由此,轿厢120内的气压成为相对于外部的气压变低的负压状态。

另外,如图8所示,从轿厢120的上升动作开始起,到轿厢120内的气压与轿厢120外部的气压相等的时间t0为止,气压控制部4使气压调整机构2进行减压动作,将轿厢120内的空气排出至外侧。因此,轿厢120内的气压成为相对于外部的气压变低的负压状态。

此外,从时间t0起到轿厢120的上升动作停止为止,气压控制部4使气压调整机构2进行加压动作,将空气送入轿厢120内。因此,轿厢120内的气压成为相对于外部的气压变高的正压状态。

将图7及图8所示的气压调整机构2进行加压动作的区间称为加压区间,将气压调整机构2进行减压动作的区间称为减压区间。

在步骤S12的处理期间,气压信息检测部3对轿厢120内的气压信息进行检测。然后,气压信息检测部3将所检测出的气压信息发送至气压控制部4。然后,气压控制部4对气压信息与目标值进行比较,对气压调整机构2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轿厢120内的气压接近目标值。这样,利用气压信息检测部3所检测出的气压信息来执行反馈控制,从而能使轿厢120内的气压接近目标值,能使轿厢120内的环境成为更适宜的状态。

接着,气压控制部4对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是否检测出了异常进行判断(步骤S13)。即,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对气压信息检测部3所检测出的信息与预先保存于允许值保存部22的允许值模式305、405进行比较。

然后,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对气压信息的值、即轿厢120内的气压是否偏离了允许值模式305、405的范围进行判断。这里,所谓允许值模式305、405的范围是指被图7及图8所示的上限允许值模式305A、405A和下限允许值模式305B、405B所包围的范围。

在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判断为气压信息检测部3所检测出的气压信息偏离了允许值模式305、405的范围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判定为检测到了异常。由此,能排除在乘客按压轿厢侧门126、侧板123、124等时气密构造暂时降低的情况等暂时性的异常。

此外,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的异常的检测基准并不局限于时间,在气压信息从允许值模式305、405的范围偏离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也可以判定为检测到了异常。

接着,在步骤S13的处理中,在气压控制部4判断为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检测到了轿厢120的异常的情况下(步骤S13的“是”的判定),气压控制部4停止气压调整机构2的驱动,停止轿厢120的气压的控制(步骤S14)。此外,电梯1对曳引机100进行控制,使轿厢120减速(步骤S15)。即使使由气压调整机构2及气压控制部4所进行的轿厢120的气压控制停止,也能通过使轿厢120减速来减小伴随升降速度的气压变化,能抑制给乘客带来耳朵堵塞或不适感的情况。

若步骤S15的处理结束,则电梯1进行后述的步骤S16的处理。

另外,在步骤S13的处理中,在气压控制部4判断为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未检测到轿厢120的异常的情况下(步骤S13的“否”的判定),电梯1的控制部对轿厢120是否到达目的地楼层进行判断(步骤S16)。

在步骤S16的处理中,在电梯1的控制部判断为轿厢120未到达目的地楼层的情况下(步骤S16的“否”的判定),返回步骤S13的处理。即,在本示例中,在轿厢120到达目的地楼层之前,判断对轿厢120的气压控制有无发生异常。

另外,在步骤S16的处理中,在电梯1的控制部判断为轿厢120到达了目的地楼层的情况下(步骤S16的“是”的判定),气压控制部4使气压调整机构2的驱动停止(步骤S17)。即,使对轿厢120的气压控制停止。然后,轿厢120的升降动作停止,轿厢120到达目的地楼层(步骤S18)。

接着,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将检测结果发送至异常发生判定部24,并保存在异常发生判定部24(步骤S19)。即,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将1次轿厢120的下降或上升动作中有无发生异常的检测结果发送至异常发生判定部24。接着,气压控制部4进行气压控制异常判定处理(步骤S20)。然后,电梯1在每次轿厢120进行升降动作时重复上述工序。

接着,参照图10及图11,对气压控制异常判定处理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异常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10所示,异常发生判定部24基于所保存的检测结果,对在轿厢120中的过去3次的升降动作中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是否检测到2次异常进行判断(步骤S21)。

图11是表示异常判定的结果的说明图。

在图11中,“○”表示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在轿厢120的升降动作中未检测到异常的情况,即,表示轿厢120的气压控制正常进行的情况。另外,“×”表示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在轿厢120的升降动作中检测到异常的情况。在该图11所示的示例中,轿厢120中的过去3次的升降动作是第1次上升动作、第2次下降动作、第3次上升动作。

如图11所示可知,在假想模式No.1中,3次的升降动作中,轿厢120的气压控制都正常进行。在假想模式No.2、No.3、No.5中,过去第3次的升降动作中,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检测到1次异常。在该假想模式No.1、No.2、No.3及No.5中,轿厢120的过去3次升降动作中所检测到的异常少于2次,因此,异常发生判定部24判定轿厢120的气密构造正常。

此外,在假想模式No.2、No.3中,在之后的轿厢120的升降动作、即第4次的升降动作中,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检测到异常,在这种情况下,过去3次的升降动作中所检测到的异常为2次。因此,异常发生判定部24判定为轿厢120的气密构造发生异常。

在假想模式No.4、No.6及No.7上,过去3次的升降动作中,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检测到2次异常。因此,异常发生判定部24判定为轿厢120的气密构造发生异常。

另外,在假想模式No.7上,在第1次和第2次升降动作中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连续检测到异常。在这种情况下,在获取第3次升降动作的检测结果之前,异常发生判定部24判定为轿厢120的气密构造发生异常。

因此,如图10所示,在步骤S21的处理中,在异常发生判定部24判断为在过去3次的升降动作中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检测到2次异常的情况下(步骤S21的“是”的判定),异常发生判定部24向输出部15进行输出作为异常判定(步骤S22)。然后,输出部15将轿厢120的气密构造发生异常的情况发送至控制部11,并且向监视中心发送维护指令。

由此,能有效地对针对轿厢120的气压控制的异常进行检测。此外,能就轿厢120的气密构造发生异常的情况与监视中心等外部进行联络,能尽快对电梯1进行维护检查和维修。而且,能更快地消除对轿厢120的气压控制的异常。

另外,在步骤S21的处理中,在异常发生判定部24判断为在过去3次的升降动作中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所检测出的异常少于2次的情况下(步骤S21的“否”的判定),异常发生判定部24向输出部15输出当前的轿厢120的状态为正常的情况(步骤23)。由此,气压控制异常判定处理结束。

此外,在由输出部15输出轿厢120的气密构造发生异常的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是气压调整机构2及气压控制部4发生异常的情况。因此,在下次轿厢120的升降动作(第4次)中,优选为由气压调整机构2及气压控制部4所进行的对轿厢120的气压控制停止,使轿厢120的升降动作的速度减速。由此,能减小伴随升降速度的气压变化,能抑制给乘客带来耳朵堵塞或不适感的情况。

另外,在图11所示的假想模式No.6上,在第1次和第3次的升降动作即上升动作中检测到异常,在第2次的升降动作即下降动作中未检测到异常。因此,也可以仅在轿厢120的上升动作中停止由气压调整机构2及气压控制部4对轿厢120进行的气压控制,使轿厢120的升降动作的速度减速。然后,在轿厢120的下降动作中,也可以以通常的速度使轿厢120下降,由气压调整机构2及气压控制部4对轿厢120进行气压控制。

如上所述,能通过进行异常判定处理来排除在乘客按压轿厢侧门126、侧板123、124等时气密构造暂时降低的情况等暂时性的异常。由此,能更高精度地对轿厢120的气密构造的异常进行检测,能在恰当的时刻对轿厢120进行维护检查和维修。

异常发生判定部24也可以对在轿厢120的升降动作中的加压区间或减压区间中的哪个区间内允许值比较判定部23检测到异常进行判断。这样,通过对异常发生判定部24判定有无异常的区间进行细分,能进行与轿厢120的气密构造相对应的精细的判定,能提高对轿厢120的气密构造的异常及对轿厢120的气压控制的异常进行判定的精度。

此外,异常发生判定部24也可以将与发生异常的区间有关的信息经由输出部15而输出至外部。由此,能迅速查明轿厢120的气密构造的异常及对轿厢120的气压控制的异常的原因,能缩短轿厢120的维护检查及维修所花费的时间。

另外,上述电梯的异常检测动作可以始终进行,或者也可以仅在加压区间和减压区间中的气密构造容易发生异常或气压控制容易发生异常的区间进行。此外,由于由异常发生判定部24排除了暂时性的异常,因此,不仅无论有无乘客都能始终进行异常检测动作,而且还能在任意的时间进行异常检测动作。

2.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12及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梯及电梯的气压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梯的允许值模式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梯的下降时的气压差模式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梯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1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用轿厢120内的气压和轿厢120外部的气压之差(以下称为“气压差”)来对轿厢120内的气压进行控制。因此,这里对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1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梯的气压信息检测部检测气压差来作为气压信息。然后,气压调整机构基于气压差来对气压调整机构的驱动进行控制。

接着,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梯的允许值模式的生成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从步骤S31到步骤S33为止的生成直线行程模式的处理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的到步骤S3为止的生成直线行程模式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步骤S34的处理中的斜行阶梯行程模式相当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中的步骤S4中所生成的目标行程模式。

若步骤S33的处理结束,则目标值模式生成部根据斜行阶梯行程模式和S字行程模式来生成行程差模式(步骤S35)。行程差模式通过斜行阶梯行程模式减去S字行程模式的行程来进行计算。

接着,目标值模式生成部将步骤S35的处理中所生成的行程差模式的行程差转换成气压差,以生成图13所示的目标值模式即气压差模式504(步骤S36)。为了将行程差转换成气压差,通过将规定的转换常数乘以行程差来计算气压差。

然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梯的气压控制部对气压调整机构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轿厢120内与外部的气压差成为气压差模式504。即使利用上述的使用了气压差的控制,轿厢120的气压也像图7及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轿厢120中的升降动作时那样呈阶梯状地变化。

接着,允许值模式生成部基于气压差模式504,来生成图13所示的允许值模式505(步骤S37)。如图13所示,允许值模式505具有规定上限值的上限允许值模式505A、以及规定下限值的下限允许值模式505B。由此,来完成允许值模式的生成。

然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梯的允许值比较判定部对气压信息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气压信息即气压差是否偏离了允许值模式505的范围进行判断。

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1相同,因此省略这些说明。即使利用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梯,也能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如上所述且示出于附图中的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要点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

例如,也可以在上述目标值与允许值之间设置预兆值,生成预兆模式。而且,在气压信息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气压信息的值小于允许值且超过预兆值时,气压控制部也可以检测作为发生异常的预兆(异常预兆),并将其输出至监视中心等外部。由此,能在气密构造的异常、气压控制的异常发生前将异常预兆通知给外部。其结果是,能在气密构造的异常、气压控制的异常发生前对电梯进行维护检查和维修,从而不会因发生气密构造的异常或气压控制的异常而给用户带来不适感。

另外,优选为考虑从向外部通知异常预兆起到对电梯进行维护检查及维修为止的轿厢120的气密构造的劣化速度来设定预兆值。

标号说明

1 电梯

2 气压调整机构

3 气压信息检测部

4 气压控制部

11 控制部

12 目标值模式生成部

13 存储部

14 异常检测部

15 输出部

21 允许值模式生成部

22 允许值保存部

23 允许值比较判定部

24 异常发生判定部

120 轿厢

110 升降路径

201 速度模式

202 S字行程模式

203 直线行程模式

204 目标行程模式

302、402 外部气压模式

304、404 目标气压模式(目标值模式)

305、405、505 允许值模式

305A、405A、505A 上限允许值模式

305B、405B、505B 下限允许值模式

504 气压差模式(目标值模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