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梯级防跳机构的自动扶梯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388636阅读:1077来源:国知局
带有梯级防跳机构的自动扶梯的利记博彩app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扶梯,具体属于一种带有梯级防跳机构的自动扶梯。



背景技术:

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标准GB16899-2011的5.3.4小节中,要求“梯级或踏板偏离其导向系统的垂直位移不应大于4mm”。为了满足该标准规定,通常的应对方法是在梯级上增加梯级防跳钩,同时在自动扶梯的去路上下水平部、弯曲部及中部增加防跳导轨,以保证梯级上抬时的最大移动量不超过4mm。这种增加防跳导轨的方法,如图1所示,虽然可以满足标准要求,但是存在如下两个缺点:

1.增加了较多的材料成本,如防跳导轨、支架、紧固件等,如专利CN202912542U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需要增加的防跳导轨支架;

2.增加了较多的安装成本,如专利CN104722997A公开的技术方案中,为了保证防跳导轨的安装精度,需要增加定位安装装置。

以上两个缺点主要是针对中部防跳导轨而言,因为随着自动扶梯提升高度的增加,中部防跳导轨的材料成本和安装成本随之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梯级防跳机构的自动扶梯,不但可以降低材料成本和安装成本,而且可以提高防跳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梯级防跳机构的自动扶梯,所述自动扶梯的梯级两侧均形成有梯级防跳钩,所述梯级防跳钩与所在侧的中部去路驱动导轨配合;所述中部去路驱动导轨安装在导轨模板上,且中部去路驱动导轨的内侧形成有延伸至导轨模板外的突出部;所述梯级防跳钩向靠近导轨模板的方向突出且位于中部去路驱动导轨的突出部下方,所述梯级防跳钩的顶部与中部去路驱动导轨的突出部底部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大于4mm。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梯级防跳钩呈L型,其包括向外突出的钩部、连接钩部与梯级的竖向部,所述钩部位于中部去路驱动导轨的突出部下方。进一步的,所述钩部的截面为圆形,或者,所述钩部的截面为方形。其中,所述钩部的顶面与中部去路驱动导轨的 突出部底面平行或者有一夹角。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中部去路驱动导轨呈两级台阶状,其中第一台阶面为驱动主轮导向面,第二台阶面为梯级副轮导向面,自动扶梯的梯级主轮在驱动主轮导向面上运行,梯级副轮在梯级副轮导向面上运行。所述梯级主轮的外侧面与第一台阶面外侧的第二限位面之间的间隙a=1mm,所述中部去路驱动导轨的突出部内侧面与梯级防跳钩的竖向部之间的间隙b=6mm。

其中,所述中部去路驱动导轨的外侧面和底面均与导轨模板紧密贴合。

本发明将防跳工作面A集成在中部去路驱动导轨上,通过机加工方式保证了防跳工作面A与梯级副轮导向面之间的位置精度,从而保证了中部去路驱动导轨的防跳工作面A与梯级防跳钩的防跳工作面B之间的位置精度,实现了防跳功能,同时本发明省去了现有防跳结构中的防跳导轨,既降低了材料成本和安装成本,又提高了防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使用防跳导轨实现梯级防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带有梯级防跳机构的自动扶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梯级防跳钩的两种截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为驱动装置;2为主链轮;3为上部梯级链轮;4为下部梯级链轮;5为梯级;51为梯级防跳钩的钩部;52为防跳工作面B;53为限位面;54为梯级副轮;55为梯级防跳钩的竖向部;6为中部去路驱动导轨;61为定位面A;62为安装面A;63为防跳工作面A;64为第一限位面;65为驱动主轮导向面;66为梯级副轮导向面;67为第二限位面;7为上水平及上弯曲部去路驱动导轨;8为下水平及下弯曲部去路驱动导轨;9为上水平及上弯曲部去路随动导轨;10为下水平及下弯曲部去路随动导轨;11为回路驱动导轨;12为回路随动导轨;13为上部转向导轨;14为下部转向导轨;15为梯级轴组件;16为驱动链;17为桁架;171为中部上环焊构件;172为中部下环焊构件;173为中部竖构件;18为导轨模板;181为定位面B;182为安装面B;19为防跳导轨;20为梯级防跳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带有梯级防跳机构的自动扶梯,如图2所述,包括驱动装置1、主链轮2、上部梯级链轮3、下部梯级链轮4、梯级5、中部去路驱动导轨6、上水平及上弯曲部去路驱动导轨7、下水平及下弯曲部去路驱动导轨8、上水平及上弯曲部去路随动导轨9、下水平及下弯曲部去路随动导轨10、回路驱动导轨11、回路随动导轨12、上部转向导轨13、下部转向导轨14、梯级轴组件15、驱动链16,以上所有部件都在自动扶梯的桁架17内。

驱动装置1通过驱动链16带动主链轮2转动,主链轮2带动上部梯级链轮3转动,上部梯级链轮3带动梯级轴组件15及梯级5沿导轨方向运行,同时带动下部梯级链轮4转动。

在该自动扶梯的整个梯路上,若上行,梯级5依次经过中部去路驱动导轨6、上水平及上弯曲部去路驱动导轨7及上水平及上弯曲部去路随动导轨9、上部转向导轨13、回路驱动导轨11及回路随动导轨12、下部转向导轨14、下水平及下弯曲部去路驱动导轨8及下水平及下弯曲部去路随动导轨10,完成一个循环。若下行,则反之。

在桁架17中,如图3所示,中部上环焊构件171及中部下环焊构件172焊接于中部竖构件173上,而导轨模板18则安装在中部上环焊构件171及中部下环焊构件172上。中部去路驱动导轨6、回路驱动导轨11、回路随动导轨12紧靠导轨模板18安装定位。

所述自动扶梯的梯级5两侧均形成有梯级防跳钩,所述梯级防跳钩与所在侧的中部去路驱动导轨6配合;如图3、图4所示,中部去路驱动导轨的内侧形成有延伸至导轨模板18外的突出部;所述梯级防跳钩向靠近导轨模板18的方向突出且位于中部去路驱动导轨6的突出部下方,所述梯级防跳钩的顶部与中部去路驱动导轨6的突出部底部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大于4mm,如图4所示。

所述梯级防跳钩呈L型,其包括向外突出的钩部51、连接钩部51与梯级5的竖向部55,所述钩部51位于中部去路驱动导轨6的突出部下方,如图4所示。中部去路驱动导轨6呈两级台阶状,其中第一台阶面为驱动主轮导向面65,第二台阶面为梯级副轮导向面66,自动扶梯的梯级主轮151在驱动主轮导向面65上运行,梯级副轮54在梯级 副轮导向面66上运行。中部去路驱动导轨6的突出部的底面为防跳工作面A63,梯级防跳钩的钩部51顶面为防跳工作面B52,两个防跳工作面构成防跳机构。中部去路驱动导轨6的突出部的顶面与梯级副轮导向面66为同一平面。中部去路驱动导轨的外侧面为定位面A61,底面为安装面A62,其中定位面A61与导轨模板18的定位面B181紧密贴合,安装面A62紧贴在导轨模板18的安装面B182上加以安装固定。

梯级防跳钩的钩部51截面为圆形或方形,如图5所示,当截面为方形时,钩部51的顶面(即防跳工作面B52)和中部去路驱动导轨6的突出部底面(即防跳工作面A63)平行,或者两者之间有一夹角α>0。防跳工作面A63与防跳工作面B52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等于4mm(理论值3.5),当梯级副轮54上抬时,梯级防跳钩也随之上抬,直到防跳工作面B52碰到防跳工作面A63为止。

梯级轴组件15安装在驱动主轮导向面65上,梯级主轮151的外侧面与中部去路驱动导轨6的第二限位面67的理论间隙a为1mm,有效防止梯级轴组件15的左右窜动。中部去路驱动导轨6的突出部内侧面为第一限位面64,梯级防跳钩的钩部51的竖向部55的外侧面为限位面53,二者之间的理论间隙b为6mm。梯级5安装在梯级轴组件15上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当梯级轴组件15在横向方向上发生最多1mm的窜动时,中部去路驱动导轨6的第一限位面64与梯级防跳钩的限位面53的实际最小理论间隙则为5mm,这样可以防止梯级防跳钩上抬时发生左右卡阻的现象。梯级防跳钩的钩部51内侧面与中部去路驱动导轨6的突出部内侧面之间的理论间隙c为5mm,即使左右窜动,也能保证防跳工作面B52与防跳工作面A63的重合面有4mm,防止梯级防跳钩上抬时脱出中部去路驱动导轨6的突出部。

梯级防跳钩在去路时位置较低,回路时位置较高,因此将中部上环焊构件171的位置放低,且中部上环焊构件171在回路梯级防跳钩的对应位置设有缺口,如图3所示以保证在回路运行时让梯级防跳钩可以顺利通过。

本发明将防跳工作面A集成在中部去路驱动导轨上,通过机加工方式保证了防跳工作面A与梯级副轮导向面之间的位置精度,从而保证了中部去路驱动导轨的防跳工作面A与梯级防跳钩的防跳工作面B之间的位置精度,实现了防跳功能,同时本发明省去了现有防跳结构中的防跳导轨,既降低了材料成本和安装成本,又提高了防跳效果。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 实施例,其并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中部去路驱动导轨的形状或梯级防跳钩的形状等做出的等效置换和改进,均应视为在本发明所保护的技术范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