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步行楼梯加装电梯。
背景技术:
目前六层及以下的楼房,都没有电梯,居住不便,而加装电梯又很难腾出安装电梯的位置。步行上楼很累人,它相当于把自己背上楼。下楼似乎比较轻松,但每步一顿,都让膝关节和腰椎承受超过体重的负荷。很容易对膝关节和腰椎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把楼梯扶手作为轨道,在每一折楼梯扶手上面安装助行器,人上下楼梯都可以扶靠着助行器而行,自主迈步但由助行器承载人的大部分体重,让膝关节和腰椎只需承受远远小于体重的负荷;由电动机和减速机构组成的动力机构提供助行器运行的动力。
附图说明:
附图均为示意图。
附图1为助行器和动力机构组成一体安装在楼梯扶手上。
附图2为助行器和动力机构分别安装在楼梯扶手和栏杆上。
附图3为采用第一种控制助行器【3】运行力方式的助行器。
附图4为附图3的剖面图
附图5为采用第二种控制助行器【3】运行力方式的助行器。
附图6为附图5的剖面图
附图7为用扶靠板代替扶靠棒的助行器,图中采用第一种控制助行器【3】运行力方式,实际上也可以采用第二种控制助行器【3】运行力方式。
附图8为附图7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助行器【3】的壳体【8】内沿楼梯扶手【5】上面和二侧面均安装有滚轮【7】,使助行器【3】可以在楼梯扶手【5】上滚动,并能承受一定的侧向力;刹车块【11】紧顶楼梯扶手【5】的下平面,刹车块【11】下面还有刹车弹簧【13】顶着它,控制刹车弹簧【13】的顶力可以平滑细腻地控制刹车块【11】的制动力,从而就可以平滑细腻地控制助行器【3】的运行速度,刹车块【11】以最大制动力时为其常态,所以不用时,助行器【3】会停在楼梯扶手【5】上。二根扶靠棒【9】是L形的铁管,上楼用的L形的短臂在上长臂在下,下楼用的L形的短臂在下长臂在上,这是因为上楼时人相对助行器的位置较低,而下楼时人相对助行器的位置较高。它们都是通过铰链【10】安装的,可以折拢和展开。也可以用扶靠板【22】代替扶靠棒【9】。人上下楼梯时用肘压靠在扶靠板【22】上获得助行器的助行。对于动力机构【4】的安装,本发明设计了二种安装方式:第一种安装方式:把动力机构【4】安装在每一折楼梯扶手【5】上端下面的栏杆【6】上,再在楼梯扶手【5】上安装定滑轮【1】,拉力带【2】绕过定滑轮【1】和助行器壳体连接。
第二种安装方式:
把动力机构【4】和助行器【3】连接成一体,布置在助行器【3】下半部,让开刹车块【11】的地方,定滑轮【1】安装在助行器【3】上端,拉力带【2】绕过定滑轮【1】后,固定在楼梯扶手【5】的上端。为使助行器【3】的运行更安全,本发明设计了二种以机械结构控制助行器【3】运行力的方式:第一种控制助行器【3】运行力的方式:扶靠棒【7】通过铰链【10】直接安装在助行器壳体【8】上,刹车弹簧【13】下面是摆动板【14】的浮动端,它下面由凸轮【15】顶着,摆动板【14】的另一端通过小轴【17】与壳体【8】铰接,凸轮【15】可以由操纵杆【12】操纵,操纵杆【12】上有扭簧【16】,扭簧【16】的作用是使凸轮【15】的常态保持在顶紧刹车弹簧【13】的位置,使助行器【3】在不用时保持停止状态;动力机构【4】的开关安装在操纵杆【12】上。上楼或下楼时,把扶靠棒【9】的长臂展开,人扶靠在扶靠棒【9】和壳体【8】上,拨动操纵杆【12】使凸轮【15】减少对刹车弹簧【13】的顶紧力,也就是减少了刹车块【11】的制动力,助行器【3】在动力机构【4】通过拉力带【2】提供的拉力的作用下向扶靠的人体提供一定的上行力,人就可以轻松借力上下楼梯了,由上述可见,助行器【3】提供的上行速度和上行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操纵杆【12】操纵,而刹车弹簧【13】可以增宽操纵杆【12】的操纵幅度,使操纵变得很容易。
第二种控制助行器【3】运行力的方式:壳体【8】内装有承压弹簧【19】,其弹力大于刹车弹簧【13】,侧面装有活动板【20】,扶靠棒【7】通过铰链安装在活动板【20】上,活动板【20】上端有压板【26】从压板孔【18】伸进壳体【8】内压装在承压弹簧【19】上,活动板【20】下端有托板【21】,托板【21】顶压在刹车弹簧【13】下面,使助行器【3】保持停止状态,动力机构【4】的开关安装在活动板【20】上人扶靠时离手指最近处。上楼或下楼时,把扶靠棒【9】长臂展开与壳体【8】垂直,人即可扶靠在扶靠棒【9】和扶靠板【20】上,轻松借力上下楼梯了,助行器提供的上行力的大小取决于人
扶靠在扶靠棒【9】和活动板【20】上的压力,这压力大,承压弹簧【19】被压得低,和活动板【20】一体的托板【21】的位置就低,托板【21】通过顶压刹车弹簧【13】施加在刹车块【11】的制动力也就小,助行器【3】提供的上行力就大,反之,助行器【3】提供的上行力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