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872439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特征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背景进行说明,但这些说明并不一定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
[0003]随着雷达探测技术、隐身技术和目标特性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日益重视对外军的低可探测目标的电磁特性数据的获取。目标电磁特性建模技术的近似处理、测量技术本身存在的各种误差等均会给低可探测目标的电磁特性数据引入不确定性。此外,无法完整获取目标的外形、结构以及材料等信息,也会给低可探测目标的电磁特性数据引入不确定性。
[0004]进气道由于其内部结构和隐身设计的方案不易获取,是低可探测目标的电磁特性数据的主要不确定性来源之一。目前,低可探测目标电磁特性数据往往只给包括数据本身,而缺乏关于数据可信度的描述,使数据的可用性无法得到保证。
[0005]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能够解决由于进气道内部结构和隐身设计的方案不易获取而导致低可探测目标的电磁特性数据的可用性无法得到保证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模拟进气道不同状态对电磁散射特性影响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包括下挖区域、第一赋形盖板或第二赋形盖板,其中,下挖区域设置在进气道口的下表面;第一赋形盖板与下挖区域的连接区域的形状匹配,且可拆卸地固定于进气道口的下表面;第二赋形盖板的一端与下挖区域的连接区域的形状匹配,可拆卸地固定于进气道口的下表面,第二赋形盖板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于进气道口上,封闭进气道口。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下挖区域包括:位于下挖区域四周的连接区域,该连接区域沿着垂直于机翼表面的方向向机翼内部凹陷;以及位于下挖区域中部的挖空区域,该挖空区域沿着垂直于机翼表面的方向将机翼挖空。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再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下挖区域的连接区域沿着垂直于机翼表面的方向向机翼内部凹陷的深度为2_?4_。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下挖区域为三角形区域。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还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三角形区域的第一顶点和第二顶点分别为进气道口底边的两个端点;三角形区域的第三顶点为经过第一顶点与左机翼前端平行的第一直线以及经过第二顶点与右机翼前端平行的第二直线的交点。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三角形区域沿垂直于第一顶点和第二顶点连线的方向向机翼后端延伸3cm?5cm。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再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第一赋形盖板通过螺栓与进气道口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第二赋形盖板的一端的边缘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螺孔,第二赋形盖板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下挖区域的连接区域固定连接;第二赋形盖板的另一端的边缘间隔均匀地设置有伸出的螺孔耳,螺孔耳能够与进气道上壁的内侧贴合。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还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第一赋形盖板以及第二赋形盖板的厚度与下挖区域的连接区域沿着垂直于机翼表面的方向向机翼内部凹陷的深度相同。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第一赋形盖板与第二赋形盖板的厚度为3mm。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安装第一赋形盖板时,进气道处于开放状态,在此条件下得到电磁散射特性的测试数据包含进气道的散射贡献;安装第二赋形盖板时,进气道处于关闭状态,在此条件下得到电磁散射特性的测试数据不包含进气道的散射贡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能够模拟进气道不同状态对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量化分析进气道这一不确定性引入的低可探测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的变化范围;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切换后状态稳定;配件数量少、外形简单,易于日常维护。
【附图说明】
[0018]通过以下参照附图而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0019]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下挖区域的示意图;
[0020]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第一赋形盖板的安装示意图;
[0021]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第二赋形盖板的安装示意图;
[0022]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第二赋形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进气道状态切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目的,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00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包括下挖区域2、第一赋形盖板3或第二赋形盖板4。
[0026]下面结合附图1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下挖区域2进行详细说明。下挖区域2设置在进气道口 I的下表面,包括位于下挖区域2四周的连接区域21以及位于下挖区域2中部的挖空区域22。连接区域21沿着垂直于机翼表面的方向向机翼内部凹陷,凹陷的深度为2mm?4mm,连接区域21上设置有螺孔;挖空区域22沿着垂直于机翼表面的方向将机翼挖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下挖区域2为三角形区域,连接区域21沿着垂直于机翼表面的方向向机翼内部凹陷的深度为3mm。三角形区域的第一顶点B为进气道口 I底边的位于左机翼101前端的端点,三角形区域的第二顶点C为进气道口 I底边的位于右机翼102前端的端点。经过三角形区域的第一顶点B并且与左机翼101前端平行的直线和经过三角形区域的第二顶点C并且与右机翼102前端平行的直线的交点为三角形区域的第三顶点A。为了保证第一赋形盖板工作时有足够的空间,下挖区域2沿着垂直于第一顶点B和第二顶点C连线的方向向机翼的后端延伸3cm?5cm。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下挖区域2沿着垂直于第一顶点B和第二顶点C连线的方向向机翼的后端延伸3cm。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下挖区域2与第一赋形盖板3以及第二赋形盖板4相结合完成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的切换。
[0027]下面结合附图2和5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第一赋形盖板3进行详细说明。第一赋形盖板3的形状与下挖区域2的连接区域21的形状匹配,从而能够封闭下挖区域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优选实施例,第一赋形盖板3为三角形结构,第一赋形盖板3的顶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