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隐蔽式折叠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是作为军事训练用的靶机使用的。无人机用途广泛,成本低,效费比好;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不仅在现代战争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民用领域更有广阔的前景。目前,无人机已被广泛运用到警备、城市管理、农业、地质、气象、电力、抢险救灾、视频拍摄等领域。
现有技术中,一些固定翼的无人机可能只有一片旋翼,一些直升机类的无人机可能具有两片或者两片以上的旋翼;由旋翼的机械特性可知,每片旋翼通过旋转使得周围的气流产生变化,从而形成升力,因此,每片旋翼均需要对应一定的独立空间,以便为其形成升力创造条件。换言之,现有无人机方案中,旋翼占用了无人机绝大部分的截面积,还给无人机的携带来了不便。
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无人机未来可能将像手机一样成为每个人的日常必备品。但现今的无人机机型的便携性和隐蔽性仍待提高。因此,无人机在未来如何以其便携性和隐蔽性出现在人们身边,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472369.7,申请日:2015年8月4日,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和与其连接的旋翼部,所述旋翼部包括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旋翼的第一旋翼模块和第二旋翼模块,所述第一旋翼模块和所述第二旋翼模块分别铰接在所述无人机主体的两侧,以便两者绕各自的铰接轴转动而叠合或展开。该方案将旋翼进行模块化设计,首先形成可以相对叠合或展开的两个旋翼模块,然后通过旋翼模块的翻转转动实现折叠或展开,以变换无人机的状态,满足无人机的收折与飞行需求,提高了无人机的便携性;无人机所需的线路以及控制模块等均可以内置于无人机主体内,无需分置于各个旋翼模块中。
该方案能够实现无人机旋翼的折叠,以方便携带,但在外观上能够直接看出其旋翼结构,隐蔽性较差,在需要隐藏无人机结构的场合不宜使用,需进行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折叠无人机不易携带、隐蔽性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隐蔽式折叠无人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旋翼模块放置在无人机机身内的方式,大大减小了无人机的体积,有助于提高无人机的便携性和隐蔽性,而且具有更好的美观性,符合时代的审美发展需求。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隐蔽式折叠无人机,包括机身和旋翼模块,通过旋翼模块带动旋翼模块飞行;所述旋翼模块包括保护套和位于保护套内的螺旋桨,所述机身侧壁设置有机舱,旋翼模块通过转动轴与机身连接,并能够绕转动轴旋转到机舱内,使螺旋桨被完全遮蔽。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保护套为扇形结构,在保护套的两侧壁结合处开设轴孔,所述转动轴与轴孔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保护套绕转动轴的旋转范围不小于扇形保护套两侧壁的夹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转动轴通过电机驱动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身设有双层机舱,上下叠放的两个机舱的开口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身为长方体结构,且同层的两个机舱的开口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身上设置有锁紧机构,当旋翼模块旋转至飞行状态时,保护套被锁紧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位于机身上的凸起和保护套上的卡槽,通过凸起与卡槽的配合实现锁紧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在旋翼模块旋转至机舱内状态,保护套的侧壁与对应的机身侧壁重合。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隐蔽式折叠无人机,无人机处于飞行状态时,旋翼模块展开在机身外,能够实现正常的飞行工作;当无人机处于非飞行状态时,旋翼模块能够完全收拢于机舱内,便于日常携带,隐蔽性好,而且具有更好的美观性,符合时代的审美发展需求;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隐蔽式折叠无人机,保护套为扇形结构,在非工作状态下,其侧壁可以较好的与机身配合,从外观上隐藏内部结构;而且能够实现对螺旋桨的保护,实用效果较好;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隐蔽式折叠无人机,机身设有双层机舱,上下叠放的两个机舱的开口相反,对应的旋翼从相反的方向旋转至机舱内,不会产生干涉;此外,叠放的机舱能够大大缩小螺旋桨占用的空间,缩小整体体积,携带方便;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隐蔽式折叠无人机,采用电机驱动保护套转动,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蔽式折叠无人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蔽式折叠无人机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蔽式折叠无人机收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蔽式折叠无人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机身;2、旋翼模块;201、保护套;202、螺旋桨;203、轴孔;3、转动轴;4、机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隐蔽式折叠无人机,包括机身1和旋翼模块2,可以通过旋翼模块2带动旋翼模块2飞行。具体地,旋翼模块2包括保护套201和位于保护套201内的螺旋桨202,保护套201为扇形结构但不限于该结构,在保护套201的两侧壁结合处开设轴孔203,即扇形结构的中心处开设有轴孔,在轴孔中安装转动轴3,用于连接机身。
机身1侧壁设置有机舱4,该机舱4连通至机身内部,旋翼模块2通过转动轴3与机身1连接,并能够绕转动轴3旋转到机舱4内,使螺旋桨202被完全遮蔽。
如图2所示,在飞行工作状态下,旋翼模块2绕转动轴3旋转至最外端,螺旋桨202完全裸露在机身外,可进行正常的飞行作业。
如图3所示,在非工作状态下,旋翼模块2绕转动轴3旋转至机舱内,螺旋桨202完全隐藏在机舱内部,无人机体积大大缩小,方便携带,而且隐蔽性好,从外观上难以直接判定为无人机,可以在一些军用场合使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隐蔽式折叠无人机,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保护套201绕转动轴3的旋转范围不小于扇形保护套201两侧壁的夹角,以保证螺旋桨202能够完全裸露,不影响飞行工作。
进一步地,还可通过电机驱动转动轴3旋转,可以通过控制系统直接控制旋翼模块2展开,实现远程控制。
实施例3
结合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隐蔽式折叠无人机,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机身1设有双层机舱4,上下叠放的两个机舱4的开口相反。上下叠放的两个机舱的开口相反,对应的旋翼从相反的方向旋转至机舱内,不会产生干涉。此外,上下叠放的机舱能够大大缩小螺旋桨占用的空间,缩小整体体积,携带方便。
对于本实施例的四轴无人机,机身1可为长方体结构,且同一层的两个机舱4的开口相同。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指的长方体结构并非完全限制,不排除机身顶部或底部或侧壁设置为弧形的情况,可以理解为类长方体结构。此外,根据旋翼的数量,对应的把机身设置为六棱体或其他类似结构,均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隐蔽式折叠无人机,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为了实现对旋翼模块2在不同状态的定位,可以在转动轴上设置弹簧阻尼,也可通过同其他方式进行锁紧。本实施例在机身1上设置有锁紧机构,当旋翼模块2旋转至飞行状态时,保护套201被锁紧定位,锁紧机构包括位于机身1上的凸起和保护套201上的卡槽,通过凸起与卡槽的配合实现锁紧定位。
在旋翼模块2旋转至机舱4内状态,保护套201的侧壁与对应的机身1侧壁重合,具有更好的整体美观性,还可在该该状态下设置定位锁紧机构,防止旋翼模块2自动从机舱内转出。
具体地,本实例中可在旋翼模块上边部和机舱内部加入磁铁,当收拢时,旋翼模块可以更好的固定在机舱内,不会因运动而松动,也可在转动装置和旋翼模块连接处加入闭合电路,用于起飞时检测旋翼模块是否展开到正确位置。
本实用新型重点在于提供一种隐蔽式无人机的机械结构,对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没有过多描述,具体使用时可以在机身上方或内部设置相应的控制系统空间,没有具体限制。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