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直升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直升机的旋翼控制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旋翼无人机,也称无人直升机,它的构造比较简单,价格也比较低廉,更为重要的是它根本不需要发射系统,还能垂直起降,更能自由悬停,而且飞行起来灵活性相当高超,可用各种速度、用各种飞行剖面的航路进行飞行。在一般的飞行品质上,也能呈现出“二小一高”的重要特点:振颤小、噪声小,可靠性比较高。因此,在直升机技术发达的国家,无人驾驶直升机很早就开始研制。例如,美国的卡曼公司早在50年代就曾推出无人驾驶直升机,并且已经有一些型号投入了实际运用阶段。
无人直升机的旋翼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该部分直接关系到无人直升机的飞行。无人直升机的旋翼具有一个可变的倾角,通过旋翼倾角控制装置可控制旋翼的倾角,通过改变倾角可改变无人直升机的飞行状态。旋翼倾角控制装置设有传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将舵机的控制力传递至旋翼组件,从而实现旋翼倾角的变化。在工作过程中,旋翼组件是旋转的,而舵机是固定设置的,故传动装置中相结合的两个部件之间必须相对旋转。现有的传动装置相结合的两个部件通过普通滚动轴承连接,但是传动装置相对旋转的两个部件之间受到最主要的力为轴向力,故现有的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直升机的旋翼控制传动装置,结构更牢固,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无人直升机的旋翼控制传动装置,包括上十字盘和下十字盘,上十字盘和下十字盘之间设有止推轴承,上十字盘通过上拉杆连接至旋翼组件,下十字盘通过下拉杆连接至舵机。
所述止推轴承包括上部环和下部环,上部环和下部环之间设有滚珠,上十字盘与下部环的内壁相固定,下十字盘与上部环的外壁相固定。
所述上十字盘上设有四个上臂,四个上臂均匀布置于上十字盘的周圈。
所述上臂的端部设有第一转轴,上拉杆通过第一转轴与上臂铰接。
所述下十字盘上设有四个下臂,四个下臂均匀布置于下十字盘的周圈。
所述下臂的端部设有第二转轴,下拉杆通过第二转轴与下臂铰接。
所述上臂和下臂均为圆弧弯折状,上臂朝下弯折,下臂朝上弯折。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止推轴承,上拉杆和下拉杆作用于上十字盘和下十字盘的轴向力作用于止推轴承上,止推轴承可承受的较大的轴向力,可充分发挥止推轴承的特性,故使得装置的运行更可靠,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止推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十字盘,11-上臂,12-第一转轴,2-下十字盘,21-下臂,22-第二转轴,3-止推轴承,31-上部环,32-下部环,33-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无人直升机的旋翼控制传动装置,包括上十字盘1和下十字盘2,上十字盘1和下十字盘2之间设有止推轴承3,上十字盘1通过上拉杆连接至旋翼组件,下十字盘2通过下拉杆连接至舵机。止推轴承3包括上部环31和下部环32,上部环31和下部环32之间设有滚珠33,上十字盘1与下部环32的内壁相固定,下十字盘2与上部环31的外壁相固定。上部环31通过2十字盘1施加朝下的拉力,下部环32通过上十字盘1施加朝上的拉力,滚珠33承受上部环31与下部环32施加的压力。
上十字盘1上设有四个上臂11,四个上臂11均匀布置于上十字盘1的周圈。上臂11的端部设有第一转轴12,上拉杆通过第一转轴12与上臂11铰接。下十字盘2上设有四个下臂21,四个下臂21均匀布置于下十字盘2的周圈。下臂21的端部设有第二转轴22,下拉杆通过第二转轴22与下臂21铰接。上臂11和下臂21均为圆弧弯折状,上臂11朝下弯折,下臂21朝上弯折。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现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