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桨支撑结构及无人机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828658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桨支撑结构及无人机的利记博彩app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尾桨支撑结构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人直升机结构中设计尾管的目的主要是用于安装尾桨,通过尾桨平衡主旋翼旋转产生的反扭力矩,尾桨通过尾管与机身连接,其中,尾管具有一定的长度,需要尾撑等进行定位。

一般的单旋翼无人直升机为单动力结构,即主旋翼和尾桨的动力均由发动机提供,其中尾桨的动力传动装置需设置在尾管内。因此,对于尾管安装的精度要求十分严格,因为它直接关系发动机的传动效率及无人直升机的飞行安全。

目前,无人直升机常用的尾管定位结构是尾撑三角定位结构,但该定位结构仍然存在缺陷,定位精度会随着无人直升机工作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且尾管直接暴露于外部环境,易受到刮碰,强度较低,影响空气动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定位精度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尾桨支撑结构及无人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定位精度会逐渐下降、尾管暴露在外易损坏,影响定位精度及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尾桨支撑结构,包括机壳,所述机壳末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定位壳,所 述定位壳的内部中空,所述机壳与所述定位壳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壳的中空部分连接有尾管,所述尾管的末端设有尾桨主体,所述尾桨主体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设于所述尾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尾管的长度不大于所述定位壳的长度,所述尾管的前端和末端与所述定位壳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壳的外径沿所述定位壳远离所述机壳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壳的表面呈流线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连接有所述尾桨支撑结构,所述机体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尾桨支撑结构及无人机,在机壳上向外延伸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的定位壳,将尾管固定在定位壳内,在尾管内设置驱动轴,该无人机尾桨及无人机的有益效果在于:

1、尾管安装在机壳延伸而出的定位壳内,四周都受到支撑,定位精度高,不易发生形变,保证了传动效率及安全性;

2、尾管被保护在定位壳内,提高了强度,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刮碰撞击,运输安全方便。

3、简化了传统无人机尾管定位难度,设计简单,质量轻,且定位壳设计为流线型,美观,减小空气阻力,符合空气动力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尾桨支撑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无人机的主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无人机的俯视图。

图中:

1、机壳;2、定位壳;3、尾管;4、尾桨主体;5、驱动轴;6、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尾桨支撑结构,包括机壳1,机壳1末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定位壳2,定位壳2的内部中空,机壳1与定位壳2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

定位壳2的中部部分连接有尾管3,尾管3的末端设有尾桨主体4,尾桨主体4连接有驱动轴5,驱动轴5设于尾管3内。

生产制造机壳1时一体成型定位壳2或将机壳1固定连接在定位壳2,其中,定位壳2的位置是根据后期需要安装的尾管3位置所确定的,因此,预先通过定位壳2进行定位,之后再安装尾管3时,无需再对尾管3位置进行计算定位,直接将尾管3安装在中空部分内即可,定位精度更高,同时,定位管对尾管3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长时间使用而造成尾管3错位,精度下降的状况。

尾管3的长度不大于定位壳2的长度,尾管3的前端和末端与定位壳固定连接。

定位壳2的位置确定了尾管3的位置,尾管3安装在中空部分内时,尾管3在中空部分内不会产生相对移动,尾管3直接安装即可,不需要再次进行定位,此种形式可缩短安装时间,且不易出现偏差,精度更高。

尾管3设置在定位壳2内,两者固定连接,避免相对移动,且尾管3整体都得到支撑,不易发生形变,保证了传动效率及安全性。同时,定位壳2对尾管3起到保护作用,提高其强度,避免出现直接磕碰尾管3的状况,保证尾桨 正常运行。

定位壳2的外径沿定位壳2远离机壳1方向逐渐减小。定位壳2的表面呈流线型。为了降低定位壳2的空气阻力、提高定位壳2的美观性,将定位壳2设置为锥形的形状,且表面采用流线型设计,使其即可满足美观性的前提下,结构更加简单,空气阻力小,符合空气动力学要求。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无人机,包括机体,机体连接有尾桨支撑结构,机体包括驱动装置6,驱动装置6设于机壳1内,驱动装置6与驱动轴5连接。

驱动装置6为发动机,发动机设置在机壳1内,通过驱动轴5最终驱动尾桨转动,无人机飞行时,尾管3由定位壳2支撑及保护,避免尾管3移动及外界的磕碰,使用时更加稳定,安全性更高。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