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是一种飞行器。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不断兴起的多旋翼飞行器因其具有的成本低、易操作、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以超低空飞行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使用,现有的大多数飞行器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地理探测、农业浇灌及视频拍摄等领域。目前,由于电池和动力系统等的效率问题,导致飞行器飞行时间较短,基本维持在10-30分钟的水平,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飞行器飞行器主体的机体较大,机头处的迎风面积过大,机臂的减阻设计不够优化,从而导致飞行器飞行时的风阻过大,导致飞行器的续航时间较短,然而因为飞行器的飞行器主体尺寸不宜过大,所以限制了电池容量。因此,上述技术问题是多旋翼飞行器一技术瓶颈,短期内难以突破。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减小飞行风阻、降低螺旋桨负载、延长飞行器飞行时间且结构简单的飞行器。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飞行器,包括飞行器主体,所述飞行器主体前端为机头,后端为机尾,所述飞行器主体的顶面中部向上凸设导风部,所述导风部自所述机头延伸到所述机尾,所述机头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机臂及第二机臂,所述第一机臂到所述导风部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机臂到所述导风部的距离,所述第一机臂、所述第二机臂与所述导风部之间均凹设有凹入部,所述机尾是自所述飞行器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逐渐向所述导风部靠拢且向后延伸形成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头到所述机尾的顶面的长度大于所述机头到所述机尾底面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所述机头至所述机尾的方向,所述导风部先自所述机头向所述机尾向上平滑延伸、再自所述机头向所述机尾平滑向下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头的厚度大于所述机尾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臂和所述第二机臂后端均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飞行器主体相连,自所述固定部向前延伸设置有悬臂,所述固定部的厚度大于所述悬臂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飞行器主体具有用于收容电池组件及芯片组件的收容腔,所述飞行器主体顶面设有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收容腔配合连接,且所述上盖相对于所述飞行器主体具有打开状态及闭合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飞行器主体包括设置在所述飞行器主体左侧的左减阻部和设置在所述飞行器主体右侧的右减阻部,所述左减阻部和所述右减阻部均设有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飞行器主体的顶面还凹设有引风部,所述引风部位于所述导风部与所述左减阻部及所述右减阻部之间,所述引风部是自所述导风部向下平滑延伸再向所述减阻部向上平滑延伸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飞行器主体还包括第三机臂及第四机臂,所述第三机臂和所述第四机臂分别自所述飞行器主体的顶面向上倾斜延伸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机臂具有迎风面、及位于所述迎风面左右两侧的侧面,所述侧面的宽度大于所述迎风面的宽度,所述侧面的面积大于所述迎风面的面积,使得所述第三机臂呈三角板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飞行器通过在所述飞行器主体的顶面中部向上凸设导风部,所述导风部自所述机头延伸到所述机尾,所述机头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机臂及第二机臂,所述第一机臂到所述导风部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机臂到所述导风部的距离,所述第一机臂与所述导风部之间凹设有凹入部,所述机尾是自所述飞行器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逐渐向所述导风部靠拢且向后延伸形成的。当飞行器向前飞行时,飞行器主体与水平面平行,可以使气流经过所述飞行器主体时在所述导风部和底面之间产生压力差,从而产生爬升力,因而可以减小所述螺旋桨的负载, 让更多的动力用于飞行器的正常飞行,以使得飞行器具备更长的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飞行器的前行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飞行器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飞行器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飞行器主体,120、左减阻部,130、右减阻部,140、导风部,150、引风部,160、机头,170、机尾,180、凹入部,200、第一机臂,300、第二机臂,400、第三机臂,500、第四机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飞行器,包括飞行器主体100,所述飞行器主体100前端为机头160,后端为机尾170,所述飞行器主体100的顶面中部向上凸设导风部140,所述导风部140自所述机头160延伸到所述机尾170,所述机头160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机臂200及第二机臂300,所述第一机臂200到所述导风部140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机臂300到所述导风部140的距离,所述第一机臂200、所述第二机臂300与所述导风部140之间均凹设有凹入部180,所述机尾170是自所述飞行器主体100的左右两侧分别逐渐向所述导风部140靠拢且向后延伸形成的。
上述飞行器通过在所述飞行器主体100的顶面中部向上凸设导风部140,所述导风部140自所述机头160延伸到所述机尾170,所述机头160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机臂200及第二机臂300,所述第一机臂200到所述导风部140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机臂300到所述导风部140的距离,所述第一机臂200与所述导风部140之间凹设有凹入部180,所述机尾170是自所述飞行器主体100的左右两侧分别逐渐向所述导风部140靠拢且向后延伸形成的。当飞行器向前飞行时, 飞行器主体100与水平面平行,可以使气流经过所述飞行器主体100时在所述导风部140和底面之间产生压力差,从而产生爬升力,降低螺旋桨负载,可以极大地降低飞行器的迎风风阻,延长飞行器飞行时间。
请参照图3,所述飞行器主体100的顶面中部向上凸设导风部140,所述导风部140自所述机头160延伸到所述机尾170。当飞行器向前飞行时,飞行器主体100与水平面平行,可以使气流经过所述飞行器主体100时在所述导风部140和底面之间产生压力差,从而产生爬升力,因而可以减小所述螺旋桨的负载,让更多的动力用于飞行器的正常飞行,以使得飞行器具备更长的续航时间。所述导风部140与所述飞行器的对称轴重合,且其为沿所述机头160至所述机尾170的方向延伸布置的长条形凸起,所述导风部140的顶面具有一定宽度的弧面,由此在飞行器飞行时起到良好的导流作用。另外,所述第一机臂200、所述第二机臂300与所述机头160之间对称设有凹入部180,且该凹入部180的表面设为弧面,由此可以减小飞行器主体100重量,降低飞行时的风阻。所述机尾170末端对称设有凹陷部,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小飞行器主体100重量。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头160到所述机尾170的顶面的长度大于所述机头160到所述机尾170底面的长度。基于此,所述飞行器主体100的顶面面积大于所述飞行器主体100的底面面积使得所述飞行器主体100大致成拱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机头160到所述机尾170的顶面的长度大于所述机头160到所述机尾170底面的长度,且所述飞行器主体100的顶面的曲率大于底面的曲率从而使得飞行器向前飞行时,气流经过飞行器主体100时在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从而产生爬升力,由此对所述飞行器主体100起到托举作用,由此来降低对螺旋桨的依赖,降低所述螺旋桨的负载,从而大大降低电机功耗以达到在同样的电池和动力系统配置下飞行器能够具备更长的续航时间的目的。
请参照图2,沿着所述机头160至所述机尾170的方向,所述导风部140先自所述机头160向所述机尾170向上平滑延伸、再自所述机头160向所述机尾170平滑向下延伸。进一步地,沿着所述机头160自所述机尾170的方向,所述导风部140先自所述机头160向所述机尾170向上平滑延伸再自所述机头160 向所述机尾170平滑向下延伸。所述导风部140与所述飞行器的对称轴重合,且其为沿所述机头160至所述机尾170的方向延伸布置的长条形凸起,所述导风部140的顶面具有一定宽度的弧面,由此在飞行器飞行时起到良好的导流作用。
此外,所述机头160的厚度大于所述机尾170的厚度。此结构不仅可以所述飞行器主体100在满足优良的飞行性能的基础上使飞行器主体100具备尽量大的安装空腔,以便于安装容纳各种装置或部件,包括电池组件及芯片组件,所述飞行器主体100顶面设有一上盖,所述上盖相对于所述飞行器主体100具有打开状态及闭合状态。进一步,所述飞行器主体100具有用于收容电池组件及芯片组件的收容腔,所述飞行器主体100顶面设有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收容腔配合连接,且所述上盖相对于所述飞行器主体100具有打开状态及闭合状态。在所述飞行器主体100内部设置所述收容腔,可以很好地实现收纳将用于给飞行器提供动力的电池组件及芯片组件等部件,使得飞行器的结构更加紧凑、轻小。
所述第一机臂200和所述第二机臂300后端均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飞行器主体100相连,自所述固定部向前延伸设置有悬臂,所述固定部的厚度大于所述悬臂的厚度。此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臂200和所述第二机臂300优选为外表面为连续曲面的柱体,在保证较高连接强度的前提下还可以尽最大限度的降低飞行时的风阻。
此外,所述飞行器主体100的顶面还凹设有引风部150,所述引风部150位于所述导风部140与所述左减阻部120、所述右减阻部130之间,所述引风部150是自所述导风部140向下平滑延伸再向所述左减阻部120和/或所述右减阻部130向上平滑延伸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在所述导风部140的两侧设置两个所述引风部150,该引风部150过渡连接所述导风部140与左、右侧壁,不仅可以减少飞行器主体100的厚度,以降低重量,保证优良的续航性能,同时可以减小迎风风阻,空气抬升效果会更好,可以进一步减少所述螺旋桨的负载,提高续航时间。
所述第三机臂400和所述第四机臂500两者结构相同,所述第三机臂400 具有一迎风面及位于左右两侧的一侧面,所述侧面的宽度大于所述迎风面的宽度,所述侧面的面积大于所述迎风面的面积,使得所述第三机臂400呈三角板状。所述迎风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钝角,由此可以减少飞行时所述第三机臂400和所述第四机臂500与风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降低风阻,提高飞行器的续航能力。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机臂400和所述第四机臂500间还连接有加固杆,该加固杆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装配上去的,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三机臂400和所述第四机臂500的结构强度,避免因受力过大而发生折断,影响飞行器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