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竖向折叠无人机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545050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可竖向折叠无人机的利记博彩app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飞行器,尤其涉及一种可竖向折叠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无人飞行器的机臂及脚架通常无法实现竖直方向折叠,飞行器所占空间大,携带及存贮十分不便,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竖向折叠无人机,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无人机的机臂难以实现竖向折叠,影响用户携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竖向折叠无人机,包括竖向设置的机身以及靠近所述机身的上端处水平延伸的至少两个机臂,于每一所述机臂远离所述机身的端部处均设置有桨叶组件,每一所述机臂与所述机身之间均为可转动连接,其转动轴线为水平方向且垂直于所述机臂的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机臂靠近所述机身的端部处均具有绕对应转动轴线设置的弧形齿条,且于所述机身内竖向设置有可与所述机身竖向相对滑动的至少两条齿痕,各所述齿痕与各所述弧形齿条一一对应啮合。

进一步地,于所述机身内设置有竖向的导杆以及套设于所述导杆上且可相对所述导杆移动的传动件,各所述齿痕均位于所述传动件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设于所述机身上的驱动电机,所述导杆为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丝杆,所述传动件为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的螺母。

进一步地,于所述机身的下端处设置有支撑所述机身的至少两个脚架,每一所述脚架靠近所述机身的一端与所述机身之间可转动连接,该转动轴线水平设置且垂直于对应所述脚架的伸展方向。

进一步地,于所述机身上开设有用于收容各所述脚架的容纳槽,各所述容纳槽竖直设置且与各所述脚架一一对应,且每一所述脚架与所述机身之间的转动轴线位于对应所述容纳槽的下端部处。

进一步地,沿竖直方向各所述机臂与所述机身之间的转动轴线均位于各所述脚架与所述机身之间转动轴线的外侧。

进一步地,各所述脚架与所述机身之间均为齿条啮合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各所述机臂与各所述脚架均错开设置。

进一步地,于所述机身的上端与下端处均设置有相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中,在处于飞行状态时,各机臂均水平展开,当然各机臂应绕机身均匀设置,以保证无人机飞行时的平稳,而当处于非飞行状态时,则可先调节桨叶组件的桨叶旋转至与对应机臂重合,然后将各机臂绕对应转动轴线向下转动以使其竖向贴靠机身,起到折叠机臂与桨叶组件的作用,折叠后的机身整体呈长条状,便携性能大大提高,且便于存放与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竖向折叠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可竖向折叠的无人机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可竖向折叠的无人机机臂折叠后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可竖向折叠的无人机机臂展开后的俯视图;

图5为图1的可竖向折叠的无人机机臂与脚架均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竖向折叠的无人机,包括竖向设置的机身1以及至少两个机臂2,机身1可呈长条状,各机臂2均设置于机身1靠近上端处的位置,工作时各机臂2均沿水平方向伸展,在每一机臂2远离机身1的端部处设置有桨叶组件21,桨叶组件21主要包括设置于机臂2端部位置的电机以及安设于电机上的桨叶211,对于桨叶211也应水平伸展,由于各桨叶组件21为无人机的飞行提供动力,对此各机臂2应绕机身1均衡布置,比如当机臂2为两个时,两个机臂2之间的角度为180度,反之为三个时,相邻机臂2之间的角度为120度,以此类推,当然机臂2的数量不应设置过多,以避免相邻桨叶组件21的桨叶211旋转时产生干涉,每一机臂2与机身1之间均为可转动连接,其转动轴线水平延伸且与机臂2的长度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中,每一机臂2与机身1之间均通过一转轴11进行连接,转轴11即可固定于机身1上,也可以固定于机臂2上,且在设置时同时垂直机身1的长度方向与机臂2的长度方向,从而可以控制每一机臂2绕转轴11的轴线竖直向下转动。对此, 当无人机处于飞行状态时,各机臂2均水平伸展以保证无人机能够平稳飞行,当然在处于这种状态下,各机臂2应进行限位,以避免其自行向下转动,而当无人机没有飞行时,则先控制桨叶211的伸展方向与机臂2平行,两者沿竖直方向重合,然后控制各机臂2向下转动以贴靠机身1,使得各机臂2与桨叶组件21收拢折叠,大大优化了此种状态下无人机的占用空间,便携性能大大提升,同时也利于对其进行存放与运输。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将桨叶组件21的桨叶211设置于对应机臂2的下方,对此在将机臂2向下转动后,桨叶211位于对应机臂2的内侧,可以对桨叶组件21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参见图2,优化上述实施例,每一机臂2靠近机身1的端部处具有弧形齿条22,弧形齿条22绕对应的转动轴线设置,弧形齿条22无需呈完整的圆柱形,具有一定角度的扇形即可,且在机身1内竖向设置有至少两条齿痕141,各齿痕141可以相对机身1竖向滑动,且与各弧形齿条22一一对应啮合。本实施例细化了每一机臂2与机身1之间的连接结构,且两者之间采用齿条啮合的方式进行传动,当驱使机臂2向下转动时,通过齿条啮合传动,与其对应的齿痕141相对机身1向上移动,反之在需要将机臂2展开后,则对应的齿痕141相对机身1竖直向下移动,通过这种啮合传动,可以对机臂2起到定位作用,当其处于伸展状态下时,机臂2难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行向下转动,自锁性能好。

继续优化上述实施例,于机身1内设置有竖向的导杆以及套设于导杆上的传动件,传动件可相对导杆沿竖直方向移动,而上述的各齿痕141则均位于该传动件上。通过传动件将各齿痕141形成为一个整体,即在传动件的外表面上竖向设置有若干齿痕141,各齿痕141需要同步移动,对此在控制各机臂2伸展或者折叠时,各机臂2同步动作,进而可以避免在飞行的过程中单一机臂2受外力作用向下折叠,而且采用这种结构也可以大大简化了各机臂2与机身1之 间的传动结构。针对上述这种结构,可以在机身1上增设有驱动电机12,而导杆采用丝杆13,其与驱动电机12之间为传动连接,驱动电机12可以驱使丝杆13绕自身轴线旋转,而另外一方面,传动件可以为螺母14,其与丝杆13之间螺纹连接,在螺母14的侧表面上间隔设置与各机臂2一一对应的齿痕141,对于采用丝杆13与螺母14配合传动,其传动精度比较高,利于驱动电机12对各机臂2转动过程的控制,而且这种传动方式也具有较好的自锁性能。对此,通过驱动电机12可以使得各机臂2的伸展与折叠动作形成自动控制,正常情况下各机臂2折叠至机身1侧表面上,当无人机需要进行飞行时,则控制驱动电机12先工作,丝杆13开始绕自身轴线旋转,进而可以驱使螺母14绕丝杆13竖直向下移动,且在齿条的啮合传动下,各机臂2绕对应转轴11同步向上转动直至处于水平状态,反之在需要收拢各机臂2时,则由驱动电机12控制丝杆13反向旋转,螺母14沿丝杆13竖直向上转动,各机臂2同步向下转动直至贴靠于机身1上。对于驱动电机12与桨叶组件21的各电机之间应形成联动,即在携带或者存放的过程中,驱动电机12没工作时,各桨叶组件21的电机均不会工作,反之在飞行过程中,各桨叶组件21的电机停止工作之前,驱动电机12不会工作,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无人机因误操作而产生安全隐患。

参见图1、图2以及图5,进一步地,无人机还设置有至少两个脚架3,各脚架3均设置于机身1的下端处可以形成对无人机的支撑作用,每一脚架3在靠近机身1的一端与机身1之间为可转动连接,该转动轴线水平朝向且垂直于对应脚架3的伸展方向。本实施例中,各脚架3与机身1之间也通过转轴11形成可转动连接,在无人机飞行或者携带的过程中,均可控制各脚架3向上翻转,使得脚架3贴靠于机身1上,而在无人机需要进行支持支撑时,则可将各脚架3向下翻转一定角度,使得脚架3与机身1之间的角度在0-90度之间,各脚架3 共同配合斜向支撑无人机整体。一般地,对于这种结构的无人机,可以分别在机身1的上端与下端均设置有全景相机4,以使无人机具有较好的拍摄效果,当然脚架3在支撑无人机时,在竖直方向上其应凸出位于下端的全景相机4,使得全景相机4与支撑面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可以形成对该全景相机4的保护。

再次参见图2,对于各脚架3与机身1之间的连接关系,其与各机臂2与机身1之间的连接关系相仿,两者之间均位于齿条啮合传动连接,即在机身1的下端处设置有另一驱动电机12,同时也采用丝杆13与螺母14的配合结构,在各脚架3靠近机身1的端部处设置有弧形齿条22,螺母14上设置与各弧形齿条22配合的齿痕141,通过驱动电机12工作,在丝杆13与螺母14的传动作用下,各脚架3绕对应的转轴11向上或者向下转动,以实现各脚架3的折叠与支撑动作。采用这种结构形式,不但控制方便,传动精度高,而且对每一转动动作可以形成自锁,脚架3难以自行产生转动。

参见图1以及图2,进一步地,在机身1上开设有用于收容各脚架3的容纳槽15,各容纳槽15均竖直设置且与各脚架3一一对应,每一脚架3与机身1之间的转动轴线均位于对应容纳槽15的下端部处。本实施例中,在每一容纳槽15的下端部处设置有上述的转轴11,脚架3朝向机身1的端部与该转轴11可转动连接,对此当脚架3向上转动至竖直状态时,脚架3整体收容于对应的容纳槽15内,折叠后的无人机体积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折叠后脚架3不会过多增加无人机水平方向的尺寸,利于无人机的携带、存放以及运输。

参见图1以及图5,优化上述实施例,沿竖直方向各机臂2与机身1之间的转动轴线均位于脚架3与机身1之间的转动轴线的外侧。当机臂2与脚架3折叠收拢后,机臂2与脚架3均处于竖直状态,定义机臂2的转动轴线位于脚架3转动轴线的外侧,可以使得机臂2与脚架3均折叠后,脚架3位于机臂2的内 侧,而由于脚架3均位于对应的容纳槽15内,位于内侧的脚架3不会影响机臂2贴靠于机身1的外表面上。当然在沿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还可以将各机臂2与各脚架3错开设置,即折叠后每一脚架3应位于相邻的两个机臂2之间,尽量减少位于内侧的脚架3对与其临近的机臂2产生干扰,折叠后的脚架3与机臂2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重合部分,进而可以有效控制机身1的长度尺寸不至于过大,只需略大于每一机臂2的长度尺寸,保证无人机折叠后的体积较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