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A柱下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在白车身结构中,侧围外板前端与A柱下加强板间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是很重要的。传统的结构是用侧围外板整形包住A柱下加强板,达到封闭腔体的目的,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受限于下端根部圆角和下车体的搭接,侧围外板容易在拐角区域起皱,A柱下加强板(一般使用高强钢材料)容易在拐角区域开裂;由于涂装漏液孔因为距离圆角很近无法下移,导致根部电泳效果差影响防腐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A柱下接头结构。
本实用新型包括A柱、A柱下加强板、侧围外板,还包括设置在A柱下端的侧围外板封板,所述侧围外板在所述A柱下接头结构的圆角处开口设置,所述侧围外板封板设置在所述A柱下加强板和所述侧围外板之间,所述A柱下加强板、侧围外板、侧围外板封板整体组成封闭腔体。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围外板封板为软钢材料。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围外板封板上设有涂装工艺孔。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涂装工艺孔设置在靠近圆角处底部圆弧形边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取消侧围外板的翻边设计,有效的提高了侧围外板冲压工艺性,侧围外板减重左右总计约1.2kg,整车重量及成本降低;加大圆角,有效的提高了A柱下加强板冲压工艺性;有效的提高了侧围外板与A柱下加强板间腔体的上漆能力,提高防腐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A柱、A柱下加强板1、侧围外板2,还包括设置在A柱下端的侧围外板封板3,所述侧围外板2在所述A柱下接头结构的圆角处开口设置,所述侧围外板封板3设置在所述A柱下加强板1和所述侧围外板2之间,所述A柱下加强板1、侧围外板2、侧围外板封板3整体组成封闭腔体。本例侧围外板2的圆角处A部由封闭式改成开口式后,可解决起皱的问题,提高零件工艺性。
A柱下端增加侧围外板封板3,其焊接在侧围外板2和A柱下加强板1之间,故可放大A柱加强板1的B部圆角解决开裂的问题。
本例侧围外板封板3的材料为软钢材料,所述侧围外板封板3上设有涂装工艺孔31。冲压性能好,其上的涂装工艺孔31可离下端根部很近,能够设置在靠近圆角处底部圆弧形边附近,提高侧围外板2和A柱下加强板1间腔体的上漆能力,提高防腐性能。软钢,低碳钢中的一类含碳量较低,硬度稍小的钢,含碳量0.13%~0.20%,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特点是硬度低,强度低,塑性高,加工成形性及焊接性好。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技术创新点:
1)、侧围外板下端开口处设计,不存在起皱的问题且模具简单(无需翻边整形),冲压工艺性提高,取消侧围外板的翻边设计,侧围外板减重左右总计约1.2kg,整车重量及成本降低;
2)、A柱下加强板圆角可放很大,其冲压工艺性较好;
3)、A柱的涂装工艺孔离下端根部很近,侧围外板与A柱下加强板间腔体的上漆能力提高,防腐性能提高。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