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车辆的车厢以及安装有该车厢的车辆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821921阅读:8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输车辆的车厢以及安装有该车厢的车辆的利记博彩app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运输车辆的车厢以及安装有该车厢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在物流运输中所使用的车辆由于限制于车厢的结构,将各种质量较大的货物装入车厢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使用叉车等机械装卸工具进行装卸工作,其装卸效率仍然极其低下,因为叉车只能将货物叉上运输车辆车厢边缘,进入车厢的步骤还是需要人工完成,由于物流运输中所使用的车辆的车厢都是封闭的,使用吊装的方式装卸货物也是无法办到的。因此,现有技术中物流运输车辆的车厢严重制约了物流业发展,并严重阻碍着与其配套的现代制造业的效率。

因此,公告号为CN201613844U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输车辆的车厢,在车厢的底板上沿着车厢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滚轮,在车厢内设有不高于滚轮的滑槽,滑槽内设置有缆绳,缆绳的端部连接有用于将货物推出的横挡板。

在实际使用时,将货物放置在滚轮上,随后,推动货物,货物可以在滚轮上滑动,可以十分轻松的将货物推入车厢内部,现有技术中,通过在车厢的底板上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若干定位孔,在定位孔内插入定位销,实现货物的固定,但是定位销仅仅只是与货物的底部接触,定位销与货物的接触面积小,定位销以及货物受到的压力十分大,在运输时,定位销容易出现断裂现象,导致货物固定失败或者出现货物被定位销压坏的情况,因此,采用定位销固定货物,十分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输车辆的车厢,可以十分稳定的实现货物在车厢内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运输车辆的车厢,包括由底板、侧壁、顶盖、前盖以及可开启的后盖组成的厢体,所述底板上沿货物输送方向设有若干滚轮,所述底板上设有缆绳,所述缆绳一端固定在前盖上,所述顶盖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在货物靠近后盖的侧面的正上方,所述固定块上设有用于固定缆绳靠近前盖的一端的第一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时,位于货物外部的缆绳围绕着货物的外壁被拉至顶盖上的固定块上,通过第一固定件将缆绳固定在固定块上,由于缆绳的另一端是固定在前盖上的,因此,缆绳即被完全固定,此时缆绳可以对货物起到阻挡作用,限制货物朝向后盖滑动,实现货物在车厢内的固定,由于缆绳从货物的下方拉至货物上方的固定块上,缆绳可以在竖直方向覆盖到货物的整个侧面,缆绳与货物的接触面积更大,在固定时,缆绳以及货物的受力十分均匀,可以十分稳定的实现货物在车厢内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设有不高于滚轮的滑槽,所述缆绳在滑槽内滑动,所述固定块平行于滑槽滑移设置在顶盖上,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将固定块固定在顶盖上的第二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板上设置滑槽,可以对缆绳的滑动起到限位作用,可以避免缆绳在货物的底部出现滑动现象;将固定块滑移设置在顶盖上,可以调节固定块在顶盖上的位置,当装载不同长度的货物时,可以将固定块滑动到该货物的侧面的上方,再通过第二固定件将固定块固定在顶盖上,进而实现固定块与顶盖的固定,可以适应不同长度的货物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供缆绳穿出的贯穿孔,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与固定块螺纹连接且能够伸入贯穿孔内的第一螺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时,将缆绳从贯穿孔内穿出,此时,缆绳仅仅只能沿着贯穿孔的长度方向滑动,随后,旋紧第一螺钉,第一螺钉可以将缆绳压紧在贯穿孔内,实现缆绳的完全限位,实现缆绳与固定块的固定,采用第一螺钉实现缆绳的固定,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拆卸以及安装均十分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容纳缆绳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转动设有将缆绳压紧在开口槽内的凸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时,将缆绳送入开口槽内,随后,转动凸轮,凸轮与缆绳抵接,通过凸轮与缆绳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缆绳在固定块上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顶盖上沿滑槽的长度方向设有燕尾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与燕尾块配合的燕尾槽,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与固定块螺纹连接的第二螺钉,第二螺钉能够与燕尾块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燕尾块以及燕尾槽,即可实现固定块在顶盖上的滑动,并且是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可以调节到不同长度的货物的侧面上,当将固定块调节到位之后,旋紧第二螺钉,第二螺钉与燕尾块抵接,通过第二螺钉与燕尾块之间的摩擦力,即可实现固定块与,燕尾块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贯穿孔平行于滑槽设置,所述贯穿孔的两端设有倒角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贯穿孔平行于滑槽设置,这样可以顺着缆绳的走向对缆绳进行限位,保证了缆绳受力的稳定;倒角结构可以起到过渡作用,避免缆绳与贯穿孔之间的局部压力过高,导致缆绳长时间使用之后出现断裂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侧壁上沿侧壁的长度方向设有拉绳,所述拉绳位于车厢内的一端连接有将货物缆出的横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货时,横挡板跟随货物被一起推入车厢内,当需要卸货时,拉动拉绳,横挡板朝向后盖运动,将货物从车厢内推出,实现货物的卸货,十分省力的实现了货物的卸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横挡板与货物抵接的侧面上安装有防撞海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撞海绵,防撞海绵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对货物起到了保护作用,避免货物被横挡板撞坏。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可以稳定的实现货物在车厢内的固定。

一种安装有上述运输车辆的车厢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底板的车架,所述底板与车架之间设有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板与车架之间设置弹性件,可以降低车厢在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减小货物在车厢内的晃动,货物可以十分稳定的固定在车厢内。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为塔形弹簧,所述塔形弹簧为5个,分别设置在底板的四角处以及底板的中心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塔形弹簧在收缩时,可以位于一个平面内,可以提高弹性件的运动运动幅度,提高了缓冲效果,在底板的四角以及中部分别设置塔形弹簧,可以十分均匀的实现底板的支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货物在车厢内的固定十分稳定;

(2)、可以适应不同长度的货物的运输,适应性强,操作方便,装卸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厢体安装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厢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仰视视角;

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而的固定块剖视图。

图中,1、厢体;11、底板;12、侧壁;13、顶盖;14、前盖;15、后盖;2、滚轮;3、缆绳;31、滑槽;4、固定块;41、贯穿孔;42、开口槽;43、燕尾槽;44、第二螺钉;5、燕尾块;6、第一螺钉;7、凸轮;8、弹片;9、拉绳;91、横挡板;911、防撞海绵;10、车架;101、塔形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运输车辆的车厢,参照图2,包括由底板11、侧壁12、顶盖13、前盖14(参照图3)以及可开启的后盖15组成的厢体1,在底板11上沿货物输送方向设有若干滚轮2,滚轮2沿底板11的长度方向设置,滚轮2可以是多组,互相平行设置,在底板11上平行于货物的滑动方向设有滑槽31,缆绳3放置在滑槽31内,缆绳3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前盖14上,另一端延伸至后盖15处。

参照图3以及图4,在顶盖13上平行于滑槽31固定设有燕尾块5,燕尾块5设置在滑槽31的正上方,固定块4设有与燕尾块5配合的燕尾槽43,实现固定块4与燕尾块5的滑移连接,固定块4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在燕尾槽43上,第二固定件包括设置在固定块4侧面的第二螺钉44,第二螺钉44与固定块4螺纹连接,第二螺钉44能够与燕尾块5的外表面抵接。

参照图4,在固定块4上设有固定缆绳3的第一固定件,本实施例中,在固定块4上设有供缆绳3穿过的贯穿孔41,第一固定件包括与固定块4螺纹连接并且能够伸入贯穿孔41内的第一螺钉6。贯穿孔41平行于燕尾块5设置,在贯穿孔41的两端设有用于过渡的倒角结构。为了能够降低第一螺钉6与缆绳3之间的磨损,在第一螺钉6的端部固定设有能够与缆绳3抵接的橡胶垫(图中未示出)。

参照图3,在两个侧壁12上沿侧壁12的长度方向均设有拉绳9,拉绳9的长度与侧壁12的长度相等,拉绳9位于车厢内的一端连接有横挡板91,在横挡板91与货物接触的侧面上粘接有防撞海绵911。

工作过程概述,在装货时,将货物放置到滚轮2上,推动货物,货物进入车厢内,此时横挡板91被一起推入车厢内,当货物装好之后,将缆绳3从底板11上拉起,固定在货物上方的固定块4上,即可完成货物在车厢内的固定。卸货时,将缆绳3从固定块4上取下,拉动拉绳9,横挡板91将货物从车厢内推出,完成货物的卸料。

实施例二:

一种运输车辆的车厢,参照图5,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固定块4上设有用于容纳缆绳3的开口槽42,在开口槽42内转动设有凸轮7,凸轮7的侧面与缆绳3抵接,当缆绳3伸入开口槽42内时,凸轮7不会对缆绳3进行阻挡,当缆绳3想要回退时,凸轮7可以将缆绳3压紧在开口槽42的侧壁12上,此时凸轮7类似于一个倒刺结构,为了保证固定效果,在开口槽42内设有弹片8,弹片8可以保证凸轮7能够与缆绳3接触。

此外,为了增加缆绳3与凸轮7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在缆绳3以及凸轮7的表面均包覆橡胶,因为橡胶材质柔软,摩擦系数高,可以更加稳定的实现缆3绳与凸轮7的固定。

实施例三:

一种车辆,参照图1以及图2,包括上述车厢以及用于安装车厢的车架10,在车架10与底板11之间设有弹性件,弹性件为塔形弹簧101,塔形弹簧101为5个,分别设置在底板11的四角处以及底板11的中心位置。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