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摩托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的减振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减振装置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的减振装置用于摩托车在崎岖路面行驶进行减振,但是减振器连接不够牢固,剧烈颤动下,容易出现松动,并且只设置有一个减振器,减振效果不理想,摩托车坡路容易震动,降低安全性、舒适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提供提高减振装置的减振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的减振装置,能够提高减振效果。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减振装置的摩托车,能够提高减振效果,提高安全性、舒适性和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减振装置,包括减振器支架和多个减振器,所述减振器支架上设置有一个用于与车轮铰接的车轮连接孔,所述减振器支架上还设置有多个减振器连接孔,多个所述减振器的一端用于与车身连接,多个所述减振器的另一端依次与多个所述减振器连接孔连接。
优选地,包括两个所述减振器,所述减振器支架包括两个臂架,两个所述臂架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形成锐角,所述车轮连接孔设置于两个所述臂架的连接处,两个所述臂架远离所述连接处的一端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减振器连接孔,一个所述减振器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减振器连接孔连接,另一个所述减振器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减振器连接孔连接。
优选地,两个所述臂架的中部连接有横梁。
优选地,所述减振器支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辅助部件的辅助臂架。
优选地,两个所述臂架、所述横梁和所述辅助臂架一体式设置。
优选地,所述减振器具体为液压减振器。
优选地,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减振器支架,两个所述减振器支架均与所述车轮铰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摩托车,包括车身以及安装于所述车身的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具体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减振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减振装置,包括减振器支架和多个减振器,减振器支架上设置有一个用于与车轮铰接的车轮连接孔,减振器支架上还设置有多个减振器连接孔,多个减振器的一端用于与车身连接,多个减振器的另一端依次与多个减振器连接孔连接。通过设置多个减振器,提高减振效果,进而提高安全性、舒适性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还提供包括上述减振装置的摩托车,由于上述减振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摩托车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减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减振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的减振装置,能够提高减振效果。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减振装置的摩托车,能够提高减振效果,提高安全性、舒适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减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减振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减振装置,包括减振器支架1和多个减振器,减振器支架1上设置有一个用于与车轮铰接的车轮连接孔2,减振器支架1上还设置有多个减振器连接孔3,多个减振器的一端用于与车身连接,多个减振器的另一端依次与多个减振器连接孔3连接。
其中,减振器与减振器连接孔3可以为铰接,也可为固定连接,只要能够起到减振效果,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通过设置多个减振器,提高减振效果,进而提高安全性、舒适性和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减振装置中,可以包括两个减振器,减振器支架1包括两个臂架,两个臂架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形成锐角,车轮连接孔2设置于两个臂架的连接处,两个臂架远离连接处的一端均设置有一个减振器连接孔3,一个减振器的一端与一个减振器连接孔3连接,另一个减振器的一端与另一个减振器连接孔3连接。三角形结构稳定,进一步保证减振装置的稳定性,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减振器的数量,设置相应数量的减振器连接孔3接口,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可以在两个臂架的中部连接有横梁,进一步提供稳定性。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减振装置中,可以在减振器支架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辅助部件的辅助臂架4。用于连接刹车装置,也可以连接其他装置,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便于加工,两个臂架、横梁和辅助臂架4可以一体式设置。也可分体设置,通过焊接连接,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地,减振器具体为液压减振器。也可为其他减振器,如阻尼减振器或弹簧减振器等,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减振装置的基础上,可以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减振器支架1,两个减振器支架1均与车轮铰接。进一步提供稳定性,也可设置更多对称设置的减振器支架1,每个减振器支架1上均连接对应数量的减振器即可,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了上述减振装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减振装置的摩托车,该摩托车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摩托车及其减振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 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