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衬套,特别是涉及一种自润齿条衬套。
背景技术:
齿轮齿条式机械转向器的齿条衬套,装配在转向器壳体内部,外端由挡圈固定,齿条从齿条衬套中间穿过。齿条衬套对齿条起到支撑作用,保证齿条平顺运动,进而完成汽车的转向。齿条衬套在此运动过程中受到了齿条给予的径向压力和轴向摩擦力。目前的齿条衬套在长时间使用之后,由于润滑效果不好,衬套很容易磨损,使衬套和齿条间形成较大的间隙,造成转向器异响,以及方向盘可能出现回正过快的现象,不利于驾驶员掌控方向盘,存在严重的行车安全隐患。同时目前的齿条衬套不具有减震效果,这样大大降低了转向器的使用性能,舒适性有待提高。另外目前齿条衬套与转向器壳体接触配合不够稳定,齿条衬套会发生移动,大大降低了整个转向器的安全可靠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与转向器壳体配合稳定,润滑效果好,耐磨损,使用寿命长的自润齿条衬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润齿条衬套,包括衬套本体,其特征在于:在衬套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排用于存储润滑脂的网格槽,所述相邻两排网格槽交错设置,在衬套本体的外壁沿轴向设置有三个减震条,所述三个减震条对称设置,在减震条两侧的衬套本体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缓冲槽,所述两个缓冲槽的槽深相同,在两个减震条之间的衬套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轴向齿。
前述一种自润齿条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本体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衬套本体为圆柱体。
前述一种自润齿条衬套,其特征在于:在衬套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三个凸台,所述凸台延伸出轴向齿,且凸台的顶面与衬套本体一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前述一种自润齿条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三个凸台均匀分布,相邻凸台之间的间距相同。
前述一种自润齿条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条的长度短于衬套本体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长度。
前述一种自润齿条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条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自润齿条衬套在衬套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排网格槽,网格槽用于存储润滑脂,润滑脂起到润滑效果,这样齿条衬套和齿条磨损大大降低,而相邻两排网格槽交错设置,这样使得润滑更加均匀,润滑效果更好,且也不会发生溢出,同时在衬套本体的外壁沿轴向设置有三个减震条,所述三个减震条对称设置,减震条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在减震条两侧的衬套本体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缓冲槽,通过减震条使得衬套具有减震效果,转向器性能大幅提高,舒适性显著提升。另外本发明在衬套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三个凸台,所述凸台延伸出轴向齿,且凸台的顶面与衬套本体一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三个凸台均匀分布,相邻凸台之间的间距相同,齿条衬套通过凸台能够与转向器壳体较好的配合,齿条衬套不发生移动,只实现齿条轴向移动,转向器使用更加稳定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润齿条衬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 1所示,一种自润齿条衬套,包括衬套本体1、所述衬套本体1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衬套本体1为圆柱体。在衬套本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排用于存储润滑脂的网格槽2,所述相邻两排网格槽2交错设置,在衬套本体1的外壁沿轴向设置有三个减震条3,所述三个减震条3对称设置,所述减震3条的长度短于衬套本体1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长度,所述减震条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在减震条3两侧的衬套本体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缓冲槽4,所述两个缓冲槽4的槽深相同,在两个减震条3之间的衬套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轴向齿5。
在衬套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三个凸台6,所述凸台6延伸出轴向齿5,且凸台6的顶面与衬套本体1一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所述三个凸台6均匀分布,相邻凸台6之间的间距相同。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自润齿条衬套在衬套本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排网格槽2,网格槽2用于存储润滑脂,润滑脂起到润滑效果,这样齿条衬套和齿条磨损大大降低,而相邻两排网格槽2交错设置,这样使得润滑更加均匀,润滑效果更好,且也不会发生溢出,同时在衬套本体1的外壁沿轴向设置有三个减震条3,所述三个减震条3对称设置,减震条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在减震条3两侧的衬套本体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缓冲槽4,通过减震条4使得衬套具有减震效果,转向器性能大幅提高,舒适性显著提升。另外本发明在衬套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三个凸台6,所述凸台6延伸出轴向齿5,且凸台6的顶面与衬套本体1一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三个凸台6均匀分布,相邻凸台6之间的间距相同,齿条衬套通过凸台6能够与转向器壳体较好的配合,齿条衬套不发生移动,只实现齿条轴向移动,转向器使用更加稳定安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