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车软篷覆盖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车辆车厢的加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卸车软篷覆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全国大部份的城市都要求货运汽车必须在车厢上遮盖篷布防止货物抛洒和尘粒对空气的污染,才能上路行驶。但是司机在遮盖篷布或折叠篷布时:一是必须上下攀爬车厢,易造成人身安全事故;二是篷布宽大厚重不易遮盖、折叠;三是遮盖、卷裹篷布费时、费力,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且装卸货物的场地、道路普遍狭窄,经常会因为遮盖、折叠篷布而造成车辆拥堵;四是人工遮盖、折叠篷布容易造成篷布损坏,导致成本增加。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3344801U,公告日为:2013.12.1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辆自动软篷加盖系统,包括篷杆系统;所述的车辆自动软篷加盖系统还包括:动力系统,传动系统,伸缩系统;所述动力系统与所述传动系统连接;所述伸缩系统与所述篷杆系统连接;所述伸缩系统与所述传动系统连接。但在实际使用中,该技术存在安装复杂、工作稳定性差、故障率高,容易被尘土卡塞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工作稳定、操作简单的自卸车软篷覆盖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自卸车软篷覆盖系统,包括电机、篷杆座、C型槽、驱动轮、导向轮和传动钢丝绳,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与驱动轮固定连接,所述C型槽固定在车厢上,所述导向轮、驱动轮设置于C型槽内,导向轮在C型槽的前后各一个且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篷杆座包括滑动篷杆座和引导篷杆座,所述引导篷杆座设置于C型槽的尾部,所述篷杆座与C型槽滑动连接,所述传动钢丝绳两端均固定于引导篷杆座上,所述传动钢丝绳依次绕过驱动轮和导向轮。
[0007]还包括减速轮,所述减速轮设置于C型槽内,与驱动轮、导向轮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减速轮的半径大于驱动轮的半径,所述传动钢丝绳依次绕过驱动轮、减速轮和导向轮。
[0008]所述篷杆座上设置有篷杆导管,所述篷杆导管为中空柱状,所述篷杆导管一端与篷杆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篷杆连接。
[0009]所述C型槽的上壁和下壁各设置有钢轨,所述钢轨与C型槽平行,所述C型槽与钢轨之间均匀设置有垫片。
[0010]所述C型槽的下壁设置有漏水孔。
[0011]所述篷杆座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滚轮,所述滚轮设置有双轮缘,所述滚轮分别与上壁和下壁的钢轨接触。
[0012]所述引导篷杆座上设置有绕线器、棘轮和棘爪,所述棘轮和棘爪设置于引导篷杆座的外侧,所述绕线器设置于引导篷杆座的内侧,所述棘爪与引导篷杆座活动连接,所述棘轮与绕线器通过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与引导篷杆座转动连接。
[0013]所述滑动篷杆座上还设置有旋转篷杆套管、连杆、摆臂和定位杆,所述旋转篷杆通过销子III与篷杆导管活动连接,所述定位杆一端通过销子I与摆臂活动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中部通过销子III与滑动篷杆座活动连接,所述摆臂一端与定位杆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销子II与连杆活动连接,所述连杆一端与摆臂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滑动篷杆座活动连接,所述销子II的内侧设置有轮子。
[0014]所述C型槽上还设置有后挡板,所述后挡板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轮子在同一平面内。
[0015]所述篷杆包括套管、弹性件II和定位销,所述篷杆中部断开,由弹性件II (35)连接,所述弹性件II两端由定位销固定于篷杆上,所述套管位于两定位销之间,所述套管的管径小于于篷杆的直径。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1、通过电机控制传动钢丝绳运动,实现引导篷杆座的运动,从而实现软篷覆盖系统的打开和收起,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工作稳定、操作简单。
[0018]2、减速轮的设置,能够降低传动钢丝绳的移动速度,防止传动钢丝绳移动速度过快对篷杆座和C型槽造成损伤,并且可以降低电机的功率,增大可用电机的范围。
[0019]3、篷杆导管的设置,可根据车厢的高度自由调节篷杆的高度,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车厢。
[0020]4、钢轨和垫片的设置,能够固定篷杆座的滑动路径,将篷杆座对C型槽的压力平均分布到C型槽上,增加C型槽使用寿命。
[0021]5、漏水孔的设置,能够将落入C型槽的雨水自行排出,同时在清洗C型槽时也能将废水和杂质排出。
[0022]6、滚轮能够卡在上下两钢轨之间,固定篷杆座的位置,并且能够使篷杆座沿着钢轨自由滑动。
[0023]7、将传动钢丝绳固定在引导篷杆座上时,不能精确确定传动钢丝绳的长度,棘轮、棘爪和绕线器的设置,能够自由调节传动钢丝绳的长度,减少了传动钢丝绳的安装难度。
[0024]8、当软篷覆盖系统完全打开后,旋转篷杆套管能够旋转至于车厢平行的角度,实现车厢的完全封闭,当软篷覆盖系统收紧时,旋转篷杆套管能够自动收起,不需要外力协助。
[0025]9、当引导篷杆座滑向后挡板和滑离后挡板时,后挡板和引导篷杆座配合,实现旋转篷杆套管的放下和收起。
[0026]10、偶尔当货车载货较多时,车厢会向左右两侧膨胀,造成车厢变宽的情况,常规的软篷覆盖系统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不能打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II和套管的结构能够让篷杆在货车车厢少量变宽的情况下也变宽,照样能够实现自由打开和收紧,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软篷覆盖系统安装位置示意图;
[0028]图2是本实用新型软篷覆盖系统完全打开时结构图;
[0029]图3是本实用新型软篷覆盖系统完全收起时结构图;
[0030]图4是本实用新型软篷覆盖系统完全打开时结构透视图(无前后挡板);
[0031]图5是本实用新型前板的结构图;
[0032]图6是本实用新型后挡板的结构放大图;
[0033]图7是本实用新型C型槽立体结构图;
[0034]图8是本实用新型C型槽仰视图;
[0035]图9是本实用新型旋转篷杆套管收起时引导篷杆座的结构图;
[0036]图10是本实用新型旋转篷杆套管放下时引导篷杆座的结构图;
[0037]图11是图5中B处放大图;
[0038]图12是本实用新型旋转篷杆套管放下时引导篷杆座的后视图;
[0039]图13是本实用新型篷杆结构图;
[0040]图14是本实用新型篷杆结构透视图;
[0041]图15是图14中A处放大图。
[0042]图中标记:1、车厢,101、前板,2、篷杆,3、篷杆导管,301、旋转篷杆套管,4、滑动篷杆座,5、引导篷杆座,6、驱动轮,7、减速轮,8、导向轮,9、传动钢丝绳,10、定位杆,11、摆臂,12、连杆,13、轮子,14、销子I,15、棘爪,16、棘轮,17、C型槽,18、滚轮,19、钢轨,20、垫片,21、绕线轮,22、电机,23、支架,24、销子II,25、漏水孔,26、后挡板,27、前挡板,28、圆弧I,29、斜面,30、圆弧II,31、螺栓,32、套管,33定位销,34、弹性件I,35、弹性件II,36、销子III。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0044]实施例1
[004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到附图1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卸车软篷覆盖系统,本实施例包括:
[0046]一种自卸车软篷覆盖系统,包括篷布、电机22、篷杆2、篷杆座、C型槽17、驱动轮6、导向轮8和传动钢丝绳9,所述电机22的驱动轴与驱动轮6固定连接,所述C型槽固定在车厢1上,所述导向轮8、驱动轮6设置于C型槽17内,导向轮8在C型槽17的前后各一个且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篷杆座包括滑动篷杆座4和引导篷杆座5,所述引导篷杆座5设置于C型槽17的尾部,所述篷杆座与C型槽17滑动连接,所述传动钢丝绳9两端均固定于引导篷杆座5上,所述传动钢丝绳9依次绕过驱动轮6和导向轮8。
[0047]还包括减速轮7,所述减速轮7设置于C型槽17内,与驱动轮6、导向轮8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减速轮7的半径大于驱动轮6的半径,所述传动钢丝绳9依次绕过驱动轮6、减速轮7和导向轮8。
[0048]所述篷杆座上设置有篷杆导管3,所述篷杆导管3为中空柱状,所述篷杆导管3 —端与篷杆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篷杆2连接。
[0049]所述C型槽17的上壁和下壁各设置有钢轨19,所述钢轨19与C型槽平行,所述C型槽17与钢轨19之间均匀设置有垫片20。
[0050]所述C型槽17的下壁设置有漏水孔25。
[0051]所述篷杆座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滚轮18,所述滚轮18设置有双轮缘,所述滚轮18分别与上壁和下壁的钢轨19接触。
[0052]所述引导篷杆座5上设置有绕线器21、棘轮16和棘爪15,所述棘轮16和棘爪15设置于引导篷杆座5的外侧,所述绕线器21设置于引导篷杆座5的内侧,所述棘爪15与引导篷杆座5活动连接,所述棘轮16与绕线器21通过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与引导篷杆座5转动连接。
[0053]所述滑动篷杆座5上还设置有旋转篷杆套管301、连杆12、摆臂11和定位杆10,所述旋转篷杆301通过销子III 36与篷杆导管3活动连接,所述定位杆10 —端通过销子I 14与摆臂11活动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中部通过销子III 36与滑动篷杆座5活动连接,所述摆臂11 一端与定位杆10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销子II 24与连杆12活动连接,所述连杆12一端与摆臂11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滑动篷杆座5活动连接,所述销子II 24的内侧设置有轮子13。
[0054]所述C型槽17上还设置有后挡板26,所述后挡板26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轮子13在同一平面内。
[0055]所述篷杆2包括套管32、弹性件II 35和定位销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