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的前部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的前部构造。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知有:在车身的前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设左右一对的前纵梁,将这些一对的前纵梁的前端彼此经由保险杠加强件而搭桥连接的车辆的前部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在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身的前部构造中,为了吸收偏置碰撞造成的碰撞负荷,在前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设置有使保险杠加强件的端部延伸的延设部。
[0004]先行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 - 306871号公报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身的前部构造中,当保险杠加强件的延设部被输入偏置碰撞造成的碰撞负荷时,不会只是在该延设部吸收碰撞负荷,被输入到车身的碰撞负荷有可能增大。
【发明内容】
[0009]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的前部构造,在碰撞负荷被输入前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的情况下,能够减轻输入车身的碰撞负荷。
[0010]在本发明的车身的前部构造中,使缓冲托架从前纵梁的前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所述缓冲托架以使前面与前纵梁的前端面结合,使倾斜面从所述前面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随着向车辆后方行进而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倾斜地延伸。而且,使这些前面和倾斜面形成为一体。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的前部的立体图;
[0012]图2是从前方看图1的正面图;
[0013]图3是表示从图2拆下保险杠加强件后的状态的正面图;
[0014]图4是将图1中的A部放大后的立体图;
[0015]图5是图4的分解立体图;
[0016]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托架的立体图;
[0017]图7是图6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8是图4的B— B线的剖面图;
[0019]图9是表示机罩脊延设部件的前部和缓冲托架的结合部附近的立体图;
[0020]图10是图9的C — C线的剖面图;
[0021]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被输入碰撞负荷前的状态的车身前部的平面图;
[0022]图12是表示车身前部被输入碰撞负荷的初期的状态的车身前部的平面图;
[0023]图13是表示车身前部被输入碰撞负荷的后期的状态的车身前部的平面图。
[0024]符号说明
[0025]F碰撞负荷
[0026]10机罩脊主体
[0027]11前纵梁
[0028]11a前纵梁的外侧面
[0029]13保险杠加强件
[0030]15发动机(动力传动系)
[0031]17传动装置(动力传动系)
[0032]18动力传动系
[0033]19缓冲托架
[0034]19a缓冲托架的上面
[0035]21保险杠支架
[0036]23机罩脊延设部件
[0037]23b机罩脊延设部件的前部
[0038]25侧梁的前端面
[0039]35凸缘(保险杠支架的后面)
[0040]47缓冲托架的前面
[0041]47a前面的车宽方向外侧端
[0042]49缓冲托架的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附图中,将车辆的前侧设为FR、将后侧设为RR。另外,将车宽方向的右侧设为RH、将左侧设为LH。
[0044]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1配设有发动机室3。该发动机室3包括:将发动机室3和车室5隔开的前围板7、左右两端所配置的机罩脊9、配置于该机罩脊9的下方,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前纵梁11、配置于车身前端并向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加强件13。
[0045]另外,在发动机室3内,在左右一对前纵梁11、11彼此之间,配置有由发动机15及传动装置17构成的动力传动系18。具体地说,在车宽方向的右侧配置有发动机15,在该发动机15的左侧配置有传动装置17。
[0046]另外,如后述,机罩脊9由机罩脊主体10、从该机罩脊主体10的前端10a向前方延伸的机罩脊延设部件23构成。
[0047]如图1、4、5所示,在车身前部1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前纵梁11、设置于该前纵梁11的前端部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的缓冲托架19、配置于车身前端,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加强件13、从该保险杠加强件13的车宽方向的端部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保险杠支架21、由机罩脊主体10及机罩脊延设部件23构成并且配置于前纵梁11的上方的机罩脊9。
[0048]所述前纵梁11形成为矩形状的闭截面构造,前端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及上下方向延伸的前端面25。在该前端面25,在上下及左右的4处的角部形成有螺栓孔27。
[0049]所述保险杠加强件13沿着车宽方向的长度与左右一对前纵梁彼此11、11的距离设定为大致相同尺寸。该保险杠加强件13形成为方筒状,在上下方向的中央配设有隔板29。而且,车宽方向的中央部31在俯视直线状地延伸。另外,车宽方向的外侧部33从所述中央部31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端31a弯曲并随着向车宽方向的外侧行进而朝向车辆后方倾斜。
[0050]另外,所述保险杠支架21形成为闭截面构造,后端形成有凸缘35。在该凸缘35上,在与上述的前纵梁11的前端面25的螺栓孔27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螺栓孔37。
[0051]在此,使用图6、7对缓冲托架19进行说明。
[0052]缓冲托架19从前纵梁11的前端部的车宽方向的外侧面11a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具体地说,缓冲托架19由支架主体41、与该支架主体41的上端部接合并将上端部封闭的上侧支架43、与支架主体41的下端部接合并将下端部封闭的下侧支架45构成。
[0053]所述支架主体41具有:配置于车辆前方侧的前面47、在俯视从前面47的车宽方向外侧端47a弯曲并随着向车辆后方行进而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图6、7中的左侧)倾斜地延伸的倾斜面49、从该倾斜面49的车宽方向外侧端49a弯曲并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图6、7中的右侧)延伸的后面51、从该后面51的车宽方向内侧端51a弯曲并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后侧凸缘部53。所述支架主体41整体形成为一体。S卩,前面47、倾斜面49、后面51及后侧凸缘部53全部是将相同的钢板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
[0054]在所述前面47的4处的角部分别形成有螺栓孔55。这些螺栓孔55与上述的前纵梁11的前端面25的螺栓孔27及保险杠支架21的凸缘35的螺栓孔37对应而配置。
[0055]在所述倾斜面49及后面51的上端形成有上侧接合凸缘57、59,在下端形成有下侧接合凸缘61。
[0056]另一方面,在所述上侧支架43的周缘形成有弯曲并向下方延伸的接合凸缘63,在下侧支架45的周缘也形成有弯曲并向上方延伸的接合凸缘65。因此,在支架主体41的倾斜面49及后面51的上端,上侧支架43的周缘与上侧接合凸缘57、59接合,并且,上侧支架43的接合凸缘63与倾斜面49及后面51的上端部的内面接合。由此,支架主体41的上部开口被封闭。
[0057]另外,在支架主体41的倾斜面49及后面51的下端,下侧支架45的周缘与下侧接合凸缘61接合,并且,下侧支架45的接合凸缘65与倾斜面49及后面51的下端部的内面接合。由此,支架主体41的下部开口被封闭。
[0058]另外,从所述前面47的车宽方向外侧端47a朝向倾斜面49在上下方向中央,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筋64。此外,在上侧支架43的车宽方向内侧端,形成有弯曲并向上方延伸的安装凸缘67。该安装凸缘67与形成于前纵梁11的外侧面11a的螺栓孔69对应而配置,经由安装凸缘67与前纵梁11的外侧面11a螺栓结合。
[0059]接着,参照图4、5对于装配缓冲托架19的步骤进行说明。
[0060]首先,在前纵梁11的前端面25以使各自的螺栓孔27、55相对应的状态配置缓冲托架19的前面47。此时,设于缓冲托架19的上侧支架43的螺栓孔71与前纵梁11的外侧面11a的螺栓孔69对应而配置。
[0061]接着,与缓冲托架19的前面47的螺栓孔55对应而配置与保险杠加强件13的后侧结合在一起的保险杠支架21的凸缘35的螺栓孔37。
[0062]然后,通过在保险杠支架21的凸缘35的螺栓孔37插入螺栓73(参照图4)并进行紧固,用保险杠支架21和前纵梁11夹持缓冲托架19的前面47。由此,将缓冲托架19安装在前纵梁11。
[0063]在此,如图8所示,在前纵梁11的结合有缓冲托架19的后侧凸缘部53的部位,在前纵梁11的内方配设有加强支架75。该部位在前纵梁11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面lib设定于安装有传动装置17(参照图1)的安装部77,因此,提高了刚性。
[0064]接着,使用图9、10对机罩脊9进行说明。
[0065]如上所述,机罩脊9配置于前纵梁11的上方,由机罩脊主体10和机罩脊延设部件23构成。如图1所示,机罩脊主体10的前端10a配置于发动机室3中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部附近,机罩脊延设部件23从机罩脊主体10的前端10a朝向车辆前方延伸。S卩,机罩脊延设部件23的后端部23a与机罩脊主体10的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