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对车辆的车厢内进行空气调节的热泵型空调装置,尤其涉及可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由于近年来环境问题突显,因此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已广泛普及。于是,作为可适用于上述车辆的空调装置,研发了以下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包括:压缩并喷出制冷剂的压缩机、设置于车厢内侧使制冷剂散热的散热器、设置于车厢内侧使制冷剂吸热的吸热器、设置于车厢外侧使制冷剂散热或吸热的室外热交换器,该空调装置执行下述运转,即:制热循环,该制热循环是指在散热器中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散热,并在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在该散热器中进行了散热的制冷剂吸热;除湿制热循环,该除湿制热循环是指在散热器中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散热,并仅在吸热器中使在散热器中进行了散热的制冷剂吸热、或者在该吸热器和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在散热器中进行散热的制冷剂吸热;制冷循环,该制冷循环是指在室外热交换器中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散热,并在吸热器中使其吸热;以及除湿制冷循环,该除湿制冷循环是指在散热器和室外热交换器中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散热,并在吸热器中使其吸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此外,在上述公报中,在切换制热循环和制冷循环时,经由内部循环来进行切换。该内部循环中,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入被阻断,成为制冷剂在散热器中进行散热、且在吸热器中进行吸热的状态,因此,与除湿制热循环、除湿制冷循环相比,除湿能力进一步提高,制热能力进一步减小。因此,通过根据环境、设定温度等条件切换这种其他种类的运转模式(循环),从而进行舒适的车厢内空气调节。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9-2955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此处,上述内部循环的运转模式下(以下,称为内部循环模式),基本上是控制成阻止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并且阻止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流出,因此,在从除湿制热循环的运转模式(以下,称为除湿制热模式)向内部循环模式、或者从除湿制冷循环的运转模式(以下,称为除湿制冷模式)向内部循环模式进行切换的模式切换之前,被封入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量会因在室内热交换器内流动的制冷剂的状态而发生变化,由此在内部循环模式下制冷剂回路内的循环制冷剂量会发生过量或不足。
[0006]在内部循环模式中,若发生制冷剂不足(制冷剂过少),则即使散热器的温度上升,制热能力本身也仍然不足。另一方面,若发生制冷剂过多,则高压压力会异常地上升。由此,在向内部循环模式进行切换之后,变得无法发挥所期望的车厢内空气调节性能,从而存在产生直接切换成其他的运转模式的振荡现象的问题。
[0007]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能够有效地消除内部循环模式下循环制冷剂量的过量或不足的发生。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8]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使提供给车厢内的空气流通的空气流通路;设置于该空气流通路,且使制冷剂散热的散热器;设置于空气流通路,且使制冷剂吸热的吸热器;设置在车厢外,且使制冷剂散热或吸热的室外热交换器;使流入该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减压的膨胀阀;以及控制单元,利用该控制单元切换并执行下述模式:制热模式,该制热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其吸热;除湿制热模式,该除湿制热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吸热器和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其吸热;内部循环模式,在该内部循环模式下,阻断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入和制冷剂从该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出,并使得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吸热器中使其吸热;除湿制冷模式,该除湿制冷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及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吸热器中使其吸热;以及制冷模式,该制冷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吸热器中使其吸热,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控制单元在内部循环模式下,在循环制冷剂量过多的情况下,执行将制冷剂封入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封入模式,在循环制冷剂量不足的情况下,执行从室外热交换器排出制冷剂的制冷剂排出模式。
[0009]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控制单元基于散热器的制冷剂过冷却度来判断循环制冷剂量是否过多,基于压缩机的喷出制冷剂过热度来判断循环制冷剂量是否不足。
[0010]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使提供给车厢内的空气流通的空气流通路;设置于该空气流通路,且使制冷剂散热的散热器;设置于空气流通路,且使制冷剂吸热的吸热器;设置在车厢外,且使制冷剂散热或吸热的室外热交换器;使流入该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减压的膨胀阀;以及控制单元,利用该控制单元切换并执行下述模式:制热模式,该制热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其吸热;除湿制热模式,该除湿制热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吸热器和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其吸热;内部循环模式,在该内部循环模式下,阻断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入和制冷剂从该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出,并使得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吸热器中使其吸热;除湿制冷模式,该除湿制冷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及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吸热器中使其吸热;以及制冷模式,该制冷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吸热器中使其吸热,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控制单元在内部循环模式下,关闭对流入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膨胀阀,以阻断制冷剂向该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入,并且,在每个规定时间的时刻从室外热交换器排出制冷剂。
[0011]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控制单元基于制冷剂流量来调整从室外热交换器排出制冷剂的时刻以及/或者排出量。
[0012]本发明第五方面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使提供给车厢内的空气流通的空气流通路;设置于该空气流通路,且使制冷剂散热的散热器;设置于空气流通路,且使制冷剂吸热的吸热器;设置在车厢外,且使制冷剂散热或吸热的室外热交换器;使流入该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减压的膨胀阀;以及控制单元,利用该控制单元切换并执行下述模式:制热模式,该制热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其吸热;除湿制热模式,该除湿制热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吸热器和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其吸热;内部循环模式,在该内部循环模式下,阻断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入和制冷剂从该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出,并使得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吸热器中使其吸热;除湿制冷模式,该除湿制冷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及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吸热器中使其吸热;以及制冷模式,该制冷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吸热器中使其吸热,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控制单元在转移到内部循环模式时,使阻断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时刻延迟。
[0013]本发明第六方面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使提供给车厢内的空气流通的空气流通路;设置于该空气流通路,且使制冷剂散热的散热器;设置于空气流通路,且使制冷剂吸热的吸热器;设置在车厢外,且使制冷剂散热或吸热的室外热交换器;使流入该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减压的膨胀阀;以及控制单元,利用该控制单元切换并执行下述模式:制热模式,该制热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其吸热;除湿制热模式,该除湿制热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吸热器和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其吸热;内部循环模式,在该内部循环模式下,阻断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入和制冷剂从该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出,并使得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吸热器中使其吸热;除湿制冷模式,该除湿制冷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及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吸热器中使其吸热;以及制冷模式,该制冷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吸热器中使其吸热,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控制单元在转移到内部循环模式时,使阻断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流入的时刻延迟。
发明效果
[0014]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由于在阻断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入和制冷剂从该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出,并使得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吸热器中使其吸热的内部循环模式下,在循环制冷剂量过多的情况下,执行将制冷剂封入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封入模式,在循环制冷剂量不足的情况下,执行从室外热交换器排出制冷剂的制冷剂排出模式,因此,即使在被封入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量因向内部循环模式进行模式切换之前的状态而发生变化,从而循环制冷剂量发生过量或不足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调整循环制冷剂量,确保所需的空气调节性能,或者能够避免因过多的制冷剂而导致的高压异常的产生。
[0015]由此,能够在内部循环模式下确保所需的空气调节性能,也能够避免所谓的振荡现象的产生。
[0016]尤其是如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控制单元基于散热器的制冷剂过冷却度来判断循环制冷剂量是否过多,基于压缩机的喷出制冷剂过热度来判断循环制冷剂量是否不足,由此,能够准确地判断循环制冷剂量的过量或不足,高精度地调整内部循环模式中的循环制冷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