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尾门的车身构造_2

文档序号:8422672阅读:来源:国知局
主体16。
[0056]如图2所示,通过打开尾门15,而使尾门15的下端15a配置在与尾门15的上端15b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
[0057]但是,在图2中,为了易于理解构成而表示将尾门15的下端15a与上端15b相比稍微配置于下方的状态。
[0058]通过打开尾门15,而使尾门15在后开口框部13的上框部13c的位置上大致水平地配置。在该状态下,后开口框部13的后开口 14开放,经由后开口 14而使车室22以及车外23连通。
[0059]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通过关闭尾门15,而使尾门15的下端15a配置在尾门15的上端15b的下方。S卩,通过关闭尾门15,而使尾门15大致垂直地配置。
[0060]在该状态下,后开口框部13的后开口 14由尾门15封闭。
[0061]如图2、图4所示,尾门主体16的外形以能够将后开口框部13的后开口 14开闭的方式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尾门上端(上端)16a经由尾门铰链而沿上下方向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后开口框部13的上框部13c上。
[0062]该尾门主体16以在车宽方向上向车外23侧鼓出的方式形成为弯曲状。
[0063]如图4、图5所示,尾门主体16具有:在大致右侧上半部开设的窗开口部26 ;和在尾门主体16的大致左侧整个区域内开设的车门开口框部28。
[0064]窗开口框部26的窗内框26a以及车门开口框部28的车门内框28a是由分隔框31兼用的。窗内框26a是窗开口框部26中的设在车宽方向内侧的框。车门内框28a是车门开口框部28中的设在车宽方向内侧的框。
[0065]分隔框31在从尾门主体16的尾门上端16a至尾门下端16b的范围内沿上下方向以直线状延伸。该分隔框31是车门开口框部28中的形成车宽方向内侧的缘部的框。
[0066]如图6所示,尾门主体16具有:位于车室22侧的尾门内面板34 ;位于车外23侧的尾门外面板35 ;和夹在形成分隔框31的部位的加强部件37。
[0067]回到图5,窗开口框部26通过形成为大致矩形状框体而使窗开口 27开口。
[0068]车门开口框部28通过形成为大致矩形状框体而使车门开口(副开口)29开口。
[0069]窗开口框部26的窗开口 27以及车门开口框部28的车门开口 29在关闭尾门15的状态下,分别与后开口框部13的后开口 14(参照图2)连通。
[0070]如图6所示,在车门开口框部28的车宽方向外侧设有车门外框28b。车门外框28b位于尾门主体16的车宽方向左侧的左尾门侧部16c (尾门15的车宽方向一方的尾门侧部)。
[0071]尾门外面板35与尾门内面板34相比位于车身后方,具有形成分隔框31的外表面的外分隔部(板状部)36。
[0072]尾门内面板34具有形成分隔框31的内表面的内分隔部34a。
[0073]分隔框31是使外分隔部36、内分隔部34a以及加强部件37重合而形成的。通过在分隔框31上设置加强部件37,而由加强部件37加强分隔框31。
[0074]如图4所示,窗开口框部26以及车门开口框部28的刚性由分隔框31来确保。在窗开口框部26上从车身后方设有尾门窗玻璃17。而且,在窗开口框部26下方的尾门外面板35上从车身后方设有尾门装饰部件18。
[0075]并且,在尾门主体16的分隔框31上经由上下的车门铰链41而支承有副车门20。
[0076]如图7所示,通过将副车门20向水平方向(箭头A方向)打开,而使车身11 (后部12)的车门开口 29开放。另一方面,通过关闭副车门20而使车门开口 29关闭。
[0077]并且,如图2所示,在副车门20关闭的状态下,尾门装饰部件18的外表面18a与副车门20(车门装饰部件44)的外表面44a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形成为大致同一平面(大致相同的平面)。
[0078]而且,在副车门20关闭的状态下,尾门窗玻璃17的外表面17a和副车门20(车门窗玻璃43)的外表面43a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形成为大致同一平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也参照图3)。
[0079]在此,如图4所示,在尾门主体16上设有尾门窗玻璃17和尾门装饰部件(装饰部件)18。并且,在尾门主体16上设有副车门20,在副车门20上设有车门窗玻璃43和车门装饰部件44。
[0080]回到图4、图6,副车门20具有:经由上下的车门铰链41而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分隔框31上的车门主体(车门面板)42 ;设在车门主体42的上半部(上部)42a的车门窗玻璃(窗玻璃)43 ;和设在车门窗玻璃43的下方(即,车门主体42的下半部)42b的车门装饰部件44。
[0081]车门主体42中,车宽方向外侧的左车门侧缘(车宽方向一方的侧缘)42c位于左尾门侧部16c(车门外框28b)侧,车宽方向外侧的右车门侧缘(车宽方向另一方的侧缘)42d经由上下的车门铰链41而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分隔框31上。
[0082]并且,车门主体42在上下方向大致中央且在左车门侧缘42c(即,车门开口框部28的车门外框28b侧)设有外把手51。外把手51是用于开闭副车门20的把手。
[0083]由此,通过操作外把手51,而车门主体42(S卩,副车门20)会以上下的车门铰链41为轴,从左车门侧缘42c侧如箭头B所示地开始打开车门开口 29。
[0084]车门装饰部件44是使外表面面临车外23且形成外观面的部件。
[0085]如图6、图8所示,车门主体42具有:位于车身前方的车门内面板(内面板)53 ;和与车门内面板53相比位于车身后方的车门外面板(外面板)54。
[0086]车门内面板53相对于车门外面板54而设在车身前方。由此,在车门内面板53以及车门外面板54之间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确保了比较大的空间55。
[0087]车门外面板54以与副车门20的车门装饰部件44(即,外观面)的车身前方侧相对、且相对于车门装饰部件44(参照图4)的背面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相邻的方式设置。
[0088]如图5所示,车门主体42具有设在车门窗玻璃43的下方的减振器安装部61。减振器安装部61形成在车门内面板53上。该减振器安装部61位于车门窗玻璃43的下方、且位于车门窗玻璃43的下端43b附近。
[0089]并且,减振器安装部61设在左车门侧缘42c的车宽方向内侧附近。由此,在副车门20关闭的状态下,减振器安装部61位于车门外框28b的附近。
[0090]在此基础上,减振器安装部61在尾门15关闭的状态下,位于副车门20的上下方向中央20a附近。而且,减振器安装部61位于与外把手51的车宽方向内侧相邻的位置上。
[0091]在减振器安装部61上安装有减振用的动力减振器63。由此,动力减振器63设在副车门20上。
[0092]如图9、图10所示,减振器安装部61从车门外面板54向车身前方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由此,在减振器安装部61以及车门外面板54之间,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确保有比较大的空间55。
[0093]如图11所示,减振器安装部61位于车门内面板53的上折曲部53a的下端附近,且位于下折曲部53b的中途。减振器安装部61由上折曲部53a和下折曲部53b加强而确保恰当的刚性。
[0094]并且,如图10所示,车门外面板54的、减振器安装部61的车身后方的部位54a形成为闭合截面。该闭合截面的部位54a经由车门内面板53的上凸缘53c以及车门外面板54的上凸缘54b而与减振器安装部61连结。由此,减振器安装部61由闭合截面的部位54a加强。
[0095]回到图10、图11,在减振器安装部61上形成有安装开口 62。安装开口 62通过上边62a、下边62b、内边62c以及外边62d而以大致矩形状开口。
[0096]在安装开口 62的下边62b上,形成有从下边62b朝向下方并向车身后方倾斜的层差部53d。
[0097]如图11、图12所示,减振器安装部61的安装开口 62中的外边62d以及内边62c通过连结部66而连结。通过连结部66连结外边62d以及内边62c,由此,使减振器安装部61由连结部66加强。
[0098]连结部66以能够收纳动力减振器63的方式形成为大致U字状。
[0099]动力减振器63是通常使用的减振用的减振器。该动力减振器63具有:形成为大致矩形体状的减振器主体71 ;使基座73设在减振器主体71的表面71a侧的第一安装托架72 ;和设在减振器主体71的背面71b侧的第二安装托架81。
[0100]第一安装托架72具有:从基座73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内侧安装部74 ;和从基座73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外侧安装部75。
[0101]内侧安装部74从减振器主体71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且配置在减振器安装部61的外侧(即,车身前方侧)。外侧安装部75从减振器主体71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且配置在减振器安装部61的外侧(即,车身前方侧)。
[0102]如图10、图11所示,第二安装托架81具有:设在减振器主体71的背面71b上的基端部82 ;和从基端部82向下方延伸的下侧延伸部83。
[0103]基端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