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8384919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提高乘车感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装配于卡车/公共汽车等的近年来的重载用轮胎具有低的扁平率,另一方面,通过在带束层配置周向加强层来保持胎面部的形状。该周向加强层是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成为大致0[deg]的带束角度的带束帘布,层叠于一对交叉带束而配置。作为采用该构成的以往的充气轮胎,已知有专利文献I?3所记载的技术。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642760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663638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6636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9]在此,在充气轮胎中,也存在应该提高乘车感性能的课题。
[0010]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乘车感性能的充气轮胎。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2]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胎体层、配置在所述胎体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以及配置在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胎面橡胶,并且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至少3条周向主槽和由这些周向主槽划分而成的多个陆部,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层通过将一对交叉带束和周向加强层层叠而成,所述一对交叉带束具有绝对值为10[deg]以上且45[deg]以下并且符号互不相同的带束角度,所述周向加强层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处于±5[deg]的范围内的带束角度,轮胎赤道面处的从胎面轮廓到轮胎内周面的距离Gcc和从胎面端到轮胎内周面的距离Gsh具有1.10 ( Gsh/Gcc的关系,并且,在将从胎面端向轮胎内周面引出的垂线与所述一对交叉带束中宽度较宽的交叉带束的交点设为点Q1、将从所述周向加强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向所述宽度较宽的交叉带束引出的垂线的垂足设为点Q2时,从点Ql到胎面轮廓的距离Gs和从点Q2到胎面轮廓的距离Ge具有1.00 ( Gs/Ge的关系。
[0013]发明效果
[0014]在本发明的该充气轮胎中,(I)由于比Gsh/Gcc设定得大,所以作为整体,胎面表面具有平坦(与轮胎旋转轴大致平行)的形状,另外,可确保胎肩部处的胎面橡胶15的量(距离Gsh)(参照图1和图2)。另外,(2)由于比Gs/Ge设定得大,所以可适当确保胎肩部处的胎面橡胶的量(距离Gs)。于是,轮胎接地时的胎肩部的变形量变小,另外,可适当确保胎肩陆部的刚性。由此,具有可适当确保包络性而轮胎的乘车感性能提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视图。
[0016]图2是示出图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带束层的说明图。
[0017]图3是示出图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带束层的说明图。
[0018]图4是示出图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的说明图。
[0019]图5是示出图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的说明图。
[0020]图6是示出图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0021]图7是示出图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0022]图8是示出图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0023]图9是示出图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0024]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0025]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不由该实施方式限定。另夕卜,该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包括在维持发明的单一性的同时、能够置换且置换是显而易见的要素。另外,该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多个变形例能够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范围内任意组合。
[0027][充气轮胎]
[0028]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视图。该图示出在长距离输送用的卡车/公共汽车等装配的重载用子午线轮胎作为充气轮胎I的一例。此外,符号CL是轮胎赤道面。另外,在该图中,胎面端P和轮胎接地端T 一致。另外,在该图中,对周向加强层145附有剖面线。
[0029]该充气轮胎I具备一对胎圈芯11、11、一对胎圈包布12、12、胎体层13、带束层14、胎面橡胶15、以及一对侧壁橡胶16、16(参照图1)。
[0030]一对胎圈芯11、11具有环状构造,构成左右的胎圈部的芯。一对胎圈包布12、12包括下包布121和上包布122,分别配置在一对胎圈芯11、11的轮胎径向外周而对胎圈部进行加强。
[0031]胎体层13以环状的方式架设在左右的胎圈芯11、11之间而构成轮胎的骨架。另夕卜,胎体层13的两端部以包住胎圈芯11和胎圈包布12的方式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翻卷并卡止。另外,胎体层13通过将由钢或有机纤维材料(例如,尼龙、聚酯、人造纤维等)构成的多个胎体帘线用覆层橡胶覆盖并进行轧制加工而构成,具有绝对值为85[deg]以上且95[deg]以下的胎体角度(胎体帘线的纤维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
[0032]带束层14通过层叠多个带束帘布141?145而成,配置成挂绕在胎体层13的外周。带束层14的具体结构将在以后叙述。
[0033]胎面橡胶15配置在胎体层13和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外周而构成轮胎的胎面部。一对侧壁橡胶16、16分别配置在胎体层1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构成左右的侧壁部。
[0034]此外,在图1的结构中,充气轮胎I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7条周向主槽2和由这些周向主槽2划分而成的8个陆部3。另外,各陆部3成为由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条状花纹或花纹槽(省略图示)在轮胎周向上进行分割而得到的块。
[0035]在此,周向主槽是指具有5.0 [mm]以上的槽宽的周向槽。周向主槽的槽宽将形成于槽开口部的切缺部和/或倒角部排除而测定。
[0036]另外,在该充气轮胎I中,将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左右的周向主槽2、2称为最外周向主槽。另外,将由左右的最外周向主槽2、2划分出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左右的陆部3、3称为胎肩陆部。
[0037][带束层]
[0038]图2和图3是示出图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带束层的说明图。在这些图中,图2示出以轮胎赤道面CL为边界的胎面部的单侧区域,图3示出带束层14的层叠构造。此外,在图3中,各带束帘布141?145中的细线示意示出各带束帘布141?145的带束帘线。
[0039]带束层14通过将高角度带束141、一对交叉带束142、143、带束覆层144、周向加强层145层叠而成,配置成挂绕在胎体层13的外周(参照图2)。
[0040]高角度带束141通过将由钢或有机纤维材料构成的多个带束帘线用覆层橡胶覆盖并进行轧制加工而构成,具有绝对值为45[deg]以上且70[deg]以下的带束角度(带束帘线的纤维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另外,高角度带束141配置成层叠于胎体层13的轮胎径向外侧。
[0041]一对交叉带束142、143通过对由覆层橡胶覆盖的由钢或有机纤维材料构成的多个带束帘线进行轧制加工而构成,具有绝对值为10 [deg]以上且45 [deg]以下的带束角度。另外,一对交叉带束142、143具有符号互不相同的带束角度,使带束帘线的纤维方向彼此交叉而层叠(交叉帘布构造)。在此,将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交叉带束142称为内径侧交叉带束,将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交叉带束143称为外径侧交叉带束。此外,也可以是3张以上的交叉带束层叠而配置(省略图示)。另外,一对交叉带束142、143配置成层叠在高角度带束141的轮胎径向外侧。
[0042]另外,带束覆层144通过将由钢或有机纤维材料构成的多个带束帘线用覆层橡胶覆盖并进行轧制加工而构成,具有绝对值为10[deg]以上且45[deg]以下的带束角度。另夕卜,带束覆层144配置成层叠在交叉带束142、143的轮胎径向外侧。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带束覆层144具有与外径侧交叉带束143相同的带束角度,另外,配置在带束层14的最外层O
[0043]周向加强层145通过使由覆层橡胶覆盖的钢制的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在±5 [deg]的范围内倾斜、并卷绕成螺旋状而构成。另外,周向加强层145配置成夹在一对交叉带束142、143之间。另外,周向加强层145配置成比一对交叉带束142、143的左右的边缘部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具体而言,I根或多根线以螺旋状的方式卷绕在内径侧交叉带束142的外周,而形成周向加强层145。通过该周向加强层145对轮胎周向的刚性进行加强,轮胎的耐久性能提尚。
[0044]此外,在该充气轮胎I中,带束层14也可以具有边缘覆层(省略图示)。通常,边缘覆层通过将由钢或有机纤维材料构成的多个带束帘线用覆层橡胶覆盖并进行轧制加工而构成,具有绝对值为O [deg]以上且5 [deg]以下的带束角度。另外,边缘覆层分别配置在外径侧交叉带束143(或内径侧交叉带束142)的左右的边缘部的轮胎径向外侧。通过这些边缘覆层发挥环箍效果,胎面部中央区域与胎肩区域的径成长差得到缓和,轮胎的耐偏磨损性能提尚。
[0045][乘车感性能提高构造]
[0046]装配于卡车/公共汽车等的近年来的重载用轮胎具有低的扁平率,另一方面,通过在带束层配置周向加强层而保持胎面部的形状。具体而言,周向加强层配置在胎面部中央区域而发挥环箍效果,从而抑制胎面部的径成长来保持胎面部的形状。
[0047]在该结构中,胎面部的轮胎周向的刚性因周向加强层而增加,所以存在乘车感性能恶化这一课题。
[0048]因此,为了提高乘车感性能,该充气轮胎I采用了以下的结构(参照图1?图3)。
[0049]在该充气轮胎I中,如图2所示,轮胎赤道面CL处的从胎面轮廓到轮胎内周面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