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装置和车辆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46463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座椅装置和车辆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具有多排座椅的交通工具中,位于后排且前方无遮挡的座椅安全系数较低。例如,以普通轿车为例,后排座椅中部座位正对主副驾驶座椅之间的间隙位置,前方直对仪表板和前风挡玻璃。如忘记系安全带,在车辆急刹车、前碰时,后排座椅中部座的乘坐者会直接通过主副驾驶座椅之间的间隙直冲至仪表板甚至前风挡玻璃,并以头部首先发生冲撞,这种冲撞将导致该乘坐者受伤甚至死亡,其中儿童事故率更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座椅装置,以提高前方无遮挡的后排座椅的安全系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座椅装置,其中,所述座椅装置包括前排座椅组件和后排座椅组件,所述前排座椅组件包括多个前排座椅和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前排座椅之间的安装结构,所述后排座椅组件包括后排座椅安装部和可调节后排座椅,所述可调节后排座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后排座椅安装部,使得所述可调节后排座椅能够在后排位置和前排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前排位置,所述可调节后排座椅能够与所述安装结构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可调节后排座椅包括与所述底座铰接的靠背。

优选地,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基体和用于与所述靠背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接合部,所述基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接合部安装于所述基体并能够在隐藏在所述凹槽内的第一位置和暴露在所述凹槽外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优选地,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下方并用于定位所述底座的底面的定位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合部铰接于所述基体,所述靠背包括靠背主体和设置在所述靠背主体上的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合部的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包括锁扣,所述第二接合部包括位于所述靠背下部并能够从上方插入所述锁扣的锁芯。

优选地,所述锁扣和锁芯分别成对设置,所述锁芯包括具有引导面的锁止部和从所述锁止部径向突出的止挡部,所述第二接合部包括连接成对的所述锁芯的连接件和能够对所述止挡部施加偏压力的弹簧。

优选地,所述可调节后排座椅能够可释放地锁定在所述后排位置。

优选地,所述后排座椅安装部和所述底座通过枢转连接件连接,所述枢转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后排座椅安装部并具有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设置的轴部,所述底座的前端铰接于所述轴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通过将可调节后排座椅连接至安装结构,可以将可调节后排座椅固定在前排位置,乘坐者可以以背朝前方的方式乘坐,从而在发生事故时能够通过可调节后排座椅缓冲乘坐者向前的运动并避免头部首先发生冲撞,提高了乘坐的安全系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提高前方无遮挡的后排座椅的安全系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座椅装置,所述前排座椅包括驾驶座和副驾驶座,所述可调节后排座椅为后排中部座椅。

优选地,所述安装结构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副仪表板的后端。

所述车辆与上述座椅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其中可调节后排座椅位于后排位置;

图2为图1的座椅装置的可调节后排座椅位于前排位置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座椅装置去掉一侧前排座椅的立体图;

图4a至图4e为显示可调节后排座椅从后排位置变换到前排位置的示意图;

图5是说明图1的座椅装置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其中第一接合部位于隐藏位置;

图6是图5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其中第一接合部位于暴露位置;

图7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座椅装置的第二接合部的立体图;

图8是说明具有图7的第二接合部的可调节后排座椅和图6的第一接合部接合的立体图;

图9是图8中将靠背主体去掉的视图;

图10a至图10d说明了将图9中的锁芯插入锁扣的过程。

附图标记说明:

10-前排座椅组件,11-前排座椅,12-安装结构,121-基体,121a-凹槽,122-第一接合部,123-定位部,20-后排座椅组件,21-后排座椅安装部,22-可调节后排座椅,221-底座,222-靠背,2221-靠背主体,2222-第二接合部,2222a-连接件,2222b-弹簧,2222c-锁芯,30-枢转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座椅装置,其中,所述座椅装置包括前排座椅组件10和后排座椅组件20,所述前排座椅组件10包括多个前排座椅11和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前排座椅11之间的安装结构12,所述后排座椅组件20包括后排座椅安装部21和可调节后排座椅22,所述可调节后排座椅22包括底座221,所述底座221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后排座椅安装部21,使得所述可调节后排座椅22能够在后排位置和前排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前排位置,所述可调节后排座椅22能够与所述安装结构12可拆卸地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装置中,可调节后排座椅22可以选择性地位于后排位置和前排位置。通过将可调节后排座椅22连接至安装结构12,可以将可调节后排座椅22固定在前排位置,乘坐者可以以背朝前方的方式乘坐,从而在发生事故时能够通过可调节后排座椅22缓冲乘坐者向前的运动并避免头部首先发生冲撞,提高了乘坐的安全系数。

此外,对于儿童而言,很多安全座椅也设计为以背对前方的方式安装能够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现有的车辆中,为实现这种安装,只能将安全座椅安装在前排座椅11的背侧,导致儿童乘坐时空间狭小不舒适。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座椅装置,可以将安全座椅安装在可调节后排座椅22,以实现背对前方的安装方式并提供足够的空间,使儿童舒适乘坐。

为提供舒适性,可调节后排座椅22包括与底座221连接的靠背222,在将底座221从后排位置移动到前排位置时,可以将靠背222拆卸下来并上下颠倒安装来适应背朝前方的设置。优选地,为避免拆卸靠背222和重新安装,所述可调节后排座椅22包括与所述底座221铰接的靠背222,从而在底座221在前排位置和后排位置之间移动时,只需枢转靠背222即可方便地适于不同位置的座椅朝向。

另外,可调节后排座椅22可以在适当的位置与安装结构12可拆卸连接。为提供稳定的连接和舒适的乘坐效果,优选地,所述可调节后排座椅22通过所述靠背222与所述安装结构12可拆卸地连接。

此外,安装结构12可以设置为各种适当形式。优选地,所述安装结构12包括基体121和用于与所述靠背222连接的第一接合部122,所述基体121的外表面设置有凹槽121a,所述第一接合部122安装于所述基体121并能够在隐藏在所述凹槽121a内的第一位置和暴露在所述凹槽121a外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由此,在可调节后排座椅22位于后排位置时,可以将第一接合部122设置在第一位置而隐藏,避免干涉其他操作并为乘坐者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其中,根据第一接合部122和基体121的连接结构,可以通过适当方式使第一接合部12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例如,第一接合部122可以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于基体121,从而能够通过滑动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换位置。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接合部122可以铰接于基体121,从而能够通过枢转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另外,为对可调节后排座椅22在前排位置提供更好的定位,所述安装结构12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合部122下方并用于定位所述底座221的底面的定位部123。由此,可以通过第一接合部122与靠背222的连接以及定位部123对底座221的止挡定位,稳定地将可调节后排座椅22保持在前排位置。其中,定位部123可以为朝向后排位置凸出的凸起,以使安装结构12到底座221与后排座椅安装部21的铰接位置之间的距离减小至小于底座221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从而对底座221提供止挡。

如上所述,为便于实现第一接合部12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变换,所述第一接合部122铰接于所述基体121。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合部122铰接于所述基体121,所述靠背222包括靠背主体2221和设置在所述靠背主体2221上的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合部122的第二接合部2222,所述第一接合部122包括锁扣,所述第二接合部2222包括能够位于所述靠背222的下部并能够从上方插入所述锁扣的锁芯2222c。由此,当锁芯2222c插入锁扣时,第二接合部2222与第一接合部122相互锁定,从而确保可调节后排座椅22定位在前排位置。具体地,如图3所示,当可调节后排座椅22位于前排位置时,乘坐者倚靠在靠背222上时,靠背222具有相对于安装结构12沿图3中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势,该趋势使得锁芯2222c向外拉动锁扣并沿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方向转动锁扣,但此时锁扣已经到达该方向转动的极限位置(即第二位置),同时也锁定靠背222的位置,确保可调节后排座椅22稳定地锁止在前排位置。

另外,优选地,如图7至图9、图10a至图10d所示,所述锁扣和锁芯2222c分别成对设置,所述锁芯2222c包括具有引导面S的锁止部L和从所述锁止部L径向突出的止挡于所述锁扣的扣眼的止挡部P,所述第二接合部2222包括连接成对的所述锁芯222c的连接件2222a和能够对所述止挡部P施加偏压力的弹簧2222b(弹簧2222b的一端抵接止挡部P,另一端可以固定在靠背主体2221的其他部分上)。其中,在将靠背222枢转到位以使锁芯2222c接合锁扣时,锁扣相对于锁芯2222c具有朝向靠背222的运动并首先接触引导面S(如图10a所示),使得锁芯222c被向上顶起并朝向锁扣移动(如图10b和图10c所示),最终锁止部L移动到锁扣的扣眼上方并通过弹簧2222b的偏压而落入锁扣中实现锁止(如图10d所示)。弹簧2222b可以对锁芯2222c施加偏压力,使锁芯2222c在引导面S的作用下相对于锁扣移动继而顺利完成锁止并确保锁止部L被偏压在锁扣中。需要解除锁扣和锁芯2222c的锁止时,可以通过操作连接件2222a而一并操作成对的锁芯2222c。具体地,如图7至图9所示,连接件2222a可以具有突出于靠背主体2221的部分,通过提拉该部分,可以带动锁止部L克服弹簧2222b的偏压而向上移动并脱离锁扣。

另外,优选地,在需要将可调节后排座椅22以常规的方式设置在后排位置时,为确保可调节后排座椅22能够保持在后排位置,所述可调节后排座椅22能够可释放地锁定在所述后排位置。例如,可以在后排座椅安装部21和可调节后排座椅22上设置对应的锁止结构。

此外,为尽可能增加后排乘客(包括可调节后排座椅22的乘坐者)的使用空间,可以使底座221的枢转范围尽可能大。为此,优选地,如图4a至图4c所示,所述后排座椅安装部21和所述底座221通过枢转连接件30连接,所述枢转连接件30固定于所述后排座椅安装部21并具有沿所述底座22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轴部,所述底座221的前端铰接于所述轴部。通过使底座221在前端铰接于轴部,底座221在后排位置和前排位置的变换过程中基本上以底座221的整个前后方向的尺寸进行翻转,充分利用了前后排座椅之间的空间。另外,通过设置沿底座22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部,可以实现底座221与后排座椅安装部21的稳定的可枢转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座椅装置,所述前排座椅包括驾驶座和副驾驶座,所述可调节后排座椅为后排中部座椅。

为便于设置安装结构12,所述安装结构12设置可以在所述车辆的副仪表板的后端,以正好利用副仪表板正对后排中部座椅的有利位置。

下面以普通轿车为例,结合图4a至图4e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座椅装置的位置变换。

如图4a所示,可调节后排座椅22位于后排位置,并可以在此位置与后排座椅安装部21锁定以保持在该位置。当需要从后排位置变换到前排位置时,首先解除该锁定。

在向前排位置变换时,如图4b所示,可以使底座221绕枢转连接件30的轴部相对于后排座椅安装部21枢转。在底座221枢转到使得靠背222接触到安装结构12时,可以使靠背222相对于底座221枢转以便继续枢转底座221,如图4c和图4d所示。最终,如图4e所示,底座221枢转到位,使得可调节后排座椅22位于前排位置。在前排位置,可以将可调节后排座椅22通过上述锁芯2222c与安装结构12的锁扣锁止,并通过定位部123辅助定位底座221,从而将可调节后排座椅22稳定锁止在前排位置。

从前排位置向后排位置的变换只需逆序操作,在此不做具体说明。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座椅装置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可调节后排座椅22的位置,从而在面朝前和背朝前的两种乘坐方式中选择。其中,背朝前的乘坐方式对于乘坐者更加安全,并且有利于安装儿童座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