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客车扶手杆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440155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新结构客车扶手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装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结构客车扶手杆。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客车扶手杆参见图1所示,其包括圆管状扶手杆本体100,扶手杆本体100内为中空的通孔101,在扶手杆安装有线电器件的时候或扶手杆内部要穿线的时候,线束在扶手杆内部没有定位,而且线束很可能走在扶手杆中心位置,在后道工序安装扶手杆连接件,或安装扶手杆上零部件的时候,钻头、自攻钉、或者螺栓很可能打到线束上,导致电器件失效引起质量问题而返工,甚至导致短路引起安全隐患。线束在扶手管内没有有效固定,有线束磨损引起的线束损伤短路的隐患。本实用新型因此而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结构城市客车轮罩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少安全隐患。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新结构客车扶手杆,包括圆管状扶手杆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扶手杆内壁上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扶手杆本体内壁之间形成有一个或多个线束固定槽,所支撑部上沿所述扶手杆本体径向布置的固定件避让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包括沿所述扶手杆本体周向均匀布置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扶手杆本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一线束固定槽,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扶手杆本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二线束固定槽,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扶手杆本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三线束固定槽,所述第四支撑部与所述扶手杆本体内壁之间形成第四线束固定槽;

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固定件避让部、第三支撑部与第四支撑部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第二固定件避让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四支撑部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第三固定件避让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第四固定件避让部,所述第一固定件避让部和所述第二固定件避让部沿所述扶手杆本体径向布置,所述第三固定件避让部和所述第四固定件避让部沿所述扶手杆本体径向布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避让部、第二固定件避让部、第三固定件避让部和第四固定件避让部之间形成第一避让槽。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部、第四支撑部、第三固定件避让部与所述扶手杆本体内壁之间程形成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第四固定件避让部与所述扶手杆本体内壁之间程形成第三避让槽。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线束上套设有弹性护套。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扶手杆本体面向所述线束固定槽的外壁上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上可拆卸设有嵌条。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嵌条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卡槽,所述扶手杆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卡槽匹配的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方便对线束进行固定,而且可避免螺栓、螺钉等固定件对线束的损伤,减少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客车扶手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结构客车扶手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件的一种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件的另一种安装方式示意图;

其中:

100、200、扶手杆本体;

101、通孔;

201、第一支撑部;202、第二支撑部;203、第三支撑部;204、第四支撑部;205、第一线束固定槽;206、第二线束固定槽;207、第三线束固定槽;208、第四线束固定槽;209、第一固定件避让部;210、第二固定件避让部;211、第三固定件避让部;212、第四固定件避让部;213、第一避让槽;214、第二避让槽;215、第三避让槽;216、嵌条;217、卡槽;218、卡块;

300、线束;

400、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结构客车扶手杆,包括圆管状扶手杆本体200和设置在扶手杆本体200内壁上的支撑部,支撑部与扶手杆本体200内壁之间形成有一个或多个线束固定槽,支撑部上设有沿扶手杆本体200径向布置的固定件避让部,线束固定槽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使用时将线束固定在线束固定槽中,需要安装扶手杆连接件或扶手杆零部件的时候,通过钻头在固定件避让部打孔,然后将螺栓或螺钉等固定件设于固定孔中,一方面可以固定线束,避免线束混乱,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安装固定件的过程中对线束的损伤,减少安全隐患。

具体的,支撑部包括沿扶手杆本体1周向均匀布置的第一支撑部201、第二支撑部202、第三支撑部203和第四支撑部204,第一支撑部204与扶手杆本体200内壁之间形成第一线束固定槽205,第二支撑部202与扶手杆本体200内壁之间形成第二线束固定槽206,第三支撑部203与扶手杆本体200内壁之间形成第三线束固定槽207,第四支撑部204与扶手杆本体200内壁之间形成第四线束固定槽208,各线束固定槽的形状均为部分圆弧状,并与线束300相匹配;第一支撑部201与第二支撑部202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固定件避让部209、第三支撑部203与第四支撑部204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第二固定件避让部210,第一支撑部201与第四支撑部204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第三固定件避让部211、第二支撑部202与第三支撑部203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第四固定件避让部212,第一固定件避让部209和第二固定件避让部210沿扶手杆本体200径向布置,第三固定件避让部211和第四固定件避让部212沿扶手杆本体200径向布置,参见图3-4,安装时,固定件400可穿设在第一固定件避让部209和第二固定件避让部210内、或穿设在第三固定件避让部211和第四固定件避让部212内。

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第一固定件避让部209、第二固定件避让部210、第三固定件避让部211和第四固定件避让部212之间形成第一避让槽213;第一支撑部201、第四支撑部204、第三固定件避让部211与扶手杆本体200内壁之间程形成第二避让槽214;第二支撑部202、第三支撑部203、第四固定件避让部212与扶手杆本体200内壁之间程形成第三避让槽215,一方面可以减轻扶手杆的重量,另一方面方便固定件400的安装。

本例中,可在线束300外套设弹性护套,进一步保护线束,避免线束损伤。

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方便线束300的安装,扶手杆本体200面向线束固定槽的外壁上设有通槽,通槽上可拆卸设有嵌条216以保证扶手杆的完整性,同时以显示线束300的位置,避免在安装固定件400过程中对线束300的损伤。

嵌条216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卡槽217,扶手杆本体200上设有与卡槽217匹配的卡块218,安装时将嵌条216卡在扶手杆本体200的外壁上即可,嵌条216可采用黄色等警示色,能够起到提醒乘客扶持的作用,提高安全性;还能够起到装饰作用,提高车内美观程度。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