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用头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座椅的头枕,多数没有颈部支撑结构。用户头部靠在头枕上后,颈部处于悬空状态,在长时间的驾驶和乘坐过程中容易出现颈部疲劳酸痛的状况。为此,不少用户会在头枕上加装颈部支撑垫,这样不但影响美观,而且操作麻烦。对于有颈部支撑结构的头枕,其颈部支撑结构为固定式结构,只能适用于小部分人群。这样的颈部支撑结构对部分用户而言过于凸出会导致不适,而对另外一部分用户而言无法起到支撑颈部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用头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座椅用头枕,包括结构加强体、头枕杆、发泡层和柔性外皮;
所述结构加强体被所述发泡层包裹,所述发泡层被所述柔性外皮包裹;所述头枕杆从下至上穿过所述柔性外皮和所述发泡层与所述结构加强体连接;
所述结构加强体上开设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在从头枕前侧指向头枕后侧的方向上延伸;所述滑动腔在所述结构加强体靠近头枕前侧的表面上开口;所述结构加强体靠近头枕后侧的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动腔连通的通过孔;
所述汽车座椅用头枕还包括顶块和螺杆;
所述顶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腔内,所述顶块上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在从头枕前侧指向头枕后侧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螺杆从后至前穿过所述柔性外皮、所述发泡层、所述通过孔进入所述滑动腔,并与所述螺纹通孔螺纹配合。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转动螺杆,螺杆转动,通过螺杆与顶块之间的螺纹配合,使顶块沿着滑动腔滑动。顶块向头正前侧滑动的过程中,会使抵顶头枕前侧的发泡层,使头枕前侧形成一个凸出部。这个凸出部即可对用户的颈部进行支撑。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型体态调节顶块的位置,从而调节凸出部的凸出程度,使得凸出部适合于自身的颈部曲线。
采用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对用户颈部进行支撑,而且适用于不同体型体态的用户。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具备与所述螺纹通孔配合的螺纹段以及与所述螺纹段连接的光滑段;
所述汽车座椅用头枕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的外表面与所述通过孔的内表面配合,所述轴承的内表面与所述光滑段的外表面配合。
设置轴承,使得螺杆的转动更加顺畅,提高操作便利性。
进一步的,所述光滑段远离所述螺纹段的端部设置有旋钮。
设置旋钮,便于用户操作螺杆,提高操作便利性。
进一步的,所述发泡层的后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旋钮位于所述凹槽内。
设置凹槽且使旋钮位于凹槽中,避免了旋钮凸出于头枕。如此,在紧急刹车时,避免后排乘客的头部直接与旋钮碰撞,提高了后排乘客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顶块靠近头枕前侧的表面为弧形。
顶块靠近头枕前侧的表面为弧形,使得顶块与发泡层的接触面积更大,避免发泡层被顶块破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转动螺杆,螺杆转动,通过螺杆与顶块之间的螺纹配合,使顶块沿着滑动腔滑动。顶块向头正前侧滑动的过程中,会使抵顶头枕前侧的发泡层,使头枕前侧形成一个凸出部。这个凸出部即可对用户的颈部进行支撑。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型体态调节顶块的位置,从而调节凸出部的凸出程度,使得凸出部适合于自身的颈部曲线。采用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对用户颈部进行支撑,而且适用于不同体型体态的用户。
2.设置轴承,使得螺杆的转动更加顺畅,提高操作便利性。
3.设置旋钮,便于用户操作螺杆,提高操作便利性。
4.设置凹槽且使旋钮位于凹槽中,避免了旋钮凸出于头枕。如此,在紧急刹车时,避免后排乘客的头部直接与旋钮碰撞,提高了后排乘客的安全性。
5.顶块靠近头枕前侧的表面为弧形,使得顶块与发泡层的接触面积更大,避免发泡层被顶块破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座椅用头枕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
10-结构加强体,11-滑动腔,12-通过孔,13-轴承,20-头枕杆,30-发泡层,31-凹槽,40-柔性外皮,50-顶块,51-螺纹通孔,60-螺杆,61-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座椅用头枕,包括结构加强体10、头枕杆20、发泡层30和柔性外皮40;
所述结构加强体10被所述发泡层30包裹,所述发泡层30被所述柔性外皮40包裹;所述头枕杆20从下至上穿过所述柔性外皮40和所述发泡层30与所述结构加强体10连接;
所述结构加强体10上开设有滑动腔11;所述滑动腔11在从头枕前侧指向头枕后侧的方向上延伸;所述滑动腔11在所述结构加强体10靠近头枕前侧的表面上开口;所述结构加强体10靠近头枕后侧的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动腔11连通的通过孔12;
所述汽车座椅用头枕还包括顶块50和螺杆60;
所述顶块5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腔11内,所述顶块50上开设有螺纹通孔51,所述螺纹通孔51在从头枕前侧指向头枕后侧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螺杆60从后至前穿过所述柔性外皮40、所述发泡层30、所述通过孔12进入所述滑动腔11,并与所述螺纹通孔51螺纹配合。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转动螺杆60,螺杆60转动,通过螺杆60与顶块50之间的螺纹配合,使顶块50沿着滑动腔11滑动。顶块50向头正前侧滑动的过程中,会使抵顶头枕前侧的发泡层30,使头枕前侧形成一个凸出部。这个凸出部即可对用户的颈部进行支撑。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型体态调节顶块50的位置,从而调节凸出部的凸出程度,使得凸出部适合于自身的颈部曲线。
采用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对用户颈部进行支撑,而且适用于不同体型体态的用户。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螺杆60具备与所述螺纹通孔51配合的螺纹段以及与所述螺纹段连接的光滑段;
所述汽车座椅用头枕还包括轴承13,所述轴承13的外表面与所述通过孔12的内表面配合,所述轴承13的内表面与所述光滑段的外表面配合。
设置轴承13,使得螺杆60的转动更加顺畅,提高操作便利性。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光滑段远离所述螺纹段的端部设置有旋钮61。
设置旋钮61,便于用户操作螺杆60,提高操作便利性。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发泡层30的后侧面开设有凹槽31,所述旋钮61位于所述凹槽31内。
设置凹槽31且使旋钮61位于凹槽31中,避免了旋钮61凸出于头枕。如此,在紧急刹车时,避免后排乘客的头部直接与旋钮61碰撞,提高了后排乘客的安全性。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顶块50靠近头枕前侧的表面为弧形。
顶块50靠近头枕前侧的表面为弧形,使得顶块50与发泡层30的接触面积更大,避免发泡层30被顶块50破坏。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