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电瓶支架结构,具体为一种客车用推拉式电瓶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各大客车厂用于固定低压启动电瓶的支架种类都比较繁多:结构简单的会引起强度不足,结构复杂的又会导致成本过高、制作精度难以保证和生产效率低等问题;特别是在客户点单时,由于选择电瓶的不同,尺寸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支架在同规格等级条件下满足其通用性。
使用推拉式电瓶支架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方便的检修电瓶,加电瓶液或快捷的更换电瓶;目前许多车厂都使用了推拉式电瓶支架,其结构类型基本上为无滚轮式或者为推拉底框定型式。
1、无滚轮式推拉电瓶架,其结构为下底是槽钢或角钢固定在电瓶仓底面用作限位活动导轨,上部的推拉活动结构为两根型钢在上部焊有装电瓶的框架并带拉钩的结构。该推拉电瓶架结构较为简单,但最大的缺点是活动接触面是槽钢与型钢面面相接,接触面积大,当安装了电瓶(商用车车载启动电瓶单个重量为23Kg~35Kg,一般装配两个,相对重量比较重)后,上部活动部分的电瓶架重量随之增加,槽钢与型钢之间的摩擦阻力会增大很多,推拉次数过多后会导致磨损以致难以推拉,且装配也较为不便。
2、推拉底框定型式推拉电瓶架,其结构为下部两根带滚轮的角钢固定在电瓶仓封板底面,上部的活动部分是有定型式托架的电瓶框架,但最大的缺点是定型式托架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效率较低,制造成本较高,该托架尺寸定型不易在客户点单时更换适合尺寸的框架用于装配电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通用性好、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抗压性强、可反复推拉的客车用推拉式电瓶支架。
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客车用推拉式电瓶支架,其技术方案包括电瓶框架,所述电瓶框架设于可前、后推拉的移动装置上,所不同的是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滚轮导轨机构,各滚轮导轨机构包括上、下导轨和设于上、下导轨之间的前、后轮组,上、下导轨分别为安装于电瓶框架底部的角钢轨和安装于底部封板上的槽钢轨,各轮组包括错位的上、下滚轮,上滚轮通过上轮轴安装于角钢轨的竖直钢面上并与槽钢轨的下水平钢面滚动接触,下滚轮通过下轮轴安装于槽钢轨的竖直钢面上并通过槽钢轨的上水平钢面的槽口与角钢轨的水平钢面滚动接触。
进一步,两个以上电瓶形成电瓶组于电瓶框架内匹配组装。
常规上,所述电瓶组通过压条拉杆组件固装于电瓶框架内。
于电瓶框架的推回位置,电瓶框架底部与底部封板之间设有用螺栓螺母组件连接限位的上、下角铁定位块。
为防止被电瓶液腐蚀和提高抗压强度,上、下滚轮均采用黄铜材料制作。
采用加强型的上、下滚轮和上、下轮轴以提高承重能力和应对车辆的运行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客车用推拉式电瓶支架用于固定车用电瓶,根据电瓶的规格选用合适的电瓶框架并将其设置在左、右滚轮导轨机构上,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低成本。
2、本实用新型用于固定车用电瓶,通用性高,能直接在车辆上用于多种品牌(不同规格尺寸)的电瓶,也能直接用于固定外形为方形的各类容器。
3、本实用新型用于车用电瓶固定,其安全可靠性很高,在车辆通过颠簸路面、车辆紧急制动甚至发生碰撞等极端危险情况下满足强度要求。
4、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滚轮不易被电瓶液腐蚀,不会像钢铁一样易被腐蚀而导致无法推拉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标识:1、电瓶框架;2、上滚轮;3、下滚轮;4、角钢轨;5、槽钢轨;6、下角铁定位块;7、电瓶;8、螺栓螺母组件;9、上角铁定位块;10、压条拉杆组件;11、底部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客车用推拉式电瓶支架包括电瓶框架1,所述电瓶框架1设于可前、后推拉的移动装置上,如图1所示。
两个电瓶7前、后并排安放在电瓶框架1内,用压条拉杆组件10将两个电瓶7与电瓶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电瓶框架1的大小根据电瓶7的规格尺寸选配,如图1所示。
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滚轮导轨机构,各滚轮导轨机构包括上角钢轨4和下槽钢轨5以及设于角钢轨4和槽钢轨5之间的前、后轮组,各轮组包括错位的上、下滚轮2、3(采用黄铜制作),以左侧滚轮导轨机构为例:
角钢轨4的上水平钢面焊接在电瓶框架1底部,后位下滚轮3通过下轮轴安装于角钢轨4的右竖直钢面上,开口向右的槽钢轨5设于角钢轨4内,槽钢轨5的上水平钢面右端限位于角钢轨4的右竖直钢面(左、右方向的限位),槽钢轨5的竖直钢面通过左侧焊接的角钢板固定安装在底部封板11上;前位上滚轮2通过上轮轴安装于槽钢轨5的竖直钢面上,上滚轮2通过槽钢轨5上水平钢面的槽口与角钢轨4的上水平钢面滚动接触而下滚轮3与槽钢轨5的下水平钢面滚动接触(上、下方向的限位),如图1所示。
于电瓶框架1的推回位置,电瓶框架1通过螺栓螺母组件8连接上、下角铁定位块9、6以固定位置,上角铁定位块9安装在电瓶框架1底部,下角铁定位块6安装于底部封板11上,如图1所示。
采用加强型的上、下滚轮2、3和上、下轮轴以承受车辆的运行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