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后置物板和具有它的车辆。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后置物板的三厢轿车来讲,刹车或拐弯时放在后置物板上的物品往往会撒落,无法保证存放物品的安全性,降低了第二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当后排玻璃车窗打开时,较轻的物品(比如文件、抽纸等)甚至会飞出窗外,这样不仅会给车主带来损失,同时会影响他人的驾驶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后置物板,在车辆刹车或拐弯时能够保证存放物品的安全性,避免物品随处撒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后置物板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置物板,包括:后置物板本体;以及两组升降装置,所述两组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后置物板本体的后侧沿且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开,所述两组升降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物品掉落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由所述升降装置驱动进行升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置物板,在车辆刹车或拐弯时能够保证存放物品的安全性,提高了第二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置物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两组升降装置分别邻近所述后置物板本体的左端和右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下固定杆、上升降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上升降杆升降的驱动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下固定杆相邻设置且共用安装底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遮挡部为防护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固定杆上设置有下固定部,所述上升降杆上设置有上固定部,所述上固定部和所述下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防护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固定部和所述下固定部均为环形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固定部位于所述上升降杆的上端,所述下固定部位于所述下固定杆的下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置物板,包括: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电机相连且用于控制所述电机正转/反转,所述控制按钮设置在所述后置物板本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后置物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置物板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置物板的左视图;
图3是升降装置的控制原理图。
附图标记:
后置物板100、后置物板本体10、翻边11、升降装置20、下固定杆21、下固定部211、上升降杆22、上固定部221、驱动电机23、安装底座24、遮挡部(防护网)30、控制按钮40、上升按钮41、下降按钮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置物板100。
参照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置物板100可以包括后置物板本体10以及两组升降装置20。
参照图2所示,后置物板本体10的一端设置有翻边11,由此增加了后置物板本体10的强度,可以放置更多的物品。
参照图1所示,两组升降装置20设置在后置物板本体10的后侧沿且沿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开,两组升降装置20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物品掉落的遮挡部30,保证了存放物品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遮挡部30由升降装置20驱动进行升降。当存取物品时,升降装置20驱动遮挡部30下降,由此方便存取物品,车辆行驶过程中,升降装置20驱动遮挡部30上升至最高点,由此防止后置物板100上物品因车辆颠簸而四处撒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置物板100,通过增加遮挡部30,解决了车辆刹车或拐弯时后置物板100上物品易于撒落的问题,保证了存放物品的安全性,提高了第二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两组升降装置20分别邻近后置物板本体10的左端和右端,并且尽量靠近左、右边沿,由此增大了遮挡部30长度方向的尺寸,使遮挡部30的面积更大,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阻挡物品掉落的作用。
参照图1、图2所示,升降装置20可以包括下固定杆21、上升降杆22以及用于驱动上升降杆22升降的驱动电机23。驱动电机23用于驱动上升降杆22的电动伸缩,由此实现了升降装置20的电动升降,为存取物品提供了便利。
优选地,驱动电机23与下固定杆21相邻设置且共用安装底座24,升降装置20通过安装底座24固定在后置物板本体10的外侧。驱动电机23与上升降杆22之间可以设置齿轮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等,实现换向和/或减速增扭功能。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遮挡部30为防护网30,又由于尼龙材质具有卓越的回弹性,经拉伸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此防护网30采用尼龙材质制作而成,此外,尼龙材质的防护网30对所遮挡物品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参照图3所示,下固定杆21上设置有下固定部211,上升降杆22上设置有上固定部221,上固定部221和下固定部211用于固定防护网3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固定部221和下固定部211均为环形凹槽,防护网30的四个角卡接在四个环形凹槽内,实现防护网30的固定。当然,上固定部221和下固定部211的具体形状不限于环形凹槽,也可以是钩状结构或其它合理结构。
上固定部221位于上升降杆22的上端,下固定部211位于下固定杆21的下端,由此可最大程度地增长防护网30的宽度,由此增大了遮挡部30的面积,从而使遮挡部30更好地遮挡物品。
优选地,下固定杆21、上升降杆22均为空心铝管,重量轻,不影响后置物板本体10的承受能力,同时有利于实现车辆的轻量化设计。上升降杆22与下固定杆21同轴嵌套设置,当需要将防护网30升起时,上升降杆22从下固定杆21中伸出,带动防护网30升起。当需要存、取物品时,上升降杆22缩回下固定杆21内部,由此实现了防护网30的下降。
优选地,上升降杆22的顶部密封,从而防止杂物掉入上升降杆22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置物板100还可以包括控制按钮40,控制按钮40与电机相连且用于控制电机正转/反转。参照图1所示,控制按钮40设置在后置物板本体10上。在具体实施例中,控制按钮40可以有两个,一个是上升按钮41,控制两个电机同步正转,使上升降杆22伸出,另一个是下降按钮42,控制两个电机同步反转,使上升降杆22缩回,由此可实现防护网30的电动升降,大大提高了存取物品时的便捷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后置物板100。而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如底盘、变速器等均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公知技术,因此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