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及其一键启动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517097阅读:1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及其一键启动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及其一键启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钥匙进入系统在新型车中越来越普及,使用无钥匙进入系统的车辆的一键启动装置为一体结构,包括一键启动开关和防盗线圈,防盗线圈套设于一键启动开关。

驾驶员进入车辆后,无需将钥匙插入中控台上的点火锁旋转,只需随身携带智能钥匙,无钥匙进入系统扫描到智能钥匙合法后,驾驶员直接操作中控台上启动装置中的一键启动开关,即可启动发动机。当智能钥匙电池耗尽或者故障时,将智能钥匙靠近一键启动装置,然后操作一键启动开关,智能钥匙内部的防盗芯片即可直接与防盗线圈通讯,完成验证,发动机启动。

由于一键启动装置为一体结构,且一键启动开关为易损件,使得在更换损坏的一键启动开关时,需要同时更换防盗线圈,增加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及其一键启动装置,用于减少维修成本。技术方案如下:

一键启动装置,应用于汽车,包括一键启动开关和防盗线圈,所述一键启动开关和所述防盗线圈分体设置,且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汽车的中控台。

可选的,所述一键启动开关包括启动按钮、按钮支架、壳体和控制电路,所述启动按钮可按动的固定连接于所述按钮支架,所述按钮支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启动按钮电连接,所述一键启动开关通过所述壳体或所述按钮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中控台。

可选的,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两个弹性卡钩,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弹性卡钩与所述中控台卡接。

可选的,所述防盗线圈具有多个耳板,所述耳板开设有耳孔,所述防盗线圈通过与所述耳孔相适配的螺栓或螺钉与所述中控台连接。

可选的,所述耳板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耳板位于同一径向平面内。

一种汽车,包括中控台和一键启动装置,所述一键启动装置安装于所述中控台,所述一键启动装置具体为上述的一键启动装置。

可选的,所述一键启动开关和所述防盗线圈之间的距离大于15mm。

可选的,所述中控台包括中控台主体和盖板,所述中控台主体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防盗线圈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盖板与所述中控台主体固定连接并遮挡所述安装槽。

可选的,所述防盗线圈与所述盖板之间的距离在5mm内。

可选的,所述一键启动开关和所述中控台通过相适配的弹性卡钩和卡口卡接,所述弹性卡钩和所述卡口一者设置于所述一键启动开关,另一者设置于所述中控台。

本实用新型方案中,一键启动装置为分体设置的一键启动开关和防盗线圈,在更换一键启动开关时,无需同时更换防盗线圈,减少了维修成本。同时,在更换一键启动开关时,不会对防盗线圈的安装位置产生影响,因此,不会产生一键启动开关和防盗线圈的相对位置超出防盗线圈和智能钥匙的感应范围的情况,避免了一键启动装置失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键启动开关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键启动开关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盗线圈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盗线圈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汽车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相应组件名称间的对应关系为:

1一键启动开关、2防盗线圈、11启动按钮、12按钮支架、13壳体、131弹性卡钩、21耳板、22耳孔、23壳体、24壳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应用于汽车的一键启动装置,该一键启动装置主要用于减少汽车的维修成本。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一键启动装置的汽车。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键启动装置包括一键启动开关和防盗线圈,一键启动开关和防盗线圈分体设置,且可分别固定安装于汽车的中控台。

由于一键启动开关和防盗线圈是分体设置的,且分别固定安装于汽车的中控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安装距离,互不干涉,在更换一键启动开关时,无需更换防盗线圈,减少了维修成本。

同时现有技术中一体式的一键启动装置在多次更换一键启动开关后,极易造成一键启动开关和防盗线圈相对位置超出防盗线圈和智能钥匙的感应范围,这样将会导致智能钥匙和防盗线圈无法交互感应,最终引起一键启动装置失效。

而本实施例中采用分体设置式的一键启动开关和防盗线圈,在更换一键启动开关时,不会对防盗线圈的安装位置产生影响,因此,不会产生一键启动开关和防盗线圈的相对位置超出防盗线圈和智能钥匙的感应范围的情况,避免了一键启动装置失效。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键启动开关1的结构和防盗线圈2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1至图2,图1和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键启动开关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和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1至图2可知,一键启动开关1可以包括启动按钮11、按钮支架12、壳体13和控制电路,启动按钮11可按动的固定连接于按钮支架12,其中,按钮支架12可以为环形支架,启动按钮11可按动的卡入该环形支架。

按钮支架12与壳体13固定连接,控制电路设置于壳体13内,控制电路与启动按钮11电连接,一键启动开关1可以通过壳体13或按钮支架12固定连接于中控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将一键启动开关1通过壳体13固定连接于中控台,在壳体13上设置至少两个弹性卡钩131,在安装时,按压弹性卡钩131,使弹性卡钩131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进入中控台上与其对应的卡口中,然后松开弹性卡钩131,弹性卡钩131恢复并与中控台上与其对应的卡口卡接,使得壳体13通过弹性卡钩131与中控台卡接。

参见图3至图4,图3和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盗线圈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和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一般情况下,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防盗线圈套设于一键启动开关,所以现有技术中的防盗线圈整体为环形结构,在该环形结构内放置感应线圈,而本实用新型中将一键启动开关1与防盗线圈2分体设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中无需将防盗线圈整体设置为环形结构。

详细的,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防盗线圈2包括壳体23和壳盖24,其中,该壳体23可以为圆柱体或长方体,将感应线圈放置到壳体23内,然后将壳盖24与壳体23固定连接。

由图3至图4可知,防盗线圈2具有多个耳板21,耳板21开设有耳孔22,防盗线圈2通过与耳孔22相适配的螺栓或螺钉与中控台连接,其中,在满足连接防盗线圈2和中控台功能、加工及装配工艺的基础上,该多个耳板21可以设置在壳体23上也可以设置在壳盖24上。

为了提高防盗线圈2与中控台的安装稳定性,可将耳板21数量设置为三个,三个耳板21位于同一径向平面内,其中,防盗线圈2的中心线的方向为轴向方向,与该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为径向方向。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请参照图5所示,该图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汽车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这种汽车包括中控台和一键启动装置,该一键启动装置安装于中控台。需要说明的是,汽车具体结构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且一键启动装置具体结构如上所述,故而本文在此仅对中控台和一键启动装置之间的装配工艺进行描述。

由于一键启动开关1和防盗线圈2是分体设置的,因此,需要将一键启动开关1和防盗线圈2分别装配至中控台,其中,中控台可以包括中控台主体和盖板。如图5所示,为了使一键启动开关1和防盗线圈2在中控台上互不干涉,将一键启动开关1和防盗线圈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15mm,其中,一键启动开关1和防盗线圈2之间的距离为两者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

在装配一键启动开关1时,可以将一键启动开关1和中控台通过相适配的弹性卡钩和卡口卡接,弹性卡钩和卡口一者设置于一键启动开关1,另一者设置于中控台。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弹性卡钩131设置于一键启动开关1,卡口设置于中控台,当然,弹性卡钩和卡口还可以反向设置,将弹性卡钩设置于中控台,卡口设置于一键启动开关1,这都是合理的。

为了安装防盗线圈2,在中控台主体开设安装槽,将防盗线圈2安装于安装槽内,盖板与中控台主体固定连接并遮挡安装槽,由于防盗线圈存在一定的感应范围,为了防止防盗线圈2感应失效,将防盗线圈2与盖板之间的距离设置在5mm内,此时,防盗线圈2处于隐藏模式,即在中控台上无法看到防盗线圈2(可在中控台上设置防盗线圈2的标识以便识别),避免了防盗线圈由于外界环境影响而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