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载荷检测装置,其适用于检测对应就座等而施加的载荷的情况。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的安全系统中的一个,实际应用对在乘车时未系上安全带的情况发出警告的报警系统。在该报警系统中,在感知到人的就座的状态而未感知到已系上安全带的情况下发出警告。作为对该人的就座进行感知的装置,存在使用检测对应就座而施加的载荷的载荷检测装置。
作为这样的载荷检测装置,存在配置于座椅的座垫下的载荷检测装置。在座椅装置中,存在座垫配置于座椅底板上的情况、以及座垫配置于在框架固定的多个s形弹簧之上的情况。在座垫配置于多个s形弹簧之上的座椅装置中,存在载荷检测装置卡止于s形弹簧来加以使用的情况。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这样的载荷检测装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载荷检测装置具有:卡止于s形弹簧的台座;以及经由间隔件而配置于台座上的薄膜开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011-105278号公报
然而,在一般配置于座垫下的载荷检测装置中,因人就座于座椅而经由座垫对载荷检测装置施加载荷。因此,上述专利文献1中,施加于载荷检测装置的载荷变弱,从而存在无法适当地检测因就座而施加的载荷的担忧。
因此,可以考虑例如以下那样的结构。即,可以考虑在开关设置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通过从座椅的座垫接受按压的受压面被按压而使载荷检测传感器接通。
然而,在考虑了上述那样的结构的情况下,按压部件以与动作量对应的量而产生不稳定,因此存在因该按压部件的动作而与其他部件接触产生异响的担忧。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并且适当地检测载荷的载荷测载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载荷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载荷检测传感器;按压部件,其具有接受来自座垫的按压的受压面,通过上述受压面被上述座垫按压而对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进行按压;以及弹性支承部,其从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侧对上述按压部件进行支承。
在这样的载荷检测装置中,例如,按压部件的受压面与座椅、床等的座垫的下表面对置,并设置有被该按压部件按压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和从载荷检测传感器侧对该按压部件进行支承的弹性支承部。
按压部件通过弹性支承部从载荷检测传感器侧被支承,因此在未对该载荷测载传感器施加载荷时,能够避免按压部件动作而与其他部件接触从而由该接触引起异响。
另外,按压部件与来自座垫的按压对应地按压载荷检测传感器时的动作也缓和。因此,即使在与按压部件的动作对应地与其他部件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按压部件相对于该其他部件的冲击,其结果,能够抑制异响。
这样,载荷检测装置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并且能够适当地检测载荷。
此外,优选,上述受压面以相对于载置有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的载置面的角度变化的方式相对于上述载置面动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在座垫的下表面倾斜的情况下,受压面也能够追随该倾斜。因此,受压面被座垫的下表面适当地按压,从而能够适当地检测载荷。
另外,优选,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具有:至少包含一个以上第1电极的第1电极片、相比上述第1电极片靠上述按压部件侧配置并包括与上述第1电极对置的第2电极的第2电极片、以及配置于上述第1电极片与上述第2电极片之间并至少在上述第1电极以及上述第2电极之间设置有开口的间隔件,上述第2电极片的一部分成为上述弹性支承部。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需要在载荷检测装置中在载荷检测传感器之外另行设置弹性支承部件,因此能够实现该载荷检测装置的小型化、省空间化。
另外,优选,上述第2电极片在上述按压部件侧包含金属板,上述金属板的一部分成为上述弹性支承部。
在这样的情况下,第2电极片在按压部件侧包含金属板,因此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挠性也难以变化。因此,即使在载荷检测装置的周围的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被按压部件按压的金属板的挠性也比较难以变化。另外,金属板的一部分是弹性支承部,因此即使在载荷检测装置的周围的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弹性支承部的弹力也难以变化。因此,根据该载荷检测装置,即使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就座等的误检测。
另外,优选,上述第2电极片由金属板构成,上述金属板中的隔着上述开口与上述第1电极对置的部位成为上述第2电极,上述金属板的其他部位成为上述弹性支承部。
在这样的情况下,金属板承担作为构成开关的一方的电极的作用、和作为对按压部件进行支承的支承部的作用。因此,能够抑制载荷检测传感器的部件数量并且抑制异响的产生且能够适当地检测载荷。
另外,优选,上述第2电极片包括设置上述第2电极的绝缘片和配置在上述绝缘片的上述按压部件侧的表面上的上述金属板。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载荷检测装置中,也不需要在载荷检测传感器之外另行设置弹性支承部件,因此能够实现该载荷检测装置的小型化、省空间化。
另外,优选,由上述第1电极片的一部分与上述第2电极片的一部分构成在未施加外压的情况下也维持电连接的连接维持部,构成上述连接维持部的上述第2电极片的一部分兼作上述弹性支承部。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载荷检测传感器中,形成于第1电极片的电路与形成于第2电极片的电路经由连接维持部始终成为导通状态。因此,在载荷检测传感器的电路中串联连接的开关的串联数量是奇数的情况下,在该载荷检测传感器中能够将电路的一对端子仅配置于第1电极片以及第2电极片的任一方。
另外,构成连接维持部的第2电极片的一部分兼作弹性支承部,因此在弹性支承部,向第1电极片侧施加作为排斥力的力,在构成连接维持部的第2电极片的一部分也向第1电极片侧施加力。因此,能够使连接维持部的连接状态更稳固。
另外,金属板承担使一对端子配置于一方的电极片的作用和作为对按压部件进行支承的支承部的作用。因此,能够抑制载荷检测传感器的部件数量,并且能够抑制异响产生并适当地检测载荷。
另外,优选,上述弹性支承部是设置于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与上述按压部件之间的由金属构成的板状部件,上述板状部件朝向上述按压部件侧以拱形弯曲,上述板状部件整体成为上述弹性支承部。
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被座垫按压而按压载荷检测传感器的按压部件被朝向该按压部件侧以拱形弯曲的板状部件支承。因此,从按压部件施加于载荷检测传感器的载荷的变化容易取决于对该按压部件进行支承的板状部件。另外,该板状部件由金属构成,因此与由树脂等构成的情况相比,难以产生劣化。因此,即使从座垫长期间连续地按压按压部件,也能够通过板状部件减少从该按压部件施加于载荷检测传感器的载荷的变化。其结果,能够适当地检测载荷。
另外,优选,上述板状部件由伴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从上述绝缘片离开的方式变形的双金属件形成。
绝缘片容易伴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变形,伴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容易以较弱的力使载荷检测传感器接通。另外,金属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挠性没有太大变化,但并不是挠性不变化。因此,若金属板由以伴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从绝缘片离开的方式变形的双金属件形成,则在温度上升的情况下,由于绝缘片容易挠曲、容易通过较弱的力使载荷检测传感器接通、金属板与绝缘片分离,所以能够抑制载荷检测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更适当地检测载荷。
另外,优选,上述弹性支承部支承上述按压部件的部位位于比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更靠上侧的位置。
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弹性支承部在比载荷检测传感器更靠下侧支承按压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小型化。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并且能够适当地检测载荷的载荷检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荷检测装置的结构的分解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载荷检测装置安装于s形弹簧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就座的人正常就座于座椅装置的情况以及靠前就座的情况下,载荷与座垫下表面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载荷检测传感器对壳体罩进行支承的样子的图。
图5是表示图1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结构的分解图。
图6是图5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x-x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5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y-y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固定于壳体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9是表示载荷检测传感器的接通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从上表面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金属板的图以及剖面的图。
图11是着眼于表示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形状的第2触点部的图。
图12是表示从上表面侧观察第3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金属板的图以及剖面的图。
图13是在与图4相同的视点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的图。
图14是在与图2相同的视点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的图。
图15是在与图2相同的视点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的图。
图16是在与图5相同的视点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载荷检测装置;2…台座;3…壳体;4…壳体罩;5…载荷检测传感器;21…载置部;21s…载置面;22…钩部;41…臂;42…开口;43…开关按压部(轴部);44...支承台;47us…壳体罩的上表面(受压面);50…第1电极片;51…基板;52…第1电极;53…第1触点部;54…电阻;60…第2电极片;61…金属板;62…第2电极;63…第2触点部;64...弹性支承部;56、66…绝缘片;67…板状部件;100…s形弹簧;ap…连接维持部;sc…座垫;su…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w…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载荷检测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为了容易理解,存在各图的比例尺与以下的说明所记载的比例尺不同的情况。
(1)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的结构的分解图,图2是表示载荷检测装置1安装于座椅装置的s形弹簧的样子的剖视图。此外,图2是表示沿着座椅装置的左右方向的面的载荷检测装置1的剖视图,为了避免该图的复杂化使载荷检测传感器5简单化。如图1、图2所示,载荷检测装置1具备台座2、以及载置在台座2上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作为主要的结构。
台座2具有:供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载置的载置部21;以及与该载置部21连结的一对钩部22。载置部21的上侧的面形成为供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载置的载置面21s。另外,在载置部21,形成有从载置面21s贯通至载置部21的下侧的面(与载置面21s相反的一侧的面)的多个贯通孔23。台座2例如通过对金属板进行成形而成,在该情况下,板厚例如为0.8mm。
一对钩部22是使台座2与s形弹簧100卡止的卡止部,且分别设置于隔着载置部21而相互对置的位置。这些钩部22分别嵌入于在车辆的座椅装置中的框架的开口并排架设的多个s形弹簧100中的邻接的一对s形弹簧100。本实施方式中,一对钩部22形成为沿着座椅装置的横向排列,并嵌入在该横向邻接的一对s形弹簧100。另外,在一对钩部22嵌入这样邻接的一对s形弹簧100的状态下,载置部21位于载置在多个s形弹簧100上的座垫sc的下方,并且在从上方观察多个s形弹簧的情况下载置部21配置于该一对s形弹簧100之间。在如上述那样,一对钩部22嵌入一对s形弹簧100的状态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载置面21s位于比各个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更靠下侧的位置。
如图1所示,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具备壳体3、壳体罩4以及载荷检测传感器5作为主要结构。
如图1、图2所示,壳体3具有:与未图示的车辆用控制单元连接的连接器部31、和与该连接器部31连结的传感器收容部32。传感器收容部32具有底壁37以及框壁38,由该底壁37以及框壁38形成收容载荷测载传感器5的收容空间c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树脂成型时的变形,对框壁38实施了减薄加工。
在传感器收容部32的底壁37设置有一对固定用销33以及一对连接销34。一对固定用销33是分别用于对收容于壳体3内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进行固定的销。另外,一对连接销34是用于分别与连接器部31的连接器端子电连接,并且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电连接,并将连接器端子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电连接的销。此外,图1省略连接器部31的连接器端子。
在传感器收容部32的框壁38的外侧面设置有一对突出片35。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一对突出片35以沿座椅的横向排列的方式设置。另外,在框壁38的下端设置有嵌入台座2的各个贯通孔23的多个钩片36。通过将各个钩片36嵌入台座2的各个贯通孔23,将壳体3固定于台座2,如上述那样将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载置于台座2的载置面21s。
壳体罩4是通过被座垫sc按压而按压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按压部件。该壳体罩4具有顶壁47以及框壁48,通过该顶壁47以及框壁48覆盖传感器收容部32的收容空间ca。在壳体罩4的框壁48的下端设置有一对臂41。在各个臂41贯穿设置有供设置于壳体3的传感器收容部32的框壁38的突出片35嵌入的开口42。通过将壳体3的一对突出片35分别嵌入一对臂41的各自的开口42,从而将壳体罩4与壳体3卡止。即,在壳体罩4与壳体3卡止的状态下,成为一对臂41从座椅的横向夹持壳体3的状态。
在壳体罩4的顶壁47设置有从作为壳体3中与传感器收容部32的底壁37对置的面的下表面47ls突出的开关按压部43。该开关按压部43的前端成为凸状的曲面形状。在壳体罩4覆盖壳体3且在各个开口42分别嵌入了突出片35的状态下,开关按压部43的前端位于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开关的上方。另外,该状态下,在壳体罩4的顶壁47与壳体3的框壁38之间形成有缝隙ga。一般座垫sc由发泡的聚氨酯树脂构成。因此,作为壳体罩4的材料,可举出聚碳酸酯(pc)、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树脂。
在载荷检测装置1安装于一对s形弹簧100的状态下,壳体罩4的顶壁47的上表面47us与座垫sc的下表面隔开规定的距离而对置。该上表面47us是接受来自座垫sc的按压的受压面。此外,也可以为壳体罩4的顶壁47的上表面47us与座垫sc的下表面接触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壳体罩4的顶壁47大于被开关按压部43按压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开关,该开关按压部43小于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开关。即,在主视壳体罩4的顶壁47的上表面47s的情况下,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开关位于比由该上表面47s的边缘围起的范围更靠内侧的位置。另外,在主视壳体罩4的上表面47s的情况下,开关按压部43位于比由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开关的侧面围起的范围更靠内侧。此外,后述的第1电极56e以及第2电极57e是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开关,该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开关的侧面是与第1电极56e以及第2电极57e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电极的侧面。
在壳体罩4的顶壁47与壳体3的框壁38之间形成有缝隙ga。因此,在沿着载置有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的载置面21s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壳体罩4能够以使作为受压面的上表面47us相对于载置面21s的角度变化的方式使上表面47us整体相对于载置面21s沿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动作。但是,壳体罩4的一对臂41如上述那样,从座椅装置的横向夹持壳体3,因此针对壳体罩4动作的角度,座椅的前后方向比左右方向更大。此外,上表面47us未被分割,因此上表面47us整体动作。
图3是表示就座的人正规就座于座椅装置的情况下以及靠前就座的情况下,载荷与座垫下表面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之间的关系图。如图3所示那样,在正常就座的情况下,座垫的下表面的角度在载荷到500n为止的范围内,以初始状态为基准在前方、后方限于不足0.5度的变化。只要人进行正常就座,就认为即使在载荷超过500n的情况下该趋势也不变化。但是,在靠前就座的情况下,座垫的下表面的角度在载荷到500n为止的范围内,与初始状态相比变化5度左右。另外,若壳体罩4从初始状态以超过5度的方式动作,则产生开关按压部43变形等之类的载荷检测装置1的强度降低的担心。因此,优选,壳体罩4的动作角度为5度以下。因此壳体罩4的上表面47us也优选以5度以下动作。另外,如上述那样在正常就座时,以初始状态为基准在前方、后方不足0.5度的范围内,座垫的下表面的角度产生变化。因此,在座垫下表面的倾斜角的变化处于0.5度以上的情况下,向座椅装置就座的人进行靠前就座的可能性较高。因此,通过使壳体罩4的上表面47us也以初始状态为基准以0.5度以上的角度动作,从而能够与至少因靠前就座而导致座垫下表面的倾斜角变化的至少一部分对应地使上表面47us倾斜。
这样在沿着载置有载荷检测传感器的载置面21s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壳体罩4成为以使作为受压面的上表面47us整体相对于载置面21s的角度变化的方式,使作为受压面的上表面47us整体相对于载置面21s动作的状态。该状态下,构成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弹性支承部64(图1)以抬起壳体罩的方式对该壳体罩4进行支承。此外,弹性支承部64对壳体罩4进行支承的部位位于比载荷检测传感器5更靠上侧的位置。
图4是表示载荷检测传感器5对壳体罩4进行支承的样子的图。此外,图4是沿着座椅装置的前后方向的面的载荷检测装置1的剖视图。此外,为了避免图复杂化,图4中载荷检测传感器5简化。
如图4所示,在壳体罩4的顶壁47的下表面47ls且在设置于该下表面47ls的开关按压部43的周围设置有从该下表面47ls突出的多个支承台44。
支承台44的前端成为平面形状,从各支承台44的下表面47ls至前端的高度小于从开关按压部43的下表面47ls至前端的高度。即,各支承台44的前端位于比开关按压部43的前端更靠上方。
在壳体罩4覆盖壳体3而在各个开口42嵌入各个突出片35的状态下,各支承台44的前端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弹性支承部64的一部分抵接,通过该弹性支承部64支承壳体罩4。而且在该状态下,壳体罩4如上述那样,以使上表面47us整体相对于载置有载荷检测传感器的载置面21s的角度变化的方式使上表面47us整体相对于载置面21s动作。即,载荷检测传感器5具有弹性支承部64,该弹性支承部64在以使上表面47us整体相对于载置有载荷检测传感器的载置面21s的角度变化的方式使上表面47us整体相对于载置面21s动作的状态下,对壳体罩4进行支承。
接下来,对载荷检测传感器5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结构的分解图。另外,图6是图5所示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x-x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5所示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y-y线的剖视图。
如图5~图7所示,载荷检测传感器5具备第1电极片50、第2电极片60以及间隔件70作为主要结构。
第1电极片50例如具有没有挠性的绝缘性的基板51。作为基板51的材料,可举出酚醛树脂或者环氧树脂等。在该基板51中的与第2电极片60对置的一方的面f1,配置有第1电极52以及第1触点部53。
第1电极52是构成开关sw的一方的电极,其例如形成为圆形的金属印刷层。另外,第1触点部53通过将与第2电极片60接触的大体呈矩形的接触区域ar1、和与该第2电极片60非接触的非接触区域ar2相互连接而成。
在基板51中的与一方的面f1相反的一侧的另一方的面f2成为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下表面,在该另一方的面f2配置有电阻54。电阻54是用于检测断线的电阻,在本实施方式中,电阻54由片式电阻构成。
在基板51形成有从该基板51的一方的面f1贯通至另一方的面f2的多个贯通孔,它们分别形成为第1片贯通孔55a、第2片贯通孔55b、固定用贯通孔55c、55d以及销用贯通孔55e、55f。
第1片贯通孔55a是使开口位于基板51的一方的面f1中的配置有第1电极52的区域内的片贯通孔。在第1片贯通孔55a内设置有第1导电性部件cpa,经由该第1导电性部件cpa,将配置于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的电路部位与第1电极52电连接。由此,第1导电性部件cpa与电阻54电连接,其结果是,第1电极52与电阻54电连接。另外,第1导电性部件cpa设置于第1片贯通孔55a的内周面上,在第1片贯通孔55a内形成有被该第1导电性部件cpa包围的空气孔sp。
第2片贯通孔55b是使开口位于基板51的一方的面f1中的配置有第1触点部53的区域内的片贯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片贯通孔55b的开口位于第1触点部53的非接触区域ar2内。
在第2片贯通孔55b内填充有第2导电性部件cpb。经由该第2导电性部件cpb,将在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配置的电路部位与第1触点部53的非接触区域ar2电连接,在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中,第2导电性部件cpb与电阻54连接。因此,电阻54与第1触点部53电连接。如上述那样由于第1电极52与电阻54如上述那样地电连接,所以第1电极52、电阻54、以及第1触点部53依次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
固定用贯通孔55c、55d是供壳体3中的在传感器收容部的底壁37设置的一对固定用销33插通的贯通孔。该固定用贯通孔55c、55d的直径与一对固定用销33的外径为相同程度。
销用贯通孔55e、55f是供设置于壳体3的一对连接销34插通的贯通孔。在销用贯通孔55e的内部设置有作为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的电路的一方的末端部位的端子5a,在销用贯通孔55f的内部设置有作为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的电路的另一方的末端部位的端子5b。端子5a电连接于第1电极52和电阻54的触点,端子5b电连接于电阻54和第1触点部53的触点。另外,端子5a、5b沿着对应的销用贯通孔55e、55f的内周面设置,包围该端子5a、5b的空间的宽度与连接销34的外径为相同程度。若一对连接销34插通于上述销用贯通孔55e、55f,则端子5a与一方的连接销34电连接,端子5b与另一方的连接销34电连接。
第2电极片60具有金属板61、第2电极62、第2触点部63以及弹性支承部64(64a~64c)作为主要的结构。
金属板61是具有挠性的厚度较薄的金属板,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具有比基板51的纵向宽度短的纵向宽度、且具有与该基板51的横向宽度同等的横向宽度的厚度较薄的长方体状。作为金属板61的材料,只要是金属,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举出铜、不锈钢等。
在金属板61形成有从该金属板61的一方的面贯通至另一方的面的固定用贯通孔65c、65d。固定用贯通孔65c、65d是供壳体3中的在传感器收容部的底壁设置的一对固定用销33插通的贯通孔,其形成为与在第1电极片50的基板51形成的固定用贯通孔55c、55d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另外,第2电极62以及第2触点部63相对于固定用贯通孔65c、65d的配置部位、与第1电极片50中的第1电极52以及第1触点部53相对于固定用贯通孔55c、55d的配置部位成为相对相同的位置关系,在使第1电极片50与金属板61重叠的情况下,固定用贯通孔55c与固定用贯通孔65c相互重叠,固定用贯通孔55d与固定用贯通孔65d相互重叠。
第2电极62是构成开关sw的另一方的电极,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金属板61中的隔着间隔件70而与第1电极52对置的部位。即,金属板61的一部分兼作第2电极62。此外,例如,也可以将与金属板61相同的材料或者不同的材料的金属层作为第2电极62,并配置于金属板61中的隔着间隔件70而与第1电极52对置的部位。
第2触点部63是构成连接维持部ap的一方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板簧。即,在金属板61,隔着规定间隔地设置有从该金属板61的一端朝向另一端侧延伸的一对切口61a以及61b(图1),上述切口61a与61b(图1)所夹的部位成为第2触点部63。另外,该第2触点部63以沿着金属板61的厚度方向的剖面成为v字状的方式弯曲。即,第2触点部63具有:从位于第1电极片50侧的折返点p向第2触点部63的根部倾斜延伸的弹簧片c1、以及以随着从该折返点p远离而与弹簧片c1远离的方式倾斜并向第2触点部63的前端侧延伸的弹簧片c2。折返点p成为与第1电极片50的第1触点部53抵接的部位。
像这样金属板61中与成为第2电极62的部位不同的部位成为第2触点部63。在第1电极片50与第1电极片60重叠的情况下,形成有第2触点部63的位置成为与第1触点部53的接触区域ar1重叠的位置。此外,作为第2触点部63形成的板簧的形状,例如可以是根部的宽度比开放端的宽度大的梯形状,可以应用矩形、梯形以外的各种形状。另外,作为第2触点部63,可以将与金属板61相同的材料或者不同的材料的金属层配置于金属板61的第1电极片50侧。
弹性支承部64是对壳体罩4进行支承的部件且具有弹性,本实施方式中在三个位置支承壳体罩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位于金属板61的一方的短边侧的弹性支承部64a、和在该金属板61的另一方的短边侧以隔着在弹性支承部64a的长边方向通过的假想直线ln(图1)的方式存在的一对弹性支承部64b、64c。
弹性支承部64a是支持壳体罩4的一个位置的部分,将第2触点部63形成为作为一部分而使用的板簧。即,弹性支承部64a具有第2触点部63的弹簧片c1和弹簧片c2、以及从该弹簧片c2与金属板61的片材表面近似平行地延伸的载置片c3。载置片c3位于比金属板主体的片材表面高的位置,成为载置设置于壳体罩4的下表面47ls的多个支承台44中的一个的部位。此外,金属板主体是金属板61中的第2触点部3以及弹性支承部64(64a~64c)以外的部分。
弹性支承部64b、64c是对以金属板主体为基准而与弹性支承部64a相反的一侧的两个位置进行支持的部分且作为板簧形成。即,弹性支承部64b、64c具有:从金属板主体倾斜延伸的弹簧片c12、以及从该弹簧片c12与金属板61的片材表面近似平行地延伸的载置片c13。载置片c13成为与载置片c3相同的高度,是载置设置于壳体罩4的下表面47ls的多个支承台44中的一个的部位。
间隔件70是夹持在第1电极片50与第2电极片60之间的厚度较薄的绝缘性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与从金属板61除去第2触点部63后的金属板大体相同形状、相同大小。作为间隔件70的材料,可举出pet、pbt或者pen等树脂。
在该间隔件70形成有开口71。该开口71在配置于基板51的第1电极52和与该第1电极52对置的金属板61的第2电极62之间,在铅直方向上形成于与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重叠的位置。开口71的大小成为比第1电极52的大小稍小的状态。
另外,在间隔件70形成有狭缝状的开口72。该开口72在配置于基板51的第1触点部53和与该第1触点部53对置的金属板61的第2触点部63之间,在铅直方向上形成于与第1触点部53以及第2触点部63重叠的位置。开口72的大小成为比金属板61中的形成为第2触点部63的板簧的大小稍大的状态。
并且,在间隔件70形成有从该间隔件70的一方的面贯通至另一方的面的固定用贯通孔75c、75d。固定用贯通孔75c、75d是供壳体3中的在传感器收容部的底壁设置的固定用销33插通的贯通孔,其与在第1电极片50的基板51形成的固定用贯通孔55c、55d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另外,间隔件70中的开口71以及开口72相对于固定用贯通孔75c、75d的配置部位、与第1电极片50中的第1电极52以及第1触点部53相对于固定用贯通孔55c、55d的配置部位成为相对相同的位置关系。因此,在使第1电极片50、间隔件70、以及第2电极片60重叠的情况下,固定用贯通孔55c、固定用贯通孔65c、以及固定用贯通孔75c相互重叠,固定用贯通孔55d、固定用贯通孔65d、以及固定用贯通孔75c相互重叠。
这样的第1电极片50、第2电极片60以及间隔件70重叠而构成载荷检测传感器5。在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如图6所示,第1电极52与第2电极62隔着开口71而对置,从而形成开关sw。在第1电极52与第2电极62分离的状态下,第1电极52与第2电极62的距离例如为0.1mm。而且,形成于电极贯通孔52a内的空气孔sp与开口71连通。因此,在第2电极62挠曲而与第1电极52接触的情况下,能够将不必要的空气从空气孔sp向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外部排出。这样,第1片贯通孔55a不仅是用于将在基板51的一方的面f1配置的第1电极52与在另一方的面f2侧配置的电路部位电连接的孔,也兼作将开口71内的空气向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外部排出的排气孔。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第2电极片60的第2触点部63形成为板簧,并相对于金属板61的片材表面处于产生塑性变形而始终倾斜的状态。因此,如图7所示,第2触点部63从间隔件70的由切口形成的开口72内脱离,并与第1电极片50的第1触点部53的接触区域ar1连接。这样,第1触点部53与第2触点部63接触,从而形成连接维持部ap。即,第1电极片50的第1触点部53是构成即使在未对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的壳体罩4施加外压的情况下也维持电连接的连接维持部ap的一方的部件,第2电极片60的第2触点部63是构成该连接维持部ap的另一方的部件。
另外,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第2电极片60的弹性支承部64形成为板簧,处于总是向以金属板主体为基准而与第2触点部63倾斜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倾斜的状态。因此如图4所示,在壳体3的收容空间ca配置有载荷检测传感器5,在该壳体3安装有壳体罩4的情况下,弹性支承部64以抬起壳体罩4的各支承台44的方式在三个位置支承该壳体罩4。如上述那样,壳体罩4在沿着载置有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载置面21s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能够以使上表面47us相对于载置面21s的角度变化的方式使上表面47us整体相对于载置面21s动作。即,弹性支承部64将壳体罩4支承为:以使上表面47us相对于载置面21s的角度变化的方式使上表面47us整体相对于载置面21s动作的状态。
如图1所示,这样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通过壳体3的一对固定用销33依次插通于第1电极片50的固定用贯通孔55c、55d、间隔件70的固定用贯通孔75c、75d以及第2电极片60的固定用贯通孔65c、65d,从而固定于壳体3。此时基板51以及壳体3的底壁37位于第1电极52与台座2的载置面21s之间。另外,在壳体3固定有载荷检测传感器5,进一步在壳体3载置于台座2的状态下,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位于比供台座2卡止的各个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更靠下方的位置。
另外,在载荷检测传感器5固定于壳体3的状态下,一对连接销34分别插入于第1电极片50的销用贯通孔55e、55f。由此,设置于销用贯通孔55e、55f的内部的端子5a、5b与对应的连接销34接触,并经由该连接销34而与壳体3的连接器部31的连接器端子电连接。另外,通过安装有壳体罩4,从而壳体罩4的支承台44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弹性支承部64接触。由此如上述那样,弹性支承部64将壳体罩4支承为:以使上表面47us相对于载置面21s的角度变化的方式使上表面47us整体相对于载置面21s动作的状态。
图8是表示固定于壳体3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等效电路的图。如图8所示,在作为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电路末端的一对端子5a、5b之间,连接有开关sw(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与连接维持部ap(第1触点部53以及第2触点部63)。该开关sw与一对端子5a、5b之间电连接,并经由该一对端子5a、5b而与在壳体3的连接器部31设置的连接器端子3a、3b连接。另外,如上述那样,电阻54与第1电极52以及第1触点部53电连接,因此电阻54以并联的方式与开关sw电连接。因此,若开关sw成为接通状态,则与开关sw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相比,端子5a、5b间的电阻值下降。
接下来,对因就座而施加的载荷的检测进行说明。
若人就座于座椅装置,则因人的载荷而使座垫sc的下表面向下方移动。此时,存在因人的载荷而使座垫sc的下表面相对于包括各个s形弹簧100的s形弹簧面倾斜的情况。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座垫sc的下表面与一对钩部22的上端部接触。因此,即使座垫sc的下表面如上述那样相对于s形弹簧面倾斜,也由于一对钩部22的上端部对座垫sc的下表面进行按压,从而一定程度上缓和座垫sc的下表面的倾斜。
若座垫sc的下表面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则座垫sc的下表面被一对钩部22的上端部按压,从而边变形边与壳体罩4的上表面47us接触。此时,座垫sc的下表面虽然如上述那样地被缓和倾斜,但仍存在一定程度倾斜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座垫sc的下表面也相对于在s形弹簧100上卡止的台座2的载置面21s倾斜,从而座垫sc的下表面也相对于在载置面21s上固定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的壳体罩4的上表面47us倾斜。
若座垫sc的下表面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则座垫sc的下表面对壳体罩4的上表面47us进行按压。此时,在座垫sc的下表面如上述那样相对于壳体罩4的上表面47us倾斜的情况下,由于壳体罩4能够追随于座垫sc,所以上表面47us以使相对载置面21s的角度变化的方式动作。因此,壳体罩4的上表面47us能够与座垫sc的下表面面接触。
如上述那样在壳体罩4与壳体3之间形成有缝隙ga。因此,若座垫sc的下表面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则对壳体罩4进行支承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弹性支承部64(64a~64c)向下方挠曲,该壳体罩4在该缝隙ga的范围内向下方移动。
图9是表示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接通状态的图。借助壳体罩4的朝向下方的移动,从而开关按压部43的前端对第2电极62进行按压,并且如图9所示地第2电极62与第1电极52接触,由此使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开关sw成为接通状态。因此,一对端子5a、5b间的电阻值变低,该电阻的变化经由连接器端子3a、3b而被未图示的车辆用控制单元检测到。这样,检测到因就座而施加的载荷。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s1具备:载荷检测传感器5、具有作为接受来自座椅装置的座垫sc的按压的受压面的上表面47us并通过该上表面7us被座垫sc按压而按压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作为按压部件的壳体罩4、以及从载荷检测传感器5侧对壳体罩4进行支承的弹性支承部64。
在这样的载荷检测装置1中,通过弹性支承部64从载荷测载传感器5侧支承壳体罩4,因此在未对该载荷检测传感器5施加载荷时,壳体罩4移动而与壳体3的框壁38等其他部件接触,能够防止以该接触为起因的异响的产生。
另外,壳体罩4与来自座垫sc的按压对应地按压载荷检测传感器5时的动作也缓和。因此,在与壳体罩4的动作对应地与其他部件接触的情况下,也可减少壳体罩4相对于该其他部件的的冲击,其结果能够抑制异响。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并且适当地检测载荷。
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中,被座垫sc按压的受压面亦即壳体罩4的上表面47us相对于台座2的载置面21s之间的角度产生变化。因此,即使在座垫sc的下表面的倾斜程度产生变化而下降的情况下,上表面47us也能够追随该倾斜。因此,上表面47us与座垫sc的下表面适当地面接触而被按压。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能够适当地检测载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中,载荷检测传感器5具有:至少包含一个以上的第1电极52的第1电极片50、相比第1电极片50配置于壳体罩4(开关按压部43)侧并包含与第1电极52对置的第2电极62的第2电极片60、以及配置于第1电极片50以及第2电极片60之间并至少在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之间设置有开口71的间隔件70。另外,第2电极片60的一部分成为弹性支承部64。
因此,在载荷检测装置1中,不需要在载荷检测传感器5之外另行设置弹性支承部件,因此能够实现该载荷检测装置1的小型化、省空间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中,第2电极片60在壳体罩4(开关按压部43)侧包括金属板61,该金属板61的一部分成为弹性支承部64。
因此,在载荷检测装置1中,第2电极片60在壳体罩4(开关按压部43)侧包括金属板61,因此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挠性难以变化。因此,在载荷检测装置1的周围的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被开关按压部43按压的金属板61的挠性难以变化。另外,金属板61的一部分是弹性支承部64,因此即使载荷检测装s1的周围的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弹性支承部64的弹力也难以变化。因此,根据该载荷检测装置1,即使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就座等的误检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中,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第2电极片60由金属板61构成。经由该金属板61中的间隔件70的开口71与第1电极52对置的部位成为第2电极62,该金属板61的其他部位成为弹性支承部64。
因此,金属板61承担构成作为开关sw的一方的电极的作用、和作为对壳体罩4进行支承的支承部的作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能够抑制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部件数量并且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且适当地检测载荷。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中,通过第1电极片50的一部分与第2电极片60的一部分构成在未施加外压的情况下也维持电连接的连接维持部ap。
因此,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形成于第1电极片50的电路与形成于第2电极片60的电路经由连接维持部ap始终成为导通状态。因此,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电路中串联连接的开关sw的串联数是奇数的情况下,在该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能够仅在第1电极片50配置电路的一对端子5a、5b。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中,构成连接维持部ap的金属板61的一部分兼作弹性支承部64a。因此,对于弹性支承部64a而言,向第1电极片50侧施加作为排斥力的力,在构成连接维持部ap的第2电极片60的一部分也向第1电极片50侧施加力。因此,能够使连接维持部ap的连接状态进一步稳固。并且,金属板61承担使一对端子5a、5b配置于第1电极片50的作用、与作为对壳体罩4进行支承的支承部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抑制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部件数量并且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并适当地检测载荷。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中,弹性支承部64支承壳体罩4的部位位于比载荷检测传感器5更靠上侧的位置。因此,与弹性支承部在比载荷检测传感器5更靠下侧支承按压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如上述那样,第2电极片60由金属板61构成。因此,由第2电极片60的热产生的影响少,因此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低温环境下使用,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灵敏度也稳定。另外,第2电极片60是金属,因此能够减少破损等,能够提高耐久性。并且,第2电极片60中成为板簧的第2触点部63也成为金属,因此与树脂片的一部分成为板簧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作为该板簧而形成的第2触点部63的展性以及塑性。因此,能够减少作为板簧形成的第2触点部63折断等破损,能够提高该板簧的耐久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成为第1电极片50的片材的基板51具有从与第2电极片60对置的一方的面f1贯通至另一方的面f2的第1片贯通孔55a。另外,第1电极52通过在第1片贯通孔55a内设置的第1导电性部件cpa,而与在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配置的电路部位电连接。因此,能够在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取出一方的端子5a。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也能够在与第1片贯通孔55a不同的销用贯通孔55e的内部配置端子5a。因此,在将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与连接器部31等其他电子部件连接的情况下变得简单。另外,能够将电路部位设置于另一方的面f2,因此无需在一方的面f1设置电路部位,能够减少由一方的面f1的电路部位产生的凹凸。由此,能够使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灵敏度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第1片贯通孔55a的一方的面侧的开口位于基板51的一方的面f1中的配置有第1电极52的区域。另外,第1片贯通孔55a具有空气孔sp,该空气孔sp经由设置于第1电极52的电极贯通孔52a,连通于第1电极52与第2电极62之间的开口71。因此,第1片贯通孔55a不仅是用于将配置于基板51的一方的面f1的第1电极52在该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侧与电路部位电连接的连接用孔,也兼作将间隔件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孔。因此,与分别设置连接用孔与排气孔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基板51的耐久性。另外,无需另外设置排气孔,能够节省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成为第1电极片50的片材的基板51在与第1片贯通孔55a不同的位置,具有从与第2电极片60对置的一方的面f1贯通至另一方的面f2的第2片贯通孔55b。另外,第1触点部53通过在第2片贯通孔55b内设置的第2导电性部件cpb,从而与在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配置的电路部位电连接。因此,能够在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取出一对端子5a、5b。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也能够在与第1片贯通孔55a不同的销用贯通孔55e、55f的内部配置端子5a、5b,因此,在将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与连接器部31等其他电子部件连接的情况下变得简单。另外,能够将电路部位设置于另一方的面f2,因此无需在一方的面f1设置电路部位,能够减少由一方的面f1的电路部位引起的凹凸。由此,能够使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灵敏度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中,具有配置于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并将第1电极52与第1触点部53相连的电阻54。因此,即使在电阻54的厚度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因其厚度而使得载荷检测装置1的灵敏度恶化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电极片50的电路部位以及电阻54设置于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一对端子5a、5b设置在销用贯通孔55e、55f内。因此,能够从基板51的一方的面f1将第1电极52以及第1触点部53以外的部件排除。因此,能够在基板51的一方的面f1中消除由其他部件产生的凹凸,能够更加提高载荷检测装置1的灵敏度。
(2)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时,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者同等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考附图标记,并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中,构成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第2电极片60的金属板61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载荷检测装置1不同。即,在第1实施方式中的金属板61中,采用在三个位置支承壳体罩4的弹性支承部64a~64c。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两个位置支承壳体罩4的弹性支承部。
图10是表示从上面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金属板61的图以及剖面的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通过与第1实施方式配置位置不同的一对弹性支承部64b、64c来支承壳体罩4。
本实施方式的弹性支承部64b以从金属板61的一方的长边侧的中间部位延伸的方式配置。另外,弹性支承部64c以从金属板61的另一方的长边侧的中间部位延伸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将第2触点部63作为一部分使用而形成的第1实施方式的弹性支承部64a,变更本实施方式的第2触点部63的形状。具体而言,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触点部63由弹簧片c1、和从该弹簧片c1与金属板61的片材表面近似平行地延伸的抵接片c4构成。抵接片c4成为与第1电极片50的第1触点部53抵接的部位。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变更壳体罩4的支承台44的数量以及配置位置。具体未图示,但本实施方式的支承台44为两个,并设置于与一对弹性支承部64b、64c对应的位置。另外,在壳体3的规定位置固定了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情况下,以与该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一对弹性支承部64b、64c各自的载置片c13抵接的方式配置有支承台44。
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中,作为壳体罩4的受压面的上表面47us与座垫sc的底面的倾斜对应地追随的动作被缓和。因此,与壳体罩4的动作对应地,与壳体3的框壁38等其他部件接触的情况下,可减少壳体罩4相对于该其他部件的冲击,其结果,能够抑制异响。
(3)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时,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者同等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考附图标记,并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中,构成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第2电极片60的金属板61与第1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不同。即,第1实施方式的金属板61中,采用了在三个位置支承壳体罩4的弹性支承部64。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两个位置支承壳体罩4的弹性支承部。
图12是表示从上表面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金属板61的图以及剖面的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通过与第1实施方式配置位置不同的一对弹性支承部64b、64c支承壳体罩4。
本实施方式的弹性支承部64b以从金属板61中设置有第2触点部63的短边侧的端部延伸的方式配置。另外,弹性支承部64c是金属板61的另一方的短边侧,且以从与该弹性支承部64b成为对角侧的端部延伸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将第2触点部63作为一部分使用而形成的第1实施方式的弹性支承部64a,本实施方式的第2触点部63例如由图11所示的弹簧片c1和抵接片c4构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变更壳体罩4的支承台44的数量以及配置位置。具体未图示,但本实施方式的支承台44为两个,并设置于与一对弹性支承部64b、64c对应的位置。另外,在壳体3的规定位置固定了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情况下,以与该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一对弹性支承部64b、64c各自的载置片c13抵接的方式配置有支承台44。
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中,作为壳体罩4的受压面的上表面47us与座垫sc的底面的倾斜对应地追随的动作被缓和。因此,在与壳体罩4的动作对应地,与壳体3的框壁38等其他部件接触的情况下,也可减少壳体罩4相对于该其他部件的冲击,其结果,能够抑制异响。
(4)第4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时,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者同等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考附图标记,并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中,构成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第2电极片60的金属板61与第1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1不同。即,第1实施方式的金属板61中,采用了在三个位置支承壳体罩4的弹性支承部64。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一个位置支承壳体4的弹性支承部64。
图13是以与图4相同的视点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的图,图14是以与图2相同的视点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的图。如图13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一对弹性支承部64b、64c,仅留下弹性支承部64a。因此,如图14所示,在以开关按压部43作为基准而与弹性支承部64a侧相反的一侧的壳体罩4的顶壁47与壳体3的框壁38之间形成的缝隙ga消失,成为该顶壁47与框壁38接触的状态,通过框壁38支承壳体罩4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中,作为壳体罩4的受压面的上表面47us与座垫sc的底面的倾斜对应地追随的动作被缓和。因此,与壳体罩4的动作对应地,与壳体3的框壁38等其他部件接触的情况下,也可减少壳体罩4相对于该其他部件的冲击,其结果,能够抑制异响。
但是,存在壳体罩4的顶壁47与壳体3的框壁38接触的部位,因此优选如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那样,对壳体罩4整体进行支承,成为没有通过壳体罩4的顶壁47与壳体3的框壁38而接触的部位的状态。
(5)第5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时,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者同等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考附图标记,并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5是以与图2相同的视点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装置的图,图16是以与图5相同的视点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结构的图。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收容于壳体3的收容空间ca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例如通过粘合剂等固定于壳体3的底壁37上,因此省略一对固定用销33。另外,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变更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结构以及弹性支承部的结构。
即,本实施方式通过壳体3、壳体罩4、载荷检测传感器5以及作为弹性支承部的由金属构成的板状部件67构成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通过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与台座2构成载荷检测装置1。本实施方式中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间隔件70中省略狭缝状的开口72,而设置有空气排出用的狭缝sr。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片50中,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基板51而采用绝缘片56。绝缘片56由片材主体56a和从该片材主体突出的端子配置部56b构成。在端子配置部56b且在片材主体56a与第1电极52的面相同的面上配置有板状的端子5a。该端子5a经由布线与第1电极52连接,并且经由导线等与连接器部31的连接器端子电连接。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与固定用销33相同也省略连接销34。此外,作为绝缘片56的材料,可举出pet、pbt或者pen等树脂。
另外,省略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电极片50中第1触点部53、第1片贯通孔55a、第2片贯通孔55b、固定用贯通孔55c、55d以及销用贯通孔55e、55f。
另一方面,在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第2电极片60中,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金属板61而采用绝缘片66。绝缘片66由片材主体66a和从该片材主体突出的端子配置部56b构成。端子配置部66b以在与片材表面正交的方向上不与端子配置部56b重叠的方式设置,在该端子配置部66b且在片材主体66a与设置有第2电极62的面相同的面上配置有板状的端子5b。该端子5b经由布线与第2电极62连接并且经由导线等与连接器部31的连接器端子电连接。此外,作为绝缘片66的材料,可举出pet、pbt、pen等树脂。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2电极片60中省略第2触点部63以及固定用贯通孔65c、65d。
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不具有连接维持部ap,成为所谓的薄膜开关结构。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电极片60中,没有上述那样的第1实施方式的金属板61,因此形成于该金属板61的一部分的弹性支承部64消失,另一方面,与第2电极片60另行新设置作为弹性支承部的由金属构成的板状部件67。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另行设置作为弹性支承部的板状部件67。
板状部件67未固定于绝缘片66,而固定于壳体3。如图15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框壁38围起的位置具有一对肋39。该肋39间的距离小于板状部件67的长度,板状部件67的两端固定于这些肋39。由此板状部件67朝向作为按压部件的壳体罩侧以拱形弯曲。另外,板状部件67大于一对绝缘片56、66。
在该板状部件67中包括弯曲率最高的位置的部位设置有供开关按压部43插通的贯通孔68。在壳体罩4安装有壳体3的状态下,开关按压部43通过板状部件67的贯通孔68,该开关按压部43的前端位于板状部件67与绝缘片66之间,由此,板状部件67将壳体罩4支承为:以使上表面47us相对于载置面21s的角度变化的方式使上表面47us整体相对于载置面21s动作的状态。即,板状部件67整体成为弹性支承部。
在这样的载荷检测装置中,作为壳体罩4的受压面的上表面47us与座垫sc的底面的倾斜对应地追随的动作被缓和。因此,与壳体罩4的动作对应地,与壳体3的框壁38等其他部件接触的情况下,可减少壳体罩4相对于该其他部件的冲击,其结果,能够抑制异响。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板状部件67设置于载荷检测传感器5与作为按压部件的壳体罩4(开关按压部43)之间,并由金属构成。另外,该板状部件67朝向壳体罩4侧以拱形弯曲,板状部件67整体成为弹性支承部。
该情况下,通过被座垫sc按压而按压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壳体罩4通过朝向其壳体罩4侧而以拱形弯曲的板状部件67而支承。因此,从壳体罩4施加于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载荷的变化容易取决于对该壳体罩4进行支承的板状部件67。另外,该板状部件67由金属构成,因此与由树脂等构成的情况相比,难以产生劣化。因此,即使从座垫sc长期且持续按压壳体罩4,通过板状部件67也能够减少从该壳体罩4施加于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载荷的变化。其结果,能够适当地检测载荷。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板状部件67通过整体支承壳体罩4,因此与通过该板状部件67的一部分支承壳体罩4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稳定地支承壳体罩4。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板状部件67的材料由金属构成,但优选由以伴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从绝缘片66离开的方式变形的双金属件构成。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树脂制的绝缘片66上形成有电极的情况下,绝缘片66伴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容易变形,伴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容易通过较弱的力将开关sw接通。另外,金属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挠性也不是很大变化,但并不是可挠性完全不变化。因此,板状部件67由以伴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从绝缘片66离开的方式变形的双金属件构成,从而在温度上升的情况下,绝缘片66容易挠曲、通过较弱的力容易将开关sw接通、板状部件67从绝缘片66离开,由此能够抑制载荷的检测变化。因此,能够更适当地检测载荷。
以上,以本发明的载荷检测装置上述实施方式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座椅装置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以使作为受压面的上表面47us相对于载置面21s的角度变化的方式使上表面47us相对于载置面21s动作。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在前后方向上,以使受压面相对于载置面21s的角度变化的方式使受压面相对于载置面21s动作。该情况下,例如,载荷检测传感器5具有沿座椅装置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轴,以该轴为中心使受压面仅沿前后方向移动即可。相反,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也可以构成为具有沿座椅装置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轴,以该轴为中心使受压面仅沿左右方向移动。或者,也可以以使受压面相对于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载置面21s的角度不变化而相对于上述载置面21s上下动的方式移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在座椅装置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以使上表面47us相对于载置面21s的角度相等地变化的方式使上表面47us相对于载置面21sc动作。或者,也可以以使作为受压面的上表面47us相对于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载置面21s的角度不变化而相对于上述载置面21s上下动的方式移动。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按压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按压部件成为壳体罩4。然而,例如,也可以省略壳体罩4,在载荷检测传感器5上配置按压部件。按压部件只要是具有接受来自座椅装置的座垫的按压的受压面,该受压面通过被按压而对载荷检测传感器5进行按压的部件,能够采用各种结构。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具有壳体3,但也可以省略壳体3。该情况下,在台座2上直接设置载荷检测传感器5,壳体罩4卡止于台座2。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弹性支承部64对壳体罩4进行支承的部位位于比载荷检测传感器5更靠上侧。然而,也可以变更壳体罩4的形状等,使弹性支承部64支承壳体罩4的部位成为载荷检测传感器5以下。另外,在壳体罩4的开关按压部43与载荷测载传感器5的金属板61分离的状态下,弹性支承部64对壳体罩4进行支承。然而,也可以在开关按压部43与金属板61抵接的状态下,弹性支承部64对壳体罩4进行支承。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成为从上表面47us朝向载置面21s侧延伸的轴部亦即开关按压部43的前端对开关sw的一方的电极亦即第2电极62进行按压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成为对开关sw进行按压的部件与具有成为上表面47us的旋转中心的前端的轴部是分开独立的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位于分别供台座2卡止的s形弹簧100更靠下方的位置。但是,本发明中,若检测载荷时的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的接触面位于比s形弹簧100的上端部更靠下侧的位置,则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也可以不位于比s形弹簧100更靠下方的位置。例如,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也可以位于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与上端部之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载置有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载置面21s位于比供台座2卡止的各个s形弹簧100更靠下方的位置。但是,本发明中,载置面21s也可以成为比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高且比上端部低的高度。但是,从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从上侧外加的倾斜载荷直接作用于台座的载置面21s、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的载置面21s附近的部位的理由出发,载置面21s优选位于比供台座2卡止各个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更靠下侧的位置或者位于与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相同的高度的位置。
另外,载荷检测传感器5只要具有一对电极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也可以成为第5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第5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也可以成为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另外,只要是检测载荷的传感器,也可以采用第1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以外的载荷检测传感器。
具体而言,例如,取代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而应用第5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而且,在第5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的绝缘片66且在作为按压部件的壳体罩4侧的表面上配置金属板,构成包含该金属板与绝缘片66的两层的第2电极片,并使该第2电极片的一部分成为弹性支承部。能够像这样采用第2电极片包括绝缘片66、和配置在该绝缘片66的按压部件侧的表面上的金属板,该第2电极片的一部分成为弹性支承部的结构。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载荷检测装置中,不需要在载荷检测传感器5之外另行设置弹性支承部件,因此能够使该载荷检测装置小型化,从而省空间化。
另外,也可以成为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su通过除去台座2而改变壳体3的形状,从而配置在座椅装置的底板上的结构。
此外,对于载荷检测装置的各构成要素,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变形例所示的内容之外,能够适当地在不脱离本申请目的的范围内进行组合、省略、变更、公知技术的附加等。
本发明的载荷检测装置只要是对载荷相对于应该检测载荷的检测对象物的有无进行检测便具有利用的可能性。即,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车辆的座垫sc的下方配置有载荷检测装置,检测因人的就座而施加的载荷,但上述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能够采用其他方式。例如,可举出在护理用床的座垫的下方配置载荷检测装置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中,载荷检测装置能够检测载荷,基于该载荷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能够得到示出座垫上是否存在有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