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智能手机保持设备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681241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智能手机保持设备的利记博彩app与工艺

本公开总体涉及车辆的智能手机保持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车辆的智能手机保持设备,即,该智能手机保持设备能够按照用户期望从缓冲垫(crash pad)自动延伸或自动缩回缓冲垫中。



背景技术:

近来,智能手机的使用已极大增加。针对这一点,各种应用已被开发以使得智能手机能够用于广泛目的。例如,导航应用可安装在智能手机中以使得智能手机能够用作导航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智能手机可固定至安装于车辆内部的缓冲垫的顶表面,以使得驾驶员能够在驾驶车辆的同时方便看到智能手机。

传统地,保持件用于将智能手机牢固地固定在车辆内部。手动可拆卸地附接至缓冲垫的顶表面的保持件被广泛使用。然而,当保持件附接至缓冲垫的顶表面时,该保持件通常被固定在该位置处直至它被用户拆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致力于解决与相关技术相关的上述问题。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的智能手机保持设备,该智能手机保持设备包括保持件,该保持件用于保持智能手机,该保持件可以马达驱动的方式从缓冲垫的内部延伸,由此能够根据用户期望从缓冲垫自动延伸或自动缩回缓冲垫中。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车辆的智能手机保持设备包括:保持件,构造为保持智能手机;主体,构造为接收保持件,使得保持件可从主体延伸;致动器,构造为生成使得保持件竖直移动的驱动力;以及竖直馈送构件,安装在致动器与保持件之间,并且构造为通过来自致动器的驱动力而使保持件竖直移动。

保持件可包括上抓持构件以及可分离地连接至上抓持构件的下支撑构件,并且竖直馈送构件可插入在上抓持构件与下支撑构件之间。张紧弹簧可安装在上抓持构件与竖直馈送构件之间,以便向上抓持构件施加张力。

延伸支撑构件可形成在下支撑构件的下表面的中央部分处,以便从下支撑构件的下表面向下突起。后接合部可形成在延伸支撑构件的后表面处,以便从延伸支撑构件的后表面向后突起。具有突起形状的下接合部可形成在竖直馈送构件的前表面处,以便可在下支撑构件的下表面与延伸支撑构件的后接合部之间竖直移动。具有突起形状的上接合部可形成在竖直馈送构件的后表面处,以便可竖直移动地插入形成在上抓持构件的下端处的开口中。

一对保持件支撑构件可安装在主体的下部处,该一对保持件支撑构件被弹性地支撑以便通过扭转弹簧而远离彼此横向变宽。引导肋可分别形成在竖直馈送构件的横向边缘处,以便向前突起。在竖直馈送构件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一对保持件支撑构件可通过引导肋枢转以便朝向其间的中央部位聚集,由此支撑下支撑构件的下表面。

智能手机保持设备可进一步包括:控制器,基于当用户操作操作按钮时生成的操作信号来控制致动器的操作;以及机械式检测开关,安装在保持件处以检测智能手机是否已保持在保持件中。

当在保持件已缩回主体中的状态下接收到来自操作按钮的信号时,控制器可基于从检测开关接收的信号来确定智能手机是否保持在保持件中。当确定智能手机保持在保持件中时,控制器可操作致动器以便向下移动竖直馈送构件直至上接合部与上抓持构件的开口的下端接合,以防止上抓持构件向上移动。

当确定智能手机未保持在保持件中,并且在确定之后的预定时间内未从操作按钮接收到操作信号时,控制器可操作致动器以便使得保持件缩回主体中。

当在智能手机保持在保持件中时,接收到来自操作按钮的操作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器可操作致动器以便释放对上抓持构件向上移动的防止,使得竖直馈送构件向上移动,并且进而可基于从检测开关接收的信号来确定智能手机是否已经与保持件分离。当确定智能手机已经与保持件分离,并且在确定之后的预定时间内未从操作按钮接收到操作信号时,控制器可操作致动器以便使得保持件缩回主体中。

滑轨可分别安装在主体的横向侧部处,以便引导竖直馈送构件的竖直移动。

主体可固定安装在布置于车辆中的缓冲垫的内部,并且缩回主体的内部空间中的保持件的顶表面可与缓冲垫的表面齐平,而不形成阶梯部。

在下文中讨论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和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中所示的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以下的附图仅以举例说明方式给出,因此并不限制本公开,并且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智能手机保持设备的前部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智能手机保持设备的后部立体图;

图3通过正视图和截面图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智能手机保持设备的保持件缩回状态;

图4通过正视图和后视图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智能手机保持设备的保持件延伸状态;

图5通过正视图和后视图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智能手机保持在智能手机保持设备的保持件中的状态;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保持件延伸状态以及智能手机保持在智能手机保持设备的保持件中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安装至智能手机保持设备的检测开关的操作的视图;

图8通过正视图和截面图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智能手机保持设备的保持件锁定(防止变宽);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操作智能手机保持设备的致动器的构造的视图;

图10是简要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智能手机保持设备的智能手机保持和锁定(防止移动)过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11是简要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智能手机保持设备的智能手机分离和保持件缩回过程的流程图。

应理解,附图并不必按比例绘制,这些附图呈现了说明本公开的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的略微简化的表示。如本文所公开的本公开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定向、位置及形状)将部分地由特定的预期应用和使用环境来决定。在图中,在整个附图的多个图中,参考标号表示本公开的相同或等同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详细参考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本公开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下文中进行描述。尽管将结合实施方式描述本公开,但将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公开限于那些实施方式。相反,本公开旨在不仅涵盖本文中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且涵盖可包含在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替代物、变型、等同物及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如本文所用的单数形式“一(a)”、“一个(an)”和“该(the)”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应进一步理解,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comprises)”和/或“包含(comprising)”规定了阐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如本文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应理解,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车辆(vehicle)”或“车辆的(vehicular)”或其他类似术语包括广义的机动车辆,诸如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辆(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辆的载客车辆;包括各种小船和海船的船只;航天器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插入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和其他可替代燃料车辆(例如,源自除了石油之外的资源的燃料)。如本文中提及,混合动力车辆是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动力源的车辆,例如,汽油动力和电动力车辆。

此外,应理解,可通过至少一个控制器执行一个或多个下列方法或者其各方面。术语“控制器”可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的硬件设备。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程序指令,并且处理器被特定编程为执行程序指令,以执行以下进一步描述的一个或多个过程。另外,如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应理解,下文方法可通过包括控制器的装置结合一个或多个其他组件来执行。

现在参考图1至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智能手机保持设备。该智能手机保持设备包括:保持件120,具有能够保持智能手机的结构;主体100,用于容纳保持件120,使得保持件120可从主体100延伸;以及致动器160,用于生成用于保持件120的竖直移动(或线性往复运动)的驱动力。智能手机保持设备安装在车辆的前侧处,并且以马达驱动方式操作,以便当驾驶员或乘客期望操作智能手机保持设备时,使得保持件120从主体100延伸或缩回主体100中。显然地,智能手机保持设备也能够保持除智能手机以外的设备,诸如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PDA等的其他移动计算设备。

保持件120包括:上抓持构件122,用于支撑智能手机的上端;以及下支撑构件126,用于支撑智能手机的下端。根据该结构,当上抓持构件122远离下支撑构件126向上移动时,保持件120变宽,或者当上抓持构件122朝向下支撑构件126向下移动时,保持件变窄。张紧弹簧130安装在上抓持构件122与竖直馈送构件140之间,以便被张紧或从张紧状态释放。当上抓持构件122相对于下支撑构件126向上移动时,张紧弹簧130向上抓持构件122施加张力。

在下支撑构件126的期望部分处,该下支撑构件形成有具有突起形状的延伸止动件126a。当下支撑构件126从主体100向外延伸时,延伸止动件126a限制下支撑构件126向上移动至预定竖直距离,这允许在阻止下支撑构件126与主体100分离的同时,智能手机被保持件120保持。

竖直馈送构件140布置在致动器160与保持件120之间,以便使用来自致动器160的驱动力而竖直移动保持件120。即,竖直馈送构件140通过来自致动器160的驱动力而竖直移动,由此竖直移动保持件120。

上抓持构件122和下支撑构件126可分离地连接,同时彼此部分重叠。竖直馈送构件140插入在上抓持构件122与下支撑构件126之间。

更详细地,竖直馈送构件140连接在上抓持构件122与下支撑构件126之间,以便在该竖直馈送构件通过来自致动器160的驱动力而竖直移动的过程中,竖直移动上抓持构件122和下支撑构件126。竖直馈送构件140形成有从竖直馈送构件140的后表面突起的上接合部142,该上接合部用于该竖直馈送构件与上抓持构件122的连接。竖直馈送构件140还形成有从竖直馈送构件140的前表面突起的下接合部144,该下接合部用于该竖直馈送构件与下支撑构件126的连接。

为了使保持件120机械连接至竖直馈送构件140,开口124形成在上抓持构件122的下端处,并且后接合部129从形成于下支撑构件126的下部处的延伸支撑构件128的后表面突起。

延伸支撑构件128从下支撑构件126的下表面的中央部分向下延伸,同时该延伸支撑构件具有板状形状。后接合部129从延伸支撑构件128的后表面向后突起。

上接合部142插入上抓持构件122的开口124中以便可竖直移动。当竖直馈送构件140向上移动时,上接合部142与开口124的上端接合,并且因此,在向上方向上移动上抓持构件122。另一方面,当竖直馈送构件140向下移动时,上接合部142与开口124的下端接合,并且因此,在向下方向上移动上抓持构件122。

下接合部144可竖直移动地插入在下支撑构件126的下表面与延伸支撑构件128的后接合部129之间。因此,当竖直馈送构件140向上移动时,下接合部144与下支撑构件126的下表面接合,并且因此,在向上方向上移动下支撑构件126。另一方面,当竖直馈送构件140向下移动时,下接合部144与延伸支撑构件128的后接合部129接合,并且因此,在向下方向上移动下支撑构件126。

通过上述机械连接,竖直馈送构件140使得上抓持构件122和下支撑构件126能够竖直移动以及位置锁定。

此外,在竖直馈送构件140的横向边缘处,引导肋146从竖直馈送构件140的前表面向前突起,以便操作保持件支撑件150。

如图3和图4所示,保持件支撑件150包括一对保持件支撑构件152。该保持件支撑构件152可枢转地安装在主体100的内部空间中,同时分别由扭转弹簧154弹性支撑。当竖直馈送构件140处于缩回主体100中的状态下时,保持件支撑构件152在处于通过扭转弹簧154而远离彼此横向变宽的状态的同时,布置在竖直馈送构件140的前方。当竖直馈送构件140向上移动时,保持件支撑构件152被迫通过引导肋146枢转,并且因此,朝向彼此横向变窄以便向其间的中央部位聚集。因此,在这种状态下,保持件支撑构件152支撑保持件120的下支撑构件126的下表面,并且因此,下支撑构件126的位置被锁定。

更详细地,当竖直馈送构件140向上移动时,保持件支撑构件152通过引导肋146而朝向下支撑构件126的延伸支撑构件128移动,并且因此,支撑延伸支撑构件128的下端。因此,保持件支撑构件152支撑下支撑构件126,使得下支撑构件126保持在预定上升位置处。

在保持件120缩回主体100中的状态下,保持件支撑构件152通过扭转弹簧154被迫远离彼此而变宽。因此,在这种状态下,保持件支撑构件152被定位为不干涉延伸支撑构件128。

扭转弹簧154分别耦接至保持件支撑构件152的枢轴销,以便弹性支撑保持件支撑构件152,使得保持件支撑构件152维持在横向变宽状态。当保持件支撑构件152被迫通过引导肋146枢转而使得保持件支撑构件152朝向彼此横向变窄以便向其间的中央部位聚集时,扭转弹簧154被压缩,并且因此,生成弹性恢复力。

致动器160使用这样的构造,在该构造中,来自马达162的驱动功率通过驱动带164和滑轮166传递至竖直馈送构件140。即,致动器160包括:马达162,其安装在主体100的内部空间中;以及驱动带164,其接收来自马达162的旋转力,由此竖直移动竖直馈送构件140。

更详细地,在主体100的内部空间中,马达162安装在竖直馈送构件140后面,该马达生成用于竖直馈送构件140的竖直移动的驱动功率。接收来自马达162的旋转力以便旋转的多个滑轮166可旋转地安装至安装面板168。在驱动带164围绕滑轮166缠绕之后,该驱动带通过竖直往复运动块165连接至竖直馈送构件140。

根据该构造,马达162的旋转转变为线性移动,该线性移动进而传递至竖直馈送构件140。即,当驱动带164通过滑轮166在常规(normal)方向或反向(reverse)方向上旋转时,竖直馈送构件140竖直移动。

滑轨102分别安装在主体100的横向侧部处,以便引导竖直馈送构件140的竖直移动。侧块148分别附接至竖直馈送构件140的横向侧部。侧块148可沿着相应滑轨102竖直移动。

同时,如图9所示,当驾驶员或乘客操作操作按钮180时,致动器160的马达162基于从操作按钮180生成的信号(可替换地,本文中被称为“操作信号”)来操作。基于来自操作按钮180的信号(即,“操作信号”),由安装在车辆中的控制器190来控制马达的操作。

当在保持件120已缩回主体100的内部空间中的条件下,从操作按钮180生成信号时,致动器160操作以使保持件120从主体100向外延伸。另一方面,当在保持件120已从主体100向外延伸的条件下,从操作按钮180生成信号时,致动器160操作以使保持件120缩回主体100中。

操作按钮180布置在车辆的前侧处,以便由驾驶员和乘客容易操作。例如,操作按钮180可设置在控制面板的板件处,该板件布置在驾驶员座椅与前排乘客座椅之间。

此外,如图7所示,机械式(或接触式)检测开关132设置在保持件120处,以便检测智能手机是否保持在保持件120中。当智能手机保持在保持件120中时,检测开关132操作,并且因此,向控制器190发送检测信号。

更详细地,检测开关132安装在下支撑构件126的内部处,使得当上抓持构件122远离下支撑构件126向上移动时,检测开关132操作。

详细地,在正常状态下,检测开关132由上抓持构件122向下按压,并且因此,生成ON(开启)信号。当上抓持构件122远离下支撑构件126向上移动时,对于保持智能手机,则生成OFF(断开)信号。因此,控制器190可确定是否发生智能手机的保持。因此,控制器190基于来自检测开关132的信号来确定智能手机是否已保持在保持件120中。

这将参考图10更详细地进行描述。当在保持件120已缩回主体100中的条件下接收到来自操作按钮180的信号时,控制器190操作致动器160以使保持件120从主体100向外延伸。此后,控制器190基于来自检测开关132的信号来确定智能手机是否已保持在保持件120中。当确定智能手机已保持在保持件120中时,控制器190在预定时间(例如,三秒)之后操作致动器160以向下移动竖直馈送构件140,并且因此,防止上抓持构件122向上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竖直馈送构件140向下移动直至设置在竖直馈送构件140的后表面处的上接合部142与上抓持构件122的开口124的下端接触,并且因此,防止上抓持构件122向上移动。

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当外力施加至上抓持构件122以在使张紧弹簧130张紧的同时使得上抓持构件122向上移动时,上抓持构件122的向上移动也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上抓持构件122与竖直馈送构件140的上接合部142接合。当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在上抓持构件122与竖直馈送构件140之间的张紧弹簧130进一步张紧时,向下拉动上抓持构件122的弹性恢复力增加。因此,牢固地防止保持件120的意外变宽。

由于依照对上抓持构件122的向上移动的防止,在智能手机已保持在保持件120中的条件下防止了保持件120的变宽,所以能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在防止智能手机移动的同时,确保稳定性。

更详细地,当智能手机保持在保持件120中时,通过安装在上抓持构件122与竖直馈送构件140之间的张紧弹簧130的张力而朝向下支撑构件126拉动上抓持构件122,由此弹性支撑智能手机。随后,竖直馈送构件140向下移动,由此防止保持件120变宽。同时,保持智能手机的抓持力增加,并且因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防止智能手机的移动。

同时,当在操作致动器160以使保持件120从主体100向外延伸之后控制器190确定智能手机未保持在保持件120中,并且控制器在预定时间(例如,六秒)内未接收到来自操作按钮180的信号时,控制器190操作致动器160以使得保持件120自动缩回主体100的内部空间中。

此外,如图11所示,当在防止智能手机移动的同时,智能手机已保持在保持件120中的条件下,接收到来自操作按钮180的信号时,控制器190操作致动器160以释放对保持件120的变宽防止/锁定。

根据如上所述的致动器160的操作,竖直馈送构件140向上移动预定距离,以允许上抓持构件122向上移动以及使保持件120变宽。然后,控制器190基于来自检测开关132的信号来确定智能手机是否已与保持件120分离。

当确定智能手机已与保持件120分离,并且在确定之后的预定时间(例如,六秒)内不存在从操作按钮180输入至控制器190的信号时,控制器190操作致动器160以使得保持件120自动缩回主体100的内部空间中。

在本公开的具有上述构造的智能手机保持设备中,主体100固定安装在布置于车辆的驾驶员座椅的前方的缓冲垫200的内部,并且容纳在主体100的内部空间中的保持件120的顶表面(详细地,上抓持构件122的顶表面)具有与缓冲垫200的表面齐平的顶表面,而不形成阶梯部。根据该构造,当保持件120缩回主体100中时,保持件120布置在缓冲垫200内部。另一方面,当保持件120从主体100向外延伸时,保持件120从缓冲垫200的上表面突起(例如,参见图3和图4)。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具有上述构造的智能手机保持设备的操作。

如图3所示,在保持件120缩回主体100中的状态下,上抓持构件122的顶表面与缓冲垫200的表面齐平,而不形成阶梯部。

在这种状态下,竖直馈送构件140定位在主体100的下部处,以将上抓持构件122和下支撑构件126保持在主体100内。

此外,在这种状态下,竖直馈送构件140的上接合部142和下接合部144分别与上抓持构件122的开口124的下端和延伸支撑构件128的后接合部129接合,以便防止保持件120向上移动。

当来自操作按钮180的信号(即,“操作信号”)随后通过用户按压操作按钮180而输入至控制器190时,控制器190操作致动器160,并且因此,竖直馈送构件140根据致动器160的操作而向上移动。如图4所示,根据竖直馈送构件140的向上移动,保持件120与竖直馈送构件140一起向上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在竖直馈送构件140的上接合部142和下接合部144分别与上抓持构件122的开口124的上端和下支撑构件126的下表面接合之后,保持件120与竖直馈送构件140一起移动。

当竖直馈送构件140向上移动时,保持件支撑构件152被迫通过引导肋146枢转,并且因此,朝向彼此横向变窄以向其间的中央部位聚集。因此,保持件支撑构件152通过支撑延伸支撑构件128的下端而支撑保持件120的下支撑构件126的下表面,并且因此,下支撑构件126的位置被锁定。

根据上述保持件支撑构件152的移动,弹性支撑相应的保持件支撑构件152的扭转弹簧154被压缩,并且因此,生成弹性恢复力。当竖直馈送构件140随后执行向下移动时,保持件支撑构件152通过扭转弹簧154的弹性恢复力而恢复至其初始位置。

此后,如图5和图6所示,用户使上抓持构件122上升以使保持件120变宽,并且将智能手机插入保持件120中以使得智能手机保持在保持件120中。在这种情况下,安装在上抓持构件122与竖直馈送构件140之间的张紧弹簧130在张紧的同时向上抓持构件122施加张力。因此,保持件120通过施加至上抓持构件122的张力而弹性保持智能手机。

随后,如图8所示,竖直馈送构件140向下移动预定距离,以防止智能手机在保持件120中移动或摇动。

在这种情况下,竖直馈送构件140向下移动直至设置在竖直馈送构件140的后表面处的上接合部142和设置在竖直馈送构件140的前表面处的下接合部144与上抓持构件122的开口124的下端和延伸支撑构件128的后接合部129接合。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当外力施加至上抓持构件122以在使张紧弹簧130张紧的同时使得上抓持构件122向上移动时,上抓持构件122的向上移动也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上抓持构件122与上接合部142接合。因此,防止了上抓持构件122的向上移动以及保持件120的变宽,并且因此,可稳定保持智能手机。因此,在车辆行驶(即,驾驶)过程中,能够阻止智能手机的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张紧弹簧130根据竖直馈送构件140的向下移动而进一步被张紧,并且因此,张紧弹簧130的向下拉动上抓持构件122的张力增加。

当随后用户期望将智能手机与保持件120分离时,如图11所示,用户按压操作按钮180以便将来自操作按钮180的信号输入至控制器190。

响应于输入信号,控制器190操作致动器160以将竖直馈送构件140向上移动预定距离。在这种状态下,用户可使上抓持构件122上升以使保持件120变宽。

当在保持件120变宽之后,用户将智能手机与保持件120分离时,控制器190基于来自检测开关132的ON信号来识别智能手机的分离。当在预定时间内不存在从操作按钮180输入的信号时,控制器190再次操作致动器160以使保持件120缩回主体100中。

同时,控制器190设置和存储这样的驱动电压电平,当防止上抓持构件122向上移动并且使保持件120变宽或释放对保持件120的变宽的防止时,致动器160以该驱动电压电平使竖直馈送构件140竖直移动预定距离。

从以上描述显而易见的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当用户简单按压操作按钮(例如,设置在车辆的驾驶员座椅的前方)时,用于保持智能手机的保持件从缓冲垫的内部自动延伸。借助于用于防止保持在保持件中的智能手机的移动的锁定结构,能够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防止智能手机的移动。因此,存在这样的优势,即,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提供智能手机保持设备的增强的便利性和稳定性。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智能手机保持设备在正常情况下处于缩回缓冲垫中的状态,并且可根据用户期望从缓冲垫的内部延伸。因此,存在这样的优势,即,智能手机保持设备的单独保持是不必要的。

已参考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可在不偏离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改变,本公开的范围限定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