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密封条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120939阅读:949来源:国知局
车门密封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沿着汽车的车门周边安装且与车身侧弹性接触而将车门与车身之间密封的车门密封条。



背景技术:

如图7以及图8所示,沿着汽车的车门1(前门1F、后门1R)的周边安装有将车门1与成为车体开口边缘部的车身2之间密封的车门密封条10。

如图7所示,车门密封条10是在挤出成型部X1、X2、X3、X4的端部连接有模具成型部Y1、Y2、Y3、Y4而构成的,在车门1周边部的上部(车顶(roof)侧)设置有挤出成型部X2、X4,并且在沿着挤出成型部X2、X4的上部角部设置有模具成型部Y1、Y2、Y3、Y4。

这样的车门密封条10,如图8所示,具有:安装基部11,其沿着车门周边安装;中空密封部12,其与该安装基部11一体成型,且在车门1关闭时与车身2的车门开口边缘弹性接触。另外,从安装基部11与中空密封部12之间突出设置有密封唇部13,该密封唇部13的前端与车门周边弹性接触。

一般而言,在车门密封条10中,存在着想要提高其反作用力这样的需求,但是存在如下这样的问题:若在车门整周提高截面上的反作用力,则车门关闭性变差。

因此,在需要的部分,例如在车身2的车门开口边缘存在有高低差的部分等,如图8所示,在中空密封部12内设定衬垫15,或者使得构成中空密封部12的中空壁的壁厚可变。

但是,存在着如下这样的问题:衬垫15的设定提高了成本,并且与生产性的恶化紧密相关。另外,在使得中空密封部12的壁厚局部可变的方法中,对中空密封部12的外径形状产生影响,外观性变差,或者控制反作用力困难。

相对于此,已知通过在中空密封部的密封面设置由材质与中空密封部不同的高发泡海绵材料构成的多条突起,来特别防止产生三角间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许第5634344号公报。

但是,存在如下这样的问题:在中空密封部的密封面上使由材质不同的高发泡海绵材料构成的多条突起严格的定位到适当位置而进行制造的困难度非常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密封条,通过仅简单的改变中空密封部的截面形状,就能够提高需要部位的密封性能。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车门密封条(30),具有:安装基部(31),其沿着汽车的车门(1)周边进行安装;中空密封部(32),其一体成型于该安装基部(31)的车内侧,在车门(1)关闭时与车身(2)的车门开口边缘弹性接触;其特征是,

所述中空密封部(32)的中空壁的一部分由支柱部(50)构成,该支柱部的截面呈大致直线状,该支柱部在所述车门(1)关闭时沿着车内外方向延伸,在该支柱部的一端形成有从所述中空壁的封闭区域向所述车门(1)侧突出而与所述车门(1)的面板(1a)弹性接触的第一突起部(51)。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在所述支柱部(50)的另一端,形成有从所述中空壁的封闭区域向着所述车门(1)的外周方向突出的第二突起部。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使得所述支柱部(50)的壁厚(S)比构成所述中空密封部(32)的中空壁的其它部位的壁厚更厚。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使得所述第一突起部(51)的突出长度(L)可变而延伸至与所述车门(1)的面板(1a)弹性接触的位置。

另外,括号内的附图标记,表示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对应要素或者对应事项。

根据本发明,由于车门密封条的中空密封部的中空壁的一部分为在车门关闭时沿着车内外方向延伸的截面呈大致直线状的支柱部,该支柱部的一端从中空壁的封闭区域向着车门侧突出而与车门面板弹性接触,因此在中空密封部与车身的车门开口边缘弹性接触而发生挠曲之际,中空密封部由与车门面板弹性接触的支柱部支撑着,提高了其反作用力。

由此,由于中空密封部对车身的车门开口边缘的按压力变强,因此例如即使是在车身的车门开口边缘存在高低差的部位也不会产生间隙而进行密封,能够防止漏水,也不会使车门关闭性特别变差。

另外,这并不仅是使中空壁的一部分的形状为截面呈大致直线状的支柱部,而是通过挤出成型能够简单的成型,因此也不需要像以往例中所示的那样使用价格高的衬垫。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支柱部的另一端形成向着所述车门的外周方向突出的第二突起部,因此在车门关闭时支柱部的另一端确实的与车身相抵接,所以,支柱部的一端确实的与车门面板弹性接触,因此支柱部对中空密封部的支撑更加可靠。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支柱部的壁厚比构成中空密封部的中空壁的其它部位的壁厚更厚,因此在车门关闭时可将中空密封部以稳定的状态加以支撑。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例如通过挤出成型时的渐变成型,使得第一突起部的突出长度可变而延伸至与车门的面板弹性接触的位置,因此能够简单的局部提高中空密封部的反作用力。另外,与此不同,第一突起部的突出长度保持不变,使相对的车门面板以隆起至与第一突起部弹性接触的位置的方式使其形状发生改变,或者设置分体的突出部也是可以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门密封条的图7的A-A放大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车门密封条与车身的车门开口边缘弹性接触的状态的图7的A-A放大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外的车门密封条的图7的A-A放大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车门密封条与车身的车门开口边缘弹性接触的状态的图7的A-A放大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外的车门密封条的结构的图7的A-A放大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车门密封条与车身的车门开口边缘弹性接触的状态的图7的A-A放大剖视图。

图7是示出在汽车的车门上安装的车门密封条的外观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以往例的车门密封条的图7的A-A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车门

1a 车门内板

1a1 竖立设置面

1a2 基础面

1b 车门外板

1F 前门

1R 后门

10 车门密封条

11 安装基部

12 中空密封部

13 密封唇部

15 衬垫

30 车门密封条

31 安装基部

32 中空密封部

32a 车内侧密封壁

32b 车外侧密封壁

32c 连结密封壁

32cS 连结密封壁的外表面

32cSS 第二突起部的外表面

33 密封唇部

50 支柱部

50T 车内侧端部

51 第一突起部

55 突出部

L 突出长度

S 支柱部的壁厚

SS 支柱部的车内侧端部的壁厚(第二突起部)

V 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以及图2,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门密封条30,在适用于前门1的挤出成型部X1(图7)的结构中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门密封条30,沿着汽车的车门1周边安装,在此是示出了车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在上下方向上处于从车顶向下下降的位置(门锁侧)且处于比腰线稍高的位置的状态。车门密封条30被安装在前门1的弯曲大约90度的车门内板1a的角部车内侧。车身2由与该车门内板1a的弯曲大致平行而配置的弯曲大致90度的面形成。

车门密封条30主要具有安装基部31、中空密封部32以及密封唇部33,这些整体由EPDM等橡胶或者热塑性弹性体等形成。

安装基部31利用未图示的夹子或者双面胶带等安装在车门内板1a的竖立设置面1a1(在车门关闭时沿着车内外方向延伸的面)上,其中该车门内板1a是与车门面(车门整体的外观面)大致垂直而延伸的面板。

中空密封部32与安装基部31一体成型,被设置成向着车门1的外周方向膨出。另外,中空密封部32包括有:从安装基部31的车内侧的端部附近立起的车内侧密封壁32a;从安装基部31的车外侧的端部附近立起的车外侧密封壁32b;以及,将这些车内侧密封壁32a和车外侧密封壁32b相连结的连结密封壁32c。中空密封部32在车门1关闭时从车内侧密封壁32a与车身2的角部相抵接而与车门开口边缘弹性接触。

密封唇部33的截面呈大致舌状,从车外侧密封壁32b向着车门内板1a的基础面1a2(在车门关闭时沿着车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面)延伸设置,其前端33a与车门内板1a的基础面1a2弹性接触。另外,也可以不设置密封唇部33。

在此,在上述的连结密封壁32c上形成有唇状的第一突起部51,该第一突起部51从连结密封壁32c的车外侧的端部,即从中空壁的封闭区域向着车门1侧的车门内板1a的基础面1a2侧连续的突出,与该基础面1a2弹性接触。特别是,中空密封部32的连结密封壁32c的外表面32cS一直连续到第一突起部51的前端,连结密封壁32c以及第一突起部51形成连续的直线状的支柱部50。从支柱部50的车内侧端部50T(连结密封壁32c的车内侧的端部)至车外侧端部(第一突起部51的前端),由通过连结密封壁32c以及第一突起部51的内部的直线状的轴线V连接在一起。该轴线V与车门内板1a的基础面1a2大致垂直。另外,该支柱部50以及轴线V处于最远离安装基部31侧的位置,与安装基部31呈大致平行的延伸。而第一突起部51在车门1打开时,如图1所示,并不与基础面1a2相抵接,而是与基础面1a2之间形成间隙,但是在车门1关闭时,如图2所示,与基础面1a2弹性接触。在此,中空壁的封闭区域的截面形状为大致梯形,但是该中空壁的封闭区域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大致矩形、大致三角形、或大致圆形、或者其它各种各样的多边形。

在车门1关闭时,在中空密封部32与车身2的车门开口边缘弹性接触而发生挠曲之际,如图2所示,中空密封部32的车内侧密封壁32a与车身2的车门开口边缘相抵接,第一突起部51与内板1a的基础面1a2弹性接触,从而被支柱部50支撑着,提高了其反作用力。

另外,支柱部50的壁厚S(是中空壁的封闭区域的壁厚,也就是说连结密封壁32c的壁厚),比构成中空密封部32的中空壁的其它部位的壁厚要厚,在车门1关闭时防止支柱部50的大的挠曲,将中空密封部32以稳定的状态加以支撑。

由此,中空密封部32对车身2的车门开口边缘的按压力变强,因此即使例如是在车身2的车门开口边缘存在高低差的部位,也不会产生间隙的进行密封,能够防止漏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例子中,使得支柱部50的壁厚S从车身2的车门开口边缘侧至内板1a侧的第一突起部51为相同程度,但是其形式可各式各样,也可使第一突起部51的壁厚变薄,也可以相反而变厚。另外也可以使得第一突起部51向着前端逐渐变粗。

另外,如图3以及图4所示,也可以使得支柱部50的车身2的车门开口边缘侧的壁厚比壁厚S厚,或者使得该厚的部分SS(第二突起部)向着中空壁的外侧突出。若像这样使得支柱部50的车内侧端部50T的壁厚SS比壁厚S厚,则在车门1关闭时能够使得车内侧端部50T确实的与车身2相抵接,由此,能够使得第一突起部51的前端与内板1a的基础面1a2强力的弹性接触。所以,利用其反作用力,可更加确实的使得支柱部50的车内侧端部50T强力按压在车身2的车门开口边缘。

另外,以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增厚的部分SS(第二突起部)的外表面32cSS也成为通过支柱部50的中央的外表面32cS而向着第一突起部51平滑的连续的面。

另外,针对第一突起部51的突出长度L,也可以在挤出成型时渐变的成型。在想要增强中空密封部32的按压力来进行密封的部位在车门开口边缘具有特异性的情况下(例如在车身2的车门开口边缘存在由于面板的相连接部分等造成的高低差的情况下),使得第一突起部51的突出长度L局部变长,使得第一突起部51在车门关闭时确实的与车门1的内板1a相抵接,在其它的部位使得第一突起部5 1的突出长度L变短,从而即使是车门关闭时第一突起部51也不与车门1的内板1a相抵接,并不是在车门密封条30整周都对车身2的车门开口边缘进行强力按压,可局部提高中空密封部32的反作用力,可实现并不特别使车门关闭性变差的结构。

另外,与此不同,使第一突起部51的突出长度L保持不变,使相对的内板1a的基础面1a2以局部隆起至与第一突起部51弹性接触的位置的方式使其形状发生改变,或者如图5以及图6所示,能够设置分体的突出部55而与第一突起部51弹性接触,由此也能局部提高中空密封部32的反作用力,使得车身2在不平坦的部位产生的间隙不会产生,并且可成为并不会使车门关闭性变差的结构。在此,是设置了以使支柱部50的车内侧端部50T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加厚的部分SS(第二突起部),但是如图1以及图2所示,也可以不特别设置加厚的部分SS(第二突起部)。

另外,在图1至图6中针对车门的门锁侧进行了说明,但是前门1的挤出成型部X1(图7),也处于使前门1的车辆的前侧侧面从下向上立起的位置(铰链侧),例如,在车门1的铰链侧,在车门1关闭时中空密封部32的连结密封壁32c的外表面32cS与车身2的车门开口边缘相抵接。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着在图1的外表面32cS的车内侧端部50T附近和第一突起部51的根部附近这两个部位(2点)与车身2的车门开口边缘接触的情况,由此密封压力有可能存在偏差,但是若形成以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变厚的部分SS(第二突起部),则在以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变厚的部分SS(第二突起部)的外表面32cSS这一个部位(1点)进行接触,即使是铰链侧也能够发挥充分的密封性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