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复合新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气凝胶增强尼龙隔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尼龙作为工程塑料中最大最重要的品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主要在于它改性后实现高性能化,其次是汽车、电器、通讯、电子、机械等产业自身对产品高性能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工程塑料高性能化的进程,而用于电子、电气、电器的阻燃尼龙与日俱增,绿色化阻燃尼龙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但是,尼龙也存在缺点,它的化学结构主要是碳和氢组成,尼龙是高度可燃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存在潜在的火灾隐患。尼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腐蚀性的烟气,在火灾中造成严重的后果。鉴于此,当前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尼龙的阻燃改性,致力于研制和生产各类阻燃剂;
由此可见提升尼龙的阻燃等级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材料的应用范围,更是提升了材料的安全系数,对于保障社会生产资料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为了不断提高尼龙的阻燃性能,在其中添加石墨烯、碳纳米管、二氧化硅、滑石粉等各类无机阻燃剂,但是这些无机阻燃剂容易造成团聚,降低成品的稳定性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无机阻燃剂在尼龙中的分散性,降低团聚,提高成品的稳定性强度和防火性能,提供一种新型气凝胶增强尼龙隔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气凝胶增强尼龙隔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3-4重量份的6-羟基-2-萘甲酸,加入到其重量110-140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加入0.3-1重量份的氰尿酸锌,升高温度为70-75℃,加入14-20重量份的二氧化硅气凝胶,保温搅拌50-60分钟,得羧基化凝胶溶液;
(2)取4-5重量份的苄基三苯基氯化膦,加入到其重量17-20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加入0.8-2重量份的n,n-二乙基苯胺,升高温度为90-95℃,保温搅拌10-20分钟,加入0.1-0.3重量份的无水氯化铝,搅拌至常温,得膦胺溶液;
(3)取10-13重量份的钙沸石,在700-800℃下煅烧1-2小时,冷却至常温,与1-2重量份的碳酸氢钠混合,球磨均匀,加入到上述羧基化凝胶溶液中,超声10-15分钟,过滤,将沉淀水洗,常温干燥,得钙沸石凝胶;
(4)取4-6重量份的二苯基硅二醇,送入到80-85℃的恒温水浴中,保温4-9分钟,加入上述钙沸石凝胶,保温搅拌10-20分钟,出料,与2-3重量份的六溴环十二烷混合,搅拌均匀,得阻燃钙沸石凝胶;
(5)取上述阻燃钙沸石凝胶,与0.4-1重量份的稳定剂混合,送入到反应釜中,调节反应釜温度为100-110℃,保温反应1-2小时,出料,与1-3重量份的三硬脂酸甘油酯混合,搅拌至常温,得酯化阻燃钙沸石凝胶;
(6)将上述酯化阻燃钙沸石凝胶、膦胺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加入1-2重量份的三聚氰胺,升高温度为56-60℃,磁力搅拌20-30分钟,过滤,将沉淀水洗,真空90-100℃下干燥1-2小时,得磷酯化阻燃钙沸石凝胶;
(7)取上述磷酯化阻燃钙沸石凝胶,与2-3重量份的季戊四醇、0.8-1重量份的单丁基氧化锡、4-5重量份的增塑剂、140-160重量份的尼龙6混合,送入到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冷却,即得所述气凝胶增强尼龙材料。
所述的稳定剂为二盐基亚磷酸铅、环烷酸锌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当为两种的混合物时,二盐基亚磷酸铅、环烷酸锌的重量比为3-4:1-2。
所述的增塑剂为柠檬酸三丁酯、柠檬酸三乙酯、氯化石蜡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6-羟基-2-萘甲酸处理二氧化硅气凝胶,得到羧基化凝胶,然后与钙沸石混合,得到复合凝胶,然后与六溴环十二烷共混,得到阻燃复合凝胶,然后与二苯基硅二醇共混,高温酯化,得到酯化阻燃钙沸石凝胶,然后与含有苄基三苯基氯化膦的水溶液混合,得到磷酯化阻燃钙沸石凝胶,其通过表面有机化,能够有效的降低团聚,提高其与尼龙的相容性,增强了成品材料的稳定性强度,同时钙沸石、二氧化硅气凝胶、六溴环十二烷能够起到协同阻燃的效果,增加了成品材料燃烧后的碳层面积,有效的起到了气相阻隔的效果,增强了材料的防火性能,同时采用苄基三苯基氯化膦处理酯化溶胶,能够在燃烧时可以通过脱水催化成碳,进一步提高了成品的阻燃防火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实施例1
一种新型气凝胶增强尼龙隔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3重量份的6-羟基-2-萘甲酸,加入到其重量110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加入1重量份的氰尿酸锌,升高温度为70℃,加入14重量份的二氧化硅气凝胶,保温搅拌50分钟,得羧基化凝胶溶液;
(2)取5重量份的苄基三苯基氯化膦,加入到其重量20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加入0.8重量份的n,n-二乙基苯胺,升高温度为95℃,保温搅拌20分钟,加入0.1重量份的无水氯化铝,搅拌至常温,得膦胺溶液;
(3)取13重量份的钙沸石,在800℃下煅烧2小时,冷却至常温,与2重量份的碳酸氢钠混合,球磨均匀,加入到上述羧基化凝胶溶液中,超声10分钟,过滤,将沉淀水洗,常温干燥,得钙沸石凝胶;
(4)取4重量份的二苯基硅二醇,送入到80℃的恒温水浴中,保温4分钟,加入上述钙沸石凝胶,保温搅拌20分钟,出料,与2重量份的六溴环十二烷混合,搅拌均匀,得阻燃钙沸石凝胶;
(5)取上述阻燃钙沸石凝胶,与0.4重量份的二盐基亚磷酸铅混合,送入到反应釜中,调节反应釜温度为110℃,保温反应1小时,出料,与1重量份的三硬脂酸甘油酯混合,搅拌至常温,得酯化阻燃钙沸石凝胶;
(6)将上述酯化阻燃钙沸石凝胶、膦胺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加入1重量份的三聚氰胺,升高温度为56℃,磁力搅拌30分钟,过滤,将沉淀水洗,真空100℃下干燥2小时,得磷酯化阻燃钙沸石凝胶;
(7)取上述磷酯化阻燃钙沸石凝胶,与3重量份的季戊四醇、0.8重量份的单丁基氧化锡、4重量份的氯化石蜡、160重量份的尼龙6混合,送入到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冷却,即得所述气凝胶增强尼龙材料。
实施例2
一种新型气凝胶增强尼龙隔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4重量份的6-羟基-2-萘甲酸,加入到其重量140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加入1重量份的氰尿酸锌,升高温度为75℃,加入14重量份的二氧化硅气凝胶,保温搅拌60分钟,得羧基化凝胶溶液;
(2)取5重量份的苄基三苯基氯化膦,加入到其重量20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加入2重量份的n,n-二乙基苯胺,升高温度为95℃,保温搅拌20分钟,加入0.3重量份的无水氯化铝,搅拌至常温,得膦胺溶液;
(3)取13重量份的钙沸石,在800℃下煅烧2小时,冷却至常温,与2重量份的碳酸氢钠混合,球磨均匀,加入到上述羧基化凝胶溶液中,超声15分钟,过滤,将沉淀水洗,常温干燥,得钙沸石凝胶;
(4)取6重量份的二苯基硅二醇,送入到85℃的恒温水浴中,保温9分钟,加入上述钙沸石凝胶,保温搅拌20分钟,出料,与3重量份的六溴环十二烷混合,搅拌均匀,得阻燃钙沸石凝胶;
(5)取上述阻燃钙沸石凝胶,与1重量份的环烷酸锌混合,送入到反应釜中,调节反应釜温度为110℃,保温反应2小时,出料,与3重量份的三硬脂酸甘油酯混合,搅拌至常温,得酯化阻燃钙沸石凝胶;
(6)将上述酯化阻燃钙沸石凝胶、膦胺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加入2重量份的三聚氰胺,升高温度为60℃,磁力搅拌30分钟,过滤,将沉淀水洗,真空100℃下干燥2小时,得磷酯化阻燃钙沸石凝胶;
(7)取上述磷酯化阻燃钙沸石凝胶,与3重量份的季戊四醇、1重量份的单丁基氧化锡、5重量份的柠檬酸三乙酯、160重量份的尼龙6混合,送入到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冷却,即得所述气凝胶增强尼龙材料。
实施例3
一种新型气凝胶增强尼龙隔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3重量份的6-羟基-2-萘甲酸,加入到其重量110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加入0.3重量份的氰尿酸锌,升高温度为70℃,加入14重量份的二氧化硅气凝胶,保温搅拌50分钟,得羧基化凝胶溶液;
(2)取4重量份的苄基三苯基氯化膦,加入到其重量17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加入0.8重量份的n,n-二乙基苯胺,升高温度为90℃,保温搅拌10分钟,加入0.1重量份的无水氯化铝,搅拌至常温,得膦胺溶液;
(3)取10重量份的钙沸石,在700℃下煅烧1小时,冷却至常温,与1重量份的碳酸氢钠混合,球磨均匀,加入到上述羧基化凝胶溶液中,超声10分钟,过滤,将沉淀水洗,常温干燥,得钙沸石凝胶;
(4)取4重量份的二苯基硅二醇,送入到80℃的恒温水浴中,保温4分钟,加入上述钙沸石凝胶,保温搅拌10分钟,出料,与2重量份的六溴环十二烷混合,搅拌均匀,得阻燃钙沸石凝胶;
(5)取上述阻燃钙沸石凝胶,与0.4重量份的二盐基亚磷酸铅混合,送入到反应釜中,调节反应釜温度为100℃,保温反应1小时,出料,与1重量份的三硬脂酸甘油酯混合,搅拌至常温,得酯化阻燃钙沸石凝胶;
(6)将上述酯化阻燃钙沸石凝胶、膦胺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加入1重量份的三聚氰胺,升高温度为56℃,磁力搅拌20分钟,过滤,将沉淀水洗,真空90℃下干燥1小时,得磷酯化阻燃钙沸石凝胶;
(7)取上述磷酯化阻燃钙沸石凝胶,与2重量份的季戊四醇、0.8重量份的单丁基氧化锡、4重量份的柠檬酸三丁酯、140重量份的尼龙6混合,送入到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冷却,即得所述气凝胶增强尼龙材料。
性能测试:
表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3方法制备出的气凝胶增强尼龙材料的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结论: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的气凝胶增强尼龙材料具有很好的阻燃性能。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