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自水溶液中制备长针状布洛芬晶体的方法,属于药物制剂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布洛芬可用于治疗发热和疼痛等病症,不同形态的布洛芬晶体的溶解度、熔点和治疗效果等性能不同,同时晶形也会影响布洛芬的流动性能、压片性能和包裹性能。布洛芬的结晶可通过熔融法、溶剂法和超临界流体法来实现,最常用的溶剂法是先将布洛芬溶于有机溶剂,如正己烷、正庚烷和无水乙醇等,再通过反溶剂结晶的方法自反溶剂中制备得到布洛芬晶体,但这种方法制备得到的布洛芬产物中会残存一部分有机溶剂,这会产生一定的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近年来为了避免有机溶剂的使用,开始发展经熔融后直接在水溶液中制备布洛芬晶体的方法(A.O. Abioye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509(2016)264-278)。另外,普通布洛芬晶体呈短棒状,晶体比表面积大,易团聚,在水溶液中漂浮,不利于颗粒的包裹和在水相中开展的后处理工艺。但到目前为止,用水溶液而不直接经熔融过程制备布洛芬晶体的研究较少,尤其是自水溶液中制备特定形貌(如长针状等)布洛芬的研究报道非常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自水溶液中制备长针状布洛芬晶体的方法,即先将含布洛芬、尿素和聚乙烯醇的水溶液加热后再冷却制备得到含布洛芬的水溶液,再将其滴加到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且pH=1的缓冲水溶液中,搅拌4小时后过滤、洗涤和干燥,即制备得到长针状布洛芬晶体。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步骤1. 配制含8.88毫克每毫升的布洛芬、3.33毫克每毫升的尿素和3.33毫克每毫升的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05000克每摩尔的聚乙烯醇124)的水溶液,升温至100°C,保温12~24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制备得到布洛芬水溶液;
步骤2. 用盐酸和氯化钾配制pH=1的缓冲水溶液,再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使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浓度为0.83~2.50毫克每毫升,随后将经步骤1制备得到的布洛芬水溶液滴加到含十二烷基硫酸钠的pH=1的缓冲水溶液中,搅拌反应4小时后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两次,最后在40°C下干燥12小时即制备得到长针状布洛芬晶体。
其中,步骤1中升温至100°C后最佳的保温时间为24小时。步骤2中通过调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浓度可以调控长针状布洛芬晶体的长径比,布洛芬晶体长径比最高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浓度为2.50毫克每毫升。步骤2中含十二烷基硫酸钠的pH=1的缓冲水溶液与经步骤1制备得到的布洛芬水溶液的体积比为2:1~12:1,最佳的为12:1 。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 本方法所采用的原料价格低廉、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2. 本方法制备得到的长针状布洛芬晶体尺寸可调控、大小均一,置于水溶液中布洛芬晶体会沉在水底,有利于后续的压片、包裹和在水相中进行的后处理工艺的实现;
3. 本方法不添加有机溶剂,减少了生产过程中有机溶剂的挥发和在布洛芬晶体内的残留,大幅度降低了生产过程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
4. 相比于短棒状布洛芬晶体而言,本方法所制备得到的长针状布洛芬晶体比表面积小,可实现缓慢释放布洛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步骤1所采用的布洛芬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2是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长针状布洛芬晶体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配制含8.88毫克每毫升的布洛芬、3.33毫克每毫升的尿素和3.33毫克每毫升的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05000克每摩尔的聚乙烯醇124)的水溶液,升温至100°C,保温24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制备得到布洛芬水溶液;
(2)用盐酸和氯化钾配制pH=1的180毫升缓冲水溶液,再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使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浓度为2.50毫克每毫升,随后将15毫升经步骤(1)制备得到的布洛芬水溶液滴加到含十二烷基硫酸钠的pH=1的缓冲水溶液中,搅拌反应4小时后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两次,最后在40°C下干燥12小时即制备得到长针状布洛芬晶体(见图2)。